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进退与行为金融:理想生活没那么难 | 沙龙实录
在“流沙”一般剧烈变化的当代世界,人到底该如何生活?马克斯·韦伯给过一个答案:智性地诚实,踏实而审慎地行动,以及有勇气为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起责任。
6月29日,由《中欧商业评论》主办、中金财富上海分公司协办的「生生不息」线下沙龙在上海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的主题为“从民国金融家的运与势,看人生如何进退”,20多位来自大中型企业、服务机构的高层管理者莅临现场。
本期沙龙有幸邀请到著名作家、学者赵柏田以及中金财富证券有限公司财富规划顾问专家徐嘉俊,从民国金融家的运势与进退、行为金融与人性博弈等角度分享如何离金融世界与理想生活更近一步。
以下内容整理自沙龙分享(有删减)。
赵柏田:
从民国金融家的运与势,
看人生如何进退
北宋有个故事叫作“洛阳桥上听杜鹃”,说的是北宋阴阳家邵雍,有天和朋友在城外散步,走到桥上忽然听到杜鹃的鸣叫声,他的脸色一下就变了。他说,洛阳城从来没有杜鹃,当地气的走向自北向南时,天下就会太平,现在杜鹃从南方飞来,说明地气自南向北了,恐怕天下将要大乱。
所谓“地气”,也就是运和势。我们看中国历史,绝大部分军事征服,是从北打到南,有没有例外?1851年,太平天国在广西起事,一路打来,占领天京建立政权,同时派出一支2万多人的北伐部队,最后打到河北一带。但太平天国战争已被中外学界看作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混乱的时期,尤其对中国南方造成极大破坏,14年内战,整个中国经济倒退30年。
但也不尽然,20世纪初,有一场自南向北的革命成功了,那就是北伐战争。1928年6月,二次北伐告成,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三个集团军占领北京,把张作霖赶到关外国民政府正式定都南京。从那以后北京改叫北平。
再加上之前五四运动播下的种子,1928年后,大批知识分子离开北京,南下到上海,到1930年代初,上海已成为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
这是因为上海繁荣的出版业给了知识分子足够的生存空间。彼时的上海五光十色,既是老派文人的大本营,也是新进作家的发祥地,商业兴旺,实业繁荣,还有租界。在那十多年中,革命自南向北,催动文化自北向南,南北风云际会,各方势力在上海汇聚,造就了上海传奇。
02 经济的视角为何如此重要
大概8年前,我起心动念写中国银行家的故事,从大革命时期开始,直到1949 年。这些年间看了大量的财政和金融文献档案,我就像当年银行家聚会上的一个常客,慢慢地认清了张嘉璈、陈光甫、李铭……这些民国金融界大佬的面孔和神情,也由此发现了一张人物关系图。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辛亥革命为何爆发?在此之前那么多次起义都不成功,辛亥革命为何成功了?就因为盛宣怀推出了铁路国有政策,政策本身没有问题,但推出时正逢立宪与革命不断冲突,加之动了一部分人的利益,四川保路运动由此爆发,时任铁路督办大臣端方带着一标湖北新军去了四川,导致武昌空虚。革命侥幸成功,而起因就是一个经济政策的推出。
再如五四新文化运动之所以兴起,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新青年》杂志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他最早办杂志的目的,不过是为了得到每个月200 块的收入。陈独秀一生五次去日本,最后一次赴日期间,国内传来消息说他的太太和两个孩子在上海度日艰难,太太还得了肺炎,他匆忙回来跟朋友说,我要办一本杂志来革中国人的思想的命。没想到杂志办出来之后,陈独秀被蔡元培邀请到北京出任北大的文科校长,北京给了《新青年》更大的空间,五四青年人手一份,新文化运动思潮由此形成,而起因不过是陈独秀要办一本杂志补贴家用。
03 所有努力都是为了不成为弃子
从财政、金融的视角进入中国近代史,民国金融家们,或者说江浙财阀,他们的了不起在于,在外资银行和传统金融业(钱庄)的包围中杀出了一条血路,建立了现代金融体系。这个金融体系由中、交两行作为主干,外加南三行、北四行这些商业银行共同组成。
张嘉璈等初代银行家是有野心、有梦想的,他们的心理动因是想要建立一个类似欧美的、不依赖于政府的独立金融体系。而这个制度基础实际上推动了中国商业的现代化,以及整个中国的现代性转型。
华资银行起来以后,上海金融市场的格局改变了。数据显示,1920年代初,160家华资银行中有28家重要银行,吸收存款占到全部存款的85%。
为什么会成功?因为他们赶上了时代的大势,历史的大逻辑是,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向着自由资本主义的方向迈进,政治体制、民众思想、经济方面均在转型。所以人是被历史塑造的。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讲到这里,故事还只讲了一半。故事的另一半,中国的初代银行家们几乎都宿命性地落到了金钱政治的漩涡中,最终壮志未酬。时代让他们沦为一枚枚棋子,而所有的努力也不过是让自己不要成为弃子。
