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投资市场骤冷:情绪化严重,回暖亟需积极信号
本期导读:
上半年,市场波动较大。LP活跃度在缓慢回升,但是仍然处于低位。市场中政府资金与国资更为活跃和稳定,而相对应的社会资本参与度仍然较低。投资端,对于GP的情况则更加艰难,资金供给结构的转变让带诉求的资金不断侵蚀股权投资的金融属性;资产端周期的转变、市场整体估值的下调、资产水上化等因素让投资机构不得不调整投资逻辑;再加上监管的出清、LP纵向的压榨与GP横向的竞争,GP的生存压力显而易见。“募不到钱,投不进好项目”——投资机构的悲观情绪形成恶性循环,并逐步在行业内蔓延开来。
作者丨FOFWEEKLY内容中心
本期推荐阅读6分钟
市场整体特征
募资端活跃度小幅回暖,投资端进一步下跌
根据FOFWEEKLY最新发布2023-Q2的股权投资市场综合活跃指数,在23年一季度市场综合指数实现大幅反弹之后,二季度指数再次下跌。募资端,LP的出资意愿显著提升,虽然5月份开始实行的修订后《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影响了投资机构新成立基金的备案时间,但是整体来看2023年上半年LP的出资活跃度在持续回升,出资意愿明显高于2022年。投资端,二季度市场再遇冷,投资机构的出手次数与出资规模较一季度双双下跌,市场的流血融资率(后轮融资估值低于前轮融资的现象)持续居于高位,说明市场投资者已经不急于交易,对估值的考量更加审慎;另一方面,管理人受到监管出清与市场出清的双重影响,出资也变得更为谨慎。
投资端数据进一步下跌,情绪持续低迷
整体上看,国内一级市场总体呈下降趋势。根据上半年市场统计数据,投资次数和投资金额同比与环比均出现下滑,唯有平均交易规模上升。
根据统计数据,2023年上半年国内PE/VC共发生投资案例4121起,环比下降25.89%,同比下降36.3%;投资总金额2182.27亿元人民币,环比下降21.62%,同比下降15.69%。
以近6个季度数据可以看出,事件数和融资规模都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平均交易规模出现上涨,表明投资机构关注的资产越来越集中于高价值、高技术水平的行业。另一方面,在监管和行业的双重影响下,GP投资动作更加谨慎,传递到市场的表现就是整体节奏更加缓慢,机构的活跃程度下滑。
出清进一步加速,淘汰落后产能
根据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的增量变化数据,2021年开始,注销的管理人数量开始逐步超过新登记管理人数量,2022年全年注销管理人数量接近新登记管理人数量的2倍,投资机构正式进入“净出清”阶段;进入2023年,注销管理人增速进一步加快,叠加监管因素导致的新登记管理人数量的骤减,市场开始加速出清。
根据中基协公布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规模分布,可以推算出当前市场中管理规模为0的管理机构占比为6.84%,市场中超过7成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的AUM在0-5亿的区间。对比FOFWEEKLY在《GP生存发展报告2022》中统计的截止至2021Q3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规模分布数据,5亿以下的机构占比为82%,超过当前统计数据6个百分点,而AUM在5亿元之上的各个区间段的占比较2021年的数据都在上涨,这说明大部分被市场淘汰的机构都是管理规模为0和管理规模在0-5亿元的机构,行业的大规模出清将淘汰掉落后产能,优化整个行业管理人分布的结构,提升私募股权行业的运转效率。
募资端
新备案基金数量与规模显著下滑
根据中基协数据统计,上半年基金新备案数量出现剧烈波动,系受市场投资情绪和《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实行的影响,存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规模与数量较为稳定,存续创业投资基金呈现稳定缓慢上升趋势,反映出近半年注销清算的基金数量与新备案数量接近。
