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者手记——关于CTO班背后的那些事儿
2021年11月,初冬,照常理,我本应为手头的第八届CTO班开班事项做准备,心中充满着期待。然而在向每一位经过背景考核、面试等层层选拔、过关斩将录取的新一届学员发放开学通知后,却没能像往常那样开学工作,等待、居家、等待,开学之日在防疫政策要求下变了又变,一延再延。
2021年……2022年,西安、深圳、天津、沈阳、上海、北京、北海、兰州、成都,疫情轮番,美国尤瓦尔迪,乌克兰马里乌波尔,让人心碎。
细想起来,从事教育培训工作将近十二个年头,虽然不是直接从事教学工作,但我始终认为,自己的工作与兴趣从未离开教育的范畴。在这个过程中,从清华大学到1024学苑,我服务过60后、70后,80后,伴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快速迭代,现在开始服务90后、00后,早就习惯了他们叫我“刘老师”。在五年前我心理并没底,感觉心里发空、缺点什么——很大程度上,我觉得这个称呼只是反映一种工作关系,源于程序性。直到我和一群大咖导师在基于EMBA体系下研发了一套真正属于技术管理者的进阶课程,并看到在那些"全身心投入的学习者"中有了效果时,我感觉坦然了许多。在这个过程中,我始终有一种联结到内心深处的踏实感,也或许掺杂着部分的使命感吧——协助高级技术管理者在职业发展中有系统与方向性的成长,同时协助他们为所在组织创造卓越的绩效。
居家办公这阵子,家里读小学的小朋友也居家了,直到放暑假,此时的家,还是办公室,也是教室。除了安排好工作,之余我跟着小朋友学数学、上英文……有一天我忽然发现,人生里好多基础道理,原来是从小学语文课堂上开始学起的,瞬间的失落感油然而生,我感觉自己好像从未来自童年,或者患了失忆症彻底忘了那一切。
比如:《坐井观天》是小学语文课本里的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告诉人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然而要当好小鸟,得先寻找适合飞翔的天空,去见识更多的人,看更多的风景,经历更多的事。
再比如《乌鸦喝水》的故事,成人的世界里,绝大多数人对成功的渴望都不会低于这只口渴的乌鸦。但很多人却空有欲望,没有行动。遇到困难,常常抱怨喝水的瓶口太深,抱怨别人的不理解。与其如此,倒不如学习一下乌鸦,努力并且善于整合更多的周边资源。生活不易,不抱怨、不放弃,尤其在当前的疫情环境下尤为珍贵。
这样浅显的道理,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屑一顾的忽略了,当细思深处的时候,我对首席技术官这门课程有了更新的视角。我立刻面临了一道选择题:市场上的CTO研修项目有若干,统计下来如果有100个的话,1024学苑的CTO班既是第1,也是第101。第1,是因为1024学苑是国内第一个与著名高校—北京大学联合办学发起的互联网技术高管进阶课程。第101,是因为我们从未停止,不断的推翻自己,始终走在课程创新和迭代的前沿。两种选择没有对错,然而我们如何界定自己呢?最终,我决定选择后者。
无论一个人,还是一个组织,不断的推翻自己,这个过程是困难的,也是痛苦的。我们陆陆续续邀请了百余人,有老板、有CTO、有VP、技术总监、技术专家,还有CTO班的导师。我们结合了110份调研问卷,研讨与拍砖交叉进行,终于萃取出了一个事实性的结论:多数人投入相当多的时间和金钱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巧上,并认为多学知识和技巧就会变得更加厉害,特别是在层出不穷的新技术不断涌现的生态环境中,每一个新的技术出现都会倒逼着人们被动的追逐。当然,这种水平式的广度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懂很多,会很多,处理更多新的技术性议题。然而,学习还有另外一个构成层面,也就是垂直式的纵向学习,这是有关整体结构发展的向度,它特别有助于我们在面临复杂商业环境中,看到更多的亮点与可能性,简单的说这方面的培养能打开思路和视野,扩增心智容量,孕育发展的基力。所以,我们有了结论,如果说一个企业因技术问题或技术团队管理问题而给企业带来的麻烦有10000个,我们的项目解决其中三个最重要议题,而且只解决三个:技术负责人在明晰角色认知的基础上,需要懂老板、懂战略和商业逻辑、懂技术团队管理。
调研来的故事很多,讨论中的故事也很精彩。这些素材和研究成果的价值之所以高,因为真实——调研对象是一个明确和清晰的群体,且彼此信任。
访谈一:2021年,涛哥开始供职于一家创业型互联网公司任CTO,其管理团队规模有200余人。“老板知道的我知道,老板不知道的,我知道还是不知道?技术负责人和老板都有痛点,角度不同,比如在XX问题上。”涛哥毫不吝啬提供技术负责人与老板关系的大量细节。他不喜欢兜圈子,从不回避分歧,常常露骨地揭示矛盾的本质——我关心冲突,从那能发现问题。
访谈二:关哥今年38岁,早年在一家大厂当过高级技术总监,后来还做过投资人,现在自己创业做老板,是个见过“大世面”的人。他有讲故事的叙事天赋,聊技术、业务和商业模式,百事皆通的画面感很强。侃侃而谈之后,他向机关枪一样抛出了一系列问题:政策导向一直在变化,市场瞬息万变,需求也就五花八门,老板的反应速度最快,技术负责人怎么办?能跟上变化、主动协同,配合老板做好战略突围吗?认知提升能比老板跑得快吗?能准确预测市场需求、成为时刻左右老板的好帮手吗?从1到N,能快速搭建满足公司战略和业务发展需求的技术团队吗?
