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失业率破20%,教育还能逆天改命吗?
高考录取季刚刚过去,“选专业”的话题俨然成了热搜常客。
“张雪峰”、“天坑专业”、“就业率”......频频刷屏的关键词,众说纷纭下,是家长和孩子对前途命运的担忧。
曾经高考被认为是逆天改命的跳板,改变了很多家庭的命运。
不过,今年作为疫情后就业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青年失业率高达到20.4%。
在另一端,高考人数却逐年升高,今年有近1300万考生奔赴考场。
其中有大量出身普通,苦读数年,从小城镇走进一线名校的学生,期待在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改变自己和家庭的未来。
图源自网络
对于很多名校“学霸”来说,毕业后或许可以在大城市找到一份“白领”工作,收入却可能还没有一个保姆多(在北京一个保姆月薪6000多)。
一线城市的高物价、高房价,使得毕业生立足越来越难。
在这样的形势之下,一方面有人坚持认为教育改变命运,但另一方面,因为就业现状不乐观,似乎“教育无用论”的声音也在日渐高涨。
真的是这样吗?
教育,改变了什么?
几年前,纪录片《出·路》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并且对在不同模式和教育下的青少年成长有了全新的认知。
导演花费6年的时间,跟踪记录了3个不同家庭的孩子的成长轨迹。
纪录片其中一位女主角是来自北京的袁晗寒,她上着北京最好的高中,无聊便选择退学,开过咖啡厅、酒吧,之后又出国学习艺术,回国后开了艺术投资公司。
从她身上,我们可以看见优越的家庭背景支持,良好的教育资源对她的帮助和托底,她有无数种选择,有很多试错的机会,可以随心所欲挑选自己想走的路。
图源自网络
镜头一转,纪录片中另一位出身农村的男主人公徐佳,带着父亲临终要看他考上大学的遗愿,坚持复读了2年,经历了3次高考才考上了一所二本院校。
图源自网络
上大学让他能够走出小村子,去接受更好的教育,看见比小村子更宽阔的世界,有机会在武汉买房结婚,在这部片子里,可以说,徐佳确实靠着教育改变了命运。
国内也好,国外也罢,我们从很多故事里看到普通人考入名校,从而获得机遇,达到事业成功的例子。
比如美国著名励志电影《风雨哈佛路》的故事原型,出身贫民窟,养着精神分裂的母亲,半工半读,凭借毅力和坚持考上了哈佛大学,从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从这些例子中,我们看到了可复制的成功之路,但不可否认的是,可成功复制的“逆袭”案例是极其稀缺的。
另外,在当下并不容易的就业形势中,找工作困难的大学生造梗“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聊以自嘲,也让更多人怀疑:
教育还能逆天改命吗?
教育还是那座青云梯
上面提到的纪录片《出·路》中,徐佳通过进城读书、找工作,成功留在了城市,片尾还提到他在大学找到了女友并结婚,算是在城市安家立业了。
显而易见的是,虽然他还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奋斗,他的生活中还有和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住房等等,但他的生活环境与老家的山村相比已经完全改变。
他不再需要务农,而是坐在窗明几净的办公室里敲键盘。
对普通家庭来说,哪怕在无法拼人脉资源,甚至无法在教育上成倍投资的情况下,教育仍然是他们期待中可以逆天改命的不二之选。
前赴后继想要通过进入名校从而改善生活的人在未来也依旧会只增不减。
在这个竞争激烈、内卷严重的时代,教育或许已经不是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快速从最底层一下子窜到顶层的天梯。
专业与专业之间的情况也差很多。我们常说:文科不如理科吃香,学习冷门专业,不管是国内名校,还是海归,都会面临找工作的困难,这是赤裸裸的现实。
不过,身处竞争中的我们,还是有很多事可以做。
应该认清当下情况,明确自己的目标,无论选择高考还是出国留学,我们可以通过个人努力,在好好学习的同时,把名校这张“短期船票”的效益发挥到最大。
不光学习专业知识,也为毕业后的择业打下一个好基础。
举一个例子吧。
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刘强东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他从很多人眼里“赚不到什么钱”的专业毕业,到成就今天的京东帝国。
在考进名校这段时间里,刘强东不仅只学习了本专业的知识,还自学了电脑编程这项硬技能,即便放到今天来看,这项技能也是“走遍天下都不怕”的。
凭借编程这门手艺,刘强东开启了职业生涯的最初阶段,给政府部门、餐厅编系统赚到了不少外快,为后期独立适应社会生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也为后续的职业道路做好了铺垫。
考进名校是过了人生中的第一道坎,而毕业后走上社会找到工作的过程中则需要面临更难的挑战。
我们花费数年努力考入名校,其实和走进社会进入一家大企业一样,我们只是暂时被录用。
如果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努力去思考我们的前路,或是松懈学习进步,总有人会赶超上来取代我们的位置。
考进名校是青少年时期的辉煌,专业的选择是人生多个分叉路口的其中一支。
我们可以停下来短暂休息,但不要忘记拐一个弯还要回到我们的轨道上。以录用为支点,好好把握当下,抛弃鸡汤放弃幻想,在未来之路上步步生花。
教育,仍旧意义重大且任重道远……
未来就在脚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