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盖杯盖的隔夜水别喝!可能被加了____
最近看到这么一件事儿:夏天没喝完的水敞口放上一夜,第二天再喝时里面被加了料——
水下杯壁上,出现一种透明“小虫”:长一两厘米,通体透明,质地好似果冻。用放大镜细看,会发现它透明的体内,悬浮着很多小颗粒,并呈螺旋状盘绕。不过这“小虫”无头无尾,而且始终一动不动,通常放上几天会消失无踪。
其实这并非一条虫,而是摇蚊的卵块儿。
杯子里的小果冻
摇蚊是双翅目、摇蚊科昆虫的统称,全世界已知5000多种,分布范围从北极一直到南极都有。它们的大小和体型,都近似吸血蚊子。但从长相上很容易区别:摇蚊的触角上密布纤毛,像两把毛刷;雄性吸血蚊子的触角也有纤毛,但没有摇蚊这么浓密。
好像支马桶刷
图源:insektarium.net
停落时,摇蚊的前足通常大岔着,还会不停摇摆,摇蚊一名便由此而来;吸血蚊子则一般高跷着后足。此外,摇蚊的口器退化,折叠在头下,而非吸血蚊子那样的“长针嘴”——摇蚊不嗜血,成虫几乎不吃东西,最多吃些花蜜补充体力,是妥妥的“素食派”。
不知道吃点什么,给您劈个叉吧
图源:diptera.info
我是按蚊,我喝多了,头重脚轻的
图源:businessinsider.com.au
摇蚊爱在水边产卵:不论河湖还是家中的花瓶、鱼缸,只要有点儿水就行。隔夜的水杯,正是因此被它加了料。摇蚊卵刚产出时,会被一层灰色胶质卵鞘包裹,卵鞘充分吸水后,变成有黏性的透明“果冻”。一团“果冻”里,常包裹着几百枚摇蚊卵。摇蚊宝宝孵化出来,第一餐就吃“果冻”。
几百颗蚊卵,被一团透明胶质包裹成诱人的果冻
图源:unh.edu
有些种类的摇蚊,产卵采用空投方式:边飞行边产出线形卵带。
接下来的幼虫阶段,就都在水中度过。吸血蚊类的幼虫,需要呼吸空气,因此一般会聚集在水面之下,受到惊扰时才会一弹一弹潜入水底,但过不多久还得回到水面。
吊着的库蚊幼虫
图源:publicdomainfiles.com
摇蚊的幼虫则不同,能一直在水底、躲藏在淤泥中。这是因为,它们体内合成的血红蛋白,赋予它们水下呼吸的技能。凭借血红蛋白强的氧结合能力,摇蚊幼虫对成长环境毫不挑剔,即使是缺氧的污水环境,它也能生存。也正因如此,摇蚊幼虫通体呈现鲜红色,被称作“红虫”——没错!钓鱼、喂鱼用的饵料红虫之一,便是摇蚊幼虫。
是人家自己的“血”,别误会是吸了你的
图源:NC State University
摇蚊幼虫长约半厘米,主要吃水底的有机碎屑,也会捕食更小的浮游生物,而且食量很大。它们适应力极强,几乎所有的水生、半水生环境,甚至咸水、极地也能存活。但凡没啥风浪的自然水域,摇蚊幼虫往往成为优势种群,它们不仅能消化水体中的有机碎屑,起到净化水体的生态功能,而且摇蚊幼虫能占底栖水生生物总量的七八成,为众多水生动物提供天然饵料。甚至有人搞起了红虫养殖业,为水产养殖提供优质饵料。
不过也有少数植食性摇蚊幼虫,会破坏水生植物的生长,尤其会对水稻生产造成威胁。
不咬人,还能吃?
不仅水生动物,摇蚊甚至没能逃出人类食谱——《流浪地球2》里提到的蚊子饼,在非洲还真有,就是摇蚊做的。非洲第一大湖维多利亚湖,每年会滋生不计其数的摇蚊。湖畔村民会捉来吃,而且有特殊的捕蚊技巧:在锅内刷一层油,于摇蚊密集初左右挥舞,落入锅中的摇蚊便会被油粘住。随后,人们将捕获的摇蚊团成肉饼,煎熟即可食用。这种蚊子饼富含蛋白质,营养价值很高,听说口感不错,只是略带腥味。
据说是鸡肉味和杏仁味
图源:YouTube
摇蚊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水下度过。它的幼虫期,从几周到几年不等,要历经四次蜕皮才能羽化为成虫。成虫的寿命不过几天,它的使命是“婚飞”:春夏季节的晨昏,河湖边总能看见大群“蚊子”如云盖顶,在半空中上下翻飞。它们大都是婚飞的摇蚊——雄性摇蚊挤做一团飞舞,吸引雌蚊前来配对,开启新的生命轮回。
春夏的傍晚,如果路过河边、湖边,头顶上方常会聚集一团摇蚊,而且走到哪跟到哪——雄性摇蚊,一般会选择便于标记的特殊位置组团婚飞,你的脑袋正是被标记为“婚飞”的风水宝地。虽说不用担心会被叮咬,但头上总有一大团蚊子在飞,也确实挺膈应人的。
虽然知道不会咬你,但不扇走就难受
图源:cosmopolitan.com
除了摇蚊,吸血蚊子(按蚊、伊蚊、库蚊)也有可能利用杯中的水作为产卵地。不过它们的卵块大多形似一条小舟,漂浮在水面上,放大看会发现,这小舟是由几十粒蚊卵组装而成。卵孵出的孑孓,会直接进入水中。
库蚊卵,更多蚊子卵可以看这里《家里发现这种“小船”可不能不管!》
图源:pestworld.org
虽说会被蚊子下料,但只要家里蚊子数量不多,被下料的几率很小,不必过于担心。即便误喝了带有虫卵的水,也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权当补充蛋白质了……
撰文 | 晓风
部分图片 | 图虫创意
微信编辑 | 赵之遇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