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中国产业链定力的人,可以先思考这两个问题公众号新闻2023-07-23 04:07“‘条条大路通中国’,中国产业链在世界上具有难以撼动的中心地位。”“经过了贸易战、科技战,全世界所有做制造的(产业)都清楚,我应该去的地方是哪里?中国。”中国的产业链是全球供应链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但随着地缘政治格局变化,我们的产业链也在受到影响。在东方卫视7月17日播出的《这就是中国》中,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和通信领域研究专家项立刚先生,共同解读地缘政治对产业链的影响以及我们该如何把握这些影响。张维为:西方媒体有“印吹”的习惯,给印度“抬轿子”,吹嘘印度是“下一个中国”,鼓励西方企业把产业链移到印度去,我们互联网上也有一些孤陋寡闻的“公知”跟着带节奏。但我一直说一个观点,如果用中国标准看印度的话,印度的现代化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印度没有经历过真正的土地改革,绝大多数农民富裕不起来;印度没有经历过真正的妇女解放,人口一半的聪明才智发挥不出来;印度没经历过实质性的、深层次的种姓制度改革,“人生而不平等”在印度是根深蒂固的文化,这样的国家怎么可能成为现代国家?不过西方的“印吹”确实忽悠了不少中外企业,但铩羽而归者众多。最新的案例是为苹果代工的纬创(Wistron),这个企业是苹果第三大代工厂,仅次于富士康、和硕。随着中国国内用工成本的增加,它决定退出中国,去印度建厂,认为印度劳动力成本低,印度市场也很大,但去了之后才发现印度建厂的坑太多,比如工人效率低、产品优良率低、基础设施落后、工业体系不健全、法律、税制混乱等等,原以为到了印度生产成本会降低,但最后发现实际生产成本比中国高很多,不久前正式宣布退出印度。不少中国企业也在印度被坑,最新的报道是小米被罚约合人民币48亿元,印度政府有关部门还提出了一系列无理要求。我们希望小米能够汲取这么多中外公司在印度被坑的惨痛教训,当断则断,完全没有必要“宠”着这个国家。此外,很多在印度生产的东西其实都离不开中国制造。比方说,印度塔塔集团的手机组装业务,只有15%左右的零部件和原材料来自印度,其它大多是从中国进口。换言之,中国的产业链优势难以撼动。纬创退出印度市场除了“印吹”,还有“越吹”。比如说,越南正在迅速成为新的世界工厂,“越吹”甚至扩大到政治层面,什么越南的政治制度正朝着更为民主的方向发展,越南工会权力进一步扩大,同是社会主义的中国要反思了,等等。我们和越南智库一直有一些交流,我感觉到越南知识界也有不少类似中国“公知”的人,所以我给他们提了一些建议:一个非西方国家采用西方政治制度,结局就是两种,要么是从希望到失望,要么是从希望到绝望,没有例外。在经济领域内,我们基于中国自己的经验,建议越南资本市场的开放务必谨慎,否则西方的投机资本可能会把越南发展的成果席卷一空。果真,越南去年的经济数据似乎还不错,GDP增速高达8%,但这波增长相当程度上是外国热钱带来的。美国超发货币,使大量热钱流入越南的房市、股市、中低端制造业等等。但好景不长,美国通过不断加息,开始全球收割,导致外资大举离开越南,给越南经济造成严重冲击。有数据显示,越南今年前5个月,出口下滑了11.6%,进口下滑了17.9%,企业订单大幅减少。反观中国,今年前4个月,我们的出口高达7.67万亿元,猛增10.6%,贸易顺差达到2.02万亿,扩大56.7%。当然,越南经济也是有一定韧性的,我们也希望越南经济不久将走出困境。其实,从中国转向印度、越南等国家的主要是“三来一补”项目,即“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这是我们三十年前做的事情。外资利用当时中国的税收优惠、劳动力比较便宜等条件,大举投资中国。今天的印度、越南也处在这个阶段。随着“中国制造2025”和高质量发展理念的落实,中国迈向产业链的中高端,并把部分低端产业有意识地转移到其它发展中国家。它们承担的主要是产业链上的装配环节,而不是产业链的整体搬迁。比方说,越南纺织业80%的布料仍然从中国进口,制造企业的主要零部件70%以上也依赖中国。尽管美国连续几年叫嚷要和中国产业链“脱钩”,但最后玩不下去了,现在它不得不退一步,换了个新的说法,不再是产业链“脱钩”,而是“去风险”,讲白了就是在产业链的某些关键部分,比如芯片等关键产品,它要进行封锁,但这也不可能成功。