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分!这才是神作啊!打五星我都嫌少…电影2023-08-04 04:08爱德华·蒙克的名字可能没听过,但他的画我们都见过。没错,他就是《呐喊》的作者。画中又疯又丧的情绪,让它冲到了21世纪,被玩梗无数,塞入不少电影之中。“疯子和天才只有一线之隔”的金句,就出自于对他的评价。一个人为什么能画出这样的东西?我们看了困惑不解,他的老乡直接喊他“画圈小丑”,滚出欧洲....跨越百年一致的是,人们看他的画,只为看个乐子。但一开始,他的画是这样的...风格变化如此之大?蒙克究竟经历了什么?1974年,同名电影《爱德华·蒙克》,豆瓣评分8.9。向我们揭示了他的一生,犹如这副画,在狂乱中呐喊...“火在烧,血在淌。一张点燃的手稿,上面记载着人生变幻莫测的烦恼。”我感受到一种饱含痛苦的呐喊,划破世界的荒芜。”...一开始的症状是疲惫,胃口不好…半夜发热,状似感冒…当体温升高,病情加重…感冒症状更加严重,夜晚开始盗汗…一半以上的病人,最后会出现咳血…这不是新冠,是肺痨。说不清是家族的诅咒,还是与肺痨的年代重叠。疾病,精神错乱和死亡盘踞在蒙克的家。祖父因为脊髓炎,患上了精神疾病。他五岁时,母亲死于肺病。而后又见证了姐姐咳血而死。13岁的圣诞节,他也差点死于同一种疾病。无法停止的一声声咳嗽,让他不断唤起那些痛苦的记忆中,他记得父母相拥,无声的流泪……1884年,挪威首都。全城只有几家酒馆和餐厅,特产是乏味、寒冷和肺痨。每天下午两点,人们穿戴整齐,带着孩子,夫妻挽手走在市中心的一条大街上,他们互相点头示意打着招呼,从街头走到尾。当然,仅限于中产。穷人们大大小小窝在工厂里不见天日,聚在一团咳嗽不断。蒙克的家,是联结两者的场所。他的父亲是一位医生,为了方便救治病人,他们搬到了离贫民窟较近的住所。要命的咳嗽喘气声不断,瘦弱贫苦的人们进进出出,这些单薄的身体,如何在逼仄拥挤的生活中抵御疾病?蒙克无法忍受,他要去能呼吸新鲜空气的地方。他加入了青年俱乐部。在当时,未成年人占劳动力的三分之一;妓女是合法职业,只为中产阶级服务;有300名警察的主要职责之一是控制性病...一切荒诞得井然有序。俱乐部里的年轻人举杯高歌,交换情人,嘲讽上述的所有,包括宗教。蒙克加入其中,但并不被接受,他们嫌他太沉默,太正经了。“他坐在那里像个修士。”领头人告诉他,为了结束家庭争吵,你该给你爸一枪。他渐渐看清自己和这群人共同点是中产阶级,躁动的情绪和情欲,能出现在相同场所,除此之外思想并无交集。这些人也罕有像蒙克一样有那么大的精神压抑和难过的生活经历。一段时间后,领头人因为出版反动书籍被逮捕,一行人作鸟兽散。蒙克的交友以失败告终,他依旧边缘、寂寞。而蒙克,自学画起就饱受抨击,他的第一幅油画问世,模特是他妹妹。当地媒体评价“丑得心惊胆颤”。他不想再承受这样的恶意,于是孤身前往巴黎学画。但想不到的是,遇到的一个女人,改变了他的一生。1885年,英国吞并贝专那。塞尔维亚入侵保加利亚。她想说的话让他脸颊发烫,尴尬害怕。蒙克有了初恋,和一个已婚妇女。他说,你在灯光下就像一幅画。但是,女人的情夫多到排队,甚至有的敢和她丈夫当面对峙。蒙克第一次去她家之前,努力把头发梳成大人模样。但是当他迈入客厅,却发现那里沉重压抑,一团死气。女人的家里,散发出对命运绝望的气息。他仿佛又看到了自己小时候,站在角落,望着垂死的母亲。他问,我们能出去走走吗?女人说不行,就在这解决吧。蒙克夺门而出。门后传来她的吼叫。“你是个可怜的白痴!懦夫!“几天后的街头,他看到女人挽着一个从未见过的男人,说说笑笑,从他面前走过。“我一直在等她来,她来了却只给我一个微笑。”蒙克的初恋,就此消散。他把自己关在酒店里,开始创作油画,源于他的姐姐,苏菲之死。他不知道为什么姐姐咳血而死的画面不时浮现在脑海,飘进他眼前。这些足以把他击溃的片段和细节无法摆脱,唯一缓解的方式,是在现实中释放出来。他开始用画笔,小刀,甚至餐刀作画。一开始,他只想把脑海中姐姐的样子画出来。但渐渐的,随着生活处境的变化,他与父亲的矛盾加剧;因为情妇另寻他人,开始酗酒;他脱离了家庭并孤立了自己,作品也被自己的国家所抵制......他开始去掉写实的边缘线,人物失去人形,画面变成情绪的速写。不断地反复修改,他终于明白,脑海中姐姐死亡地片段,那不是一副画面。而是他对于自身处境的感受。是一种随时出现,伤痛的,毁灭的情绪。那些精心布置的景观,书桌、花瓶、窗外......都被重重地刮去,只留下划痕。画中只剩满溢出来的,绝望的情绪。