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辅张居正给帝王的教科书
▼▼▼
学了不到三个月,五月隆庆皇帝驾崩,朱翊钧即位,人称万历皇帝。
明代皇帝的读书有两种形式:一是日讲,二是经筵。
日讲是日常性的学习。万历皇帝初即位时十岁,采用的学习方式为日讲。
张居正和翰林院为了小皇帝能听明白所讲,采用的是当时明代的白话,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且结合了历代典故和政治伦理,并撰写成讲章放在皇帝前面的御案之上,以便皇帝省览。
作为首辅的张居正特别负责,每次进讲都亲临现场,每到年终便将这一年通讲之稿再次修改,装潢进呈并发司礼监刊刻,如此便成了一系列读本,《帝鉴图说》《尚书直解》就在其中。
老牛精选
张居正帝鉴图说 尚书直解
东方出版社出品
点击下图直接购买
帝鉴图说
万历皇帝幼年的教科书
朱翊钧(1563—1620),即明神宗,明朝第十三位皇帝,年号万历,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年仅十岁的小皇帝,如果讲课的大臣们天天讲述四书五经、帝王心术之类的大道理,就算是浅显易懂的白话,听的时间长了,难免生厌,还是难以让贪玩的小孩心性回归学习状态,那么选取怎样的形式来启蒙这个帝国最高的统治者呢?
明代之前,图书版画的出现改变了书籍的面貌,让阅读变得轻松有趣,让文字变得活泼生动,以此方式来教导年幼的皇帝,更为直观易解,其作用和效果便显而易见了。
于是,插图版启蒙教材《帝鉴图说》便在几个大臣的策划下产生了。
《帝鉴图说》由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及马自强、吕调阳这些内阁大学士亲自编撰,是明代较为典型的版画读物,作为教材,它所取悦的是一个十岁的孩童——明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这部为小皇帝编写的一部教材,由一个个小的故事构成,每个故事配以形象的插图,兼具知识、思想与文化载体功能。
尽管没有夸张到举全国之力,也是集明朝一代首辅、次辅之功,它的影响力已不需文坛领袖作注、写序,也不需书商奔走宣传。
此书虽为万历皇帝幼年的教材,但因其图文并茂,内容通俗易懂,形式新颖精美,自问世即受青睐。
四百年间多次刻印传抄,不仅有汉、满、日各种文本传世,而且远播云南等边远之地,可谓“流播宇内,泽被士庶”等。
万历皇帝——明神宗坐像
一代名相张居正
《帝鉴图说》,全称《历代帝鉴图说》,取唐太宗以古为鉴之意,故名“帝鉴”,编撰者希望小皇帝可以以史为鉴,将来成为一代明君。
内容选取历史上的帝王典故、人物纪传及文人笔记,并附有张居正等的评点解说。
编撰《帝鉴图说》之目的,便是以古人之典范者示于皇帝,张居正等臣子用一片赤诚之心来辅教君王,望其成为一代明君的渴望由此可见。
明朝隆庆、万历两朝的托孤大臣大学士张居正,在万历时期是太傅,又是内阁首辅的身份,权倾天下,而他为了实现自己的一腔抱负,只有借助皇帝给予他的权力来逐步施展。
给皇帝灌输他所该学的知识和治国的智慧,便是他的首要任务,这也是他作为士大夫的夙愿。
张居正又是怎样的一位人物呢?
张居正(1525—1582),汉族,字叔大,号太岳,明朝政治家、改革家。
曾辅佐明万历皇帝朱翊钧,为幼年的万历皇帝之师,任内阁首辅十年,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推行“一条鞭法”等,辅佐明万历皇帝朱翊钧进行“万历新政”,使得明朝万历年间出现短暂的中兴局面。
张居正十五岁为诸生,二十二岁高中进士。张居正少年得志,仕途顺利,入仕之后仅历二十年即入内阁为次辅,相当于今日副总理,年仅四十二岁。
嘉靖年间,张居正以翰林院编修,领国子监司业,因为学问卓越,张居正两为帝王之师,先于嘉靖时在裕王府中为侍读,进裕王(即后来的明穆宗隆庆皇帝朱载垕)邸讲官。裕王继位为隆庆帝,又受命为太子朱翊钧少傅、太师;隆庆帝崩,万历帝年幼,张居正仍担负教导之职,养其为天子。
张居正连续执掌两朝之大政,先于隆庆帝朱载垕时为次辅。朱载垕去世时,他的第三个儿子、年仅十岁的朱翊钧还是个不通世事的小孩子。这时候,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张居正在宦官冯保的协助下,将内阁首辅、中极殿大学士高拱逐出朝廷,从而掌握了执掌中枢的大权。
万历初年,以帝师身份担任首辅,独揽大权,有机会全面实施自己的治国纲领:行一条鞭法,整顿财税;整饬武备,任用名将李成梁、戚继光等,安定边塞;严考绩之法,整肃吏治。已经衰败的大明政治,于此竟然焕发出一些活力。而张居正改革之全面与力度之大,于宋、元、明、清四代中,惟王安石可比拟之。
我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熊十力先生评价说:“汉以后二千余年人物,真有公诚之心,刚大之气,而其前识远见,灼然于国覆种奴之祸,已深伏于举世昏偷,苟安无事之日。毅然以一身担当天下安危,任劳任怨,不疑不布,卒能扶危定倾,克成本原者,余考之前史,江陵一人而已。”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先生则直言不讳地称赞张居正:“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
帝王养成之学