不久前,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特斯拉CEO马斯克、苹果CEO库克,还有大众、三星、高通、星巴克等西方跨国企业的高管纷纷造访中国,公开表示不可能脱离中国制造,不可能脱离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在此,我们也许可以提出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中国可以通过数十年的时间,吸引到全球最多的制造业投资?二是,为什么中国可以在“三来一补”的基础上实现产业升级,从产业链低端走向中高端,而其它国家则不容易做到?对于这两个问题,我有一个共同的回答,那就是中国具有其它国家难以比拟的综合优势。走遍世界,你找不到像中国这么完整的产业链、这么完整的工业体系、这么多训练有素的熟练工人、这么多超级能干的工程师、还有这么热心支持企业发展的各级政府、这么庞大的消费市场。这种优势还表现在产业集群。比方说,在江浙沪地区,在深圳东莞地区等等,一个产业所需要的从产品设计、创意、生产、包装、物流等等的各种企业,都可以在方圆几十公里内找到,这种情况在其它国家是难以想象的。这些综合优势意味着即使从“三来一补”的低端起步,我们也可以通过学习、引进、消化,提高产品的国产率,如果有必要的话,实现国产替代。一个最新的例子就是特斯拉的引进,它对中国本土电动车产业产生了“鲶鱼效应”,刺激了中国电动车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特斯拉零部件的国产化率达到了95%。此外,组装类的产业转移是相对容易的,但重化工业、机械工业、高科技等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谈何容易,这些产业一般都有许多上下游配套的企业。龙头企业的转移需要无数配套企业的跟进,所以这类产业的外移,成本很高。这里中国的综合优势就再次得到体现。中国由于工业体系齐全,本身能做大量的上下游配套,拥有庞大的一流工程师队伍和产业工人队伍、拥有世界一流的基础设施、拥有稳定的政治环境,庞大的国内市场。换言之,一个外国的龙头企业,它不需要把自己国家的上下游产业等配套企业全都带过来,它完全可以自己过来,最多动员一些核心的配套企业跟着过来,就可以在中国形成生产力,转移成本相对比较低,获利也比较快。此外,中国的综合优势还包括我们在制造业的最上游——重化工业的优势,重化工业包括电力、石化、冶炼、重型机械等等,它的产品覆盖面非常广,这是我们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的基础。中国在重化工业的优势是其它国家难以比拟的。例如,中国今天的发电量大约占到世界的1/3,这种相当健全、价格稳定的最上游的重化工业,使所有产业链中下游的企业都受益良多,使这些企业的产品价格整体比较可控。我想这也是中国工业产品性价比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俄乌冲突以来,欧洲制造业外移势头比较猛,一个主要方向就是中国,德国巴斯夫在湛江的百亿投资,德国的宝马、大众、默克、蔡司,法国的道达尔等等,这些大型跨国企业都纷纷追加在华投资,因为中国的综合优势更强、重化工业的基础稳固。我想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不管投资中国还是其它国家,但最终它们都会意识到“条条大路通中国”,中国产业链在世界上具有难以撼动的中心地位,这就是我们的结论。项立刚:我们大家在说产业链或供应链时,是否思考过什么是产业链、供应链?它是一个完整的大系统,中国的供应链为什么能够形成非常强大的韧性?我们可以看一看我们国家供应链的力量。首先,我们看市场。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同时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生产市场。有了这样一个市场,我们的产业配套、产品的综合能力,就比别人效率高、能力强,所以庞大的市场支撑了中国在供应链中间强大的地位。除了市场之外,第二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是人才。