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留学社科人:永远年轻,永远在找工作的路上

留学社科人:永远年轻,永远在找工作的路上

教育

选专业对于留学党来说是个技术活儿,除了要看自己的兴趣所在——只有喜欢的专业才能坚定地学四年甚至更久,还要看回报率——毕竟出国留学一年几十万甚至百万,毕业后能不能赚回来也是一个要紧事。然而对于读社科的留学生来说,似乎毫不在意未来能不能有个好出路——“他们永远年轻,也永远走在找工作的路上”。


我是Sue,一个在湾区写代码的程序媛。

湾区的华人有个很奇怪的现象。这里写码人口众多,其中男性占据大多数,他们谈吐间会不经意透露着某种优越感,喜欢拿“当年那些学别的专业的同学收入有多低”做聊天话题,并暗讽国内的同行们加班有多严重。
这种话题在一亩三分地上屡见不鲜,以至于现在已经没有人拿“其他专业的留学生”当话题了。毕竟在人均六位数收入的地方,聊“其他专业找不到工作”是一件不得体的事情。
不是说读CS以外的人就一定是人下人,但在湾区高华圈,只要读的非码,地位一定比高华们低。
自视高地位的高华们已经发起了手把手搬运女孩的攻略:

可问题在于,在一群CS人之间聊其他专业的窘境无非只是一种自嗨,CS人的日常也不过是爬山摘樱桃和狼人杀,你永远不知道那个读社科的妹妹本来就没打算留在美国。
这很正常,不少读冷门专业的留学生本就是用爱发电,读书也不是为了找工作的。回国接厂的人生规划早早定好,在写码的担心自己哪天被裁的时候,人家手底下的叔叔阿姨们已经给少爷千金们做好财务报表,就剩一句“X总请签名”了。
这又引发了一个问题:那么那些没有厂可以接的社科人呢?他们又在干什么?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一个朋友的聚会,与会人数不多,大部分学的都是文科。说实话,相比起和码农打交道,我更喜欢学社科的人,他们谈吐有趣,愤世但不嫉俗,总能让你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比如刚进门,我就被朋友介绍了一位社科妹妹,学的国际关系,主攻跨文化研究,上海人,上来就自我介绍道:你好,我叫点点,瑞典国籍的典。
我脑子里补全了她的介绍:我姓房,黄浦江三套房的房。
这里普及一个留学圈小知识:家里不差钱的,学的专业一般都没什么用。所以我只能说:你好,我是Sue,苏北的Sue。
后来,点点妹妹带我认识了一圈她的小姐妹们,大概八九个,只有我一个是中国国籍。我有一瞬间觉得自己回到了上海,主打一个五湖四海。