1927年,中国的初代银行家们曾面临一次重大选择,他们大都选择了跟南方革命势力合作,南三行的领袖陈光甫出任上海江苏财政委员会主任,蒋介石千方百计邀请他来当这个官,任务是专门为北伐筹集军饷。张嘉璈也在持币观察后,为蒋提供了借款。上海的实业家、帮会大佬纷纷选边站队,虞洽卿、杜月笙都通过自己的行会、帮会与革命势力合作。
他们以“政治献金”的方式参与了国民政府的成立。看上去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投资,但是也带来了很多后遗症,他们几乎马上就尝到了苦果。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但是站在事后看,我不同意简单地以好或者坏去评判他们。经济人都是理性人,他们都要趋利避害。只不过在历史的大势中,他们只能如此行事。假如当时不跟蒋介石合作,那就只能跟仍未退出长三角地区的孙传芳合作,结局可能更惨。
04 过河卒子拼命向前
对于中国知识分子来说,在乱世当中如何进退、出处(出仕及退隐),这是非常大的挑战。但人生这个修罗场,只要你下了场,就没有退路,只有勇往直前。
1938年,胡适出任驻美大使,与陈光甫合作寻求美国对中国的援助,他给陈光甫写过一首诗:偶有几茎白发,心情微近中年;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
张嘉璈也是如此。他先是做中国银行的副总裁、总经理;1935年后出任铁道部长、交通部长,在任时修筑了滇缅铁路、滇缅公路;抗战后期到美国寻求援助;内战时又担任代表与熊式辉、蒋经国同赴东北谈判;1949年后前往香港,后赴澳,最后赴美,在斯坦福大学谋了一个教职。
他的前半生轰轰烈烈,是一种行动的人生,后半生进入书斋,变为一种静观的人生。时代曾经给予他“运”,就像当年那么轻轻松松地给他一样,后来又轻轻松松地拿走了。他和同行们,后半生基本上被历史裹挟了。
张嘉璈晚年一直在大洋彼岸研究中国经济,60多岁了,还像年轻人一样挤公交车,像大学生一样到处递交论文。这是“退”吗?我认为这是以一种更加开阔的姿态迈进。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05 大地山河亦寓也
“寄托”,古人又称之为“寄寓”。明朝有位诗人说“大地山河亦寓也”,也就是说大地山河到处都是道的“寄寓”。中国的传统文人在遇到挫折时,试图与自己及外部世界和解,便会把情感寄托在某一个器物或者某一样他认为值得做的事情上面,园林、戏曲、收藏、香料等等,以此来构建一个小世界。尤其是隋唐之后,中华文明很大程度上建构在这些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的小世界上面。
我研究过晚明士人,如果说权力不断在伤害人性,那么艺术和美不断在救赎人性,所以人生不妨滋养在艺术里面,就像石头养在井水里一样。
什么样的生活是理想生活?也许我们应该达成一种共识,理想生活应该是一种充满想象力的生活,物质不是全部,更高层面的生活涵盖文学、艺术、科学等等文明成果。理想生活的基础,人与人的交往,是基于审美、情感的交流与沟通。
06 凯恩斯曾预言经济学降格为文明的侍女
小说家伍尔夫说,理想生活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第一,有一间自己的屋子,第二,每年有500 磅的收入。阅读19 世纪以来欧洲的现实主义小说,我们会发现金钱力量是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力量,金钱关系是小说中最基本的人与人的一种关系。现代主义文学兴起后,金钱才从小说的后让溜走了,登堂入室的是心理学。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如果凯恩斯的预言成真,我想人的生命空间真的会打开。但是很遗憾20世纪的历史一路验证了凯恩斯的预言是失败的。经济学目前还不是我们的侍女,而是公主,是掌上明珠。
但凯恩斯的话给我们一个启示,人要把自己作为一个生活的审美者,从物质丰裕这棵大树上摘取精神的果实。
徐嘉俊:
行为金融与人性博弈
01 金融投教是一个持续过程
按照经济学的索罗增长模型理论,经济发展的外生变量包括储蓄率、人口增长率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当前阶段,我国人口红利逐渐遭遇瓶颈,资本的杠杆率也有所下降,未来国家经济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可能需要:一是,通过外生性的科技创新将经济带入新的增长阶段;二是,通过内生性的发展,不断完善市场运行机制,培育并提升每一位市场参与者对于投资市场认知的进化。
过往的从业经历让我感受到,在2018年以前,绝大部分的金融投资模式相对比较粗放,“刚兑”需求深入人心。但2018 年随着“资管新规”的出台,“刚兑”时代宣告结束。
