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里,果郡王香囊里是___花瓣
唐朝初年,征税令下达到了坊州(位于今陕西省延安市境内),大小官员无不惊讶。户部征税本是寻常事,需要上缴的非钱非粮,而是药材——这也不值得大惊小怪,各地上缴风物土产,历代皆有。只是要坊州上缴的药材,写明了是“杜若”。杜若?这种草药产于南方湿热之地,怎么也轮不到地处陕西的坊州吧!负责此事的坊州官员尹贞,决定如实向户部提出疑问。
坊州城,位于今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
然而官拜“度支郎中”一职的户部上司,却对尹贞的提问不屑一答,回复的批文只是说:你不读诗书,不学无术,所以不知道杜若是坊州特产;而我呢,官职是“郎中”,对应天上的“郎位”星官,才学无双,你照我说的去办就对了。
尹贞一看,你不答疑,我就按规矩写公文拒绝执行呗。尹贞在回复的公文里说:坊州不产杜若,天下皆知,户部郎中大概是读过南朝诗人谢朓的诗句“芳洲多杜若”,所以想当然了吧?是芳草萋萋的阴湿水泽那个“芳洲”,不是地名坊州,您还自称“郎位”星官,不怕二十八星宿集体来笑话你吗?这场争执最后惊动了唐太宗李世民,尹贞的回复把皇帝给逗乐了。太宗御笔亲断,尹贞有才识,敢说真话,应该升官,那位自诩“郎位”星官的糊涂虫则被罢免了。
古人以为,杜若的根茎具有清香,又生于洁净的水畔,是一种品性高洁的香草,所以常用它来寄托高尚的情感。南梁名臣沈约,作有《咏杜若》一诗:“生在穷绝地,岂与世相亲。不顾逢採撷,本欲芳幽人。”这是将杜若比作孤高脱俗的隐士。
舜帝与两位妃子娥皇、女英也有杜若的故事,很适合果郡王和浣碧。图源:聚集《甄嬛传》
杜若名称的由来,自古就没有十分确凿的解释。有人认为,《尔雅》中有叫“杜”的植物,又名杜衡,杜若形态与之相似,由是得名。也有人认为,杜若被制为草药,气味与杜衡相似,而功效堪比灵芝,又名“若芝”。名字的含义不甚明了,这也罢了,就连杜若指代哪一种植物,这也是千古大谜团。历朝历代的本草学和博物学家们,或把杜若当作如今的高良姜、山姜,或把它认作一种开小白花的植物——这与近代观点相似,现在《中国植物志》里规定的“杜若”,就是这种植物。
高良姜曾被认为是古时所谓的“杜若”
如今的杜若隶属于鸭跖草科,花小而白,果实蓝黑色,与高良姜、山姜并非同类。然而杜若和高良姜、山姜在没开花时,叶片和植株的形态确然有些相似,生长的环境也多有重合,所以有可能自古就被搞混了。
杜若花白色,花瓣3枚,受到强烈日照后就会萎蔫
果郡王香囊里这个颜色可能是染色了
杜若主要分布于我国和日本、韩国等地,在古典园林或庭院中,杜若常被成片栽植于树荫之下或溪水边。虽然它们的植株、根茎仅有青草味儿,可能与《楚辞》赞颂的清香不同,但在讲究层次与错落感的园林搭配上,杜若依旧为人喜爱。
杜若可栽种于庭园阴湿处,作为地被植物构筑景观
春季看新叶,夏季看花,秋冬时节还有蓝黑色的果实,四时皆可观赏。故而这种典型的东方园林物种,如今也进入了欧美庭园。
杜若果实蓝黑色,植株入药可治蚊虫叮咬(瞬间心动想种),也可供观赏。
撰文、摄影 | 王辰
部分图片 | 图虫创意
微信编辑 | 赵之遇
本文原载于《博物》杂志2019年8月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