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直接说了。本篇关于性工作者的不退票,起源是 7 月 14 日的《我在伦敦采访性工作者,TA 们可能和你想象的不太一样》。文章发出之后,收到了数条“我不同情他们”“这世间有那么多工作可做,而他们选择了放弃自尊”“无非是给自己的懒惰和放纵找借口”等评论。讨论在此已经缺失了力量,无论怎么说都是对着空气自己打拳。所以,不如卸下讨论,选择展示。我们翻出记忆中与性工作者相关作品,其中有纪实,也有虚构。要解读出什么,由观者自己决定。可以仍旧憎恨他们,但是,恨以前,可以先看,先了解,然后,再决定是否要理解。也欢迎分享你看过的。《性工作者十日谈》和很多需要依靠性工作者这个身份反映宏大议题的作品不同,《性工作者十日谈》聚焦在性工作者本身,在电影中“重新做人”和“不如做鸡”反复出现,也更容易让观众放下对性工作者的偏见和一厢情愿的“同情”,去思考为什么性工作和自己工作的异同,并将自己的境遇与性工作者的境遇联系起来。电影脱胎自报告文学《古老生意新专业——香港性工作者社会报告》,用流莺(站街女)、楼凤(在家或出租屋内提供服务的性工作者)、夜总会公关、私钟妹、哥哥仔(男妓)、跨性别性工作者以及妈妈等不同类型的性工作者的故事拼凑起了香港夜总会行业落幕前的景象,展现了多面、立体的性工作者,呈现了性工作者之间的联结与矛盾,描述了经济下行、行业内卷等现象对性工作这一行业的打击。总的来说,电影在学术感、真实感和戏剧感中做到了很好的平衡,常看常新,每一次都很震撼。 我最喜欢的角色是 Happy 快乐鸡,她是一个南下去香港赚钱的“北姑”,赚够了钱便要去实现她建设学校回报家乡的愿望,所以总是很有职业精神,崩溃时一句“他妈的七成男人全是打软棍的,他妈的那些臭男人自己硬不起来,就说我没鸡味,他妈的我这么专业说我没鸡味” 真的很能引起我的共鸣:毕竟,老娘的专业也希望甲方能尊重一下。《凤凰路》创作者是两位深圳晚报的记者,拍摄历时六年,九位农村吸毒女子的人生故事,在踏入这个深渊后,面对她们的只有也似乎只能有更深的深渊。很边缘,很震撼,就是看的人太少咯!多看看她们,多看看龙哥们。都为了活着,都一样。《日本昆虫记》(1963)不管在电影还是纪录片中,“妓”通常都是被审视的对象,是性欲的客体。而今村昌平的这部《日本昆虫记》,则用2个小时完完整整讲了日本战后一个有饱满人欲的女人坎坷的一生,而其中以性换取收入的那段日子,只是充实她的钱包、欲望和人生经历的一小部分,和她经历过的那么多荒唐事放在一起,就好像就只是加进奶油蛋糕里一小块水果……不对,应该说是加进一锅老鼠屎里的其中一颗蟑螂屎罢了,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对于她,我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如浮萍般渺小的个体,一个试图在时代的浪潮和宿命的轮回里用尽一切努力活着的女性,她在爱情里来来去去,在欲望中挣扎,经受住了命运的暴打,自己也做过不少错事坏事傻事,几十年浮浮沉沉,用尽了她作为人的旺盛生命力,最后归于尘埃。观影的过程很苦,我无法不共情她曾经历过的坎坷和苦难,但同时好像我的感觉也被她旺盛生命力打开了。电影散场后,我去影院门口的面馆大口吃面都感觉格外香,但快吃完时想到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甚至不允许人们再没法这么直白的谈论生之欲和拍电影,就又感觉更苦了一些。《午夜牛郎》通过封面来盲选片看时遇到了这部。着装阳光 cowboy 风、但姿态脆弱需得到保护的 Jon Voight 立刻吸引了我。这个故事大概是这样的:牛仔 Joe 从德州来到纽约开启新人生,感觉自己姿色超棒大概可以通过当(异性恋)男妓美美过上新生活。但刚进城就被骗了钱,后来又遇到自称可以把他介绍给男妓集团、但先要交 20 美金的中介费的 Rizzo。Joe 交了钱,发现自己其实是被骗到男同性恋皮条客那儿。于是很生气的 Joe 找到了 Rizzo 那儿讨说法,但两位边缘人却成为了好朋友,可以说是相依为命。某天 Rizzo 邀请 Joe 一起逃离冰冷的纽约、去迈阿密的阳光里打开新生活,但显然,迈阿密没有给他们带来多少阳光。看完我只是想:我和这些“妓”有什么不同吗?(当然说出这种话也是残忍的)他们和我们一样,我们和他们一样,都是在讨生活。我们同样被生活操了又操。最后推荐一部性工作者的纪实作品:51 人出品的《碧曲口述》。
《我私人的爱达荷》
River Phoenix 饰演的 Mike 和 Keanu Reeves 饰演的 Scott 都是在午夜街头徘徊的男妓,但正如 Mike 所说,他们无法真正「靠近」。Mike 更接近普遍意义上的男妓画像,混乱贫穷的家庭背景,不着痕迹便可混入群像,而 Scott 是市长之子,做男妓不过是一时反叛,是抗争手段,是十年后他在晚宴上能引得所有人注意的谈资。Mike 一生都在追寻母亲,爱达荷一望无际的草地被凭空出现的公路划开,Mike 穿着旧夹克从中出走再回来,再出走再回来,他躺在切实的大地上,却好似漂浮在虚空。他一直在路上,路是起点和尽头。无关身份和性向,孤独是人类共同的命题,即使有再多的交集标签,也不存在完全的理解和感同身受,人生超过一个即是分道扬镳。电影名里的三个词,My,Own ,Private,把 Mike 混沌得平静的自我裹了三层,在一无所有的路上发出三重回声。在寻求陪伴和向爱呼救之前,不如珍视那些私人的、无法分享的感受,它们无法被夺走,它们实际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