供应链的人才结构,不仅仅需要科学家、需要技术人才,还需要大量受过良好训练、努力工作的普通人。大家想一想今天中国,受过中等教育的,有6亿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有2亿人口,总数加起来是8亿人口。这8亿人口是供应链的巨大支撑。这么庞大的人才体系,是全世界都没有的。而且中国人不仅是数量多,还非常勤劳、积极向上,所以这是我们重大的优势。第三,是政府的效率。如果你要经常到世界各地,到美国、欧洲、印度、马来西亚等等,就会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政府效率最高的国家,我觉得没有之一。道理很简单,现在政府都要建一个大厅,叫政务大厅,把工商、税务、保险相关的所有东西都整合在里面,你一个人去跑一趟,都要把它办完。如果没有做好,政府都都有很大压力。中国的政府效率,对于一个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能力非常重要。第四,就是中国社会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家想一想,你去开一个厂,一会儿被人抢了,一会儿出现很大事故,怎么能够正常发展?或者过段时间,这个地方又开始游行了,又去砸厂了,你能在这里面正常走下去吗?今天在中国,我们大家都知道,建一个厂,不会觉得法律层面有太多问题吧,不会觉得有社会治安问题吧,也不会觉得有人身伤害吧?我们想到的就是利用这个地方挣钱,绝对不会有那么多多余的担心。所以社会治安的能力、社会安定的程度,可预见性的发展,是企业的保证。第五,要促进供应链,还要依赖基础建设。基础建设的能力是保证供应链顺畅运转的“润滑剂”。中国现在具有全世界最长的高铁,全世界最长的高速公路(里程),现在中国是全世界发电量最多的国家,是全世界钢铁产量最多的国家……所有的基础建设能力保证了我们国家整个经济运作能够顺畅进行。而且,基础建设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能源保证。所以如果没有这样的基础建设保证,想让供应链正常运转,不出事情,是非常难的。最后,就是配套综合能力。今天在长三角、珠三角已经形成了全世界最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也形成了全世界最为完整的配套产业体系。总的来说,供应链能够形成,能够自然运转,让周围的供应链很好地向前推进,就需要有庞大的市场,大量的人才,高效的政府,安定的社会环境,强大的基础建设,以及完整的产业配套。这些东西成为了一个大系统,一个国家才能在供应链体系中处于有利位置。所以,前两年因为贸易战、科技战,有人有些议论,甚至也有些企业在寻求移出去。但到了2023年,我觉得是一个转折点,经过贸易战、科技战,全世界所有制造产业都清楚,现在如果要把成本降下来、把效率提升起来、让产品变得有竞争力能赚钱,我应该去的地方是哪里?中国。谢谢大家!2023年上海车展 图自新华社圆桌讨论主持人:刚才听了两位嘉宾的演讲,项老师用六个方面详细地解读了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生命力、魅力所在。项老师能否再给我们举个例子,比如说新能源汽车产业,进一步阐述一下您刚刚说的这六个方面对于产业链整个生态来说,意义在哪?项立刚:其实说到新能源汽车,我还要重新再提一个人,贾跃亭。贾跃亭是中国扛新能源旗帜扛得最早的人,最早下工夫的人,也很有钱,他认为他必须到美国去做新能源汽车,所以在美国建了一个总部。但是,到了美国,几年都做不出来。后面中国的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理想等等很快就在国内做起来了。比如蔚来,在发展过程中面对困难和问题时,合肥市政府就把它接下来,给它资金,给它政策支持,给它各方面帮助,最后它能活下来,并且发展起来。从这个角度来说,新能源汽车马斯克一到中国,带来了一些新的冲击和产业链,同时形成了产业配套能力的拉动,这时候中国众多企业就借着这个势上来了。张维为:特斯拉这个案例很能说明中国的开放与包容,它带来一种我称之为“嵌入式”的合作共赢,特斯拉也受益,我们也受益,大家都受益。这次上海车展给西方汽车产业的震惊是难以形容的,我看到一个报道,法国人写的,他说你们注意到没有,中国今天的汽车实际是互联网工程师设计的,我们欧洲现在很少有这样的工程师,背后就是中国在互联网应用方面、在汽车智能化方面,都远远领先西方。