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波裁员潮来袭??美国名校码农实习Offer刚到手就被裁,H1B抽签创新低,这咋整……
美国Top20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Franklin暑假来编辑部说,他回上海工作了,也并没有找所谓大厂,先积累工作经验再说。
同事们面面相觑:现在连CS找工作都这么难吗?
Franklin叹了一口气:美国大厂都忙着裁员,放出来的名额极少(很多公司处于Hiring Freeze状态) 。身边还有同学拿到实习Offer还没开始工作,就又被裁了。还有人辛辛苦苦实习转正,但公司就是拖着不给入职,OPT都快要到期了,进退两难。
紧接着他分享了一组数据:埃默里大学有一个数据相关的研究生项目,以往都是稳稳95%的就业率,去年还不到60%,可见有多惨。
△裁员潮在1月达到最高点后进入缓和期,但最近又爆出福特、瑞信银行裁员的消息……(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
的确,对于留学生来说想要留在海外工作真的太太太不容易了,除了直面以科技公司、咨询公司为代表的轰轰烈烈“裁员潮”,以及应对AI替代人工的挑战,还要操心H1B是否能摇中的玄学问题。
前几天一位知名大学的教授都说: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最近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外国出生的美国大学学士学位获得者中,只有11%能够留在美国工作;而获得硕士学位的学生情况稍微好些,但也仍然只有23%能够留在美国。
也就是说,
如今在美国读大学本科的留学生,10个人里只有一个人能够留在美国工作;
读研的学生,5个人里能够留下一个。
工作难找了,签证更难了
相信大家对前段时间硅谷高科技公司的大裁员仍然记忆犹新,谷歌、微软、亚马逊……纷纷开启了万人级别的大裁员。
是不是工程师从此就没有饭碗了呢?
也不是。但是吃高科技饭的难度肯定是增加了。
一位硅谷工程师的朋友告诉我:
科技公司扩张最疯狂的那段时间里,在硅谷,哪怕是一所最最普通的大学的计算机相关专业,只要你考进去,就立刻有科技公司拉你去实习,其中不少实习还是带薪的……
很多学生成绩全C,科技公司也完全无所谓。没等毕业,很多计算机学渣就早早有了好几份offer。”
高科技热潮的“退烧”,对中国留学生肯定是个打击,因为多年以来,高科技公司一直是帮助员工申请签证和绿卡的“大户”。
“荒年”之中,连“大户”也要勒紧了腰带过日子——
我有不少朋友在硅谷科技公司负责面试和招聘工作,他们告诉我,大公司们确实冻结了不少部门的招聘……
这样的做法,无形之中必然让国际学生找工作难度倍增。
科技公司仍是未来招聘留学生的主力
好消息是,尽管当下中国留学生最爱的科技公司收紧/暂停了招聘,但根据专业机构的预测,科技行业仍将是未来招聘的主力军。
劳动力市场分析公司 Lightcast 的数据显示,对于科技巨头来说,高科技领域的员工仍然严重短缺。报告称,去年美国发布了超过 400 万个软件开发人员、数据库管理员和计算机用户支持专家的职位信息。
预计到2031年,计算机和 IT 职位数量将再增长15%。而美国本地出生的专业人士太少,无法填补这些空缺。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则报告称,由于美国花费了数十亿美元加强半导体生产,预计该行业将短缺7万至9万名工人。
根据乔治城大学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的数据,在同样热门的人工智能领域,美国一半以上的劳动力由移民组成。
三分之二的美国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大学研究生出生在国外。
糟心的签证系统
一位国际留学生,如果毕业之后想要继续留在美国工作,那么他不仅要找到合适的雇主,还要想办法获得工作签证。
从美国大学毕业的留学生可以在毕业之后,申请“选择性实践培训”(OPT)签证,通常情况下,如果不是STEM专业的毕业生,毕业以后可以有12个月的实习期(开始工作的时间为不能超过毕业后的60天)。
如果是STEM专业的学生,在12个月的OPT过期以后,还可以申请延期额外24个月。
之后,留学生必须获得雇主担保,并参加H-1B签证抽签。
然而,由于申请人数暴涨,留学生成功获得H-1B的可能性很小——从美国移民局公布的H1B中签率中,我们可以看到:
这样令人绝望的工作签中签率,也直接导致不少留学生直接选择了“逃跑”,然后OPT申请和获批人数也连续下降:
绝望的国际学生
波士顿大学WBUR电台曾经在节目中讲述过印度留学生苏迪普·达塔(Sudeep Datta)在美国找工作的故事。
同样的故事,其实也一直不断发生在中国留学生身上。
2018年,苏迪普在南佛罗里达大学获得硕士学位,他是一名数据分析师。他的妻子苏奇·巴克希(Suchi Bakshi)已经从大学毕业。
苏迪普夫妇很喜欢美国,因为这里的大学拥有充裕的资金,很多研究项目,工作领域也有很多机会。
妻子苏奇毕业时,她很幸运地找到了愿意帮助她办理H-1B签证的雇主,更加幸运的是,2019年,当苏奇第二次参与抽签的时候,她又抽中了H-1B签证(当时的中签机会高达四分之一)。
与此同时,丈夫苏迪普仍在学习。他于当年秋天毕业并申请了 OPT(可选实践培训签证)。OPT允许他在参加 H-1B 抽签期间工作。
