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结婚后,我变成了她的替补!
本文作者:刘小念
公众号:写故事的刘小念(ID:xgsdlxn)
我的出生,是姐姐的替补。
所以,我总觉得自己得到的父爱母爱,其实都是从姐姐身上挤出来的。
那一年,12岁的姐姐被本市最好的初中选中,开始了寄宿生活。
我爸妈本就是那种极为重视孩子的父母。
姐姐少小离家,他们相思成灾,没着没落。
几经商量,他们决定生二胎。
于是,这世界就有了我。
我和姐姐,隔着12岁的年龄差。
她很疼我,而在我的印象里,爸妈最疼的,永远是她。
爸妈闲坐,谈得最多的就是姐姐。
在亲戚朋友面前提及姐姐,更是眼角眉梢都是骄傲。
每周五姐姐放假回家,爸妈早早带着我一起去接。
姐姐回来了,家里的餐桌不要太丰盛。
然后,姐姐在吃,爸妈在看,还不时地替她夹菜。
我也曾经为此抗争过,问妈妈为啥不给我夹菜?
妈妈完全不在意地回答:“你天天在我眼皮子底下,哪像你姐,这么小年纪就离开父母……”
说着,我妈眼圈都红了。
在我印象里,每次姐姐回来,爸爸妈妈各种购物,把她的房间打扫了再打扫,被子晒了又晒。
姐姐回来后,他们每天变着花样给她做好吃的。
一家四口逛超市,爸妈不断问姐姐需要啥,而我呢,每次买个玩具,都要哀求很久。
印象最深的一次,姐姐一边吃晚饭,一边跟爸妈说:“又吃胖了,回学校必须减肥了。”
我妈当场就生气了。
我爸也不高兴地说:“我们的女儿,永远不需要减肥,永远都刚刚好。”
姐姐只好笑着道歉,说她是说着玩的。
围观的我,默默看着这一切。
亲昵是他们的,与我无关。
后来,姐姐上高中,上大学,每次姐姐离家后,爸妈都会难过很久。
他们坐在姐姐的房间,一坐就是很久。
出来时,眼睛都红红的。
姐姐上大学时,爸妈每天查看姐姐学校所在城市的天气预报会念叨,给姐姐洗床单被罩时会念叨,跟姐姐打电话时,各种欢声笑语,放下电话,继续念叨不停。
所以,从小到大,我羡慕且嫉妒姐姐。
我亲眼目睹爸妈予她百分之百的爱。
而我,只是一个替补。
他们叫姐姐大宝,叫我二宝。
但自我懂事起,他们唤我“二宝”时,我从来都不答应。
因为我知道,有了大宝,才有二宝,我,从来都不是他们真心爱着的宝贝。
更何况,姐姐成绩好,人长得漂亮,性格又好。
而我呢,成绩平平,相貌平平,从来不会撒娇卖萌。
怎么看,我们姐俩都不像是一个妈生的。
我总觉得,爸妈把他们最好的基因,最好的爱,都给了姐姐。
他们对我,很不公平。
从小到大,我没少因为内心失衡,而声讨爸妈的偏心。
但他们从来都不承认,永远用一句话对付我:“姐姐离得远,爸妈不在身边。哪像你,天天跟我们在一起。”
说实话,我也想像姐姐这样,不管离家多远,无时无刻不被爸妈惦记思念。
而事实是,越有出息的孩子,离家越远。
大学毕业的姐姐先是被留在了北京工作,然后又公派出国,最终定居加拿大。
优秀外向的姐姐,有一颗追求自由的灵魂。
而骨子里深度依恋她的爸妈,永远无条件支持她的任何选择。
他们在姐姐面前,永远是云淡风轻的一句:“你不用担心爸妈,我们身边还有你妹妹呢。”
