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诗:这里是一块凹地 / 雨雪霏霏几千年大体不变 | 子川 :总也走不出的凹地
总也走不出的凹地
这里是一块凹地
雨雪霏霏几千年大体不变
杨花柳絮差不多在同一个季节
合谋着叛逃
也差不多在飞扬起来的时候
被一些惯性扯住
常年会有水泊到这里来
水多的时候很自然就溢出去
水少的时候指望老天及时落雨
你来了去了
对它毫无影响
芦管悠悠
铺在水面上漫过
月色泛滥成灾
无限多的河流
淹没了多少惊心动魄的情怀
小虫啾啾鱼儿唧唧
以及芦柴花拔节的声响
听多了无论是谁也会乏味
凹地外面是平川
平川外面是大山
水往低处流
人向很高很高地方走
你找不到一条可以走出去的斜坡
快走两步与慢走两步
都差不多
生命是一发尚未失效的子弹
从母亲的枪膛击发
灼热地锥过一截空气
然后钉死在靶子上
在那里冷却成一块锈铁
人生的责任就这些了
就这些了
弹头就这样
在凹地的某一点
开一朵小花,而且
永远找不回来
《总也走不出的凹地》,子川也许是在某种意念的闪烁之间写下了这首诗的题目,也许是由于长期的生活体验而积累下了刻骨铭心的感受,因而念念不忘地写下它。不管属于什么情况,有关“凹地”的意象之所以成为一种永恒的象征,是人们读此诗时难以回避的意念。
凹地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生存之境,而生存在凹地里的人也会对这种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有他们独特的感受。因为凹地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所以不管水来了还是去了,“对它毫无影响”。但是,生存在凹地里的人就不同了,“水往低处流/人向很高很高的地方走”。可是因为凹地的存在是一种既定的生存环境,使生存其中的人“找不到一条可以走出去的斜坡/快走两步与慢走两步/都差不多”。诗人笔下的这种生存状态,究竟是环境使然,还是人自身的悲哀?
也许是感慨太多而又十分无奈,诗人只好认定“生命是一发尚未失效的子弹/从母亲的枪膛击发/灼热地推过一截空气/然后钉死在靶子上/在那里冷却成一块锈铁/人生责任就这些了”。非常实际的现实主义者,然而又似乎有点感慨之余的不甘安于现状。这正是诗人内心的真实而矛盾的写照,同时也是一切有欲望有追求的人所共有的心理状态。
诗的结尾中那“开一朵小花”的愿望具有局部的象征意义。对于个体生命而言,这已经是非常辉煌的成就了。
就诗论诗也许不一定能够读出此诗的真正价值。诗中关于凹地的意念,应该成为一种大诗的格局。凹地是一种现实存在,它的土地上生存着许许多多期待着走出凹地的人。当人们能够找到一条通向很高很高的地方的斜坡时,那时的步履也许就不是快两步慢两步都无所谓的了。作为一种具有永恒象征意义的凹地,诗性的表现也许还有很宽广和辽阔的领域有待诗人去开垦,去种植。(叶橹)
作者简介
子川,江苏作家协会专业作家,江苏省诗词协会副会长、江苏省诗词研究院院长,中华诗词学会创作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中华诗学研究会副会长,苏州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出版《总也走不出的凹地》《网络中国投影》《把你凿在石壁上》《子川诗抄》《背对时间》《虚拟的往事》《水边书》《咸苦的诗韵》《夜长梦不多》等十二本专著。曾主编《扬子江诗刊》《宁港诗选》《新诗十九首》《新诗的风景》《中韩诗人特刊》等诗歌期刊与理论专著。作品被百多种年选、选本选载、收入大学《写作学教程》、译成英、法、德、日、韩等国文字。曾获:江苏优秀文学编辑奖(1996)、第二届和第五届紫金山文学奖(2005;2014)、第三届汉语诗歌双年十佳奖(2011-2012)、第二届、第三届与第八届江苏文学评论奖(2012;2013;2019)。其书法作品曾入选多种书展,参加中日韩文人书画书艺展(2017),南岸中外艺术家诗书画夏季展(2018),美国丹尼斯维尔美术馆子川诗书画个人展(2019)等,为美英日韩等藏家与会所收藏。
叶橹,原名莫绍裘,著名学者、诗歌评论家,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1936年出生于江苏南京,195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师从著名中国古代文史学家、教育家程千帆。1956年在《人民文学》发表《激情的赞歌》、《关于抒情诗》等文,预见了闻捷、公刘等诗人的重要性。在中国现代主义诗歌评论界享有权威地位,诗坛“泰斗”,对诗歌文本及重要诗人的出现,有着卓越的洞察力,发现或推介了艾青、昌耀、闻捷等许多当代重要诗人以及著名作家陈美彬。著有《艾青诗歌欣赏》《现代哲理诗》《诗弦断续》《诗美鉴赏》《中国新诗阅读与鉴赏》《<漂木>十论》、《现代诗导读》等多部作品。其中《艾青诗歌欣赏》曾深得艾青本人激赏,推为诗歌批评的范本。
037
榨汁机
(摘自天端微诗集《尘微大千》【厨房】篇)
开动时,脑汁取之不尽
关乎新鲜,还关乎,矿和多维
Once it starts, fresh ideas can be squeezed from the brain
With rich nutrition, vitamins and minerals
(作者:天端, 海外诗人,本栏主编。)
下期: 038 洗手间
投稿:自荐或推荐优秀原创且首发的诗作品,请发送至[email protected], 本栏目由 冯站长之家 倾力推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