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大的收获:德国
交代重大事情,有炒gu的读者可以认真阅读。点击下方名片立即关注!
是的,没错,就是游资代表小鳄鱼刚刚开通公众号了。看到后第一时间共享给大家,这里得强调一下,小鳄鱼是技术全面的游资代表,就单从他公号文章里公布的那些实操记录参考,比如BMKJ、HDXC、ASD这三只马,可以看出他7月份1周就飙涨几十个点,这点几乎秒杀所有散hu朋友了。
他的日志风格言简意赅,观点犀利,有买有卖,确确实实比较炸裂,推荐!这是一位龙虎榜“担当”,欣赏他的赶紧关注其7月下旬的操作日志,当然,任何参考也是仅供学习。
刚刚过去的7月13日,德国发布了有史以来第一份“中国战略”文件,文件中,德方称中国“不再仅仅被视为经济伙伴,还应被视为竞争对手和系统性对手”。
一般来讲,国际外交中落到纸面上的东西都是深思熟虑、内部仔细研讨之后形成的。
“中国战略”文件的发布表明,在经过一年多的摸索后,朔尔茨时代的德国政府已经基本完成了外交政策转变,由默克尔时期的战略自主调整为向华盛顿倾斜。
拜登与德国总理朔尔茨
美国智库皮尤研究中心近期公布了一份长期跟踪的民调结果。
如下图,调查结果显示,2017~2022年间美国人对于“美-德关系”始终自我感觉良好,但德国方面却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表现。
2017~2020年间(特朗普时期),德国人普遍认为“美-德关系”很差(Bad),而在拜登上台之后,这一比例急剧降低,2022年认为双边关系良好的受访德国人高达82%.
美国受访者(左)与德国受访者(右)对于双边关系的认知,绿色表示“好”,蓝色表示“差”。
德国受访者认知的“最重要外交政策伙伴”。
当被问到“谁是最重要的外交政策伙伴”时,美国人首先想到的是英国——只有3%的美国人认为德国是最重要的国际伙伴。
德国方面却有些一厢情愿,2022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有36%的受访者认为美国为最重要外交政策伙伴,32%的受访者认为是法国。
大家看上图的蓝色折线,2017~2020年间,认为法国是最重要外交政策伙伴的德国受访者长期保持在50%以上,不过自从拜登掌舵以来,美国的份量开始迅速升高。
皮尤研究中心认为:
“这反映了过去五年间其他民意调查中西欧国家的总体态度。”
另外,在瑞典和芬兰加入北约这一重大议题上,美国人与德国人的观点也高度一致,分别有60%的美国受访者和75%的德国受访者表达了支持态度。
2018年北约峰会的“名场面”,标号1~9的人物分别为:美国总统特朗普、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日本外务审议官山崎和之、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日本内阁副大臣西村康稔、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英国首相特蕾莎梅、美国国家经济顾问库德洛。
不难发现,特朗普与拜登二人的执政风格是影响德美关系的重要因素。
前者曾一度叫嚷着退出北约,还要从德国撤军(以此威胁德国分担驻军军费),最终是国会层面好不容易推翻了特朗普对《国防授权法》的否决。
在欧洲人看来,特朗普的“美国优先”说白了就是继承自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孤立主义”思想,希望退回北美大陆过安稳小日子。
拜登时期则充分运用了统战思维,拉拢各种小圈子,试图构建贸易领域(尤其是高科技领域)的统一对华包围圈,并将产业链加速向本国和同盟内国家转移。
虽然拜登政府也想通过各种补贴法案来吸引欧洲产业资本,但整体上比较温和,而且在乌克兰危机的大背景下,安全因素已经压倒了经济因素,使欧洲人对于美国的依赖与好感占据主导地位。
欧盟16万亿美元的GDP中(2022年数据),德国一家占了四分之一,德、法、意三国占了53%。
2022年以美元计价的GDP排序。