而事实是,姐姐选择定居加拿大,爸妈去参加她的婚礼回来后,妈妈病了一场,爸爸一夜之间,白发添了许多。
后来,姐姐生下外甥,爸妈没能办下签证去照顾,妈妈差点思念成疾,爸爸的头发也全白了。
那时候,我每月都要帮爸爸染头发。
他不是爱美,他怕跟姐姐视频时,被她发现,会让她难过。
加拿大的风霜雨雪,从此都与爸妈有关。
感觉他们的生活好像就剩下两件事:等姐姐回国探亲和想念姐姐。
而我,就像一个透明的存在。
青春叛逆期,我和父母的战争不断。
他们让我往东,我偏要往西。
父母批评我,我几句话就能让他们哑口无言:“我又不想来到这个世上,是你们偏偏要生我的。”“为家争光这样的事,不要指望我,你们宝贝大女儿已经帮你们完成了,做人不要太贪心。”
因为感觉不到被爱,童年时以乖巧懂事想博得父母的关注。
慢慢发现,自己并不能代替姐姐在他们心中的位置。
到了青春期,则是各种作,看着他们无奈又无助的样子,内心暗暗窃喜。
就喜欢看他们打肿脸弃胖子的样子,每次姐姐来电话,询问我的状况,他们明明被我气得生无可恋,却跟姐姐各种夸赞我,说幸亏有我陪在他们身边。
我听在耳里,极为不适:说到底,他们生我,目的很自私,就是为了缓解他们的孤独。
所以,我从高一开始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比姐姐走得还远。
高考填报志愿,我全部填的是离家千里之外的大学。
爸妈跟我商量,可不可以报省内的大学。
我当然否定,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就这样,我从哈尔滨考到了厦门。
开学时,爸妈要送我,被我拒绝了。
开学伊始,也很想家,但电话里,从没有透露过半分,嘻皮笑脸地描述着大学生活的五彩缤纷。
亲情也怕单相思。
我知道爸妈也会想我,但我更知道,他们对我的想念,远不及对姐姐的百分之一。
上大学后,我彻底放飞自我,没回家几次。
要么假期打零工,要么就是跟同学外出旅游。
很少想家,向来都是父母打电话找我,否则,我几乎想不起来跟他们通电话。
大二的一天,我不记得自己当天遇到了什么事情,随手发了条朋友圈:人间不值得。
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条无关痛痒的感慨,会让我爸妈辗转千里,于第二日的黄昏,突然出现在我的校园。
大概知道我的性格比较倔强,所以,他们说是来旅游的。
可是,有出来旅游连行李箱都没带的吗?
尤其是我爸,电话不断,都是同事找他的。
当时他们公司正忙于一个重大项目,他却在最关键时刻,不辞而别。
还有我妈,平时吃啥啥香的一个人,此时满嘴燎泡,吃东西都张不开嘴。
刚开始,我还没觉出什么异样。
直到他们小心翼翼地各种询问,室友如何?有没有谈恋爱?跟老师相处得都好吧?身体哪里有什么不舒服?
我终于感到不对劲,问他们:“你们到底想问什么?”
我妈红着眼睛,拿出手机:“这条朋友圈是怎么回事?二宝,不管发生任何事,爸妈永远是你的依靠……”
那一刻,我懊悔不已。
发朋友圈,居然没有屏蔽父母!
就因为我随随便便一句吐槽,爸妈放下一切,千里奔袭。
那一夜,那一路,他们一定过得很煎熬吧?
