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博物馆和美术馆为什么这么累?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把科学带回家
(ID:steamforkids)
作者:阿娴
暑假来了,你也会出门游玩吗?然而炎热的天气总是让我们不得不一头扎进美术馆、博物馆等室内项目,享受空调的凉意。但是,你可能会发现,在博物馆里逛两个小时居然比在游乐场玩一天还累!
许多人现状大概都是:满怀期待地进入博物馆→→花前半个小时沉浸在每件作品中→→阅读每张标语牌→→突然失去兴趣→→快速浏览其余的藏品→→疯狂找出口,走人……
这究竟是为什么啊?
参观博物馆感觉累的人并不是只有你一个!科学家甚至给它起了一个专业的名字:博物馆疲劳(museum fatigue)。
这可不是一个新兴词,其实早在1916年,就有科学家提出了这一概念,此后便受到大众和科学领域的广泛关注。在2009年的Visitor Studies杂志中,研究人员Bitgood分析了博物馆疲劳主要包括的几个特征:
(1) 精神疲劳:精神疲劳来自于参观者长时间对展品高度关注,有研究显示,参观者的兴趣最多能维持半个小时。
(2) 信息过载:博物馆里有太多展品,眼睛和大脑需要处理很多信息,参观者在重复接触同类型刺激后,有意无意地都会减少单个展品观看时间或停留时间。
例如,在同一个介绍恐龙或者陶瓷系列展馆中呆了太久,在同一时间里接受了太多有关恐龙或者陶瓷信息知识的刺激,你的心情就会逐渐变得烦躁,知识也无法进入大脑,对于剩下的展品只想走马观花看完,然后迅速逃离现场。
解决办法:博物馆改变展品类型,结合互动体验可以减少参观者的精神疲劳。
(3) 有限的注意力:参观者的可用注意力是有限的,他们要把注意力分配给博物馆中成千上万件展品,这显然是不现实的。随着已经关注的展品数量增加,噪音、闪光灯的干扰,以及游客中其他成员的交谈,注意力会急剧涣散。
解决办法:Camarero和Garrido在2018年发现,选择自己的游览路径,并非每个展品都要仔细观察,只选择感兴趣展品参观的游客似乎比遵循博物馆设计好的路径的游客注意力持续的时间更久,并且参观结束后的满意度也更高。
或者,你可以选择跟着导游或者博物馆的讲解员,听他们讲解重要的、有趣的知识点,时间控制在一个小时之内。如果遇到自己很感兴趣的文物,可以在讲解结束后再仔细欣赏,减少数量众多的文物的频繁刺激。
(4) 匮乏的科学知识:在2018年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拥有的科学知识匮乏和对展品背景了解不足是人们出现博物馆疲劳的关键因素。大多数人在看展品时只能发出“哇哇哇”、“好看”、“不错”......诸如此类的赞叹,然后再仔细阅读旁边的文本,对该展品的背景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和学习,如此一来,两个小时博物馆的游览,就约等于在上一节120分钟的超长文化课。你不累,谁累?
解决办法:在参观博物馆前,对该馆的历史、文化背景、产品信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而不是一头雾水地扎进“知识的海洋”里,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博物馆疲劳。
(5) 身体疲惫:身体疲劳很好理解,为了展陈效果好,许多知名博物馆建筑本身就建设的非常宏大,以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为例,其展出面积就达到了惊人的20万平方米。哪怕不看展品,在里面乱走一通,步数都非常可观。
虽然展览设计师为了确保参观者能够参观完展厅所有展区展品,减少“回头路”,会将展览路线设计的非常巧妙,但大多时候参观者还是很难避免走入岔路或者重复参观。
也就是说,在一个和鸟巢大小差不多的博物馆里,你需要沿着S型展览路线参观展品,并在每个展品面前停留几秒,可能没逛几个展品你就很累了。
除此以外,在参观过程中,由于展品位置和游客身高的不匹配,参观者需要通过弯腰、身体前倾、侧身、半蹲等姿势来看清展品或者文字说明。这些动作会让原本就紧张的肌肉更加疲劳。
波士顿美术馆的博物馆秘书本杰明·伊夫斯·吉尔曼(Benjimin Lves Gilman)曾在1923年发表的专著Museum Ideals of Purpose and Method中细致描述了如果要缓解博物馆疲劳,我们应该杜绝哪几个动作。
更惨的是,当你已经疲惫不堪,想要找座位休息时会发现,一些较大的博物馆甚至不会/或者少量给游客提供休息区。只有你去博物馆内置的咖啡馆购买水和食物,才有机会坐下来休息。
......
逛博物馆两小时,休息一整天。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