项立刚:大众汽车在汽车发展能力上面,大家都承认是很强大的,它也在盯新的智能驾驶,它要把智能驾驶做起来,选择的办法是什么?投资中国的一家公司,它占51%的股份。它要到中国来做,为什么不在德国做,为什么不在法国做?因为庞大的工程师队伍,对于通信的理解、对于人工智能的理解、对于感应的理解、对于新能源体系的理解、对于新电池的理解,然后包括道路规则、道路管理体系,现在全世界理解最深的这些人在哪里?在中国。主持人:这都是让整个配套系统变得更加有生命力的重要的原因。但是我们今天来讨论,一方面要了解生命力从哪里来,一方面还要讨论一个问题就是韧性,因为现在有变化、有影响,所以大家其实很关心的这些变化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产业链?项立刚:其实企业的选择是这样,它可能会受政治、舆论、社会环境,去做一些选择,甚至有些企业它也会做一些探索。比如我现在的人力成本很高,中国现在一个普通工人工资5000块钱,到马来西亚、越南,可能只要800块、1000块),那它觉得成本就降低了很多。但是综合起来,最后发现影响它的不仅仅是人员成本,还有配套、机器设备、安全性、原材料供应、政府效率,算下来,效果可能就未必那么好。这件事情可以说屡试不爽,很多企业都是这样。我有一个印象很深的例子,就是绍兴柯桥。它原来做印染、窗帘、纺织品等等,这里有很多企业要移到印尼去,去了以后,一个小批量产品现在需要某一种染料,以前它到杭州发一个邮件,打一个电话,马上就到达,第二天晚上就可以这些东西都染出来了。但搬出去之后,染料是要到中国来进口,快一点半个月,于是这个单子就丢掉了。这些企业最终发觉全世界最厉害的地方就是长三角、珠三角,它的集聚程度是最高。张维为:这跟人的成长一样,有时候你怎么讲都没有用,他要自己去碰的,碰了以后就汲取经验教训。我们这里讲过很多次,前面提到政府效率,上海叫“一网通办”。我的印度学生,十年前就跟我讲,他在印度要办一本护照,是什么样的一个经历,要向这个磕头,要向那个拜,办一个护照都是如此,更何况企业,我们企业可以去,但要准备好付出沉重的代价。主持人:产业链其实也分中高低端,不同的产业链可能有共性,但还有不同的地方,那说到高端,大家最最关心的就是芯片。我记得项老师以前来过节目,我们讨论过芯片,差不多两年的时间过去了,很想问一下最新进展,说一些平时大家不太了解的情况。您先给我们说说,现在我们的芯片能力到底怎么样了?项立刚:2018年之前,中国芯片自给率,自己供应自己是5%。2018年开始贸易战,但当时还心存侥幸,其实真正进来干的仍然不够,所以到2020年,才开始真正警醒,因为开始打科技战。2020年的时候,我们芯片的自给率差不多做到10%。从2020年开始,一年内买阿斯麦的光刻机差不多是80台,在日本买尼康和佳能的差不多20多台,自己还可以生产20多台,也就是说我们一年差不多有120多台光刻机,现在已经一年一年地在做这个建设。所以,我认为今年底可会做到25%自给率。明年年底,我个人认为可以做到35%以上自给率。当然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但这个进展速度也是非常快的。主持人:大家经常会有句玩笑,中国只要在哪个行业深耕,就能把产品做成“白菜价”。这个就是我们所有产品在世界上的巨大竞争力,因为价格确实是最重要的一个元素。项立刚:我还要强调一句话,“白菜价”的意思是什么,是对人类的贡献。因为我们普通人,都可以用便宜价格,用上大量的产品。张维为:我看日本早稻田大学一个学者写的报告,他做了一个分析,说如果我们真的照美国的要求去制裁中国,而中国也反制裁的话,那么日本GDP会损失10%,因为日本的很多产业,包括生产汽车、家电所需要的中间产品大都来自中国。路透社报道:美国芯片游说团体敦促拜登政府不要推出进一步限制措施主持人:关于芯片我再问最后一个问题,可能大家不了解芯片业,特别是不了解芯片工程,会觉得芯片好像是“卡脖子”的一个很大难题,但刚才项先生说其实这个行业一直在发展,而且我们是不是做了很多?项立刚:毫无疑问,像芯片产业这样的大部分行业,我们态度都是只做不去说。长江存储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像美光、三星,看上长江存储,说长江存储可以做128层(闪存产品)了,可以追上我们了。主持人:128层就是它整个存取空间很大。项立刚:就是层数,这样它就可以把一个很小的芯片做出很大的空间。然后,它把我们活动硬盘拆开一看,发现其实长江存储已经做了232层。