突围内卷,给孩子读这套书!
选自牛津通识读本丛书《科学革命》
中英双语
《牛津通识读本》
最新全套129本
点击下图购买
科学革命:新世界和旧世界 |
科学革命——大约从1500年到1700年——是科学史上讨论最多的最重要的时期。如果问10位科学史家科学革命的实质、时间段和影响是什么,你可能会得到15种回答。一些人把科学革命看成与中世纪世界的截然断裂,正是在科学革命时期,我们所有人(至少是欧洲人)变成了“现代的”。
——普林西比《科学革命》张卜天译
科学革命 [美]劳伦斯?普林西比 引言 第一章 新世界和旧世界 第二章 关联的世界 第三章 月上世界 第四章 月下世界 第五章 小宇宙和生命世界 第六章 科学世界的建立 尾声 参考书目 阅读建议 索引引言 1664年底,天空中出现了一颗明亮的彗星。西班牙人最先注意到了它,但接下来几周,这颗彗星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亮,全欧洲都把目光投向了这一天象奇观。在意大利、法国、德国、英格兰、荷兰等地,甚至是欧洲在美洲和亚洲新近占领的殖民地和偏远地区,观测者们都在追踪和记录这颗彗星的运动和变化。一些人做了认真测量,争论着彗星的大小和距离以及在天空中的轨道是直还是曲。一些人用肉眼观察它,另一些人则用刚刚问世60年左右的望远镜进行观测。一些人试图预言它对地球、天气、空气质量、人的健康、人类事务和国家命运的影响。一些人视之为检验新天文学思想的良机,另一些人则视之为神的预兆(不论好坏)。印刷的小册子层出不穷,新的期刊杂志刊登了讨论自然现象的论文和争论,人们在宫廷和学院、咖啡馆和小酒馆讨论它,相距遥远的观察者频繁通信,交换着丰富的思想和数据,编织出超越政治和信仰的交流网络。全欧洲都在注视着这一自然奇观,力图理解它并从中受益。1664-1665年的这颗彗星仅仅是一个例子,表明17世纪的欧洲人不仅交流密切,而且密切关注他们周围的自然界并与之互动。透过不断改进的望远镜,他们看到了广袤的新世界——意想不到的木星卫星、土星光环和无数新的恒星。透过同样新近发明的显微镜,他们看到了蜜蜂螫针的精细结构、放大到狗的尺寸的跳蚤,发现醋、血液、水和精液中居然还存在着一群从未想到的“微动物”。利用解剖刀,他们揭示出植物、动物和人的内部运作方式;借助火,他们把自然物分解成化学组分,将已知物质结合成新物质;依靠船舶,他们驶向新的陆地,带回关于新的植物、动物、矿物和民族的新奇样本和报告。他们设计出新体系来解释和组织世界,复兴古代体系,就彼此的优势展开无休止的争论。他们寻找隐藏在世界背后的原因、意义和寓意,追溯上帝创造与维持之手的踪迹,试图借助新技术和隐秘的古代知识来控制、改进和开发世界。科学革命——大约从1500年到1700年——是科学史上讨论最多的最重要的时期。如果问10位科学史家科学革命的实质、时间段和影响是什么,你可能会得到15种回答。一些人把科学革命看成与中世纪世界的截然断裂,正是在科学革命时期,我们所有人(至少是欧洲人)变成了“现代的”。在这种观点看来,16、17世纪的确是革命性的。另一人则试图把科学革命变成一个无效的事件,仅仅将其视为回顾历史时所产生的一种幻觉。不过,如今更多谨慎的学者认识到,虽然中世纪与科学革命之间存在着许多重要的连续性,但这并不能否认16、17世纪以令人震惊的重要方式利用和改造了中世纪的遗产。事实上,“科学革命”(现在更多被称为“近代早期”)兼具连续与变化的特征。这一时期就自然界发问的人明显增多,他们设计了新的途径对这些问题给出了大量新的回答。本书描述了近代早期思想家对周围世界的设想、研究、发现以及这一切对他们的意义,讨论了他们如何为近代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奠定了基础,如何努力解决至今仍然困扰我们的问题,如何精心打造了充满美和希望的丰富世界。第一章 新世界和旧世界 近代早期的成就奠基于中世纪建立的思想和制度。近代早期试图回答的许多问题都是在中世纪提出的,而用于回答它们的许多方法也源自中世纪的研究者。然而,近代早期的学者却乐于诋毁中世纪,宣称自己的工作是全新的,尽管他们保留和依赖的东西至少与抛弃或修改的东西同样多。从中世纪到近代早期的特定变化并非在整个欧洲同时发生,不论这些变化是思想的、技术的、社会的还是政治的。相比于英格兰这样的欧洲边缘地区,医学、工程、文学、艺术、经济和民事等明显的“现代”发展早已在意大利完全确立。同样,不同学科在不同时间出现了不同速度的发展。从大约1500年到1700年这一时期——不论如何称呼它——是一幅观念和潮流的织锦,一个充斥着竞争体系和概念的喧闹市场,一个涵盖了一切思想实践领域的忙碌的实验室。这一时期的文本见证了其作者对自己所处时代的异常兴奋。