上半年,新备案私募股权投资基金1367只,新备案规模1084.81亿元,环比下降18.19%;新备案创业投资基金2472只,新备案规模864.77亿元,环比下降16.17%。
截止6月,存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31333只,存续规模11.15万亿元,同比下降0.73%;存续创业投资基金21415只,存续规模3.07万亿元,同比上升19.46%。
资金聚集程度加剧,GP募资难度上升
对比去年全年,2023年H1在资金结构上的变化不大,市场中相对活跃的资金类型是产业型LP和财务型LP,出资规模最高的是政策型LP。在进入2023年后,产业型LP的活跃度略有下降,而政策型LP变得更加活跃;从各类资金对基金的覆盖程度来看,各个类型的LP对基金的覆盖都在降低,说明资金聚集情况较去年更为严重,尤其是产业资本,其对基金的渗透率从62%下跌至49%,对于管理人而言,资源的比较优势被放大,募资难度加剧。
以各类LP出资特征来看,产业型LP是市场中最活跃的的LP,但是对基金的覆盖程度也在下降,在市场下行压力大的阶段,产业资本也开始抱团;政策型LP相对稳定,支撑着股权市场接近半数的资金供给;财务型LP出资次数和渗透率较高且相对稳定,但是对市场的资金供给量进一步收紧;金融机构整体出资活跃度偏低,整体维持低频、单次高规模的出资特点。
广东和浙江是LP出资最活跃地区
整体上看,2023H1活跃的地区基本聚集在东部发达地区,基本与2022年一致。出资热度从东部沿海向内陆地区呈逐级递减趋势;根据2023上半年汇总的机构LP出资活跃度,LP最活跃的省份是广东和浙江,且较大幅度拉开了与第二梯队的差距。第二梯队主要省份为江苏、上海、山东和北京,整体分布基本与去年一致,环比来看活跃度较2022 H1略有上涨,但叠加当前投资市场极其低迷和行业处在大出清阶段的双重不利因素,下半年市场的活跃度迅速回升的可能性偏小,预期活跃度将小幅度回暖。中部部分省份活跃度有所提高,但LP结构有所区别,安徽、江西与福建基本是政策型LP为主导,其中福建的产业型LP活跃度略高于安徽、江西两省;海南省的出资中,由于政策因素,财务型LP最为活跃。
新募基金特征
新募基金背后的资金结构透露着未来时间的资金动态,根据上半年吸引多家机构LP注资的基金的资金结构,2023H1新基金的主要资金结构是政策+产业,其中在1月份金融机构有密集抱团出资,而到了年中,头部新基金中资金的抱团现象有所缓解,但是整体上看资金的聚集度仍偏高。
多家机构LP对GP的注资情况分布是衡量资金聚集(抱团)的标准之一,根据吸引多家机构LP注资的基金的GP分析,FOFWEEKLY总结出了此类GP的一些特征:
1.投资活跃GP获得较多LP关注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上半年成立的吸引多家机构LP注资的基金中,GGV纪源资本和金浦投资管理募集两只基金,其余机构均募集一支基金,并且两家均在近三年出手次数的前五。
2.AUM高的GP更被LP看好
根据FOFWEEKLY统计,吸引多家LP注资的GP管理规模在100亿以上和20-50亿的数量最多,分别占比26%和22%。整体上看,管理规模越高,越容易获得多家LP的注资,也就意味着机构LP更看好AUM相对高的管理人。
投资端
投资轮次:投资阶段偏中早期,投资数量整体下滑
2023年上半年,投资动作前移明显。整体的投资轮次集中在A轮,投资金额环比下降40.02%;种子/天使轮投资额环比下降24.47%。中后期投资方面,Pre-B - C+轮投资金额环比下降7.1%,D轮 - Pre-IPO轮环比下降5.42%。上半年,投资市场各项数据出现下滑,其中二季度投资市场各轮次投资事件数较一季度进一步下滑,二季度投资额除Pre-B轮 - C+轮外有所上升。
资产确定性造成GP在资源端竞争更加激烈
