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近一年半首次连续增持 外资“重返”中国债市

近一年半首次连续增持 外资“重返”中国债市

公众号新闻
中国债市开放的步伐不断,外资机构投资中国债券的数量持续增加。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披露,“截至今年6月底,全球已经有60多个国家的1100多个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
作者:蔡越坤 
封图:图虫创意




导读



壹  ||  2022年12月,境外机构结束了连续10个月减持人民币债券资产的状态,转为一定规模的增持。不过,2023年1月份开始,境外机构再次开始减持人民币债券资产,连续减持4个月后,从5月开始企稳回升。
贰  ||  中国债券市场已成为境外投资者全球投资布局的重要选择。
叁  ||  近年来,中国稳步推进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债券通”、直接入市、QFII等渠道陆续开通和优化,配套政策也不断完善。
肆  ||  截至2023年6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3.28万亿元,相比于2014年6月的0.44万亿,增长近3万亿,约占银行间债券市场总托管量的2.5%。



2023年以来,全球跨境债券市场表现比较低迷,但外资投资中国债券市场出现回暖迹象。


外资再度看好人民币资产。


近日,全球主要的固定收益投资管理公司之一品浩投资管理(亚洲)有限公司(PIMCO)对中国债券投资透露出积极的消息。该公司投资组合经理Stephen Chang表示:“数周来,我们对中国债券的看法已转为中性,而今年年初的看法是减持。”公开数据显示,自5月份以来,全球资金已开始重返中国债券市场。


根据中国债券信息网(下称“中债”)最新数据披露,截至2023年6月,境外机构持有中国债券2.94万亿元,环比增加364.56亿元,连续第二个月出现增持,并且增持规模也在放大。而且这是近一年半以来,境外机构对中国债券首次出现连续增持。


经济观察报记者发现,包括东亚银行、花旗银行、三菱东京日联银行、德意志银行、美国银行、法国巴黎银行、瑞士银行、高盛国际、瑞银资产、摩根士丹利等453家全球范围内的境外机构投资者通过直接入市渠道进入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


8月3日,富达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基金经理成皓向经济观察报表示,7月以来,人民币汇率回升较明显;中央政治局会议表态释放积极信号,指出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稳定市场预期,同时明确提出了地产政策需要调整,以及资本市场需要提振信心,体现出宏观政策的清晰变化,未来逆周期调节将更加精准有力,市场风险偏好改善,外资有望持续流入,对人民币企稳回升形成支撑。


中国债市开放的步伐不断,外资机构投资中国债券的数量持续增加。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披露,“截至今年6月底,全球已经有60多个国家的1100多个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境外机构的交易活跃度也在不断上升,去年外资机构的总交易量已经超过了两万亿美元,比大幅开放之前的2016年增长了8倍多。


今年5月份以来,中国债券市场重新展示出吸引力。成皓指出,“对于国际投资者来说,中国境内债券市场一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资产类别。首先,中国长期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国家地区中仍处于较高水平,长期来看收益率中枢优势仍在;其次,与海外债券及其它资产类别较低的相关性有助于降低整体组合的波动率;最后,随着资本市场国际化的持续,自2019年全球三大主流债券指数陆续纳入了中国国债,带来大量配置需求。”




近一年半首次连续增持


中债数据统计显示,2022年12月,境外机构结束了连续10个月减持人民币债券资产的状态,转为一定规模的增持。不过,2023年1月份开始,境外机构再次开始减持人民币债券资产,连续减持4个月后,从5月开始企稳回升。截至6月份,为近一年半以来首次出现的连续增持。


中证鹏元国际董事郭莹向经济观察报表示,近期外资投资中国债券市场出现回升,一方面是去年年底的人民币走强(2022年12月全月兑美元升值2.7%),以及国内经济修复预期好转,提升了海外投资者对投资人民币资产的风险偏好;另一方面,是今年上半年中美利差深度倒挂的形势有所缓和(但6月以来又有所加深),同时在美国债务负担上升,美国政府债务上线不断突破的背景下(近日惠誉下调了美国主权评级),部分海外投资者选择增持中国安全性债券资产以平衡其投资组合的风险。


而过去一年时间内,受海外加息预期等影响,境外机构持续减持人民币债券。中债数据统计显示,从2022年1月-11月,境外机构持有人民币债券规模从3.73万亿元下降至3.10万亿元。


对此,中诚信国际研究院助理总监翟帅向记者分析,首先,中美利差持续收窄至倒挂是外资持债减少的重要因素。第二,2022年2月起人民币汇率快速走弱而美元汇率走强,一定程度上促使外资出售人民币资产,使得外资持债有所降低。第三,2022年3月起,国内疫情呈点状散发态势,且后续影响不断扩大,经济修复面临阻力,或对境外投资人投资情绪带来负面影响,导致出现一定减持。