这是将所有外在现实,转换为第一幅关于“感觉”的油画,他将情感,具象的表现了出来。蒙克就此开创了”表现主义“派系。他突破了自己,但无法突破时代的局限。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西方的主要画家仍停留在对现实的传统呈现,这些画和蒙克天差地别。公众无法接受这种疯狂。有人问他,这些刻痕是什么?看上去像下雨了。一个同伴对蒙克说:我觉得你的油画是垃圾。有个朋友告诉蒙克,再这样画下去,你会精神失常。他还收到匿名信怀疑他的艺术水平,说这是毫无意义的涂鸦。对此,蒙克回应,他只想要生命,鲜活的生命。而不是在乎椅子该怎么摆。他再次选择了逃离,但对他的作品攻击,长达十五年之久。情人另寻新欢,不想了解他的忧郁;父亲去世,他们再也没有和好的机会。在那之后,蒙克为之奋斗一生的艺术理念开始成型:理解和表达女人的存在 ,男人的存在,他们的痛苦,爱,及绝望,几千年来结成的无尽的枷锁。蒙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讨苦吃”。他的画中,带着失望的蓝色漩涡和黑色轮廓。画从现实的模仿,变成一种主观的,个人的表现;内心的欲望,个人的情绪,演变成一种具体的想象或幻觉。这种强烈的表达方式,难免让人战栗发抖。1890年,为了证明自己在巴黎的收获,蒙克将10幅油画递交展览,遭到猛烈的抨击。再一次,蒙克将自己放逐欧洲。蒙克是色彩的抒情诗人。在他的笔下,恋人的脸交融在一起,没有五官,难以分割。“他对色彩有与生俱来的敏感,但是他的眼里却没有色彩,只有悲伤,哭泣,沉思和衰亡”。但柏林艺术协会的成员发起联名上诉,要求撤下画展中蒙克的“涂鸦”。一个评论家甚至声称,蒙克对艺术一无所知,只有在他濒临饿死的边缘,才有开画展的资格。蒙克在欧洲流浪,像被一路棒打的野狗。然而面对质疑,他却始终坚持。他争辩说,如果在不安情绪下,在他眼里云似鲜血,他也会画出来!1893年,利用彩色蜡笔在纸板上作画,爱德华·蒙克完成了《呐喊》。评论称这次展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诈骗”,蒙克获得新称号“神经病院出来的垃圾”蒙克用铅笔,在《呐喊》的血红太阳上写道“只有疯子才画得出来”他在探索一种情绪表达的极致。1894年,法国总统被暗杀,西西里大饥荒,日本对中国宣战。蒙克31岁,他已经作画了14年,创作了80幅油画,举办30次画展。在他的老家,瑞典学术会得出一致结论,蒙克应该被驱逐出欧洲。那一年,他作为艺术家第一次得到了认可,有评论家肯定了他的艺术和时代意义。“现在,艺术史掀开了新的篇章,你可以自豪的说,你是见证者。”......近4小时的影片,用一种不愿规整的散文叙事,讲述了蒙克的经历。全片就像蒙克的画,没有精致的勾边描画,诗兴的独白偶然插入,却不突兀。用采访的方式,穿越时空,让每个人对着摄像机陈述自己的看法,呈现出阶级的差距,思想的割裂。问他的医生弟弟,你们家族遭受的折磨,是否动摇了你的信仰?他回答,上帝已经做了最好的安排。他和一个22岁但智力只有12岁的校长女儿结婚,三个星期后死了。留给蒙克的遗言是:“我再也无法忍受….”问在俱乐部出轨的妻子,如何看待他们这群人。女人垂着眼睛,一声不吭。她的丈夫说,他们唯一擅长的是自由恋爱,女人是一个可爱,弱小的物种,需要婚姻的保护。采访在画展观看蒙克作品的人,他们留下了花式辱骂。但同时,也有人看到了画面之外。”但这是一种,微妙的,几乎敏感过渡的艺术创作。我仿佛听见忧郁的人们的呼吸,他们在烦恼中挣扎,他们一声不吭,独自坐在海边。”……1944年,爱德华·蒙克与世长辞。他向家乡奥斯陆共捐赠了1000幅油画,15400张版画,4500件素描和水彩画,还有6件雕刻作品。他被挪威皇室授予圣欧勒夫骑士勋章。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蒙克的《呐喊》是个人的,也是世纪的。蒙克用自己敏感且脆弱的特性,绝望地描画对这个世界的真实感受。他深刻体悟中产阶级的虚伪和可悲...他看到了底层人民的无助,社会的畸形运转...他感受了人性终极的寂寞和枷锁...于是他呐喊,变成非人的模样,只剩下哀嚎的灵魂...承载了超越时代的痛苦,得到了跨越时代的回应...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点亮“”,《呐喊》不仅是个人的,也是世纪的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