单凭一个标签、一本书、一位学者和一代人不可能理解它的全貌。为了理解这一时期及其重要性,我们需要近距离考察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以及原因如何。理解科学革命首先要知道它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背景。特别是在15世纪,欧洲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欧洲的眼界无论在字面意义上还是比喻意义上都大为拓宽。四个关键事件或运动从根本上重新塑造了16、17世纪的人所生活的世界:人文主义的兴起、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地理大发现和基督教改革。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发展,但这些变化为这一时期的思想家重新塑造了世界。文艺复兴及其中世纪起源 “意大利文艺复兴”一词常使我们想起桑德罗?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Piero della Francesca)、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安吉利科(Fra Angelico)等名人完成的艺术和建筑杰作。但文艺复兴远不只是美术的繁荣。文学、诗歌、科学、工程、民事、神学、医学及其他领域也得到了蓬勃发展。我们不应低估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辉煌及其对历史和现代文化的重要性。但也应该记住,这并非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陷落、古典文明灭亡之后欧洲文化的第一次重要繁荣。至少有两次更早的“复兴”或“重生”。第一次是加洛林文艺复兴,发生在公元8世纪末查理曼的军事征服之后,它使中欧在公元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更为稳定。查理曼在亚琛的宫廷成了学问和文化的中心,为后来大学奠定基础的大教堂学校便是源于这一时期。公元800年,教皇利奥三世加冕查理曼为“罗马人的皇帝”,为加洛林改革定下了基调:试图回到古罗马的荣耀。建筑、造币、公共建筑甚至是书写风格都在有意模仿罗马人或至少是9世纪所想象的罗马人。不过这次繁荣很短命。拉丁欧洲的第二次“重生”范围更广,持续时间更长。尽管强度逐步减弱,但其势头一直持续到意大利文艺复兴开始。这次“重生”即所谓的“12世纪文艺复兴”,科学、技术、神学、音乐、艺术、教育、建筑、法律和文学中的创造力喷薄而出。这一繁荣的起因尚有争议。一些学者指出,从11世纪开始的欧洲气候更为温暖宜人(被称为“中世纪暖期”),农业的进步使食物增多、经济繁荣,欧洲人口短时间内翻了一番甚至增至三倍。城市中心的兴起、更稳定的社会政治制度、更为充足的食物、有更多时间从事思考和学术,所有这些都有助于促成这次复兴。觉醒的欧洲在穆斯林世界找到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基督教欧洲开始将伊斯兰世界在西班牙、西西里和黎凡特(Levant)的边境往后推移时邂逅了阿拉伯的学术财富。穆斯林世界曾经继承了古希腊知识,将其译成了阿拉伯文,并用新的发现和观念丰富了它们。在天文学、物理学、医学、光学、炼金术、数学和工程领域,伊斯兰世界都远胜于拉丁西方。欧洲人坦然接受了这一事实,并立即致力于获取和吸收阿拉伯的学问。欧洲学者在12世纪开始了一场伟大的“翻译运动”。数十位翻译家(往往是修道士)长途跋涉来到阿拉伯世界特别是西班牙的图书馆,历经艰辛将数百部著作译成了拉丁文。具有特殊意义的是,他们选择翻译的文本几乎都是科学、数学、医学和哲学领域的文本。拉丁中世纪只从古典世界继承了罗马人所拥有的那些文本。到了罗马帝国晚期,只有少数罗马学者能够阅读希腊文,因此罗马人所能传承的文本几乎只有对希腊学问的拉丁文释义、概述和普及。这就好比我们的后人只获得了新闻报纸对于现代科学的记述和普及,而几乎没有获得科学期刊或文本。于是,拉丁中世纪的学者尊崇古代伟大作者的名号,并拥有对其思想的描述,但几乎没有他们的著作。12世纪的翻译家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他们翻译了阿拉伯学者的原创性著作和古希腊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大多数古希腊文本就这样批着阿拉伯的外衣传到了欧洲。