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英?浣碧?沈眉庄?你被“确诊”为谁?公众号新闻2023-07-19 09:07来源:解X心理(ID: JIEXXINLI)最近很流行#正式确诊文学#。什么意思呢?比如,#正式确诊为那英#。当你看到那些特别装的人很不爽时,可以借用那英老师的那句“X的,最烦装B的人”来表达。当你遇到不理解的事时,可以上一句“隔行如隔山,我祝TA成功吧”。当你遭到不公平的指责,心情极度不爽时,这句非常适合“放XXX的屁,这简直是危言损听”。当你面对放假和调休,可以用这句深入人心的表达:“我不明白假期为什么要挪呢?能认真考虑一下我们的生活吗?”当你习惯用以上的那式金句来表达,恭喜你,你正式被确诊为“那英”。当然,不仅仅是那英老师的梗成为大家竞相模仿的对象,被盘包浆的《甄嬛传》更是难逃#正式确诊文学#。对于“甄学”十级网友来说,用里面的角色接梗简直是如鱼得水、信手拈来。假如,你总是看不惯别人,想要怼天怼地,那么很不幸你#正式确诊为浣碧#。假如,你总是感觉好累,那么通知你#正式确诊为安陵容#。假如,你每天在领导面前卑躬屈膝、小心翼翼,#正式确诊为苏培盛#。假如,你沉迷于发疯文学,而且在生活中也彻底疯啦,#正式确诊为丽嫔#。假如,你爱喝奶茶爱吃点心,#正式确诊为淳贵人#。假如,你天生愚笨,但又实在生的美丽,恭喜你#正式确诊为祺贵人#。假如,你恋爱脑犯的时候,给对象洗衣做饭,恨不得犁二亩地再走,恭喜你#正式确诊为温实初#。在这个炎热的夏天,不仅个人被确诊,连“XX地儿的人”都被集体确诊了。#广东人正式确诊为依萍#,因为最近广东的雨下得很大,就像《情深深雨濛濛》中依萍找她爸要钱那天的雨一样大。#西安人正式确诊为沈眉庄#,因为毕业季大家都出门旅游,而西安再次成为“人从众”的出游地,自己像沈眉庄一样“我才懒得出去,看到人就烦”。#北京人正式确诊为哪吒#,炎炎夏日,脚就像踩着“风火轮”上班,而自己哪吒本吒实锤。#福建人正式确诊为孙悟空#,因为要承受高温之苦,就像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待了九九八十一天的孙悟空一样。在社交媒体盛行的今天,大家表达身份和情感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我们也更喜欢制造各种热梗,#正式确诊文学#就是通过给自己贴标签的方式来释放自我情绪。就像医生给患者开诊断证明一样,为人们提供了一种释放情绪的方式。01各种文学体的共性大家借影视作品中的角色来纷纷表达自己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在当下的确诊文学中,影视剧中角色甚至明星都被赋予了与之相对应的情绪。同凡尔赛文学、废话文学、发疯文学一样,正式确诊文学也是一种“自嘲”的方式。凡尔赛文学:指通过先抑后扬、自问自答或第三人称视角,不经意间露出"贵族生活的线索"。“早上起来称体重,哇塞,竟然瘦了15斤,正当我欣喜若狂地准备出门时,才发现忘记戴老公送我的大钻戒了,真是白高兴一场.......”废话文学:顾名思义,就是以废话为主的文学,最大的特点就是说了又好像没说。“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上次这么无语的时候,还是在上次”;“你讲的非常有道理,有道理就有道理在它其实并没有什么道理,但是你觉得有道理,我觉得有道理,他也觉得有道理,所以它就变得有道理。”▷图源:B站@三十六贱笑林黛玉发疯文学:用委屈撒娇、敏感多疑,又带点阴阳怪气的语气来表达。吐槽领导:“横竖就拿那么一点工资,还要24小时使唤人了”;情侣拌嘴:“这聊天秒回是但给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都有”;虽然上述“文学”在语言表达上并不足以被称为真正的文学,但是这些新的表达方式及其造就的“网络奇观”能够折射出各时期兼具共性与个性的网络文化消费特征。其本质都是一种自嘲模式。自嘲,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幽默类型,即自己拿自己开玩笑。不同的理论家对自嘲式幽默有不同的解释,但最核心的内容是通过幽默的语言或行为,嘲弄自己的优点或是缺点,以达到交际、情绪发泄的目的。自嘲既是一种言语策略,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交际手段,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李春分等研究学者从心理认知角度的探索了自嘲产生的三种形式:“心理期望的突然扑空”、“经验与现实的矛盾冲突”和“情感郁积的巧妙释放”。