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官的奇谋,牵动东亚时局
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清廷代理驻英、法、意、比四国公使宋育仁,得知清军平壤溃败,黄海海战失利,情急之下产生了一个大胆设想───
“奇袭日本。”
他与使馆同僚密谋购买兵舰,又招募了澳大利亚水兵两千人,组成水师一旅,计划自菲律宾北上直攻日本长崎和东京。
一切准备就绪后,他一边上书清廷,一边与两江总督刘坤一、南洋大臣张之洞等人联系,以取得这些封疆大吏的支持。
这事眼看就要成功了,当时已是“炮械毕集”,整装待发了。
此时的清廷已打定和日本媾和的主意,以至于李鸿章坚决反对宋育仁等人的做法。
而慈禧也认为宋育仁“妄生事端”,立即下旨将购船募兵等事,一概作废,同时电召宋育仁速速回国。
“奇袭日本”被慈禧太后否决一事,不少人为之扼腕,盛赞宋育仁为“奇才”,痛斥慈禧颟顸误国。
也有人分析认为,日本舰队主力虽开赴黄海前线,但宋育仁的“奇袭舰队”势单力孤,其计划即使付诸实施,失败也在所难免,不可能“以一己之力改写中国近代历史”。
然而历史上,提出趁倭寇(日本)进犯大陆、巢穴空虚之机,借兵跨海对其本土发动袭击,宋育仁并非第一人。
万历十八年(1590年)冬天,朝鲜国王宣祖李昖接到日本关白(其实是实际掌权人)丰臣秀吉的一封信。
信中,丰臣秀吉给李昖提了个小要求:
日本要向朝鲜借道前往唐国(大明),要朝鲜人配合他们当向导。
李昖没把这封信当回事。
作为大明的藩属国,李昖还是写了份报告,通知了一下明朝有关方面。
接到报告的大明也没当回事。
因为明廷上下当时乱的一团糟,都在忙着争论让谁当太子。
此时的丰臣秀吉,以武力统一全国后,执掌了整个日本的军政大权,野心膨胀。
同时为了转移日本国内对分封土地不均的矛盾,一心想着对外扩张。
他决定通过武力先侵占朝鲜,再征服中国,然后谋取天竺,进而称霸亚洲。
两年后的万历二十年(1592年)四月十三日,丰臣秀吉派出十六万大军穿过对马海峡,登陆朝鲜釜山。
面对日本的大兵压境,整个朝鲜还是毫无思想准备。
▲ 1592年3月,世界局部图。本图亮点在宁夏
朝鲜当时文恬武嬉百年未战,日本可是刚刚经历了“战国时代”。两边交锋日本占据绝对上风。
一个月之内,朝鲜八道尽丧,王京失守。
朝鲜危急。
李昖一溜烟跑到了鸭绿江边(义州),着急忙慌地给大明打报告,请求内附。
其实就是请求大明在辽东给他拨块地,这辈子他也就不指望回去了。
万历皇帝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还只当是朝鲜人和日本人联合起来搞欺诈。
让兵部派人前往辽东、山东等地严加防范。
后来经过多方探查,获知朝鲜人并没有撒谎,才开始讨论援朝事宜。
最终,明廷达成共识:
“倭寇之图朝鲜,意实在中国,而我兵之救朝鲜实所以保中国。”
不仅答应出兵援助,同时还赏赐朝鲜国王2万两白银。
七月,辽东副总兵祖承训率骑兵两千余人渡过鸭绿江救援朝鲜,以游击将军史儒为先锋统军进迫平壤城。
持续七年之久的抗倭援朝战争就此开始。
▲ 1592年12月,世界局部图。本图亮点在朝鲜
大明首战不利,军溃将亡。
先锋史儒全军覆灭,遭铁炮命中而亡。
统帅祖承训全军溃散,仅以身免,一个人跑回了辽东。
朝野震惊。
明廷迫于形势,广开言路,并鼓励对有卓见者予以破格擢用。
一个叫程鹏起的人向明廷上书:
“以为当时日本重兵在朝鲜釜山,国内空虚,若宣谕海外琉球、暹罗等恭顺属国,借兵直捣倭巢,可一鼓而下。”
意思是说,日本重兵在朝鲜,趁着其国内空虚,让同为藩属国的暹罗和琉球派兵直扑日本老巢。
暹罗也就是现在的泰国。
▲ 这张郑和下西洋地图,有暹罗、占城的大致位置
这一平倭“奇计”受到兵部尚书石星的高度重视,亲自召见程鹏起,聆听其略。
恰在此时,暹罗贡使正在京城朝贡。
使团正使握叭喇听闻天朝有用兵之处,当即请缨愿意发暹罗之兵进入朝鲜。
《明史·暹罗传》记载:“二十年(即1592年)日本破朝鲜,暹罗请潜师直捣日本,牵其后,中枢石星议从之。”
明人王圻所撰的《续文献通考》也记载道:“万历二十年九月,经略侍郎宋应昌奏暹罗国正使握叭喇等愿督兵荡剿倭巢。奉旨:夷使所称,具见忠义,事关重大,还行与两广总督着移文另选一能事官员与原差官并夷同往彼国宣谕朝廷德意,取有回文,方可颁敕举事。”
