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称儿子每天工作18小时挣钱:钱流向不缺钱的人,爱流向不缺爱的人
近日,企业家俞敏洪在演讲中称,儿子实习期间每天工作18个小时,他作为父亲虽然有钱,但和孩子没太大关系,孩子要自己努力挣钱。
尹建莉老师评论说,她这辈子努力,就是为了女儿不要太辛苦,摆脱经济困扰,活得更自由,她信任孩子不会因为父母兜里的钱而变得更上进或更堕落,孩子没有钱的匮乏,钱就无法左右孩子。
一位妈妈——丹儿,针对此事写下她自己的感悟。她有两个女儿,大女儿12岁,小女儿6岁。
经过作者授权,我们编发在此。希望在亲子关系中金钱传承的问题上给读者朋友带来启发,也欢迎您阅读后在留言区发表自己的看法。
文|丹儿
编辑|小猪猪
这段时间去干活,干活的地方有两个孩子,有时候他们会特别起劲地主动来询问找事做,一聊才知道原来是他们的妈妈会给钱,装一袋给两毛。
孩子们好辛苦啊,装了好多,还要记着数数。
数了一下,他们能得到十来块钱。看到他们对钱的渴望,又这么得来不易,我就有点心疼他们。
我认识他们也算熟,就说:阿姨再给你们10块钱好不好?其实我自己还感觉有点少。
两个孩子一听,可高兴呢,一个人有电话手表,但我又没支付宝,通过别人转给了她;另一个手表丢了,又不要现金,我就答应以后他有了手表再给。
后来一次,我又给了女孩20块钱。我没有负担,我很愿意也很开心。
哪怕就是10块钱,只要能痛痛快快给孩子,孩子感受到的都是超过这10块钱多少倍的快乐。
我是挺有感触的,我不会,也不需要让我的孩子通过做事来挣钱或者给他们零花钱。
如果真需要帮忙会直接喊他们。当然如果孩子做了什么,你特别感谢他,你想用钱表达你的感谢、你的情感,这当然没有问题,这是另一说。
我的孩子从来都有钱,有很多钱。几年前,孩子姥姥帮我卖了房子来,拿着一万块现金,直接就给了点心(我的大女儿)。
姥姥问她爽不爽、开不开心,她虽然对钱没有太多感觉或概念,但当然感受到了这满满的爱意,和这一厚沓红票子带来的视觉冲击,她当然好开心,她也觉得姥姥好爱她。
平时老人给了压岁钱,虽然我微信领取了,但我都会从银行里取出相对应的现金给她,就是想让她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快乐。
我不给她存着,就是要让她拿在手里,而且是自己手里,让她真真实实感受得到。
现在柜子里、抽屉里,都有她一叠一叠的钱。
到后来,过儿童节,过生日,过“五一”“十一”,老人在微信里给孩子转了钱或打了红包,我都会告他们一声。他们或者点一下领取,或者也不点了,就直接到我微信零钱里,我生活就用了,他们不在意也不在乎,或者哪一年的压岁钱没有兑换现金也都无所谓了,忘了。
就是这个钱在哪里,多一些、少一些,没有人在意。
我想给孩子满满的爱,不打折扣的富足,我想看到他们有很多钱,我想说:
“我的就是你们的,我想看到你们开心的样子,我没有任何理由的就想、就可以给你钱,也不需要任何理由,唯一的理由就是我爱你。
我不需要你去劳动挣取零花钱,不需要定时定量给你零花钱,不需要逛街买东西的时候让你用自己的钱买,我不需要你做任何事,就可以拥有我的爱。
而且我的爱源源不绝,永远都有,都想给你,而且谢谢你的存在,让我的爱有处表达、有处可放。”
所以,点心可以在任何时候拿着自己的钱去买她任何想买或者需要的东西。
她需要的东西都很简单,一些做手工用的材料,或者固定的几样零食。她可以直接去文具店、书店、超市买东西,我不在的时候她直接出去买着吃,她需要网上买什么东西直接来找我。
她花钱上既不委屈自己,却在需要的时候也有所选择和权衡——这就是一个人的正常态,正常的样子。
正常的样子根本不像人们想象的——有很多钱就会挥霍,会乱花。