朋友见我面色尴尬,拖着我认识了另外一群朋友。和我打招呼的是一个读哲学的博士,年近30,上来就花了10分钟的时间证明上帝的存在。只聊了10分钟是因为,在第11分钟的时候,隔壁有一个同门师妹加入了对话,并和博士展开了激烈的battle,“别光立论,你用逻辑打我啊。”
“他们学哲学就这样的,”朋友说,“永远都在吵架。”
后来朋友又给我介绍了一个学电影的朋友。朋友穿着清奇,黑框眼镜搭配垂坠感极强的上衣以及看不见腿的长裤,像极了女版陈奕迅。自我介绍完后,她掏出手机,展示了大约800张完全看不清人脸的照片后,强调“这是法国新浪潮叙事的特征”。
“真替现在人感到悲哀,”电影妹妹说,“现在人只知道看好莱坞,灵魂完全被爆米花侵蚀。”
吓得我差点退了《碟中谍7》的票。
社科人身上有种很奇怪的特质,尽管奔三还失业,但不妨碍他们自视甚高,找不到工作是“只想为学界做贡献”,奔三还驻米是“因为不想和这个世界同流合污”,不谈恋爱是因为“世界需要女权”,他们总有一些很清奇的说法为自己学了个没什么用的专业正名。
前两年BLM游行的时候,一个朋友经营的奶茶店被砸了,微信群里纷纷为朋友支招,唯独一个群友在说:你只是没了店,黑人争的是人权。
问了一圈,果然学的是社科,东亚研究。
社科人总有一种迷失在象牙塔里的既视感,谈吐永远突兀,永远不接烟火气,读了博就更惨了,他们可能这辈子都不会意识到这点。
我在角落里发现一个穿着朴素的妹妹,她很安静,一个人拿着饮料,好像一直在观察聚会里的其他人。打了招呼后,妹妹说她学的是社会学,“教授给我们布置作业,独自观察聚会上的人,猜他们心里在想什么。”
“那你观察出了什么呢?”我问。
“学哲学的人很爱吵架,很想证明些什么,但他们光有嘴,一点本事都没有,”朋友说,“学教育的永远试图教育别人,永远高高在上,永远试图洗脑。”
我愣了一下,我妈就是学教育的,她永远试图改变我的想法。
“还有学电影的,总爱给人讲故事,一句话能说完的事必须铺垫半小时,学国际关系或者营销的,永远爱当和事佬,好像世界没了他们当润滑剂第二天就要爆炸。”
不得不说,社科人最懂社科人。
诚然,并不是所有的社科人都是这样的。翩翩有礼的哲学生随处可见,脚踏实地的电影人也大有人在,只是多问一嘴,他们会告诉你:嗯,毕业后大概是要回国处理家里的生意。
将心比心,就不难理解社科人的愤世不公。这个社会本就资源不均,趋之若鹜的专业热门但枯燥,有趣有料的冷门专业永远找不到工作。这个世界本就由不同的社会组成,但社科似乎永远游走在实用和可量化的范畴之外,成为一群可有可无的存在。
我见过太多醉心社科,但最后只能硬着头转码上岸的学弟妹,也见过不少用爱发电,最终被现实打回原形,老老实实找工作。
社科人好像离我们很远,但很可能就是我们之间那一小撮永远在坚持梦想的人。多关心关心他们吧,他们永远年轻,永远在找工作的路上。
本文系原创发布,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北美学霸君诚意推荐。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DBA学员访谈 | 林跃群:活到老学到老,自我提升永远在路上帮父母找工作的年轻人帮50岁爸妈找工作的年轻人,才是孝子万科人都在用的SU模型,到底有多高端!(附SU下载)文物全科人才强化基层文保在这个大环境下,我是如何找工作的“反驳型人格”引热议:永远不要跟一个爱抬杠的人争辩鸥鹭要闻|鄂尔多斯市政协机关青年工作委员会联合鸥鹭学社开展乡村振兴调研富人的路越走越窄,穷人的路越走越宽ChatGPT抢了留学生饭碗?彻底断了留美找工作的路?无论在哪上班:永远别逼疯同事,永远别被同事逼疯笑谈邂逅(4)章熊先生激励我不断前行Elon MuskNot teaching and explaining the relevance is core probl《财富》对话斯凯奇陈伟利:永远相信产品和品牌,不要等待,往前看历史名城:耶路撒冷杨幂帮谢依霖找工作上热搜,35岁以后别再靠简历找工作!天生一棵好韭菜永远年轻!永远奔跑!游学蔚来、科大讯飞、元气森林听说今年找工作的留学生,都气哭了.....17年怀孕11次!她却成了顶级女艺术家?网友:永远不要低估女人…开店30年,永远在排队!这家北京老店,彻底拿捏吃货们找工作的看过来!手把手教你在佐治亚州找到心仪职位!准备8月找工作的同学要注意了。。。许倬云:全人类走过的路,都算我走过的路之一戴尔创始人:永远不要成为房间里最聪明的人哎!一大波为工作发愁的年轻人,开始帮年迈的父母找工作了……地下偶像制作人北辰专访:永远的神遍地都有,于是我也亲手造了一个加拿大最好找工作的地方:BC省这中型城市被求职者评为第一!理科人员获澳洲VET市场专员职业评估案例俄军战力折损一半?北约高官:永远别低估俄罗斯看热闹不怕事儿大郭敬明借《云之羽》归来:永远青春,永远“小时代”?人终将老去,而酒神永远年轻得不到的永远在心尖跳动 | 人间日签对年轻人找工作的一点建议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