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赛道”的基本逻辑
今年这行情,大家都在精打细算地投项目,我们对于项目的筛选也日趋谨慎,宁缺毋滥,从以前的粗放型,逐步向精细化转变。
以前只要项目有一两个闪光点,本着“长板足够、长短板不致命”的原则,能推进则推进,毕竟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不同风格的项目,总会有投资机构喜欢。现在不同了,得按照一个整体逻辑,先综合评估一下项目,说服别人,先得说服自己。
经过这三年半,轰轰烈烈的追逐科技热点,稍微能入投资人法眼的大赛道,基本都被挖了一遍,传统意义上的坡长雪厚赛道,别说水下项目了,就连地下项目,都被掘地三尺挖干净了。
好项目有倒是有,要么估值倒挂投了也难受,要么机构老大审美疲劳摆了摆手……不得不倒逼投资人,拼命往上游走。
但越往上游,市场规模越小,也就是所说的“小赛道”。比如投完半导体设备,开始投零部件;投完主材料,开始投原材料;投完主赛道,开始投边缘外围,各种专业门类的科学仪器、工业软件……
越往上挖,越稀碎。
其实从投资角度,不怕赛道小,至少还有“专精特新”的逻辑,怕的是,在小小的赛道里面挖呀挖呀挖,一挖挖出十六七八家,而且家家估值高高挂。
既然“小赛道”不得不看,我们就来谈谈一下“小赛道”的投资逻辑。
第一,小赛道因为处在产业链上游,市场规模必然和下游整机设备、C端市场没法比,相对来说更加零碎,而且市场的集中度会越分散。在这些毛细血管一样的细分行业里面,更要优先选择“规模以上”赛道,即便找不到大赛道,也要找大品类。
第二,投资不是冲动消费,估值要hold住。估值合理,不是市场行情下的估值合理,更不是货比三家,在对比完互联网项目、独角兽项目之后,感慨一句太便宜了!是要在综合评估各种风险因素之后的估值合理,是要在充分考虑投资回报周期之后的估值合理。大部分科技项目投资失败,并不是项目本身失败,而是败在估值太高上。
第三,降低上市后的市值预期,水大才能鱼大,坡长雪后的赛道才能培育出独角兽,这样的心态在小赛道肯定会受挫。要彻底丢掉投出几百亿千亿上市公司的幻想,按照30亿50亿甚至更低的预期来投“小赛道”。
第四,一定要注意筛选细分领域里有“大哥潜质”的企业。哪怕是小赛道,在中国也会很卷,更何况小赛道还会被细分成更小的赛道,同时出现十几家创业公司不足为奇,个个面黄肌瘦营养不良,不可能都跑的出来。
第五,科技领域本来就不好验证产品优劣,唯有反向通过市场接受度来判断,“小赛道”领域更是如此,所以“小赛道”投的最欢畅的,主要还是产业投资机构。你验证不了的技术,他们能验证,你谈不下来的价格,他们能谈下来。前序投资机构如果有产投方进入,也是重要背书。
第六,明确上市逻辑,“小赛道”也要有独特性,虽然有“专精特新”、“国产替代”的概念,三两个亿就能冲刺IPO,但是如果细分领域中已经有上市公司了,特别不推荐继续跟进,IPO否掉的概率极大,往大了说是竞争优势不明显,往小了说是浪费股票代码资源。
第七,明确并购逻辑,不是所有小赛道公司都适合被并购的。“小赛道”公司被并购,大概率是因为产品品类扩充,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增厚财务报表,被并购公司个把亿的营收,上市公司是看不上的。所以还是要和上市公司产品要有差异性,否则并购退出的路都不通。
第八,我们筛选“小赛道”投资标的的逻辑,既要还要又要,要有技术壁垒,要有国外对标巨头,要有规模营收,还要无太多竞争对手,而且,估值合理能让投资机构赚到钱。
以上逻辑,适合大多数“小赛道”。
作者简介:步日欣
创道硬科技创始人,北京邮电大学经管学院特聘导师、天津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顾问、浙商证券研究院专家。电子工程本科、计算机硕士学位,具有证券从业资格、基金从业资格,先后就职于亚信咨询、中科院赛新资本、东旭金控集团等,拥有IT研发、咨询、投融资十五年以上经验,关注投资领域为半导体、智能制造、新能源等。
转自科创之道 作者 步日欣
本文由「华尔街俱乐部」推荐,敬请关注公众号: wallstreetclub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意见,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版权声明:「华尔街俱乐部」除发布原创市场投研报告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图片和资料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WSCHELP微信联系删除。谢谢授权使用!
关于我们
华尔街俱乐部凝聚华尔街投行的高端资源,为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顾问服务,包括企业赴美上市、战略投资、并购、私募路演和投资者关系等。在投资理念和技术方面提供华尔街投行专家实战培训,为您进入华尔街铺设成功之路。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