2022年后,投资机构所投资产更加聚焦,主要集中于生产制造、医疗健康、企业服务、先进制造行业。2023年上半年,在市场的影响下,受投资机构青睐的高端制造类行业的融资数据同样下滑明显。
生产制造、医疗健康、汽车交通、先进制造基本上占到了市场融资份额的70%以上。机构关注的领域广度收窄、深度增加,投资机构内卷加剧,机构需要更强的资源优势才能参与到这些确定性更高的项目,另一方面,机构需要投入更多资源寻找更专业、具备科研能力和技术创新的人才来扩充自身的行研能力。具体来看:
生产制造行业:
2023年上半年,生产制造行业的融资金额超545亿,环比下降43%,同比上升9%;在融资数量上,上半年共发生1363起事件,环比下降25%,同比下降36%。
医疗健康行业:
2023年上半年,医疗健康行业的融资金额超382亿,环比下降25%,同比下降41%;融资数量持续下滑,上半年共发生754起事件,环比下降25%,同比下降24%。
企业服务行业:
2023年上半年,企业服务行业的融资金额超345亿,环比上升62%,同比上升4%;在融资数量方面,上半年共发生721起事件,环比下降25%,同比下降36%。
头部机构出手次数下滑,投资阶段前移
2023年上半年,毅达资本、深创投、深圳高新投、国家电投、红杉中国、中金资本、合肥创新投资、启明创投、奇绩创坛、苏高新创投集团为活跃TOP10投资机构,TOP10机构中中国资的比例显著增高,这也是上半年活跃投资机构结构上一大变,国资不仅在LP端主导市场,GP端也在逐步开始发力。在所有行业中,生产制造、医疗健康、先进制造、企业服务、能源电力是上半年头部机构投资的TOP5行业;其余行业比重均偏少。
上半年,投资阶段前移是活跃出资机构出资的主要特点,投资阶段主要集中在A轮次,占比接近50%。
上半年活跃投资机构
退出端
IPO、并购数据下滑明显
上半年IPO、并购事件合计较去年环比下降38%,其中上市数量环比下降41%,并购事件数量环比下降40%。
企业上市进度总体进展与22年下半年度相比明显下滑,跌幅高达41%,客观上主要受到复杂的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影响。上半年,国内共有218家公司上市;上市地点集中在深交所创业板,上交所科创板和北交所。
并购市场同样下滑明显,2023年上半年,国内市场共发生并购事件411起,其中,生产制造、医疗健康、企业服务是并购热度最高的领域,分别发生108起、43起、36起并购事件。
S市场热度下滑
S市场在进入2023年以后,整体热度有所下滑,虽然各地在不断完善国资进入S交易的通道(建立地方股权交易中心),但是整体市场的供给端仍未充分释放;根据FOFWEEKLY的访谈及调研,国资持有份额的转让意愿是限制市场供给的主因;另一方面,市场下行,买方的动作也更为谨慎,据FOFWEEKLY调研,市场中一些主要的买方机构如S基金、金融机构等,近一年虽然接触了大量项目,但是项目转化率极低。上半年的S交易主要包括买卖方关联交易、国资政府资金互转、金融机构互相转份额等。或许在这一波市场的修复期结束之后,S市场的热度才会逐渐回归。上半年较为值得关注的是4月份科勒资本与君联资本共同完成的一笔GP主导的交易,其涵盖6项优质医疗行业资产,总金额约3.15亿人民币。
部分S交易事件
总结
上半年,国内外市场波动较大,在积极政策和科技热点等因素的推动下,国内外经济复苏预期有所增强。募资端,LP活跃度在缓慢回升,但是仍然处于低位。市场中政府资金与国资更为活跃和稳定,而相对应的社会资本对股权参与度的低迷还在持续下跌。投资端,对于GP的情况则更加艰难,资金供给结构的转变让带诉求的资金不断侵蚀股权投资的金融属性;资产端,周期的转变、市场整体估值的下调、资产水上化等因素让投资机构不得不调整投资逻辑;再加上监管的出清、LP纵向的压榨与GP横向的竞争,GP的生存压力显而易见。“募不到钱,投不进好项目”——投资机构的悲观情绪形成恶性循环,并逐步在行业内蔓延开来。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每日|荐读
热文:为什么GP都想去安徽?
热文:交易难,S基金如何破局?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