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持续科研投入和流量加持,通过优化产品公司产量、供应链、品牌力、市场竞争力,最终反哺平台,形成正循环。” 《火星救援》讲述了一个,某个植物学家被同伴“丢”在火星,为了维持生命,在基地种土豆的故事。
回到地球,如何将生菜种在无土无阳光的集装箱里?第三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给了我们答案。6月27日,光明多多垂直农业挑战赛暨第三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比赛结果揭晓。通过初赛、决赛、专家评审等层层筛选,最终,上海农科院团队获得第三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一等奖及“最高产量奖”,CyberFarmer团队获二等奖及“最佳节能奖”,上海交大“生生不息”团队和Lettus Grow团队获三等奖。作为主办方的拼多多,自2020年开始,这已经是连续三个年头举办“多多农研科技大赛”了。第三届农业挑战赛,吸引了全球30支顶尖团队、150多位青年科学家报名。初筛后,15支队伍进入初赛。经过比拼,四支队伍进行最终比拼。大赛还邀请了15位大众评审,对四支队伍种植的 " 翠恬 "进行试吃、打分等,有关部门还对产品进行了快检。各队伍比拼的是,选手们在没有阳光、土壤的集装箱内,挑战在三个月内,如何用更低的能耗,种出品质更好、产量更高的水果生菜-翠恬。该品种是所有参赛选手从未涉及的。因此,这也是一场涵盖光学、信息技术、农业种植等学科的综合性比赛。本届比赛吸引了行业诸多高手,也是一场“含博率”极高的挑战赛。参赛的选手中,博士达到39人,占比近42%;决赛队伍中,“含博率”高达58.3%。对参赛团队来说,借助拼多多和光明搭建的平台,通过参加农研科技大赛,可以增加与行业的沟通交流,这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前两届,拼多多集结科学家、工程师、农人,利用AI、合成生物等技术,在试验田内,探索低能耗、短周期种植产品高、品质好的番茄、草莓、生菜等。连三场比赛,折射出智慧农业是一个集合工农等多学科交叉的应用场景,考验各团队综合运用多种技术的基础研究,探索解决立体种植技术的痛点与难点。多多农研科技大赛经过三届的蓄力,逐渐从农业领域“破圈”,吸引到了很多跨学科背景的青年专家的参与。获得大赛一等奖的上海农科院团队由何立中博士带领,该团队在设施栽培、智慧农业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理论及实践经验。曾为我国南极科考队员,提供如何在极端环境蔬菜的种植培训。工科背景转学农的杨浩,就读于中国农业大学,读博三的他已经参加了三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2020年,杨浩在读博一,与师兄郑建锋一起在做草莓育种的研究。首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他们觉得课题吻合就报名了,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一举夺冠。如今杨浩从小师弟成长为参赛队伍的大哥,他带领着平均年龄只有25岁最小的CyberFarmer团队,获得了二等奖及“最佳节能奖”。受到集装箱环境受限,CyberFarmer团队尽可能模拟自然光和热、温度、昼夜差别等,根据植物本身的生理需求来调控环境。最终,CyberFarmer种出的生菜,可食用比例最高且形态更符合商业性。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熊元科,是生生不息队的成员。24岁研二的他是第一次参赛,最终团队取得了三等奖。该团队有六人,其中五个是工科背景,只有一位是种植专家。分工上,五个程序员负责跑模型、出数据,再将数据给种植大佬。关于结果,熊元科认真地反思了自己团队需要提高的部分,他表示:“到后期因为追求产量,我们忽略了甜度,下次比赛我们一定会填补这部分。”Lettus Grow队是四支参赛队伍唯一的企业队。队长徐丹毕业于瓦赫宁根大学,他是第二次参加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在番茄比赛中取得第一的成绩。此次参赛,其团队获得三等奖。徐丹坦言,翠恬生菜是极星第一次接触的品种,对团队来说非常具有挑战性。不过Lettus Grow队主打无人化,一切靠线上解决。整个过程出现了种种不确定性,对徐丹和团队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财富。诚然,第三届比赛,探索的是未来农业发展方向。即在特殊的环境中,如何将农作物种植的又多又好。四支决赛获奖队伍,对这个问题都有着自己深刻的理解,通过三个月的决赛过程,实践了自己的方案。不过,集装箱没有阳光,空间受限,透风、格盘的密度无法调整、二氧化碳瓶泄露等,每个队伍或多或少遇到了无法抗拒的挑战。