前文提到过,在经贸领域反对脱钩断链的博弈中,日本与德国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国家。
上表前10名里,排名第5的印度历史上不结盟色彩非常浓厚,虽然近年来与美国走近,但还远不能算成“西方阵营”;说的再直白一点,印度也没什么高科技来卡中国脖子,新德里的影响力主要是在地缘政治和产业竞争方面。
1、2立场对立,5保持中立,作为地球村里的3、4名,德国和日本在经贸领域的态度就显得非常关键。
如果德日坚持经济全球化,则美国的封堵与孤立政策将不可能取得成功;如果其中之一守住底线,也不算很坏的结果。
其实放眼中亚、中东、东盟、非洲、南美等发展中国家群体,中国的经贸影响力已经大于等于美国,“短板”主要就是发达国家这一群体。
而在发达国家内部,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日本经贸政策方面与美国同步的更早、更一致,中方对它抱的希望不大。
相对而言,中国比较重视德国与法国的态度,尤其是先进制造业实力雄厚的德国。
德国法兰克福是欧洲中央银行总部所在地
位于德国的拉姆斯泰因空军基地是北约在欧洲规模最大的空军基地,也是美国空军欧洲司令部总部驻地。
某种意义上讲,德国就是欧洲的日本。
历史上,德国、日本分别是美国在欧洲和亚洲最有力的竞争对手,又分别在二战中被盟军击败。
美国海外驻军很多,但最核心的两个国家便是德日。
德国有驻欧美军最大的军事基地,驻德总兵力约3.3万人;日本则是美国亚洲最重要的军事存在国,驻日美军总兵力约3.5万人。
大规模驻军一方面有联合防卫的含义,另一方面自然也隐含着控制的考量,尤其考虑到德日两国目前的军力都处于严重阉割状态。
二战战败后,德国的军力受到高度限制,曾经让人闻风丧胆的德国陆军如今只有6万名士兵,空军只剩下约120架台风战斗机撑门面。
日本自卫队的境况稍微好一些,但海陆空自卫队的总兵力也仅不到25万人。
由于二战伤疤以及美国长期驻军等历史因素,使得德日老百姓情感上普遍不喜欢搞军备竞赛,国内征兵非常困难。
实际操作中,两国政府基本上将安全防务外包给了华盛顿,这也使得美国在军事安全领域对德日两国拥有极强的话语权。
于是导致了一种现象——地区局势越是紧张,华盛顿对柏林和东京的影响力就越大。
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这一特征十分明显。
文章最后,聊两个关于德国的好消息。
如上图,皮尤研究中心罗列了五个美德之间的合作议题让受访者选,依次为“保卫欧洲安全”“保护环境”“能源安全”“处理对俄罗斯关系”“处理对中国关系”。
结果显示,美国人对五个议题的认可度(认为这一议题上两国是伙伴关系)均超过50%,但德国人认可度超过50%的只有俩议题——保卫欧洲安全(81%)和处理对俄关系(61%)。
而在“保护环境”“能源安全”和“处理对中国关系”三个议题上,德国受访者存在较大分歧。
其中,美德两国最不同步的议题就是“如何处理与中国的关系(Dealing with China)”——美国/德国均有40%的民众认为中国议题上两国并不是伙伴。
换言之,大多数德国人将与美国的关系定位为保障自身安全(处理对俄关系可以涵盖在该范畴内),他们并不想将该议题与其他议题做绑定。
具体到中国与俄罗斯,如上图所示,有64%的美国人视中国为重大安全威胁,有66%的美国人视俄罗斯为重大安全威胁,比例差不多。
但在德国受访者中,只有7%视中国为重大安全威胁(俄罗斯为22%),认为中国完全没有威胁的高达51%(俄罗斯为25%)。
不难发现,中德关系里“安全因素”是比较小的。
甚至可以这样讲,是美国硬要将“安全因素”掺杂进中国与欧洲国家的正常交往,比如不停炒作军援俄罗斯等话题(《中国希望乌克兰战争怎样结束?》)。
站在中方角度,尽可能响应德国等欧洲大国的合理关切,将安全因素与经贸因素解耦,是现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
交代重大事情,有炒gu的读者可以认真阅读。点击下方名片立即关注!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