阿拉伯文本贡献了盖伦的医学、欧几里得的几何学、托勒密的天文学以及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亚里士多德的几乎全部著作,更不用说阿拉伯学者在所有这些领域以及其他领域中更先进的著作。1200年左右,这些激增的知识变成了大学中的课程,而大学也许是中世纪为科学和学术所留下的最为持久的遗产。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著作构成了课程的核心,他的逻辑学著作促成了经院哲学,这是关于逻辑研究和争论的一套严格的形式化方法,可以运用于任何主题,大学研究正是以经院哲学为基础。大学作为学术机构的重要性怎样强调都不为过。正如著名学者爱德华·格兰特(Edward Grant)所说,中世纪的大学“塑造了西欧的学术生活”。虽然大学中级别最高的是神学,但一个人如果不首先掌握当时的逻辑学、数学和自然哲学,就不可能成为一名神学家,因为这些论题经常被用在中世纪先进的基督教神学中。事实上,中世纪大多数伟大的自然哲学家都是神学博士,如大阿尔伯特(St Albert the Great,现在是自然科学家的主保圣人)、弗赖贝格的狄奥多里克(Theodoric of Freiberg)、尼古拉?奥雷姆(Nicole Oresme)、朗根施泰因的亨利(Henry of Langenstein)等等。他们全都在大学里学习和任教,并在那里找到了归宿。14世纪的灾难阻碍了13世纪充满活力的文化生活。14世纪初,可能是由于“中世纪暖期”的结束,反复的粮食歉收和饥荒袭击了现已人口过剩的欧洲。14世纪中叶,黑死病瘟疫突然席卷欧洲,一周之内很多人染病而死。就导致的生命损失或社会剧变而言,如今没有任何东西能像黑死病那样迅速、势不可挡和具有破坏性。从1347年到1350年,近一半欧洲人口命丧于此。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最初迹象正是出现于这一动荡时期——诗人但丁(Dante,1265-1321)活跃于黑死病之前,比他年轻的作家薄伽丘(Boccaccio,1313-1375)和彼特拉克(Petrarch,1304-1374)则在黑死病横行的岁月中幸存了下来。(一)
暑假给孩子读几本《牛津通识读本》吧,让孩子在最短时间内学会独立思考,轻松饱览人类知识精华!
如果你想
中英双语
《牛津通识读本》
最新全套129本
点击下图购买
15年,100种《牛津通识读本》的台前与幕后
作者:於梅(译林出版社)
最新全套129本
点击下图购买
全套129本
点击下图购买
总计129册
第一辑20册
古典哲学的趣味
人生的意义
历史之源
设计,无处不在
生活中的心理学
哲学的思与惑
美国总统制
考古学的过去与未来
尼采
亚里士多德的世界
大众经济学
政治的历史与边界
资本主义
文学理论入门
海德格尔
我们时代的伦理学
卡夫卡是谁
天文学简史
社会学的意识
康德
第二辑20册
西方艺术新论
简明逻辑学
缤纷的语言学
达达和超现实主义
佛学概论
科学革命
广告
数学
叔本华
笛卡尔
全球化面面观
法哲学:价值与事实
政治哲学与幸福根基
选择理论
后殖民主义与世界格局
福柯
维特根斯坦与哲学
科学哲学
印度哲学祛魅
克尔凯郭尔
第三辑20册
基督教神学
犹太人与犹太教
现代日本
马基雅维里
全球经济史
进化
性存在
量子理论
牛顿新传
国际移民
罗兰·巴特
哈贝马斯
医学伦理
黑格尔
地球
记忆
法律
中国文学
托克维尔
休谟
第四辑20册
分子
法国大革命
丝绸之路
民族主义
美国政党与选举
美国高等法院
纪录片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无神论
美国国会
科幻作品
罗素
领导力
罗马共和国
民主
英格兰文学
现代主义
网络
自闭症
德里达
第五辑20册
浪漫主义
批判理论
德国文学
儿童心理学
电影
戏剧
时装
俄罗斯文学
腐败
现代拉丁美洲文学
古典文学
医事法
卢梭
大数据
癌症
隐私
洛克
植物
电影音乐
幸福
第六辑20册
《抑郁症》《胡泊》《免疫系统》《微观经济学》《传染病》《银行学》《希腊化时代》《拜占庭》《景观设计》《知识》《司法心理学》《环境伦理学》《神圣罗马帝国》《发展》《美国革命》《农业》《亚历山大大帝》《大流行病》《第二次世界大战》《巴比伦尼亚》
第七辑9册
《元素周期表》《气候》《人口学》《特洛伊战争》《社会心理学》《中世纪》《河流》《动物》《工业革命》(129)
全套129本
点击下图购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