(1)心理期望的突然扑空自嘲为什么会导致人们发笑呢?康德说过:“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的感情。正是这一对于悟性绝不愉快的转化,却间接地在一瞬间极活跃地引起欢欣之感。”在自嘲话语中,语意沿着一定的逻辑方向发展,接着这一逻辑突然中断,冒出一个既似是而非又似非而是的喜剧性的谜底。这就造成听者的期待突然悬空,但随着另一种结果的可能性,让人恍然大悟,忍俊不禁。(2)经验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人们在自嘲时,总是有意或无意地违反礼貌原则中的真诚性原则,故意夸大或缩小自己的话语,以其语言的荒谬性来达到自嘲的效果。当听话者听到的话语与他平时所持的审美观念不同甚至明显相悖时,就会感到自嘲的可笑。(3)情感郁积的巧妙释放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分为七个层次,其中心理需求处于第三个层次,这些需要不可能总是得到满足,它与现实之间往往存在着一段距离。对于悲观者,这种距离成了无形的精神压力。即使是乐观者,在为实现其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由于自身及环境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也会遭受挫折,造成情感的郁积和心理的压抑。要想释放受压抑的情感,获得心理的解脱、精神的愉悦,自嘲往往通过降格或升格来实现情感的释放。自嘲者往往通过表层结构贬低丑化自己、深层结构上美化抬高自己,在心理上实现一种自我肯定。自嘲者通过凸显自身不和谐的一面,产生幽默的效果来缓解尴尬的场合,舒缓交际意图。自嘲最终表征为笑,但具体的方式表现为多样化。02自嘲的背后是在释放情绪约翰·费斯克将大众在文化消费中所获得的快乐分为两类:“一种是躲避式的快乐,它们围绕着身体,而且在社会的意义上倾向于引发冒犯与中伤;另一种是生产诸种意义时所带来的快乐,它们围绕社会认同与社会关系,并通过对霸权力量进行符号学意义上的抵抗,而在社会的意义上运作。”各种“文学体”特征首先能生产出“躲避式的快乐”。即通过创造观看者对句子意义期待的落空,制造了一种戏剧性的荒诞幽默效果,是最朴素的身体上的快乐。同时,反讽式戏仿的对象指向在现实世界里大家不敢抵抗的“霸权力量”,“正式确诊文学”的戏谑式模仿实现了一种对“内卷式社会”的“冒犯与中伤”,在这个过程中,快乐便被生产出来。社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大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焦虑、抑郁、恐惧、担忧、欲望等等,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法律道德规范要求人们压抑这些欲望,但是情绪需要一个发泄的窗口,年轻人用这种玩梗自嘲的方式便是疏导的一种方式。这是一种“攻击性”能量的释放。弗洛伊德的观点认为,攻击性是人的一个本能,就像性本能一样,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要摧毁秩序、回到前生命状态的冲动。英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更是把攻击性视为一种生命的力量,他视攻击性为一种潜能,一种人生来就有的构成性要素。所以,各种“文学体”的流行,本质就是大家在高压社会下集体释放攻击能量的方式。现代文明的社会里,因为社会文明的规范、文化的制约、人际竞争或人情世故等原因,很多时候我们内在的攻击性是无法直接表达的,因为人们克制、压抑自己。精神分析认为,攻击性本能有两种表达方式,一种是低级的原始的方式,比如暴力的形式,另一种是高级的象征性的方式,在某一领域取得成就、幽默表达方式。写在最后无论是面对人生中的种种不如意,还是对极端天气的无奈,网友们以“正式确诊”文学的自娱自乐,给平淡乏味的生活增添了一剂调味。调侃自嘲过后,“沈眉庄”、“那英”、“安陵容”们又回到自己原本的角色,开启元气满满的生活。面对生活的不确定性、各种环境的高压力,我们需要这种自嘲玩梗的智慧。END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 解X心理(ID:JIEXXINLI),关注自我探索和成长,专注提供高质量的科普内容以及生活中的心理学干货,欢迎关注。不想错过我们的老铁请动动你们的小手指点亮星标☆吧↓↓↓↓↓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