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泥,玩的就是小品
在《阳羡茗陶录》中,朱泥又称为“石黄泥”,属于紫砂红泥大类,是红泥中的精品泥。出矿时一般呈黄、土黄、红色,烧成后外观色泽和胎质均呈红色。
▲无锡宜兴黄龙山朱泥
宜兴朱泥主要有三个出产来源:赵庄、小煤窑和黄龙山,前两者为主。
矿脉不同,朱泥泥料矿物成分不尽相同,因此烧成后器物呈现出的红色气质也不同。有的淡雅温润,有的高贵深沉,有的则明朗俏丽。各般红色,细微多变,各有千秋。
由于泥性娇烧成难度大,从古至今朱泥制壶都以精巧小品居多,大品只是偶有烧成。
制壶名家惠孟臣、惠逸公、张君德、陆思亭,被茶客们称为“朱泥四大高手”,皆以制壶器形小巧,造型雅致闻名。
▲清晚期 君德款朱泥君德壶 嘉德2017年春季拍卖会
“浆重而少砂”的朱泥,在透气上稍逊一筹,但有失必有得,若论扬香力强,朱泥壶当仁不让。
以朱泥壶泡茶,扬香轻快利落,茶汤清爽柔滑,回韵悠长。尤其是冲泡轻发酵重香气的茶,比如铁观音、武夷岩茶、大红袍、单枞等提香明显,被茶客们戏称为“泡铁利器”。
朱泥壶,壶小胎薄,灵巧可爱,红润细腻,泡养好的朱泥壶更是光亮饱满,莹润雅致。
早在明末清初时,朱泥壶就于中国东南沿海风靡一时,甚至远销日本、欧洲,对欧洲早期制壶业产生过很深的影响。
❖
朱泥小品,红颜丹砂,明朗俏丽。
观复博物馆以朱泥“红颜丹砂”之美,推出了朱泥小品系列紫砂壶——[朱泥梨式壶] & [逸公壶] & [挺秀壶]
朱泥属于粘土质泥岩,含沙量较低,氧化铁含量高,烧制收缩比达25%,烧造过程中极易变形、扭曲、破裂,因此佳作难得。
制作时,高黏性的朱泥泥料易粘工具,每一把朱泥壶都是对制壶人技艺的考验,若非朱泥好手,极难制作,一件精品更是难上加难。
鉴于朱泥泥料的特点,自古以来朱泥壶都以小品居多。
朱泥密度高,气孔小,结晶度高,介于陶与瓷之间,所以扬香力高。泡茶时,朱泥壶胎薄壶小,壶身传热快,茶的苦涩味释出较少,因此茶汤较为爽滑。
光泽莹润的朱泥壶,轻巧可爱,易现包浆之美,养成后色泽明朗俏丽,十分讨喜,颇受茶客喜爱。
观复朱泥小品系列
梨式/形,因形似梨状而名,最早为瓷器造型。其原始造型出现于五代,宋、金时期南北方各窑也有相似造型瓷器烧制。
此[朱泥梨式壶]造型源自明清时期的制壶名家惠孟臣。
“壶必孟臣”的说法在壶友间由来已久,“孟臣”即指惠孟臣。他的作品尤以朱泥为最。
惠孟臣的梨式壶,壶身线条较一般梨式而言稍矮,更具丰腴安稳之感。
观复朱泥小品系列
此[朱泥挺秀壶],为孟臣壶的变式,壶身昂挺,腹部鼓出,型如扁灯。
壶口、壶底收束,在横向形成一种张力。口盖子母线清晰,尤见精神。鋬把蓄劲,式度凝练,器型张弛有度,透出一股秀雅古韵。
观复朱泥小品系列
俗谚有:“一无名,二思亭,三孟臣,四逸公。”其中逸公,即惠逸公,他是清雍正、乾隆时期的制壶高手。
惠逸公大小壶兼制,以工巧闻名,后世将他与惠孟臣并称为“二惠”。
逸公所制茗壶,雅致脱俗,巧而不纤,古朴可爱。此[逸公壶],为逸公所制朱泥茗壶的变式,壶形制古雅,式度凝练而饱满。流出三弯与壶身明接,曲把如耳,线条畅顺和谐。
盖式高隆平顶,圆钮安然于壶上,边沿直出,显干练挺拔,尤具特色。壶底内凹,做隐圈足,倍见巧思。
明代冯可宾在《茶笺》中曾写到:“壶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搁。”
清代吴骞在《阳羡名陶录》中也提到:“壶宜小不宜大,壶盖宜盎不宜砥,汤力茗香,俾得团结氤氲。”
朱泥小壶,灵巧可人,精雅温润。自斟自饮,方为得趣。7月4-5日,此朱泥小品系列紫砂壶——[朱泥梨式壶] & [逸公壶] & [挺秀壶],正在限时优惠中,大家喜欢的话不要错过。
进入店铺搜索:朱泥、朱泥小品、紫砂壶、功夫茶壶、宜兴紫砂壶等关键字,查看更多紫砂佳品。
#相关推荐#
点击图片或下方‘阅读原文’蓝字,即可惠购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