2020年4月,苏迪普第一次H-1B抽签没中;
2021年4月,第二次抽签仍然没中。
苏迪普的日子开始艰难起来,美国雇主仍然愿意雇佣他,但前提是他必须拿到工作签。苏迪普曾经考虑过回到印度,远程给公司工作,但他的公司无疑压根不会同意这样的选择。
幸亏妻子拥有H-1B,因此作为配偶,苏迪普得以留在美国(但无法工作)。
另外一个选择是,苏迪普可以回到大学,一边攻读博士学位一边等待继续抽签。问题是苏迪普并不是个科研人才,他的家庭也需要更多收入。
屋漏偏逢连夜雨,更悲催的是,正在这个时候,苏迪普的妻子苏奇突然失去了工作。这样一来,她只有60天时间去找到新的工作。否则俩人就要离境。
苏奇以最快的速度申请了数十份工作,并且幸运地及时找到了一份。
但这个时候,用苏迪普的话来说:
美国移民制度的不确定性已经让他们感到无法容忍。”
于是,苏迪普夫妇开始在其他国家寻找选择……他们发现——加拿大专门为像他们这样受过高等教育、从事科技工作的人提供快速签证。
有趣的是,要想获得加拿大工作签证,仍然需要加拿大公司提供赞助,但这和美国相比,压根儿就不是问题。苏迪普夫妇在加拿大轻松找到了愿意赞助的公司。
但更有趣的是,加拿大担保人甚至都没有雇佣这对夫妇——他们只是担保了他们的签证,而已。
因此,苏迪普和苏奇搬到了加拿大,同时仍在为美国雇主远程工作。
2022年4月,苏迪普夫妇搬到多伦多。短短8个月之后,加拿大政府就授予了俩人永久居民身份。
苏迪普说:
拿不到美签怎么办?
所以,如果有一个中国留学生小A,家里花了几百万让他赴美留学。毕业以后,小A却发现,回国工作只能拿到5000人民币的起薪……小A不愿意回去,想先攒几年海外工作的经验,但悲催的是,却偏偏没有抽中H1B工作签证,怎么办?
《赫金格报告》里的一篇文章应该能为小A提供一个“曲线救国”的思路。(注:The Hechinger Report 是一个关注教育不公平与教育创新的非营利性独立新闻机构)
这篇文章名为《其他国家如何吸引在美国接受培训的人才》(How other countries are luring workers trained in U.S. universities)。
文章指出:当想要留在美国工作的外国人遭遇重重阻力的时候,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其他国家新推出的“人才签证”,正在吸引着那些“拥有世界上最紧缺技能”的人才。
现在,这些国家都在瞄准一个目标:在美国大学接受教育,在高科技和其他高需求领域工作的国际学生。
去年,英国新增了“高潜力个人签证”(high potential individual visa),为英国以外的 40 所大学的应届毕业生提供两年的居留权,其中 21 所大学位于美国(北大清华和浙大也榜上有名哦)。
△40所大学名单链接 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high-potential-individual-visa-global-universities-list/high-potential-individual-visa-global-universities-list-2022
而根据英国 2020 年初推出的更通用的全球人才签证,在数字技术和其他行业工作的移民——无论他们在哪里接受教育——不需要在英国找到工作机会就可以进入该国,并且有资格在三到五年内获得永久公民身份。
加拿大计划到 2025 年将每年的移民目标从 465,000 人增加到 50万人。它已经为高技能移民制定了“快速入境”计划,其中有超过 44万人在 2021 年通过该计划提出申请。
其中最常见的职业有程序员、软件工程师和设计师以及信息系统分析师和顾问(computer programmers, software engineers and designers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analysts and consultants)。
华盛顿智库尼斯卡宁中心的分析显示,2017年至2021年,有近4万名美国大学的国际毕业生被招募到加拿大。
澳大利亚政府去年还宣布,将接受的移民人数增加至195,000人,其中近四分之三拥有紧缺劳动技能。澳大利亚内政部美洲区域主任也承认,澳大利亚招聘人员正在美国各地分散开来,参加招聘会,并去各所大学校园中积极“抢人”。
总之,随着发达国家老龄化趋势的日益严重,抢人才大战正在频频上演。
美国政客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众议院前不久就提出了一项法案,想要取消对就业相关签证的限制,并使拥有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学位的国际学生更容易留在美国……不过因为官僚机构一贯神仙打架,效率低下,真正走到执行那一步,肯定也是任重而道远。
最后总结一下,一个中国留学生,如果要想获得海外工作的经验,或者想要移民,该做哪些准备呢——
STEM专业在未来多年里,肯定依然是首选;
力争进入Top40的名校;
不妨去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寻找机会,曲线救国;
耐心等待,没准再过几年,美国30年未变的工作签证系统也会迎来变革。那时候再从英加澳赴美也来得及。
最新活动预告
7月19日(周三)晚19:30
听双胞胎姐妹花、国际校佛系妈分享
如何携手收获牛津&剑桥录取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