对于“暹罗主动出兵”一事,大明朝野有完全不同的两种意见。
一派事以兵部为代表的提出“借兵暹罗”的支持派,另一派则是以守旧派为代表的反对派。
反对派认为暹罗兵“出入夷邦,包藏祸心”,危害不亚于那些日军。
万历皇帝最终拍板,决定采纳“借兵”之议,派程鹏起充任正使,与归国的暹罗贡使一同赴海外,出使暹罗等八国。
随后,暹罗国王纳瑞宣也表示愿意听从明廷的调遣。
另一边,万历皇帝派使臣薛藩带着谕令来到朝鲜。
终于等来天朝谕令的朝鲜上下欣喜若狂,但谕令里面有一句话让他们顿时傻眼了:
“并宣喻琉球暹罗等国,集兵数十万,同征日本,直捣巢穴…..。”
面对明廷征调暹罗、琉球参战,朝鲜极力反对,也非常恐慌,理由是他们只信任明朝,不信任其他国家。
为此,朝鲜国王李昖特意派使臣郑昆寿来北京向万历皇帝申诉,请求收回这道谕令。
与此同时,在兵部尚书石星的安排下,郑昆寿还和握叭喇见了个面,要求他主动提出撤销这个提议。
大明朝野关于“借兵暹罗”一事再次引发争论。
一群大臣争论来争论去,其实谁也不知道暹罗在哪。
持重者说暹罗离两广最近,要不咱们先问问熟悉南洋事务的两广总督萧彦吧?
万历心想也好,发了一封咨文去询问萧彦暹罗的虚实。
萧彦一直拖到年底,才回信了:
“夷心难测借兵宜慎疏。”
说暹罗这个国家桀骜不驯、阴险狡诈,跟日本差不多,难以控制,还是不借为妙。
其实暹罗没他说得那么不堪,但萧彦的逻辑很简单:
暹罗如果出兵,肯定得先路过广东,我还得给他们安排粮草安排住处,万一起了兵变我还得擦屁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有了萧彦的回信,反对派有了依据,把程鹏起视为“妄人”“无赖”。
其提议被斥为:
“觅穷海卉服于烟波万里之外,以平岛中之寇于臂指之间,此必中国空无人,而后可也。”
在激烈的反对声中,明廷信心动摇了。
作为出使暹罗等八国的正使,程鹏起衔命出京,先去了老家徽州,出重金招募了班底。
数十日后抵达广州与暹罗贡使会合,扬帆南下。
使团首站达到占城(今越南中南部)时,接到了中止出使的诏令。
争论了半年之久的“借兵暹罗”,无果而终。
不过,征调暹罗、琉球参战最终虽然未能实现,但在大明抗倭援朝战争中,明军中还是出现了暹罗兵,琉球兵。
因为在云南有不少暹罗人进入了云贵地域作为雇佣军讨生活,后被编入明军去了朝鲜。
此外还有天竺兵和黑人兵───从葡萄牙人手里买来的黑奴。
只不过,一个黑奴六十两银子。
结语
宋育仁是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
戊戌变法时曾参与公车上书,了解、借鉴程鹏起的对日战争策略应在情理之中。
其“奇袭日本”之计也与“借兵暹罗”大体相同。
但,世易时移。
甲午年间(1894年)清廷日薄西山,而日本经明治维新之后国势日隆,中日力量对比较壬辰之时(1592年)不可同日而语。
参考文献: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华书局,1959年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中华书局,1977
[清]谈迁:《国榷》,中华书局,1958
[明]王錡:《谷山笔麈》,中华书局,1997
[明]王圻:《续文献通考》
[清]宋育仁:《借筹记》
《明史 · 暹罗传》
周郢:《明万历壬辰之役“借兵暹罗”发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
中国国家历史又双叒叕上新啦!
《中国国家历史》邮局征订套装(征订代码:28-474)正在火热进行,一套四本,一次性拥有全年装!
识别下方小程序或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直接购买!
欢迎转发朋友圈 公号转载须经授权,不得用于微信外平台
商务合作、订购微信号:zggjls01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邮发代号:28-474 QQ群:460382533 电话:13372012240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