《帝鉴图说》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圣哲芳规”共录上自尧舜、下止唐宋共二十九个帝王可以效法的故事81则,讲述了历代帝王的励精图治之举,下篇“狂愚覆辙”,共录夏商周三代以下至宋朝共二十六个帝王引以为鉴戒的故事共36则,剖析了历代帝王的倒行逆施之祸。
这两编在选取事例时分别以《易经》的“九”(老阳,九九八十一)和“六”(老阴,六六三十六)为数,用以区分善恶,暗合天地阴阳大义,编撰者之用意和对主政者所寄托的期望可谓殷切。
每个故事附一张插图,共计117则(幅),内容皆是人物场景,或小打小闹的情境,或恢弘壮阔的场面,或市井街巷,或廊前檐后等,丰富多样。
每一则事例都有情节、有人物,内容皆出自史籍,讲释部分采用了当时的白话文,今天读来一点也不费劲,所述文辞十分优美,故事娓娓道来、发人深省,的确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皇家教科书。
由于它图文并茂,便于激发少年皇帝阅读的兴趣,因而朱翊钧一经观赏,便爱不释手,还吩咐史官,要把这件事载入史册。
万历后,明、清历朝讲读《帝鉴图说》,因为这是一本为教养天子而作的立国、持家、创业、守成之书,以至于四百年间多次翻印传抄,流传很广。
《帝鉴图说》称成为清代帝王必读的教科书之一,也是教导皇子必读书。
《帝鉴图说》也是郑振铎先生一生的珍藏。
姚中秋先生说:“张居正教养天子,发展了帝王养成之学,《帝鉴图说》系为教养天子而作,故以养成天子之德为宗旨。读其书,可见古帝王之学之风采。今天已无皇帝矣,然德行本无分乎身份之尊卑,以庶人之身而可以成就天子之德,亦是今人之幸。”这大概就是《帝鉴图说》一书的历史作用与意义吧。
117个值得你重视本书的理由
《帝鉴图说》承载着中国教育流传五千年的道统传承,每一篇虽然篇幅短小,却是地道的经典处世智慧,不难窥见中国人的精神内核。
《张居正帝鉴图说》,以清代中期纯忠堂藏版《帝鉴图说》为底本,采用多种版本校订,zui大限度减少古籍传抄错讹。
为了让读者阅读无障碍,在原文的基础上,对于生僻难解的字词详加注释,对于所载帝王,均简单勾勒其生平,与原文相得益彰。
在书中,图画部分占有相当的分量,书中每一则事例都配一幅画。
全书共写了53位帝王的事迹117则,对应的也是117幅画。
原书版画中的人物形象颇具表现力,出版方秉着创新的理念,从海外博物馆搜集到残存的95幅清代宫廷画《帝鉴图说》人物场景彩绘,经由修图师历时四月精心修复,并根据清代中期纯忠堂藏版版画,历时一年,利用国画技法补绘22幅《帝鉴图说》人物场景画,使得《帝鉴图说》117幅图人物场景画首次得以完整再现,使得经典借助插图的艺术形式得以呈现,对文字形成补充说明,故事形象生动可感。
本书每一则事例的标题,全部以四个字为限,如尧帝“任贤图治、谏鼓谤木”,周文王“泽及枯骨”,汉高祖刘邦“入关约法、任用三杰”等,唐太宗李世民“敬贤怀鹞、弘文开馆”等;商纣王“妲己害政”,周穆王“八骏巡游”,秦始皇赢政 “遣使求仙、坑儒焚书”等,宋徽宗赵佶 “应奉花石、任用六贼”等。
为了更好地展现这些简短有力的概括字眼,本书事例标题特意采用书法字,均出自“百年语文第一书”《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清末语文教科书)中刘树屏的书法,给本书再添一道魅力。
老牛精选
张居正帝鉴图说 尚书直解
东方出版社出品
点击下图直接购买
尚书直解
《尚书》是上古时代之书,是一部从尧、舜、禹到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文献汇编,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源和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古代官方学校的必读教科书,帝王将相安邦定国、从政修行的行为指南。
本书是明万历首辅张居正为年仅十岁的皇帝朱翊钧讲解《尚书》的课本,以明万历间内府刊本为底本,逐一点校;这部讲稿用当时通俗的白话文写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一部雅俗共赏的《尚书》读本。
直解《尚书》相当于对古文的白话翻译,是专供皇帝一人的皇家读物。这本书流传到宫外,成为当时通行的一种读本。清代的康熙皇帝读此书后御批:朕阅张居正尚书四书直解,篇末俱精实之义,无泛设之词。
本书以明万历间内府刊本为底本,逐一点校,更正市场上流传版本错讹。在原文的基础上,结合历代注疏,对《尚书》原文难解难懂的生僻字进行了注释、注音。
《尚书》内容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汇编了先秦时期的君王文告、政令及君臣谈话记录等文献,被认为是中国现存zui早的史书。
根据清代钦定的《书经图说》版画底本,经美术专家精心重绘,还原了尧舜禹时期及夏商周三代的历史人物事件的场景,使读者对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形态、社会风情、民封民俗有直观的了解。
作为皇家课业的基本教材,本书装帧极为讲究,插图笔触细腻,人物刻画细致入微,书法精美,是诗书画一体的传统学习读本。
老牛精选
张居正帝鉴图说 尚书直解
东方出版社出品
点击下图直接购买
温馨提示:扫码添加下方客服小哞微信,咨询商品和订单详情。推品推荐、商务合作,请添加Zoe微信。下单扫码添加“老牛的每周推送”可随时随地了解订单状态,让您做到购物全程无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