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这是很多人相信的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法则。这话最初源于十九世纪英国首相帕麦斯顿,原话是“A country does not have permanent friends, only permanent interests”。直译就是:国家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后来,据说英国首相丘吉尔所说:“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现在,这句话已经成了很多人心目中的国与国之间相处的基本原则。其实,用利益解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在中国的历史并不长。改革开放前,人们普遍用道义来解释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比如,解放全世界剩余的三分之二的受苦受难的人,比如援助亚非拉阶级兄弟抗击苏修美帝。这都是一种道义主义去解释国家之间的关系。改革开放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改变了中国人的观念。人们180度转弯,不再相信道义,而是用利益来解释一切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国与国的关系。但是,这是错误的。首先,经济学第一条,价值是主观的。一杯水、一颗钻石,哪个更有价值,取决于在特定环境下的人的看法,也就是观点、观念。推而广之,我们所看到的国家经济政策、GDP、利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这些概念都是基于“边际效应”这个概念,一步步推导出来的。边际效用的基础,则是主观价值论。在人类还是动物的时代,利益是简单的,与观念无关。对动物来说,有利的事,就是繁衍。一切以扩散基因为目的。但随着人类文明发展越发展,人类的价值离繁衍也越来越不相关。一个普通中国人可以生三个孩子,一个美国富豪可能也才一个孩子。利益这个词——繁衍退去,观念为王。人所认为的有利,很多时候,仅仅是因为他这么认为。可以说,人从脱离蒙昧的那一刻起,观念就在主导人的行为,让人放弃利益,服从观念。部落斗争、宗教、民族冲突,国家之间的战争,都是观念驱动的。不从时间线看,从人类社会的任何一刻去看人、社会,也是如此。观念为王。对个人来说,拿到手的钱,总是看得清、摸得着的利益了吧,观念似乎不起作用。但事实并不是这样。钱不用就是纸,钱要花了才是利益,存银行不用,也是因为钱可以用、将来会用,才有意义。而一旦用,就是观念主导。LV的包包比蛇皮塑料口袋好,这是观念。电车加速3秒,v8发动机6升,加速也是3秒,后者要好,这个也是观念。你是情愿与一个自己很讨厌的人吃饭,就因为是他买单;还是愿意自己买单,请一个气味相投的人喝酒?成年人世界从来不是只有利益,而是充满了义气、道德、情绪。企业是追求利润的经济组织。但一谈到利润,就涉及顾客。顾客的选择是主观的,选择去挖钻石还是找水,取决于他的顾客的看法。而且,观念还会驱动企业,放弃利益。企业毕竟是人组成的。如果企业是纯理性的组织,那么,酒局就变得毫无必要了。一个进口商站在国际贸易会上,选择两个国家的产品时,观念能左右他的选择。让他少赚1%,也要服从他对产地、国家、乃至背后的宗教等因素的偏好。人组成的企业,甚至把观念具体化、内化到了商业决策中,他们服从观念,进行公益,拒绝服务对象。或者有人认为,这些看似服从观念的例子,其实背后有更大的利益。但是,当我们谈到更大的利益时,更是观念主导。在这个层面,观念的作用更强大了,几乎是由观念来决定什么是利益。“更大利益”是一个集体概念。那么,何为“集体”何为“我们”?如果说“我们的利益”,那么,“谁是我们”?一个小区里。6楼的和1楼的,是“我们”吗?不是,加装电梯,6楼笑死,1楼哭死。靠垃圾站的和靠花园的是“我们”吗?物业和居民是“我们”吗?业委会和居民是“我们”吗?这还仅仅是一个小区。小区居民幸福是利益,小区龙舟队第一名也是利益。前者,就少交物业费,多搞绿化卫生;后者就多捐钱,买更好的龙舟。两者无高下支之分,关键在于小区居民相信什么,选择什么。这就是观念决定利益。当观念决定利益的时候,控制观念就控制了利益。观念也就会派生出自己的利益结构,形成一种:相信这个观念,你就可以获益的机制,最典型的就是,宗教。但是,即便表面上看,人们是为了利益而表现出相信观念,但归根到底,起作用的还是人们相信这个观念,而不是为了利益。因为不是有人深信,观念就无法形成具体的结构。一个人去参加小区的划龙舟,或许是为了钱,但这背后,是很多人真诚的在追求龙舟冠军。当然,这种观念的真诚、热情,从来不需要理性与合理来背书。所以,当人们谈到利益的时候,其实很大程度上是观念在起作用。起码,观念和利益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利益从来不是高于观念。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利益中的观念因素,会越来越重。4000年前,一个崇拜男性的部落与一个崇拜女性的部落,可以毫不相干。2000年前,他们会厮杀在一起。而如今,他们同在地球村。动物的生存斗争、进化,是以肉体为途径的,赤裸的,直接的。智能生物,智能直接参与进化。观念,本身就是进化的结晶。更好的观念,导向更高层次的技术、生产、能量利用,符合自组织进化的方向。智能生物以观念为连接,用观念的进化来消除冲突,如果不能处理好观念,智能生物就会随着掌握能级的上升,面对冲突带来的更大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观念的全球化,是一个新阶段。那么,普通人能独立的剖析这些纷繁复杂的逻辑,走出观念的迷雾,找到自己真正的利益吗?答案很悲观:不能。但是,仍然可以接近,那就是去听更多、看更多,通过数据的积累来达成合理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