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厂爸爸: 万一把娃“鸡”到藤校博士,回来进大厂做基层,怎么办?
👆优质国际教育资源,尽在“真选”,欢迎关注~
再次见到Zack,距离上一次见面已经过去将近六年了,他已经从BAT的其中一家跳到了另一家。
六年前,他的大儿子还在读幼儿园,当时见面,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说他不鸡娃,娃自然生长就好。
六年后的今天,他的两个娃已经在深圳最“卷”的小学之一就读三年了。
我们这一次见面的契机,是因为我朋友圈转发的教育文章下留言:
一边卷娃的教育,一边看大厂就业面,老父亲觉得很崩溃。最近面了很多清华、美国名校博士毕业,申请大厂的低阶职位,作为职场人能理解,但作为一个爸爸我很难接受……
如果鸡娃最终结果是这样,我真的接受不了。”
我说这个话题,咱值得见面聊聊,从大厂招聘者和二娃父亲的身份看鸡娃。
(为方便阅读,下文以第一人称讲述)
从主张“佛系教育”
转为加入“鸡娃大军”
大儿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确实是不卷的。那时候我们读蒙氏幼儿园,我太太觉得还挺好的,因为蒙氏的教育理念是最开放的,让孩子快乐成长、快乐学习。
幼升小在家附近的省一级学校,在本区也算非常不错的学校。“双减”之后,孩子4点下课,4:15就能做完作业,真的每天10分钟就能做完作业,而且还能门门考100分,太太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刚好那时候小儿子也要面临幼升小,就全深圳地重新去看学校,最后就看中了这所大家口中的“最鸡血”学校。
大儿子刚进去的时候是三年级,一下子就从怎么考都门门100,掉到了80多,落差很大。
做作业也要从7点多做到晚上10:30,小学作业都很难。我也有朋友孩子五年级才过去的,去了半个学期就退了,根本扛不住,适应不了。
我们家两个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功课都跟上了,主要还是因为我太太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去陪伴和配合,但是随着孩子即将小升初,眼见压力还要加大,她也有点快受不了了。
我看了一下儿子下国际象棋的比赛日程,他马上就要全球飞去比赛了,那个时间表我看着都觉得很吓人。
其实现在站在孩子马上小学毕业的时间点回看,择校和家庭教育原则,都应验了一句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去“鸡血校”,是想着把应试方面的内容交给学校,周末和暑假就去玩,搞素质教育,结果空闲时间还是需要花很多时间巩固学科学习。
学历贬值,圈层固定
希望孩子到新西兰放羊
鸡娃鸡到这种程度,又看到各种名校毕业生求职难的新闻,真的很焦虑很灰心。
在大厂里经常能收到很多很好的简历,各种国际竞赛得主,大多都是国际数学竞赛、机器人比赛、计算机竞赛一等奖得主,还有什么杜克大学、伯克利大学博士生,你说这些高级人才来投低阶岗位是不是毁了?而且你知道他们大概率是不可能有太多晋升的,是不是很让人沮丧?
前几天我还在跟太太讨论,海外读完硕士回来,在体制内财务科做小弟,我们就想,这是图个什么劲呢?所以大厂圈子里最近又开始讨论一个热门话题,读书究竟是为了什么?
我们最大的焦虑来源就是,如果孩子大学毕业后要在这么“卷”的职场里挣扎,但是又基本确定他们没办法跨越阶层,那辛苦就没有太大意义了,倒不如在去一个压力低的国家像新西兰这样的地方放羊,不要活得太累。
我的想法就是,我的孩子能保持在跟我们同一圈层,不要“掉级”就好了。
但是我这种“放羊”想法也被阻止过。疫情期间,差点就想举家搬去加拿大了,还好被一个朋友喊停了。
朋友早年就移民去了加拿大,他和我说,其实移民以后也是混华人圈子,一样还是在周末卷钢琴,报各种补习班。而且下班后真的没事做,很无聊,一旦你天天都钓鱼,你就觉得这样的生活也没那么让人向往。
大厂父母靠review来磨平教育焦虑
但每两年又要焦虑一次
但是留在国内,内卷氛围又很让人窒息。
你看我们已经在深圳最强调英语学习的体制内学校了,但是一对比,就焦虑。
身边的人小学拼命在卷KET、PET已经算早了吧,然后一听海淀妈妈卷的FCE我们听都没听过……而且我们最近去香港比较多,一对比香港孩子的英文,我们还是差距很大。有对比就有伤害,一下子就焦虑了,是不是我们落后太多了?
“不对比就不焦虑”的道理我们都懂,但是人都是有社交属性的,不可能不对比。当孩子拿回来60分的卷子,心情还是很差的,哪个父母面对这种情况能不焦虑呢?
我们试过很多种玩法,比如真的不管,纯放养,孩子就真的怎么开心怎么来,天天打开电视就可以玩一天,他就是“野生”的。如果你给他添加限制,他就按照你的规定来玩。
所以父母一定是要有引导性的,不能纯放养。所以说,我们最后认为,快乐成长的一个重大前提就是约法三章。
我和太太每两年都要review一次,认真反思之前的教育选择,以及尽可能多地搜集将来可以拥有的可选项,逐个分析哪些跟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愿景相符。
每次review完了,分析好了,我们也可以不焦虑一段时间。但是新的变化永远都会如期而至,两年后面对新环境新选项,又会开始焦虑,又要开始新一轮review。
大厂父母每天在群里都在讨论这些,可能因为我们圈层单一,大家面对的问题都是一样的。我们碰到一样的问题,但找不到解题的关键。
大家一说到移民,大家就一窝蜂都去移民,只不过你去新加坡我去香港。但是今天出来听你分享各种不同的案例,还是觉得得多听多了解,让自己更加全面地看问题。
「 写在后面的话 」
第一次听Zack聊起不鸡娃理论之后,同学之间都觉得不太可能,因为他自己就特别自律,学生时代就是左手学术右手乐队,妥妥的校园明星,大学也顺利进入985、211名校。要说他不鸡娃,很多高中同学都说第一个站出来表示不可能。
再一次跟Zack聊完,我对他每两年review一次的大厂父母的教育操作非常感兴趣,约定之后他每次review,都跟我update一下,也可以和我们的读者分享他的鸡娃心得。
当然与之交换就是我跟他分享我见到的更大范围内的不同家庭的教育选择。
福利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