这些插曲是探索的一部分,对整个农业建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最终都与四支队伍的方案一样,实现了对未来农业的探索。拼多多高级副总裁王坚直言:“我们也有很多将科研产品从样品打造成产品,再变成到爆品的成功案例,将农业科研人员辛勤研究的成果打造成全国消费者都喜闻乐见的农副产品;通过我们的技术优势,让这些优秀的农业科研产品,更多的展现在消费者的面前,获得更好的销量,从而反哺科研,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这是科技助农最直接的体现,得益于多年来拼多多对科技助农的重视和投入。多年来,拼多多一直积极参与前端的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产品上行。拼多多在农业产业链条中,其优势不仅有销售,也聚焦了农业科技。“百亿补贴”不光用于电商,也用于助农。2021年8月,拼多多设立“百亿农研专项”,推动农业科技普惠;继续对农产品“零佣金”政策,帮助农民营造更具弹性、效率和盈利能力的经营环境,带动农户增产增收。2022年,拼多多总研发费用首次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其中农业投入是重头戏。例如,第二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总奖金池超过100万元人民币,全部用于支持优胜参赛团队。农研科技大赛,是拼多多为农业科技成果落地提供的重要载体。举个典型案例,通过“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先后孵化出温室种植、无土栽培、AI种植等项目,广泛应用于安徽、云南和辽宁等地。而通过AI系统,帮助辽宁丹东东港的种草莓农户,实现了,从一个大棚两个人管到一个人管七个棚的产业跨越式升级。而通过聚焦数字农业,除了能让农户种得好,也能卖得好。例如,通过平台助力,部分水果商家销量激增。如去年,烟台农科院研发的“烟薯25号”在平台日销逾5万单;由于“晋谷21号”加工而成的汾阳黄小米,在双十一当天卖出逾10万单。这些例子都证明了,拼多多通过高投入对接国内大市场,有力带动了当地产品销售及农户增收,加快农业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到爆品的转化。2月,拼多多启动“农云行动”,推动全国100个农产带更快“拼上云端”,打造更具韧性和竞争力的数字化农产带。拼多多“农云行动”专项小组,先后走进山东潍坊寿光、青岛莱西,云南昆明、嵩明、晋宁等地,为当地的水果、蔬菜、鲜花、绿植等商家,提供电商运营专场培训,以及一对一的定向运营指导。也为新商家提供流量、资源、和运营策略,及供应链等方面的支持。5月,拼多多成立“拼多多-中国农业大学研究基金”,并向中国农业大学捐赠了1亿元人民币。该基金,用于支持中国农业大学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基础研究和农业核心技术攻关方面进行探索。持之以恒的硬投入,才能有效帮助农业科技成果落地,也吸引更多青年回乡助农。数据显示,拼多多目前链接超过1600万(2021年数据)农户。根据拼多多发布的《2021新新农人成长报告》,截至2021年10月,平台上95后人数已超过12.6万人。其中不乏名校生、海外留学生,有95%的人才来自农二代、果二代、批二代。总结来看,拼多多在研发端,通过科研投入,帮农研人搭建科技成果落地平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优化农业产业链。再借助平台流量优势,不断推动供应链、农产品品牌发展,最终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拼多多持续举办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对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通过平台势能,拼多多与各大农业院校合作,为全球的农业青年人才,提供了定制课程,及产学研结合的可落地培训等。就着刚结束的第三届农研科技大赛余温,第二届“拼多多杯”科技小院大赛又掀起了新一轮的切磋。作为赛事的发起方,拼多多以农业为核心发展战略,长期致力于利用新的技术和模式,也将农业向数字化方向发展。一方面吸引诸多专业人才发挥农业技能,另一方面助力农人生产和收入,同时能为农研发展提供可能性。一场场比赛的进行,也一步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进步的脚步。精彩预告:雷峰网长期关注出海,我们将继续推出“围攻亚马逊 决战电商光明顶”系列,欢迎大家爆料!请添加作者微信 dairunze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