2019-2020年,我国资本市场走势相对强劲,以“白酒”为典型代表的价值投资模式为投资者创造了大量的财富效应。投资人也开始产生了一些投资理念的感悟:第一,中国资本市场逐步成熟化,价值投资的理念开始显现。第二,“资管新规”虽然打破了“刚兑”,但是依靠投资赚钱这件事情似乎并不难。然而,现实是残酷的,经历了2021-2022年资本市场的大幅波动,绝大部分的投资人似乎又回归到过往的认知:中国的市场至今仍未完全成熟。
上述这些投资人思想变化背后所隐含的本质是,投资人对于金融投资依旧缺乏持续性的理性认知,金融投教道阻且长。
02 行为金融常伴日常生活
首先,我们列举几个典型的行为金融场景:
第一,假设投资人的可投资产分别来自其长期持续经营所得以及一次性的偶然所得(如射幸机会所得)。由于“心理账户”的存在,投资人往往会区别对待、使用这两类资产所得。
第二,假设市场同时出现关于某一类投资品的利好以及利空消息,由于一些先入为主的意识存在,投资人往往会区别(并非客观)对待并理解不同的消息。
上述两个简单的场景实际上说明了一点:在金融市场中,很多不理性的想法往往会干扰投资。所以,想要从感性变得理性,就必须学会找到金融投资的“锚”,同时尽可能将这个“锚”予以“量化”。例如,我们经常去评价投资人的风险偏好高低,但是底有多高?有多低?实际上需要尽可能地通过量化数字予以表达。
03 投资者要肯对“自己”花时间
绝大部分非专业投资人在金融投资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个单纯的想法:寻找一个相对靠谱的金融机构、一个相对靠谱的投资顾问、一个相对成熟的投资模式和投资策略,那么整体来说自己的投资犯错率就不会太高。但问题在于,我们投资人有没有对自己花过时间,认真思考过自己的财富综合视图?如收入支出情况、资产负债情况、现金流情况、税收情况、法律投资限制等等。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金融行为最本质的诉求实际上是尽可能可持续地提升投资资产规模。从投资理论角度来看,要么做大投资胜率,要么做大投资赔率。但实际上,胜率和赔率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往往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而不断轮动。
比如,在经济形势比较好、整体投资情绪比较高涨的时候,投资人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适度关注投资赔率。具体表现在,提升资产负债率、提升资本开支、重点研发并投资市场热点题材等,牢牢抓住市场的风口。
反观投资胜率。以2022年的资本市场为例,大部分策略或资产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下跌,但是如果合理利用了“资产配置”等策略,将资产价格的下跌控制在较小的程度,那么投资的相对收益就非常明显了,投资胜率也相对提升。
因此,当经济环境并不是太舒服时,投资策略就不能盲目地只考虑赔率问题,有时候要反向思维,什么样的策略能帮助我们尽可能安全地度过这样的经济周期,让投资收益曲线变得更加平滑。
05 尽可能地排除行为金融的干扰
行为金融经常会影响到我们的投资决策。因此,尽可能地排除行为金融的干扰尤为重要。
一是要避免“心理账户”的影响。投资人要学会将自己的资产负债、收入支出放在一个完整的全方位的视图角度中,去思考投资的目标、策略和期望结果。
二是要提高客观分析能力,避免过度自信和信息依赖。既要尽可能地规避主观层面的过度投资自信,同时要对于投资市场的各类信息进行充分的识别和甄选,从而客观评价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以及及时性;
三是要坚持目标导向,减少情绪上的肆意主义和盲目主义。投资人一旦制定了专业的投资计划及策略后,应当保持投资定力。切莫因市场变化因素,让情绪左右了自己的投资决策,从而肆意、盲目地随意投资。
四是要坚持结果导向,避免过程主义和后悔主义。如今的金融投资市场瞬息万变,很多投资人往往会因为投资过程的大幅波动,从而导致投资心理起伏不定。例如:在投资期间,可能会因为资产价格短期上涨而手舞足蹈、也可能会因为资产价格短期下跌而闷闷不乐。因此,投资人应当更加注重最终的投资结果,去认真思考和分析“什么样的最终结果”才是符合投资策略的预期目标。
关于《生生不息》线下闭门系列沙龙
「生生不息」是《中欧商业评论》旗下沙龙,融合“生意、生命、生活”三条话题主线,以“思想、思享、私享”为核心主旨,结合时下商业文化主题深入探讨,在“时间有限、精力有限、生命有限”的当下,为来宾奉上富有价值与品位的灼见,促进校友间、行业间的良性沟通与交流,陪伴在中国的大型企业经营管理者长期进步。
协办方中金财富上海分公司长期致力于帮助企业家和投资者在财富之外,一起去发现生活的美、保持向善的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就格局人生。
整 理:尹晓琳
摄 影:郑亚胜
运 营:周小雪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