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俞敏洪”们要回来了?
★ 关注防失联 → 右上角 → 设为星标 ★
文丨漫天雪
自从俞敏洪的“一辆红色卡车驶向远方”,《经济日报》的佘颖由于锤他锤出名之后,□□行业就迎来了严冬。
房子退掉了,桌椅板凳都捐了,孩子们在教室上学、家长在休息室等的热闹场景没有了,那些授课的大都失业了转型了。
要知道这个行业过去吸纳的就业人数超过了1000万!授课老师多是高校毕业生,是真正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蓄水池。假定解聘500万,就意味着这500万人要跟每年毕业的1000多万大学生竞争工作岗位,其结果就是就业更难,工资率更低了。
就业是企业安排的,工资是企业发出来的。那个“神”不能增加就业,不能创造一毛钱财富,反倒只会减少就业,消耗财富,降低工资率。这个如此浅显的道理居然要不断重复,实在是悲从心中来。
过去许多大学生在这个行业获得了非常好的发展。我家孩子一对一、一对二、小班课和大班课都上过,记得当时的价格是一对一460块每课时,授课的小哥是北大的。我们几个家长还组团请一个交大的给孩子们讲物理,价格就降下来了。还去上过25人左右的大班课,每个课时是120。
这些小哥们年轻、帅气、干净,本来就会做题,能抓住重点,孩子们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他们的收入也杠杠的,往往约课还约不到。真正的人尽其才,双赢交换。
后来干不成了,但是这个行业并没有消失。他们不过是从明面转到了地下,从“正规军”变成了“游击队”。即经济学上讲的“黑市”。
市场就是这样,它是消费者主权的,不是谁一个人说了算的。有需求就有供给。管制并不会消灭需求,培训老师也要吃饭。需求一直在,你把供给掐死,那就转入地下成为黑市。
于是,过去是460和120,现在没有120这个选项了,而且变成了上门一对一了,每课时800起,你还不一定能约上。
你别怪价格高,既然是黑市,风险就极大,参与供给的人就很少,所以价格就必然升高,因为价格要补偿他的风险,否则他就不来。而且质量必然是下降的,因为参与人少,竞争减弱了。
君不见有关部门冲进小区,把这些老师抓个现行;有的家长,请人家讲完课,然后反手就一个举报,既把课听了,还能把钱退回来。一条禁令让扭曲的人性得以释放;“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落到这步田地,真是一言难尽。
但是哪怕是一个扭曲的市场,也总比没有市场要好。因为真正需求迫切的人,还是可以买得到。
对于富人来讲,是不会有多大影响的,他们支付得起这样的代价。但是穷人的路子,就完全被堵死了。
如果是在自由市场之下,这个行业在利润动机的驱使下,必然要吸引更多的学生。而吸引的办法,就是降价。而他们的降价是有空间的,因为边际成本很低,给一个人讲课是讲,给100个人讲也是讲。由此价格规律就会发挥作用,更多支付能力较差的人群,也会享受到物美价廉的服务。
任何行业自由竞争的结果就是,惠及更多的贫困阶层。家用电器、手机等等,就是鲜明的例证。这是自由市场的必然结果,市场经济,就是面向人数永远占多数的贫困阶层进行大规模生产的制度。
即便降价很少,但是有这样的选择,需求真正迫切的时候能够买得到,还是比没有选择要好太多。
所以当初认为它加剧了所谓“教育不平等”的人们,大概现在可以认识到,他呼吁管制的手段,恰恰是目的与手段的背离,“不平等”更严重了。
因此管制伤害最大的,恰恰就是最需要它们的低收入阶层。任性的权力打着高尚的旗号,结果却总是事与愿违。人们也往往会呼吁一个对自己不利的政策,这没有什么奇怪的。因为他们没有受过经济学训练,不懂得长逻辑链条的推理,因此不明白一些看起来对他们的好的措施,其实是通往奴役之路。
管制会消灭一个行业,也往往会催生一个新行业。
一种情况是,吃管制红利的寻租者。比如没有环保政策的时候,是不会有环评这个行业的,有了环保政策,这个行业就马上兴旺起来。他们是吃政策饭的。许多干预措施的背后,都是人的利益,都是人为推动的,有利益链条在里面。就像欧盟变态的香肠生产标准,要754条,就是肉制品生产企业为了排除竞争的一种手段,达不到这种莫名其妙的高标准的厂家,会被排除出市场,外国产品也无法进入,由此享受高额的利润。
所以管制必然扭曲生产结构。任何被扭曲的生产结构,必然降低产出。企业要为管制支付大量的成本。
另一种情况就是,这个行业改头换面出现。既然是改头换面,也要付出额外的成本,外面要加一层保护色。
比如俞敏洪的公司,在16部门联合发文后,可以以“俞敏洪家政公司”的面目出现了。
他可以重新开始招聘大学生,搞985/211的家政服务。就是一进门就直冲孩子房间去辅导的那种,但是合同上签的是,交通大学毕业生王某某,每周六前来打扫卫生。
然后他可以继续租房子办家政公司了。大学毕业生们,也可以邀几个同学一道这样干了。家长忙,孩子放学了没人管,放在家政机构,大学生们帮忙带孩子,“顺便监督孩子完成作业”,这个合情合理吧?
企业家的品质就是不抱怨,在任何情况下发现商机,满足他人的需求。抱怨是没用的,对于企业家来说,以前的什么事情,都不能再说了,干就完了。一个字:干!
祝“俞敏洪家政公司”兴旺发达!
题图:Nikolo Balkanski
《货币与信用理论》精读
一、核心目的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并不区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在这个问题上,凯恩斯学派的处理方式明显是分裂的,即使是芝加哥学派,把这个问题区分为价格理论和货币理论,同样是出现了一些逻辑矛盾。
所以有必要对奥地利学派,尤其是米塞斯对于货币的认识系统学习梳理一下。这块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同时也是我的一块不足。
所以这次重新解读一遍米塞斯的《货币与信用理论》,是一个再次重新回炉的过程,希望能够和大家一起精读,一起精进。
二、精读方式
1、按照精读讲义能够出版的要求打磨稿件,初步计划是50讲,每讲4000字左右。
2、视频:初步计划每一讲解决三个小问题,每个小问题做成一个短视频
3、音频:此前马骏老师解读过《货币与信用理论》这本书,音频以赠送的形式送给购买本书讲解的读者。
4、讲义:讲义会以文字形式放在小鹅通上
5、直播:收集问题,集中答疑直播,初步计划一周一次
6、社群:主要是微信群交流
三、更新时间
每周更新一讲,50周50讲。
7月23日(周天)开始更新,如遇困难则顺延。
四、适合人群
有一定经济学基础,对货币及其相关理论和问题感兴趣,有志于做深入学习和探讨的人。
五、优惠办法
1、超值赠送:
* 董子云老师带你精读许尔斯曼的《货币生产的伦理》
* 马骏老师带你精读米塞斯《货币与信用理论》
* 李兴宏老师带你精读赫伯纳《纯时间偏好利息理论》
(以上三门课程均与货币有关,音频+讲义形式,在新的课程内打包赠送,购买即可学习)
2、限时优惠:8月1日后价格为499,此前早鸟价格为399。
3、学员优惠:凡是购买过一课经济学课程的同学,均可获得100元优惠券。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