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初桃
昨天,闺蜜来找我诉苦,说9岁的儿子一夜之间进入了“叛逆期”,她很是无助。
作业故意不完成啦,睡前故意不刷牙啦,还要去厨房玩火……“还能怎么处理?只能不断地提醒他呀!”
“可是同样一件事,我反反复复说了100次了,他还是不听。”
写作业也好,刷牙也罢,她都只提醒一遍就忙自己的事去了,而儿子也会乖乖地完成自己的任务。最近,闺蜜当起了全职妈妈,时间充裕,她便日日不断提醒儿子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有研究表明,重复的频率与说服的效果是呈“倒U曲线”。图片来源:网络
也就是说,当同一件事被重复的次数多了,孩子反而听不进去了。却不知,这种“复读机式”的教育,正在悄无声息地毁掉孩子。父母唠叨的背后
藏着的是对孩子的不信任
网友的妈妈是一个特别啰嗦的人,大事小事都爱说很多遍。小时候每天早上起床,妈妈都要喊两遍:“记得洗脸!”每天出门上学前,妈妈都要提醒一句:“记得带齐作业本。”临出门,妈妈又会把这话说一遍。虽都是小事,可在网友看来:“这些话,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我每天都在洗脸呀!也从来没有一次落下作业本在家呀?老妈为什么总是那么不信任我呢?非要把一件事说上十万八千次。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可很多父母潜意识里是不相信孩子的:不相信孩子只听一遍就会记住;不相信孩子会自觉地完成作业……当5岁的小姑娘起身盛汤时,妈妈在一旁很紧张:“小心点,别洒了,别洒了,要小心,小心啊!”没想到妈妈恼了:“这么小,哪里知道?”于是她继续提醒着女儿要小心。小姑娘大概是被妈妈弄得太紧张了,原本那碗汤端得好好的,后来不小心打翻在地。小姑娘出错,不是因为妈妈提醒得不够,而是因为妈妈太把她当小孩子。总觉得小孩子什么都做不好,于是她不断提醒;不断提醒,孩子就更做不好。
很多父母就是在这种恶性循环中,活生生把自己逼成了惹人嫌的“复读机”。“复读机式”的教育
是孩子叛逆的开端
妈妈说,自己三年级的儿子脾气变得特别坏,对什么事都不满,妈妈说一句,他可以顶十句。常与同学发生争执,前几日竟然还因为意见不合而打伤了一个孩子。在“吐槽”过程中,这位妈妈一秒钟都没有停下来过,还习惯把同一句话重复好几次。专家老师马上看出了端倪,叫她回家随便录一段跟儿子的对话,之后再来做咨询。没过几天,妈妈红着脸回到了咨询室,说自己大概知道原因了。短短20分钟的用餐时间内,妈妈把“快点吃,还要写作业呢!”重复了5次。录音的最后,是儿子的咆哮:“你烦不烦啊!都说多少次了!要不要人吃饭了!”毕竟,没有哪个孩子能够抵挡得住父母语言上的“轰炸”。儿童心理学家提出过一个“战斗-逃跑系统”,指当孩子受到威胁时,他要么选择逃跑,要么选择战斗。而选择战斗的孩子,则会与父母为敌,用最恶劣的行为,抵抗着父母的“轰炸”。想起初中班上有个男生是出了名的“坏孩子”:他成日逃学,沉溺网吧,烫头染发,抽烟早恋……他一脸挑衅地回答:“因为我爸不让我这么做,我就是要气死他。”可他爸爸却一直反反复复地提醒他不要违反校规啦,不要早恋啦!长此以往的重复,在男生的心底堆成了一座山,把他压得喘不过气。反复提醒,是杀伤力最强的暴力,只会让孩子与父母渐行渐远,在叛逆的路上一去不回头。最有效的教育
不是重复道理,而是了解孩子
相信看到这里,很多父母都会困惑:“说多了不行,可是不说更不行啊!”作为父母,我们不可能对孩子不管不顾,任其肆意生长。可是,到底该怎么说,才能既不成为讨人嫌的“复读机”,又能有效地教育好孩子呢?当父母需要孩子完成一件事时,要坚持“只说一遍”的原则,并且一定加上一个时限。比如,当孩子在看电视,而作业没有完成,父母可以说:“15分钟后,你就该写作业了。”如果孩子到了时间,还没有乖乖去写作业,父母可以站在他面前,平和地看着他。当孩子被父母平和却沉默地盯着时,他一定会马上意识到自己该去做什么了。即使有些相对淘气的孩子依旧不去写作业,父母也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他。因为一遍又一遍地提醒孩子,不仅父母很累,还会让孩子养成不尊重父母言语的习惯。这个时候,就该让孩子自己承担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的后果,或是熬夜写完,或是第二天被老师批评。只有体会过了后果的严重性,孩子才会真正理解事情的重要性。之前带儿子去宠物店看他喜欢的小猫,作为妈妈,我每次都很自然地提醒他:想起一位育儿朋友曾跟我说过,孩子天生喜欢被关注,因而与孩子沟通时,要尽量用询问的方式进行。后来,我再带儿子去看小猫时,我不再用命令的语气提醒他小心,而是问:其实很多父母都跟我一样,总会担心孩子犯某个错误,因而会习惯性地不断提醒他,可这样只会让孩子感到厌烦。相反,用询问的方式替代命令,孩子反而会将规则记得更清楚,也更愿意配合父母。当孩子按时做完了一件事,或是遵守了一个规则时,父母要及时给予孩子认可和表扬。年仅5岁,就养成了每天8点起床,自己穿衣穿鞋,刷牙洗脸,睡前看绘本的习惯。后来跟她妈妈聊天,我才知道了其中秘诀:及时表扬孩子。小姑娘家里有一块小白板,上面贴满了小红花,都是她按时完成任务妈妈奖励的。每一次的奖励,都加强了孩子的好习惯,慢慢就成自然了。所以想养出一个拥有好习惯的孩子,不一定需要父母在一旁絮絮叨叨。教育最大的障碍,是父母的嘴巴停不下来,孩子的耳朵听不进去。
唯有父母管住自己的嘴巴,多信任孩子一分,多了解孩子一分,才能在教育的路上,轻装前行。【版权说明】本文来源于男孩派(ID: boy666dj),关于养育男孩的干货,这里都有;关于养育男孩的苦甜,这里都懂;家有小男孩,欢迎关注男孩派。提醒一件重要的事
微信又改版了不设星标,
真的很难再找到我们了!
操作很简单:
1、点击【双向养育】
2、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3、设为星标
双养
值得每个家庭养育者内容学习的平台,
关注起来每天进步很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