访谈三:老王是我老家的一位颇具名气的传统制造业的老板,坦白说他是在我老家70万人口的县城,我最崇敬的企业家,没有之一,从家庭作坊到现在的小巨人企业,一路摸爬滚打,载满了务实奋进的星光史。我们的聊天也开门见山,实干的人总是喜欢简单粗暴的聊天方式:互联网技术变化日新月异,但是互联网技术进厂后怎么转化成生产力?技术负责人能否站在战略的高度跟老板一起去设计和创新商业模式?如果只是简单的提升办公化效率,没有支撑起商业逻辑创新,CIO的价值就太弱化了。
访谈四:锋哥是一家颇具名气的互联网餐饮企业CTO,每次跟他对话都如沐春风,总能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无论何时相见。在与他的40分钟聊天过程中,他先后6次提到“人心”这个词。产品卖点要满足人心的欲望需求,而向上管理和跨部门协作沟通也需要将心比心。向上沟通也好,跨部门协作沟通也罢,首先要看沟通对象在关注什么,这样你才可能跟他对话。比如去跟 CEO 沟通的时候,就要把自己拔高到 CEO 这个位置上,像 CEO 一样思考,这样才能跟 CEO 很好地对话。但是现实中很多 CTO 更多的是从技术角度去考虑问题,比如什么技术最新,使用什么语言去开发,新技术能解决什么样的技术难题等。
访谈五:乔老师是一位毕业于清华大学法学院的才女,因为穿越西藏与互联网技术人偶遇,就是这不期然的相遇,从此便对技术人百看不厌,也许是惺惺相惜,也许是口口相传,日积月累便成了半个互联网圈儿的义务法律顾问,也就造就了她成为比技术人懂法律,比法律人懂技术的双料律师。她直言不讳:CTO作为高管,对技术开发和业务支持履行全面管理的职责,法律风险防范是必备的意识和技能,无论是战略风险、网络安全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信息收集风险等,你看看有多少技术管理者法律合规边界模糊,不仅丢了工作而且踉跄入狱啊,这是难以挽回的代价。
“沈老师的商业逻辑和破局,简单好用”,前些天,一位肚子里有货的CTO在电话里如此评价。沈老师长期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为MBA的学生教授他独有的研究成果,关于:U型思考、关于领导力变革、关于重生战略与破局。在过去的五年,有试验验证,有实践证明,他的课可以有效的引导和帮助人们做出正确的决策。我曾妄断:苏格拉底的灵魂可能悄悄的跟随了他。关于技术管理者的未来,他说:如果选择了一个“用户转移成本较低”的行业,也就意味着这必然是一个竞争格外激烈的赛道。如果选择了一个”用户转移成本较高“的行业,这意味着你最终的结果是要么领跑,要么出局。技术负责人对业务、对用户的深度支持做的越好,不仅可以提高用户的转移成本,而且可以让自己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少。技术人可以运用”用户转移成本定律“,分析一下所处的赛道,预测一下商业终局,提前做好应对。
“烧脑的课程很多,虐心的只有态马“,每每跟同学们回忆起态马商战这门课程,无一例外,大家的认知都像模板复制的一样。课程将班级成员划分六大商业小组,每个小组中有CEO、COO、CTO、CMO、CFO、CIO等不同角色职位, 让参与者学会解决企业从创立、生存、发展、腾飞到成熟的5个阶段所面临的商业与技术管理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暴露管理误区、更新管理观念、突破习惯性思维模式,从而提升企业各个管理环节中人、财、物、技术、产品、市场的高效整合运作。这是技术管理者以超乎所能想象的方式”穿透“自己,看到自己的精彩与局限,并探求线索寻找出路的一次心灵之旅,很多人虐后意犹未尽。
邹老师是我的同事,有着一颗小宇宙般的脑袋瓜儿,长达十几年与技术高管们的相处和沟通,他几乎成了圈子里人尽皆知的“好人”,业务互助、上学就医、交通出行,公事私事只要他能帮上忙的有求必应。说到一门好课,他总能在关键时刻,给出一连串好的建议,且创意的点子也足够有能量:我们不只是一门培训课程,而且是立足于个人事业成长和生活互助,集培训+顾问+社群+互助+生态赋能五位一体的CTO成长系统解决方案,除了教学,还要创造机会让他们互助互学。
非常开心的看到,当我们向不同的人敞开时所发生的一切,这些问题和反馈,就如灌溉和滋养的源泉一样汇入到CTO班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从中得出的结论是,人生虽然没有一种GPS系统,可以让我们有效的重新计算并成功挽回走错的路,但我们看到成长的模式往往是有迹可循的,而且有一定的可测性。在这次调研之后,我们又一次升华了对这份课程和技术管理者职业的深刻理解,这些集体力量不单是帮助每一位身在其中的你和你们免受迷失所带来的痛苦和焦虑,它也可能链接每一份子走到一起,互相支持,在各自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尝试着向前迈进,从而我们可以集体想出更多创新的方法,解决我们不能凭一己之力不能攻克的难题。
这就是我们所期待的CTO班,我们必须要将每一位学员彼此的集体性力量更有意思的整合在一起,以形成一股前所未有的前进的动力,然后再赋能给身在其中的每一位校友。这不一定是一幅漂亮的地图,或是一条康庄大道,但它会留下一些可以作为路标的印记,帮助每一份子对人生的期待和将要面对的事情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和框架的解决方案。
在这里,对“支持、互助“有非常重要的重塑。
鞠躬 致谢
本次课程调研中
许多企业家、学员、专家、朋友和同事
给了我们慷慨的支持、鼓励
提出了许多建议
如果一一致谢
这个名单会很长
这里要特别对关注CTO班发展的每一位
深深鞠躬、一并致谢
这个过程里
所有人露胆披诚
留下了诸多星光和温暖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