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馆与画廊发展史
美术馆起源于西方,通常被称为艺术博物馆。追溯历史,世界上第一个公共博物馆是举世闻名的乌菲奇美术馆(于十六世纪向观众开放,而圣彼得依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堪称世界上最早的专门美术博物馆。那时的艺术博物馆仍处于传统时期,主要功能为收藏及展示已被社会接受的艺术作品。现代意义上的美术馆直至世纪初期才真正诞生。不同于传统艺术博物馆,它既展出历史的经典的作品,也展示现代艺术作品,集收藏、展示、教育、研究诸功能于体。纽约现代美术馆就是世界上第座现代美术馆。在我国,现代美术馆的出现则已接近二十世纪的末端。
中国现代美术馆源起
早期,我国的美术馆由美术家协会进行管理,主要作为展览场所,定期举办展览而鲜有长期陈列。那时的“美术馆”以收藏研究为主要职责,主要作为展览的场所,确切的说,当时的“美术馆”只是“展览馆”。
直到改革开放,中国美术馆由国家美术协会划归文化部管辖,在行政上具备了国家美术馆的性质。国际博物馆协会对美术博物馆的定义为“不追求营利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它为研究、教育、欣赏,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物质见证进行搜集、保护、研究、传播和展览”。
中国美术馆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博物馆,在我国惯称为美术馆。它也是第一座现代意义上的国营美术馆。
▲中国美术馆
我国美术馆的第一次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各地美术馆逐渐完成了最初展览馆到美术馆的转向。世纪八九十年代迎来了我美术馆第一个发展期,特别是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活跃带动艺术活跃。逐渐形成了华东和华南两个美术馆集中区。华东以上海为中心,成立了上海美术馆、刘海粟美术馆、朱山己瞻美术馆以及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华南地区主要以广东为中心,成立了广东省美术馆、广州美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院、深圳美术馆、何凝香美术馆及关山月美术馆。
▲上海美术馆原为旧上海跑马场,是30年代英式风格的楼宇。改扩建工程完整地保留了其原有的新古典主义特色外观,并根据美术馆的功能要求进行了内部改造,在设计上继承了欧式建筑的传统语言,并强调了明快的现代气息,是一座典雅、大方的艺术殿堂。
▲何香凝美术馆以收藏、陈列和研究何香凝先生的艺术创作及艺术文献资料为基本宗旨;并以策划、展示、收藏、研究优秀的传统艺术、海外华人艺术、女性艺术,整理和保存相关的艺术史文献资料等作为主要学术工作;注重交流、介绍和推广中外当代艺术。
除了华东华南两中心外,我国第一次美术馆发展浪潮中也出现了新中国最早的民营美术馆——炎黄艺术馆。由于改革开放不久,民营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相关政策仍未明晰,经与政府协商,国家给予政策支持使炎黄美术馆享有美术馆的合法地位,并以民办公助形式运营炎黄艺术馆。尽管对民营美术馆缺乏政策界定,1998年,成都上河美术馆、沈阳东宇美术馆和人津泰达美术馆先后相继成立。它们均为与地产业相关的企业出资成立的当代民营美术馆。
中国私人美术馆的兴起与分布
直至2000年,我国对于民博物馆的政策进行了调整。民营博物馆原先归国家文化和文物部门管理,转为由民政部门管理,被定义为“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2005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以下领域:博物馆和展览馆、艺术教育与培训、文化艺术中介、文化旅游、文化娱乐、艺术市场等。这允许了私人资本以企业赞助的形式或私人收藏的形式进入博物馆行业,而文化领域中对非公有经济的引入给建立民营博物馆提供了政策保证。
这一系列的政策促成了多年以来的文化产业、人文发展,也掀起了民间力量兴建美术馆的热潮。地产商张宝全创建兴建的今日美术馆,是家按国际美术馆规范建设和运作的民营美术馆,坐落于地产商建设的社区。上海半岛美术馆、上海证大投资集团建立的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上海当代艺术馆等批民营美术馆相继成立。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全国“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美术馆为859家
民营美术馆发展迅猛
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蓬勃发展,收藏群体不断壮大,许多藏家已经不甘于独享自己的艺术财富,他们更愿意通过建立私人美术馆的方式向公众展示自己的收藏。所以,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出现了私人美术馆,这比西方当代私人美术馆的发展滞后近40年。尽管起步较晚,但其发展态势迅猛。在2010年以后,中国迎来了私人美术馆的“黄金时代”。如今中国私人美术馆的发展已相当具规模,且对中国乃至全球的艺术市场及当代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据中国社会组织官网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30日,中国地区以“美术馆”为名成功申请到“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数量为859家。由此可见,中国的民营美术馆如井喷式增长,显示出尤为强劲的发展势头。