成皓也表示,将境外机构持有利率债(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地方政府债)规模和中美利差(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及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放到一起看,不难发现,2022年以来境外投资者持有中国债券金额明显走低主要是两个因素共振导致,即中美利差倒挂且持续走扩,以及人民币汇率明显走弱。可以看到随着利差倒挂见顶以及人民币汇率预期改善,近期外资持债规模也已出现企稳回升迹象。




全球化配置吸引力凸显

今年以来,全球跨境债券市场表现仍然比较低迷,但是外资投资中国债券市场总体向好。


7月份,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介绍,中国债券市场已成为境外投资者全球投资布局的重要选择。


王春介绍,今年上半年外资净买入境内债券近790亿美元,扭转了去年净卖出的趋势。尤其是二季度外资净买入境内债券585亿美元,处于季度比较高的水平。如果考虑到期兑付,外资已经连续两个月净增持境内债券。其中,6月份净增持超过110亿美元。从持有者的结构来看,境外央行依旧是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的主要外资机构;同时,境外金融机构在中国的债券市场表现也很活跃。上述这些情况充分体现了中国债券的投资价值和中长期配置价值。


彭博大中华区总裁汪大海向记者表示,中国债券市场是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与全球其他主要市场的相关性较低,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全球市场环境的变化,人民币债券已成为国际投资者分散投资风险的重要选择之一。


对于人民币债券的吸引力,成皓表示,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债券市场的市值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至2023年7月末已接近150万亿元,约为全部A股市值的1.75倍。对于国际投资者来说,中国境内债券市场一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资产类别。


首先,中国长期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国家地区中仍处于较高水平,长期来看收益率中枢优势仍在;


其次,与海外债券及其它资产类别较低的相关性有助于降低整体组合的波动率;


最后,随着资本市场国际化的持续,自2019年全球三大主流债券指数陆续纳入了中国国债,带来大量配置需求。近十年来看,外资在中国国债上的持仓比例已经从2%上升至8%左右并一度突破10%。与此同时,更多的全球投资者也开始逐步从国债转向政金债、地方债甚至信用债等品种,反映出其对中国境内债券的配置广度正在提升。




债市开放提供便利


近年来,中国稳步推进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债券通”、直接入市、QFII等渠道陆续开通和优化,配套政策也不断完善,为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债券市场提供更大便利。


今年5月份,中国香港与中国内地利率“互换通”正式启动,初期先开通“北向互换通”。“互换通”是首个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之间的衍生品交易互联互通机制。境外投资者可通过这一机制参与内地银行间利率互换市场。


“互换通”的开通,引起了外资机构的重点关注。瑞银全球金融市场部中国区副主管范明曦发表评论:对已经参与中国债券市场的境外投资者如境外的债券基金、主权投资机构、保险公司等,以及像瑞银这样的为境外投资者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而言,“互换通”的落地将激发出更大的积极性参与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瑞银作为参与并服务市场的金融机构欢迎“互换通”落地,以吸引更多境外机构投资境内债券类产品,实现有效利率风险对冲。


回顾外资加大投资中国债券进程,2017年“债券通”业务开通以来,境外投资者加速进入中国债券市场,参与深度和广度不断加深。2019年起,境外投资者超越保险类机构,成为我国银行间市场债券持仓主体中的第三大重要力量,仅次于银行和广义基金。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副总监卢菱歌向记者表示,“互换通”的开通丰富了境外投资者的风险管理工具箱,有助于境外投资者更好地使用利率互换工具进行套期保值,管理利率风险,缓和利率波动对其持有债券的影响。衍生品对冲机制的引入进一步提高海外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的便利性,有利于更好满足其风险对冲和投融资需求。


卢菱歌认为,现阶段中国债券在全球范围内仍拥有较好的配置价值,是境外投资者全球化布局的重要选择,债市对外开放程度的深化进一步为其提供了多样的产品,有利于境外投资者构建更加稳健多元的投资组合,拓展其产品配置空间和获利空间。同时,也建议国际投资者加强对中国货币政策和利率变动敏感度,合理使用“互换通”工具,做好风险管理。


在汪大海看来,作为首个内地和香港衍生品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互换通”不仅让现有投资者能够更好地管理利率风险,让观望中或先前有所受限的境外投资者更有动力进入中国债券市场,同时它也拓展了开放更多衍生品的可能性。




外资参与度不断提升


根据央行上海分行数据,截至2023年6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3.28万亿元,相比于2014年6月的0.44万亿,增长近3万亿,约占银行间债券市场总托管量的2.5%。


郭莹表示,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境内债券为境外投资者提供了多元化的资产配置选择。未来,境外投资者还会持续稳定地配置人民币债券。


