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世代文人雅士所传颂的青瓷之魁
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汝窑被公认为是最重要的瓷窑之一。因烧造于河南汝州得名,以温润典雅的天青釉闻名于世。
曾被皇室使用的汝窑瓷器,其流派脉络,引人入胜。人们常常把汝官窑归功于宋徽宗这位艺术造诣极高的皇帝,但如果退一步远观,很大程度上它也得益于诸位北宋皇帝,尤其是他们崇尚节俭的生活作风。
北宋 汝窑青瓷莲花式温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会要》里记录了淳化元年针对库藏物的两则诏令。
一则是要求左藏库将库中金银器皿完全毁去,有侍臣想留下其中镂雕精巧的,宋太宗不以为然,说“汝以工巧为贵,朕以慈俭为宝”。另一则是要求瓷器库的管库者仔细盘点,挑拣出缺莹的瓷器,按数目科罚。
由此也就不难理解南宋周辉在《清波杂志》中所记载:“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
到宋徽宗时,简朴的生活态度开始有所打破,将其对玉器的质感、金银铜器的造型以及道教中青色的追崇,都寄予在了日趋成熟的北方青瓷上。
汝窑天青釉圆洗 宋 故宫博物院藏
汝窑天青釉圆洗(底部) 宋 故宫博物院藏
当时汝州清凉寺的汝窑在众多青瓷窑群中脱颖而出,成为皇家指定御用的瓷器。汝窑瓷器的釉色风格独具,它蓝中带绿,又微微闪现着淡粉色的光泽。无论是「天青色」、「雨过天晴」或「淡青色」,都不足以形容它的温润典雅。
同样的,汝窑瓷器的品级超群,它在鉴赏家的心目中,始终是独领风骚,足以视为青瓷的典范。
汝窑用玛瑙作釉的原料,其实玛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而釉的主要成分也是二氧化硅,因此,玛瑙的加入对釉的性质不会产生多大影响,只能说明烧造宫廷用瓷之不惜工本。
明代学者高濂曾在其著述《燕闲清赏笺》中有详细记录:
“汝窑,余尝见之,实为玛瑙末入釉,汁水莹厚如堆脂,然汁中棕眼隐若蟹爪,其釉色有天青、粉青,还有葱绿和天蓝等。粉青为上,天蓝弥足珍贵。有‘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称誉,釉面可视碧玉,也不为过。所有历代青瓷应以汝窑为冠。”
瓷釉开片系因胎、釉膨胀系数不同而在焙烧后冷却时所形成,汝窑青瓷釉面大都开有层层相叠的“冰裂纹”。它本属于釉的一种缺陷,但因其片纹自然天成、生动有趣,遂逐渐被视作一种特殊的装饰。
汝窑淡天青釉弦纹三足樽式炉 宋 故宫博物院藏
此三足樽式炉形式源于汉朝时期的青铜樽器。直口,平底,口径和底径相若,下承以三足。通体满施淡天青色釉,莹润光洁,釉面开细碎纹片,足端无釉。外壁近口沿处、近底处各凸起两道弦纹,腹部中间凸起3道弦纹。
汝窑淡天青釉弦纹三足樽式炉(局部) 宋 故宫博物院藏
汝窑青瓷釉面大都开有层层相叠的“冰裂纹”,自然天成,耐人回味。
汝窑为宫廷烧造瓷器的时间在北宋晚期,有学者推测大概只有20年或40年。由于烧造时间短,致使产品流传至今的不多,从公开发表的资料看,传世品不足百件。
宋世已逝,而风雅长存,观复博物馆秉承“与古人对话,与文化同行”的理念,与当今深谙汝瓷技艺、传承古法造物的张天庆先生,携手制成“观复汝窑系列”。此系列为物证,愿后人知晓,今人对汝瓷的崇慕之情,从无断绝。
三足炉尺寸按照传世汝窑三足樽式炉等比例缩小,便于日常文房案头使用。玛瑙入釉,裹足满釉支钉烧。
天青釉色滋润莹澈,温婉含蓄而不刺目。釉面满布斜向开片,谓之“冰裂纹”,开窑时会发出叮叮铮铮声,交织形成如天籁之音般空灵清脆的声音。
7月21-23日,此天青釉三足炉限时特惠中,喜欢的不要错过~
汝窑以釉色唯美驰名,其瓷釉面开裂,纹片别具一格。在制瓷工艺上,汝窑开创了香灰色胎。
汝瓷刚烧成时在感官上往往偏绿,只有在恰当的冷却速度下才会慢慢泛出蓝色,蓝绿调和,才能呈现出云销雨霁的“天青”。天青釉釉色青蓝相映,浑然天成,极其难烧。
此天青釉三足樽仿汉代铜器造型,手工制作,直口平底,下承三足,外壁近口沿处、近底处,各起两道弦纹,中间三道弦纹,玛瑙入釉,裹足满釉支钉烧。
通体施青釉,釉质匀润,蓝中带青,兼有玉器的温润质感。器表满布细密开片,圈足内底有五枚芝麻点状的支烧痕迹。
7月21—23日,此天青釉三足樽限时优惠中,喜欢的不要错过~
更多推荐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