现在我们大家可能对整个芯片产业有一点点误解,觉得现在还很困难、还被“卡”了“脖子”,但我一定要负责任地说,从今年开始,我们会发现很多“卡脖子”领域可能会“卡”不住了,或者是我们觉得自己不可能做出来的领域,其实已经做出来了。张维为:我们上星期去内蒙古的一家企业调研,也是一样的结论,过去我们可以买到的时候,我们都买,比如重卡,但为了防止美国等国家的制裁,就开始自己研制,结果很快就有了重卡的国产化,现在国产重卡已经广泛使用。李强总理这句话讲得非常好:坐在办公室,全是问题,一去调研全是办法。我们就了解到这家企业的两个“黑科技”,他们说可以公开了,都属于煤化工。一个是把用过的煤加以利用,从煤灰中提炼铝,我听了感到震撼,因为中国是缺铝的,缺铝土矿的,但他们说光是靠这个技术如果广泛使用的话,中国将不再是一个铝短缺的国家。还有一个就是通过纳米技术做碳氢燃料,就是煤里面的成分和水合在一起,技术上也取得了突破了,非常成熟,开始走向产业。主持人:中国其实有大量的“专精特新”的企业,它们在做许多技术突破,我们不接触可能不知道,有时候甚至也由于不知道,我们可能会被某些舆论和观点带着走。但多沟通、多了解,其实也是给大家增加信心,这个世界很多地方在发生变化。但还要再讲一层,就是我们现在在追求一些高端产业链,我们的产业也会发生梯度转移,所以是不是确实必然会有一些相对低端的产业链会移出去?项立刚:其实面向世界,一方面很多所谓的低端产业也是要面临升级,包括刚才说的纺织业,纺织业现在有很多智能化升级,我们必须要做这方面的改造,改造才能保证效率高、能力强,以前做不到的很多产品,都可以把它做出来,然后附加值也会比较高,甚至也会比较便宜。在这个过程中,极少数要移出去。不仅是中国发展,也要面对世界的发展。提问环节观众:两位老师好,主持人好。我是赵羽捷,现在在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做研究生的毕业课题,一直对中国产业链升级很感兴趣。我今天想问的是,中国产业链优化升级,往往需要更多的高端人才和高端技术,但企业普遍需要控制成本,怎样在研发和成本之间平衡好关系,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谢谢。项立刚:对一个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有收入、有利润,收入利润是怎么来的,要有好的产品;好的产品怎么来的?它是要有好的技术;技术是从哪儿来的?是由人做出来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你是一个优秀人才,你不要担心,企业因不会为成本问题不聘用你,或者企业不给你支持。我相信中国任何一家企业,尤其是做得不错的企业,都会把人才看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对我们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事情,自己是不是一个人才,不能说读了书就是人才,读完研究生、写了论文就是人才。不是这样的。你需要有实践能力、综合能力,甚至你的情绪、对很多事物的态度、开放的心态,这些东西都非常重要,然后你在企业运转、技术研发中扮演一个重要的、有价值的角色。张维为:现在从宏观来看,应该讲中国是对全世界人才最有吸引力的地方,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实力强大了,我们的企业、政府,包括地方政府,都有充沛的资源来吸引一流的人才,只要你是真正一流的人才,大家趋之若鹜,都抢着要,真是这样的。观众:主持人好,老师好。我的问题是,高新产业链的引入会影响到一些稍微不那么高端的产业链,它们可能会进行转型,甚至是直接流失掉,那么在这些不太高端的产业链工作的人,会不会因为这个现象而出现失业或转业的危机?我们有什么对策?谢谢。张维为:最极端的例子就是ChatGPT,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理论上很多工作都是可以被替代的。不过当时ChatGPT出来后,我比较淡定,为什么?因为大概五六年前,我在上海法院系统做过调研,当时上海法院系统已经采用AI辅助的法律服务软件,也就是说不再需要这么多律师,不再需要这么多律师事务所。我当时的直觉反应,我跟在场的人也说了,这个技术中国现在已经采用了,美国肯定不敢采用,因为美国打官司费用占到百分之六点几的GDP。