数据显示,利率债成为外资机构最受欢迎的品种。根据最新中债托管6月份数据显示,外资机构最青睐中国国债,目前境外机构持有2.15万亿元,占比高达73.51%。紧随其后,政策性银行债也是境外机构重点持有的品种,主要有国开债、农发债、进出口行债等,目前共持有0.72万亿元,规模也较大。


而其余各类型债券如地方债、商业银行债券、企业债等,境外机构投资者持有规模较小,均在300亿以内。


可见,境外机构投资者对中国债券投资风格稳健,持有的债券品种绝大多数是无风险债券。


长期来看,成皓认为,外资在中国债券上的参与度将不断提升,但在信用债领域因仍受限于一些顾虑会相对更为缓慢,包括:第一,行业和发行人分散度有待提升,行业角度可以看到城投集中度不断提高;第二,目前国内评级的分割度比较低,AAA级占比过高,站在境外资产管理人的角度,评级区分度的提高可以使债券产品在设计上多一些空间,使产品定位更清晰;第三,信用债流动性稍差,建议增加对信用债做市的鼓励,提高信用债流动性,可以先从认可度较高的品种开始;第四,信息披露等。


卢菱歌表示,虽然目前境外机构在我国债券市场的持债占比并不高,长期来看,未来更多境外资金有望持续流入,提高对中国债市的参与程度。


一方面,人民币债券仍有较高配置价值。作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人民币债券的综合回报相对稳定、安全性较高,配置性价比高,在分散投资风险、满足投资者多元化配置需求等方面优势明显。同时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持续推进,未来在岸、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投资规模将进一步增长,人民币债券在全球的认可程度也有望继续提升。


另一方面,不断优化的基础制度提升了外资入市便利性。近年来监管机构持续推进金融市场的改革开放,推出放宽外资准入和投资限制等政策,扩大对外开放程度。投资环境的优化也有望增强债券对境外投资者的吸引力,外资人民币债券持有量和持有比例有望进一步上升,加深对中国债市的参与程度。



涿州救援第三天:仍有村民未转移 安置待完善上海土拍幸运儿:万分之二的概率落在绿城身上 
北京暴雨中的骑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花信风之芒种》福建舰出现重大问题,甲板出现2米裂缝?这次连美国都不信了+131吨黄金!央行买买买,连续7个月增持!全球去美元化将持续巴菲特公司继续增持日本股票,持股总额近3万亿日元!太惨|“租客把我的房给烧了”!加国华人房东屡次三番遇到不良租客,这次连房子都被烧了...轻松移民欧洲时代“一去不复返”?还有TA.....给世界特奥会做义工的两次经历(五)北京首次连续两天超40℃!多个气象站最高温破极值!今夏为何这么热?地产商中国奥园连发三份财报,爆雷一年半首获喘息之机刚刚!加拿大移民部再次连续抽分:同样超过500分!同样很少人!报名进行中 | 解密新兴市场固定收益: 探索韩国债市投资机遇房产大跌,江河日下“租客把我的房给烧了!”加拿大华人房东泪奔,屡次三番遇到不良租客,这次连房子都被烧了...“体检龙头”美年健康获公募基金强势增持 位列医药股公募增持前十大官员因受贿获刑六年半,刑满还未出狱又被判三年半再融资“收紧”后,首次公布!【固定收益】农村金融机构、理财二级大幅增持债券——债市机构行为7月月报债市终结3连跌!债基狂撒700亿"红包",能否重返强势?机构这样说【外汇商品】资金抢跑韩国债市——全球资金流动监测仪2023年第七期金正恩再次连日视察兵工厂并亲自驾驶战车北京史上首次连续三天超 40℃,面对极端高温我们还能做什么?| Feel Good 周报美国“重返月球”?又鸽了!又一外资券商要来!法巴证券(中国)正申请设立,外资参控股券商已有17家日本失去30年,小林制药净利润连续增长30年加拿大移民部再次连续抽分:同样超过500分!同样很少人!《山坡羊 - 芒种》彭博中国固收指数月报2023年7月 | 境外投资者持有中国债券创最大增幅,美债市场技术性反弹墨市独立屋价格一年半来首次上涨!得到多种因素支撑“重返90年代系列·商品房” | 城市化进程下,一个“居者有其屋”的梦想首次突破!银行间债市尽调迎新规,监管对象扩容,影响多大?武打明星的爱情指数:身具武艺难轻松,心有灵犀一点通“租客把我的房给烧了”!加拿大华人房东泪奔,屡次三番遇到不良租客,这次连房子都被烧了...工作8年后突然失业,悉尼华男“重返校园”当学徒!“学习也能拿工资”早财经丨香港楼市重大调整,“上车”门槛大幅降低;罗永浩“交个朋友”曲线上市; 雷诺回应“重返中国市场”传闻罕见!证监会一次连发13份监管决定书涉6家券商,投行业务违规是重点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