非国有美术馆的蓬勃发展,不仅带来了美术馆形态上的多样性,同时也带来了美术馆发展上的“竞争”性。各类美术馆都在新的文化与经济环境中寻求发展与变化。无论是对外高质量的展览,还是对内探索美术馆的内部环境,中国的美术馆在湛蓝的丰富性、公众互动的多样性以及研究与收藏的专业性方面有了很大进步。
中国私人美术馆总量为68家
上海占总量的34%,位居榜首
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调研的统计数据得知,截止到2019年11月30日,中国地区以当代艺术为定位的私人美术馆约为68家主要分布在经济环境较好、艺术氛围较浓厚的一、二线城市。仅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当代私人美术馆数量就占总量的72%。这得益于三地繁荣的经济与蓬勃发展的艺术市场,使私人美术馆的建立占据了绝对的天然优势。尤其是上海地区的私人美术馆发展尤为突出。数量占全国当代私人美术馆总量的34%,位居第一。上海因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与开放的文化环境。吸引了大量地艺术家、收藏家、画廊、艺术机构与艺博会的不断进驻,在2000年之后形成了与北京并行的文化积聚现象,构成了相对完成的文化环境。加之上海国际化的环境,充满了创造力与可能性。以及上海近几年民间组织的文化机构增多,企业的资金支持,政府对于文化产业的建设与扶持,如徐汇区的“西岸文化走廊”等综合因素的促使下,上海私人美术馆成批出现并迅速壮大,其数量与质量中国遥遥领先,如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等。这批私人美术馆通过其专业化的定位、学术化的展览、丰富的公共教育活动与广大公众不断产生互动。在公众眼中,私人美术馆已成为上海城市生活新体验和文化艺术交流的新阵地。
在中国私人美术馆的馆藏中,油画占比最大,为87%,其次为雕塑,占79% ;新媒体占76%。其中,新媒体艺术的占比变化最明显,同比 2018年增长26%。
中国私人美术馆的馆藏,57%属于创建者个人,43%属于企业固定资产。中国私人美术馆的年投入在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占47%,年投入超过3000万元的占8%。
画廊概念进入中国
19世纪以后,画廊指观众鉴赏美术作品的公开陈列场所,在展览的属性上与美术馆性质基本相同,可能比美术馆规模小,但作品或艺术流派更具针对性。随着资本市场经济的发展,艺术品的商品属性趋势逐渐显现加强,以专营美术品为业的画商应运而生。此后,画商陈列和销售美术品的场所也被称之为画廊。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中国对外开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艺术的普及,一些城市开始相继出现了各类画廊。
中国画廊业发展
1991年,当年在使馆区做书画买卖的布朗创办了红门画廊,这是北京第一家代理当代年轻画家作品的画廊,实行了签约代理制度。这是商业画廊的曙光,也标志着中国画廊业开始起步了。然而,只有一家红门画廊来代理当代作品,远远不能满足年轻画家的需求。而最有希望来改善年轻画家境遇的港台画廊,却仍然在延续80年代的老套路:只经营成名画家的作品,以获得丰厚的回报。年轻画家或者说当代艺术被他们轻视了。
▲红门画廊位于北京东便门角楼之上的老建筑之中
对当代艺术或者对以经营当代艺术为主的画廊来说,最有价值也最具影响力的一次画展,是1993年的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由威尼斯双年展的策展人奥利瓦主持的中国当代艺术展,引起了西方收藏家、艺术批评家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关注,这次画展的轰动效应,为参展艺术家带来了丰厚的商业回报。最关键的是,西方艺术市场对中国当代艺术有了更积极的看法,他们不再认为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缺少市场价值了,实际经营中国当代艺术品变得具有可行性了。
从此以后,欧洲的一些画廊开始尝试经营中国当代画家的作品。这个事件也对中国画廊业的发育产生了微妙的影响。由于欧洲艺术市场对中国当代艺术有了少量的需求,以前凭爱好和兴趣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品的外国人,开始有意识转变为艺术经纪人,开始按照国际惯例代理部分画家的作品,是他们让中国画家在心理和意识上做好了接受画廊业代理制度的准备。
▲如今的上海香格纳画廊
21世纪开始,随着国家文化政策的逐步调整,促使更多海外资金进入中国画廊界,国内画廊业得以蓬勃发展。除了国际知名的德国人亚历山大的白空间、意大利的常青画廊、全球知名的韩国收藏家KimChang-il投资的阿拉里奥画廊以及美国的佩斯画廊外,还出现了一批由中国人自己经营、较为优秀的当代画廊,诸如批评家皮力的尤斯贝斯艺术空间、策展人冷林的北京公社、台湾的林天民主持的大未来画廊,另外还有唐人当代艺术中心、长征空间、星空间等也陆续出现在北京城里。这些画廊带来了西方画廊制度规则和操作模式,逐渐将艺术家、批评家、经纪人、媒体、博览会、拍卖行等不同角色串联起来。2007年由比利时的尤伦斯夫妇创立的尤伦斯基金会耗资1亿人民币搭建的,中国当代艺术舞台的首家由国外私人基金在北京出资建造的大型公益性当代艺术机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11月在北京798艺术园区亮相,并以“八五新潮”回顾展引起世人关注,其雄厚的资本和暧昧的身份惹得了中外艺术界议论纷纷。中国画廊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注:本文素材来源于艺术市场通讯
往期推荐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