更何况什么是挥霍,什么是乱花呢?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应该的呢?不要轻易去判断和定义。
事实上是你的眼光越干净,你的心思越简单,你给予得越痛快、越坦然,你越少地去评判和干扰,孩子才一定、必定越自然,越正常。
就是这么个道理,就这么简单。
妹妹(我的小女儿)也有自己的钱,抽屉里有几张一百一百的,也有一块一块的,有的时候就不知道丢哪儿扔哪儿了,有时候就不定在哪儿或者在裤子里发现一张钱,特别可爱。
她会用自己的钱去小卖部买泡泡糖,特别满足,特别开心。
我想说的是,你不要害怕,从一开始就要大胆地去爱,没有一个孩子能被爱坏,如果有任何“问题”,也是被匮乏感折磨的,被精精算计和样样计较的父母影响的。
有一天听到一个9岁的孩子发出的一句“感慨”:让一个穷人感到快乐的事,就是看到一个比他更穷的人。“幽默”和自嘲里透露着无奈和匮乏,其实一点也不好笑。
让一个孩子生活中很多事情,甚至他的快乐,都是围绕着钱,或者钱多钱少展开的,是一件多么悲哀、多么需要我们反思的事。
不要让钱成为孩子的渴望,钱应该只是他的工具,满足需求的工具,不是人生的全部意义和追求。
我会给孩子我所有的爱,我自身是不是足够富有,我给出的钱是不是足够多,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愿意,我没有保留,我愿意让你快乐,让你幸福,我想看你开心,我喜欢你被爱的样子,我是你妈妈,我爱你。
以后就是什么时候(我)人不在了,钱没有了,都没关系,这种感觉都在,都会延续。这个爱他的人已经成了他自己,成了整个世界。
当他一直能感觉自己是被爱、被善意包裹着的时候,他怎么可能不幸福,怎么可能没有能力去创造,怎么可能会过不好?
人人都希望孩子好,希望孩子少走弯路、少吃苦,过得幸福,这一定是每位父母的本心初心。越是这样越得知道:
做父母的你能对孩子好,你能不欺负他,你能好好信任、好好去爱,或者哪怕你仅仅只是可以诚实、真实,没有虚饰,也是给了他最好的祝福,最美的预言,和最大的保证。
那天我转发尹建莉老师的微博,有留言说:(尹建莉和俞敏洪关于金钱传承的观点)各有各的道理,实在不知该信谁的。
我想说,把你自己代入孩子的角色,听听这两位父母说的话(感觉你的感受,不是听从你的头脑),你本能地更愿意靠近谁?那就是答案。
你更愿意靠近爱还是怕,是温暖还是严厉,是信任还是怀疑,是毫无畏惧的给予还是理所当然的冷漠?那才是你来到这个世界的使命,和被给予的礼物。
越发觉得爱的能力和职业、身份、金钱、地位没有关系,它只是需要你有一颗朴实的、诚实的心,去面对孩子,面对自己。
终究,你无法给到孩子的,也是无法给到自己的,亏待了孩子,也是亏待了自己。
后记:
现在点心爸爸给点心的手机绑定了银行卡,她可以更便捷地生活了。但她还没有网购用过,不是在实体店买了,就是还是直接告我,我在网上买了。
有人问她,想不想学视频编辑(当然是想教会她,聘用她),她摇摇头说不感兴趣;
朋友的小学堂想请她做手工老师(给她70元的课时费),她没有因为钱特别的兴奋,她需要考虑的只是她想不想,愿不愿意做这件事本身。当然,她很喜欢,她做了,而且做得很好。
我想这就是尹建莉老师说的:
“他没有钱的匮乏,钱就无法左右他”。
是的,能左右他的,只有他的心。
推荐订阅
不仅学习到育儿的智慧,也能进一步思考自己的修为之道。
作者介绍
丹儿,两个孩子的妈妈,原尹建莉父母学堂辅导员,尹老师思想、理念深度的受益者、认同者。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尹建莉父母学堂ID:yinjianlifumuxuetang”,转载本文请在公众号发送“转载”。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