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到了晚上,男友却因为处理公司一个紧急项目,迟到了两个多小时。M心里很不爽,便跟男友吵了起来,埋怨男友不重视她,不把她放心上。男友心里也很委屈,一整天忙着搞项目被甲方虐惨,完了还被女友痛批。回家冷静过后,M慢慢意识到自己反应过激了,便发信息向男友道了歉。到了第二天晚上,M感觉自己被彻底冷落,火气突然又冒上来了。她拿起手机给男友发了一连串语音过去,指责他不重视两人关系。直到半夜,男友才回了一句:“在忙项目,忘记回复了,对不起。”这件看起来不大不小的事情,仿佛成了两人关系转折的导火索。从那以后,M明显感觉男友的态度变冷淡了,很少主动联系她。她开始变本加厉地指责,甚至谩骂对方,企图引起对方重视。但她越指责,男友就越冷淡,甚至直接不回应,彻底陷入冷战。
我:听起来,你似乎对男友有很多不满与愤怒。
M:是的,我现在想起他就一肚子气。
我:所以你忍不住去指责,谩骂他,对吗?
M:是的。
我:那……你是想通过这个方式结束你们的关系吗?
M:不,不是这样的!我只是想要他重视我,重新回到我身边……
她为什么要通过不断攻击的方式,去“挽回”一段亲密关系?
但实际上,这份强烈的不满与愤怒背后,还隐藏着她对亲密关系深切的需求与渴望。我好不容易过生日,想要你认真陪陪我;
我意识到自己错了,请你接受我的道歉;
我需要你的回应,渴望能跟你和好如初……
M愣了一下,陷入了沉思:“好像确实是这样,我其实是想要他重视我,不想失去这段关系。”“我……我说不出口,这多丢脸呀!”M突然激动了起来。“一旦他发现我这么爱他,这么需要他,就很容易被他‘拿捏’了呀。”M振振有词地回答。M的回应,令我想起现实中很多人在亲密关系里共同的困境。无论男女都不太愿意坦诚脆弱,不愿意直接表达“我需要你”;
好像谁爱对方多一点,谁更需要对方,谁就会更卑微更渺小。
于是,我们开始习惯「用指责代替需要,用控制代替爱」。就像M,通过指责男友约会迟到、不及时回信息,去不断重申“我是对的,你是错的”。她的本意也许是希望男友能意识到自己错了,并做到约会准时到,及时回复她的信息。但遗憾的是,在亲密关系中,没有人会喜欢一直被伴侣指责,或被放置在低位的感觉,他也许已经给予了M他能够给予的部分,剩下的部分,他确实做不到也无法给予M了。于是,“一方不断攻击,一方不断疏离”的关系模式,便一直贯穿着两人矛盾的始终。
那么,这样一种不良的亲密关系模式,是如何形成的呢?而在亲密关系中,你与伴侣的关系,就是你与父母关系的复刻。上学以后,她学会了认字,常常给父母写信,诉说她内心的思念,渴望能够见到他们。爸爸从不回信,妈妈虽偶尔回信,但从不回应她的情感需求,只会不断叮嘱她好好学习。她听从了妈妈的话,一心投入到学习中,小学升学考试,她如愿以偿考取了全镇第一名。没想到,妈妈听完喜讯,第一反应却是:“妈妈没空呢,让外婆代替妈妈去参加行不行?”那一瞬间,M内心所有的委屈、愤怒喷涌而出,并向妈妈发了生平第一次火:“你们一点也不在乎我,一点也不爱我,真是糟糕透了,我还不如死了算了!”妈妈吓坏了,赶紧联系M的爸爸,连夜坐车赶回来参加了M的毕业典礼。温和地向父母表达需求根本没用,只会遭致忽视和敷衍;只有采取指责、哭闹和威胁,才有可能获得他们的重视。随着慢慢长大,这个模式也泛化到她在亲密关系中的方方面面。可一旦伴侣没能满足她的期待时,她就会习惯用攻击的方式,去指责对方或控制对方。从短期来看,这能帮助她快速地唤起伴侣的重视,获得亲密关系的掌控权。因为它的本质是攻击和被攻击,控制和被控制,破坏了成年人在关系中最基本的平等互惠原则。
而如果,你也像M一样,明明很渴望建立亲密关系,却又总是不自觉地攻击伴侣,破坏关系。
在亲密关系中,促进沟通和联结最有效的方式,是诚实表达自己的需求。我今天生日,想跟你好好吃顿饭;
你约会迟到了,我心里有点不爽;
你一直没回信息,我有些失落,可以告诉我原因吗?
……
但对很多类似M这样的人来说,真正诚实地将它表达出来,却是相当不容易的。因为它可能会不断唤起我们小时候,需求一次次被忽视、被否定或被拒绝的不愉快体验。这个时候,我们的脑海中可能会不由自主地冒出一个声音:这些声音可能会一次次遏制我们向伴侣直接表达需求的念头,将我们引回到小时候与父母那种不良的沟通模式中,形成恶性循环。这个时候,只有试着跳脱思维惯性,诚实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才有可能打破这层亲密关系的不良循环。诚实表达需求的同时,也请试着去真实看见对方愿意为维持关系所做的努力。设想一下,在M生日当天,男友加班导致约会迟到了两个多小时。如果M不是一味地指责与抱怨,而是能同时看见对方的努力:“我今天生日你却迟到了,我其实心里挺不爽的;但你一忙完就立刻赶过来了,我还是挺感动的。”但我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无论对M还是对男友,内心的体验和感受是会不一样的。当她能够看见男友为维持关系所做的努力以后,就意味着她有了空间去分辨男友与父母的不同。只有当努力不断被看见和承认,他才会有动力和信心继续为维持关系做出努力。人之所以愿意留在一段关系,多半源于从中获得“我是被需要的,我是好的”的感觉。那有没有可能,当我们诚实表达了自己的需求,并真实看见了对方的努力之后,对方依然基于某些主观或客观的原因,选择用某种方式去回避沟通,疏离关系。不是强势去指责、控制伴侣,而是试着赋予自己分离的勇气。而是指把我们内心一些童年遗留的渴望和期待,从伴侣身上分离出去。很多时候,伴侣由于自身局限,其实是没有能力达成我们心中期待的。正是因为他们做不到,才会不断激发我们小时候未被父母满足的缺失与匮乏,令我们充满惶恐与不安。试着把注意力放回我们自身,觉察内在小孩的无助与无力;试着轻轻地抱抱自己,把力量和疗愈带给自己的内在小孩;试着去满足自己的渴望,为自己的需要负责,照顾好自己……当把力量带回给自己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一点点走向独立与完整。恋爱,其主要意义不是让我们找到一个能相处一辈子的伴侣,
而是让我们真正明白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伴侣是另外一个和自己一样独立、一样重要的人。
并且,我们还深深地懂得,这两个相互独立的人,又能无比亲密地相处。
两个成熟完整的个体,在关系中彼此独立,在独立中保持联结,在联结中走向亲密——「在看」+「转发」愿你我都能在关系中,真实表达需求,表达爱♥
天雅,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广州心协三级心理咨询师,自体心理学长程在读。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
▷武志红心理咨询工作室◁
专业:严选300+咨询师
保密:严守原则 保护隐私
口碑:10年老品牌 上万来访者信任
觉察内心真实的渴求
看见卡住关系的困境
在咨询中获得疗愈与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