中国人报税很容易,除了单位的会计师,还有手机APP,美国没有这些或者用得很少,一个重要原因是庞大的会计师队伍,大概也占到GDP的百分之二左右。所以我说我们可以淡定一点,虽然这是美国发明的,但一是中国没有落后得那么多,有些方面可能还领先,二是美国自己也不敢用,这是一个实事求是的判断。我认为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是对全人类的共同挑战,理想的境界是人类团结起来共同应对才好。项立刚:我还写了一本ChatGPT的书,我可以说一说我自己的经历,我中专毕业,学会计,在安徽做了七年会计,然后考了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学文学,再到人民邮电出版社做图书编辑,后来开始创办了一本杂志叫《学电脑》,接着又创办了一本杂志叫《通信世界》,就是我们通信行业第一大杂志。等我把它做到通信行业第一大杂志的时候,我说纸的时代就过去了,不做纸媒了,然后出来做了一个网站。我讲这件事情是有两个方面,如果你是很传统的行业,比如说做包子的,不要任何担心,好好把这个包子给做好,做到好吃、价格适中,永远有你的市场,人们不会不吃包子,所以说即便是非常传统的行业,不要打算说你被别人代替了。第二,你在这个世界,学习是终身的,对任何一个人都是这样,张教授也是这样,我们都是一样。做企业,还是我们作为一个人,与其花时间去担心、去焦虑,会不会别的东西把我给取代了,那么你为什么不利用这些东西比如ChatGPT、人工智能也可以拿来做产业,也可以拿来提升我们的能力。7月19日,中国驻美国大使谢锋应邀出席阿斯彭安全论坛,与旗语新闻社创始编辑克莱门斯举行专场炉边谈话。期间,谢大使重点就中美关系、中国发展意图、台湾问题、美对华科技打压等深入阐述中方政策立场。观众:三位老师好。我来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我今天的问题是,我们南航在2020年底12月受到了美国制裁,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叫嚣要与我们进行“脱钩”,但是他们自己也深知与我们“脱钩”不了,他们为什么还要在社会上营造这种与我们“脱钩”的舆论?他们这种矛盾行为的背后有哪些深层次的原因呢?谢谢老师。张维为:首先,南航被美国制裁,我们表示祝贺,我们觉得你们上了“光荣榜”。说明你们做到足够高的水平,使美国人害怕了,我觉得这非常好,我们为南航骄傲。另外就是项老师讲过好几次的观点,中国上千家企业被美国制裁了,到现在一家破产的都没有,说明什么?说明制裁总体上是没有用的。你这个问题很好,为什么美国政客还在拼命要求制裁,就是政客严重脱离美国的实际,用我们的哲学话语,叫做唯心主义、主观主义,真是“拍脑袋”就做决策。比方说,特朗普说中国贸易顺差两千亿美元,这两千亿美元美国就要征税,他连企业都不咨询。所以我一直说美国心很乱,它没想到中国会崛起得这么快,可能跟我们一段时间里隐藏实力也有关系,现在它心乱,不知怎么办,左一个主意,右一个主意,包括“一带一路”倡议,我们都调侃美国,它已经提出了三个美国版的“一带一路”,我说不可能实现的,你的纽约地铁五年内修一修都做不到,怎么可能搞全世界的基础设施建设,所以它真的是心乱。这是我的看法。项立刚:美国有很多议员,他就在一个地方,就代表一个地方的利益,而且都是家族代代相传。所以他们对世界、对产业、对经济的理解,很多人是很差的。事实上,贸易战、科技战最后的结果是什么?贸易战打了这么多年,毫无结果,科技战是刺激了中国高科技的发展。再回来说你们航天航空,事实上有着巨大的机会。航天航空可不仅仅是今天的大飞机、战斗机,未来还有大量的无人机。我现在正在写一本6G的书,6G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是什么?要“天地空一体化”,以前的飞行器飞出去了,根本没办法通信,我们不但要通信,还要把它整合起来。所以,第一你们有大量的空间和机会,第二他们的制裁就是促进我们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促进力量,第三他们要干自己的事情、用他们的手段,我们不需要管他们,只需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来源|底线思维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