见我没事,他们匆忙订了第二天回程的机票。
我说带他们在厦门好好转转。
可他们说家里公司一堆事,必须得回了。
在机场,看着爸妈不再年轻的背影,突然心酸。
很少认真地看他们,所以,在我眼里,他们仿佛老得很快。
尤其是爸爸,我不在家,他也就不染发了。
我劝他:“爸,还是把头发染染吧。”
他说:“爸这头发,还真不是谁都能染的,就等你回家再染。”
这话,差点把我的眼泪惹下来,我卖力地忍着。
结果,本来已经进安检的老妈突然冲了出来,一把将我揽在怀里,泣不成声。
老爸见状,也泪流满面。
我们仨,在机场,哭作一团。
那场面,我很熟悉。
每次接姐姐、送姐姐,爸妈都会来这么一场。
没想到,我,也有这样的待遇。
真正懂得父母之爱,是大三那一年。
寒假开学时,一向迷糊的我,看错了机票。
订的是第二天的飞机,我前一天就出发了。
而且,为了避免爸妈送姐姐那样撕心裂肺的场景,我每次都拒绝让他们送我。
连下楼都不让。
那天,到了机场,我才发现自己看错了机票。
没办法,只好再返回家里。
结果,客厅里没人。
刚要打电话,就听我的房间里传出爸妈的对话。
爸爸:“中午吃啥?”
妈妈:“什么也不想吃……”
爸爸:“不想吃也要吃点。”
妈妈:“二宝也不在家,把剩菜剩饭热一下就行了。”
爸爸:“那我把二宝的床单被罩拆下来,洗了吧?”
妈妈:“今天别洗了,上面还有二宝的味道,感觉孩子还在家里一样。今晚,我想睡在这屋……”
爸爸叹息一声:“当初生二宝,是因为太想大宝。这下好了,旧戏重演,一颗心,被两个孩子天南地北地扯着。”
妈妈:“二宝这会儿应该登机了吧?坐那么长时间的飞机,多累啊。给她带的水果,也不知道记不记得吃。咱俩也是命苦,两个女儿,一个比一个离的远,亲不到,摸不着的……”
门外的我,没有勇气推门而入。
从小到大,每次姐姐走后,爸妈都会在她的房间呆上很久。
把姐姐在家里的细节,翻来覆去说上八遍不止。
甚至小到一根姐姐落在家里的皮筋,他们都会宝贝一样地收起来……
我以为,那是只有姐姐才有的待遇。
直到这天才发现,姐姐是爸妈的手心,而我亦是他们的手背。
手心手背都是肉。
只不过,一味的比较让我忽略了太多细节,遗失了无数个体味父爱母爱的瞬间。
可想而知,面对我的从天而降,爸妈是怎样的喜出望外。
爸妈拎起袋子,就要出门去买菜。
于是,我跟他们一起出了门,左手挽着妈妈,右手挽着爸爸。
那是我记忆中第一次,我如此主动地与他们亲近。
事实证明,那感觉真好。
天寒地冻之间,我的心底温暖如春、如夏。
也就是从那天开始,我开始变得粘父母。
回到学校后,我每天都会跟爸妈视频。
没有什么新鲜的,就是说说自己吃了什么,做了什么。
以及问他们吃了什么,做了什么。
我慢慢明白,这世界上最善于倾听的人,是父母。
他们愿意知道我生活的所有细节,百听不厌。
而且,生活里的他们开始健忘,可是,我说过的任何一件小事,他们都会记得。
就因为我说厦门买到的苹果又贵又不好吃,两天后,一箱来自老家的苹果就顺丰到了宿舍。
就因为我一句“好想老家的糕点”,爸妈就能去我们常去的那家店打包,给我邮寄到学校来。
我私下底跟姐姐暗暗吐槽:“以后再也不敢跟爸妈提爱吃啥,不然,他们真的就会挖空心思地帮我们找到,然后,千山万水地寄来,必须让我们吃到。”
姐姐说:“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无论多大,无论走多远。”
大四那年,已经考过雅思,原本打算出国的我,最终把简历都投回了老家。
这一年,我22岁,爸妈已经61了。
我认真地算了一下姐姐自上大学、出国以及结婚后,和爸妈见面的次数,再一想到爸妈的年纪,得出的数字让我恐慌。
这道一目了然的算数题让我明白:这辈子,我能够在父母膝下承欢,为人女儿的日子,其实没有多长。
就这样,当年拼命出逃的我,心甘情愿地回到了爸妈身边。
无论如何,我都不会让父母再承受一次女儿远嫁的相思之苦。
后来,我恋爱结婚,离爸妈最远的距离都没超过三公里。
我们小家的厨房,几乎是闲置的。
爸妈每天最快乐的事情,就是问我们想吃什么。
然后,他们为了这一顿晚餐,各种忙碌。
周末,带他们去打卡各个景点,去吃各种好吃的。
偶尔工作上遇到不顺心的事,就跑到爸妈家的沙发上摆烂。
看着爸爸在做饭,妈妈剥水果给我吃,就觉得自己如此幸福,还有什么想不开的呢?
有人说,躺在妈妈身边一次,相当于做了6个小时的心理辅导。
这话,我信。
从前,我无比羡慕姐姐。
可是,自从回到父母身边后,我再也没有这样想过。
那种无条件地被爱,被需要,是人生最朴实的刚需。
爸爸在70岁这一年,经历了一次脑出血。
从前一刻都闲不住的他,在大病一场之后,变得特别好静不好动。
随着运动半径的减小,他的精神头也越来越差。
于是,我每天给他布置各种任务:“爸爸,来了个快递,你帮我下楼收一下。”“爸爸,今晚想吃火锅,尤其是你手作的虾丸,能满足一下吗?”“爸爸,周末陪我去趟姑奶奶家呗,想她了。”“爸爸,你没事学学太极拳,然后教我呗,我最近颈椎和腰椎都很不舒服。”
用我妈的话说,二宝的命令就是圣旨。
接旨后的爸爸立马行动起来,一丝不苟地执行命令。
然后,满心期待地等我回家,满脸写着求表扬的神情。
终于,爸爸变成了孩子。
那感觉,那么痛,也那么暖。
再后来,我的大宝、二宝先后出生。
不忍心让爸妈以70多岁的高龄,承受带娃的辛苦。
公婆还有小姑子的孩子需要照看。
于是,雇了保姆,爸妈搭把手就可以。
有他们在,我可以放心地休完产假就去拼职场,全无后顾之忧。
尤其是生完二宝那会儿,恰逢我事业的上升期。
那时候,我每天上班,同时还要哺乳,爸妈会按时按点坐着公交车来我单位“取奶”,再拎着保温箱回去给二宝喂奶。
我于心不忍,他们却兴高采烈:“爸妈这把年纪,还能帮你出点力,饭都多吃二两。”
远在加拿大的姐姐,三年疫情,中间回来一次,要多波折有多波折。
不难想象,归来时,爸妈是多么的欣喜若狂。
当时姐姐需要隔离21天,爸妈每天就坐在姐姐宾馆的楼下。
等到姐姐回了家,他们就成了姐姐的尾巴。
吃饭时,就差对姐姐进行投喂了。
如若从前,我该是多么嫉妒。
但现在,我羡慕的是自己。
这样的亲近,是我的日常。
看到爸妈日渐老去,姐姐为自己不能身前尽孝深深内疚,觉得是我替她承担了许多。
我笑着安慰她:“姐,咱俩的功能不一样,你那么出色,永远是爸妈的骄傲。我呢,如此普通又平凡,我就承包他们的欢乐,当个巨婴。”
姐姐笑了,也哭了。
再过几天,姐姐又要回国探亲了。
爸妈早早地开始准备,菜单列得老长,我得令去购物。
周末时,我学着爸妈的样子,把姐姐的被子拿出来,晒得软软的。
然后,坐在阳光下,跟爸妈一起说着那些童年往事。
龙应台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不同意。
我就这样不远嫁,就这样守在爸妈身边,以一碗汤的距离,过彼此知根知底、知冷知热的一生。
这就是我的格局,也是我全部的欢喜。
今日荐读
作者简介
刘小念,一个写故事的手艺人,也是一个二胎妈妈,专写婚姻内外那些事儿,著有作品《二胎时代》《煮妇炼爱记》《创业情侣》等,开设公众号:写故事的刘小念(ID:xgsdlxn),回复“目录”,可阅读所有故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