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的宣战时刻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历史上很多重大事件都可以在之前的某个时刻找到滥觞。
在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一些学者和评论员翻出了2007年普京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演讲。
人们惊奇的发现,整篇演讲宛如一份“宣战声明”,有关“特别军事行动”的暗示在十五年前便已经出现,而西方领导人当时却没有给予高度重视。
普京开篇这样讲道:
“这次会议的形式使我避免了过度的礼貌,避免用迂回、愉快但空洞的外交术语去发言。
希望这次会议将允许我说出对国际安全问题的真实看法,如果我的评论在在座的同事们看来过于尖锐或不准确,请你们不要生我的气,毕竟这只是一个会议。
希望在我发表演讲的前两三分钟之后,主持人先生不会打开那边的红灯。”
……
紧接着,普京从冷战结束以来的历史入手,激烈批评了美国的单极霸权政策:
“今天,我们正在目睹国际关系中不受控制的过度使用武力,武力正在使世界陷入永久冲突的深渊,我们没有足够的力量找到全面解决其中任何一场冲突的办法,寻求政治解决变得不可能。”
“华盛顿在几乎所有领域走得都超过了界限,(美国)单方面不合法的行为不仅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引发了新的悲剧和紧张局势。”
……
关于北约东扩,普京讲道:
“北约扩张与联盟本身的现代化或确保欧洲安全没有任何关系,相反,这是一种严重的挑衅,降低了相互信任的水平。
我们有权问,这种扩张是针对谁的?华沙条约组织解体后,我们的西方伙伴做出的保证又去哪了?
这里我想引用北约秘书长Woerner 先生1990年5月17日在布鲁塞尔的讲话,他当时说——‘我们不打算在德国领土之外部署北约军队,这一事实将为苏联提供坚定的安全保证’。
请问这些保证如今在哪里?”
……
慕尼黑会议演讲现场,2007年。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和参议员麦凯恩(2008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就坐在台下。
众所周知,慕尼黑是一个亲西方论坛,因此普京的演讲在会场引起了一定的反响,但效果非常有限。
与会的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冷战时期的中央情报局副局长,曾在情报界工作长达26年)幽默地回应普京,试图缓和房间里尴尬的气氛,他打趣的说道:
“我和普京先生都来自冷战时代的情报组织,我们有过一场冷战就足够了。”
美国国内的反应也并不强烈,甚至可以用低调来形容,只是由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发言人出面发声,称普京对美国的指责是“错误的”,对此感到“惊奇和失望”。
媒体方面,《纽约时报》用了“普京说美国正在破坏全球稳定”的标题,听起来还算中性,带着一丝丝惊讶。
英国《卫报》的文章标题则是“普京抨击美国引发军备竞赛”,副标题为“俄罗斯领导人对美国发动攻击,这是克里姆林宫自信心增强的迹象”。
还有西方媒体用略带戏谑的口吻,称普京希望获得苏联那样的地缘政治待遇。
总而言之,面对普京当选总统以来最激烈的批评,人们不认为这将成为俄罗斯外交政策的一次重大转变,最多只是普京向欧美同僚们发发牢骚。
在很多西方人看来,普京是叶利钦的继承者,也是俄罗斯国内“亲西方路线”的代表(《俄罗斯政坛的派系力量》)。
1999年,普京与叶利钦合影。
《出访的困境》一篇中介绍了2022年以来普京的外访列表,与目前集中于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做法不同,2000~2007年间普京几乎将全部外交重心都放在了欧美。
说起来令人唏嘘,当时俄罗斯还是G8(八国集体)的成员,普京上任之初甚至向克林顿表达了加入北约的可能性。
随着小布什入住白宫,更是第一时间与普京打得火热。
2001年6月二人首次会面后,小布什称:
“我看着这位俄罗斯总统的眼睛,发现他非常直率且值得信赖。”
待到“911事件”发生,普京又成为第一位向布什打电话慰问的外国领导人。
要不是媒体留下了宝贵的画面和文字记录,今天我们很难想象这些竟然是真的。
2001年6月,普京和小布什总统在斯洛文尼亚会晤,二人谈笑风生。左一为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赖斯。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发生后,小布什在接受CNN采访时评价普京道:“他变了。”
2013年普京最后一次参加G8峰会,右一为安倍。俄罗斯原本是2014年G8峰会的主办国,结果因克里米亚事件被除名,G8恢复为G7.
今天,很多西方学者回头去翻阅了普京的慕尼黑演讲时,都认为它“预言了此后的一系列事情”。
人们意识到,慕尼黑讲话其实是普京对美国的重要外交警告,即俄罗斯对北约扩张的耐心即将结束。
以复盘历史的视角去看,剧情大致如下:
苏联解体后,美国希望用对待德国、日本的方式去处理与俄罗斯的关系,向地缘政治斗争的失败者索要绝对安全优势,如:驻军(德/日)、推动北约东扩、向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等,然后再以将它们拉入美国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体系作为回报条件。
可普京坚持不让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加入北约是俄罗斯的政策底线,在慕尼黑会议这样一个非正式场合,他向西方同僚们发表了非常正式的声明,但没有引起布什政府的重视。
果然,2008年俄格战争就爆发了(北京夏季奥运会期间),俄罗斯将其在格鲁吉亚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两个地区的维和人员换成正规军事人员,并策动两地独立。
六年后(索契冬奥会期间),俄罗斯于一片混乱中接管了克里米亚和乌东顿巴斯地区。
2022年(北京冬奥会结束不久),俄国因乌克兰危机与西方彻底决裂。
普京到克里米亚的雅尔塔为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塑像揭幕,2017年11月。同样的场景放到中国,我们很难想象谁会去为一位清朝皇帝立雕像、揭幕。
回顾这段历史,让人不胜感慨。
对于普京,有人觉得他像是生活在过去——睡前想着彼得大帝,醒来时想着斯大林。
也有人觉得他太过于重视地缘政治,经常将地缘政治任务上升到国家生存的高度。
但不管怎样,西方在高度强调自身安全保障的同时忽视了俄罗斯的基本诉求,双方在一次次吵架与负气中最终兵戈相见。
2007年的慕尼黑会议上,主持人提问的焦点是俄罗斯是否出口导弹技术给伊朗,当时普京斩钉截铁地否认道:
“我们有证据证明这一点,我直接向美国总统提供了(证明俄罗斯没有向伊朗输出导弹技术的)证据”。
普京还当场向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和俄国国防部长谢尔盖·伊万诺夫求证伊朗导弹的最远射程,得到只有“1600-1700公里”的答复(德国距离伊朗约4000公里)。
总而言之,那时没有人觉得俄罗斯会拿自己的导弹/核武器去威胁欧洲,甚至连俄罗斯技术是否辗转流入伊朗这一问题,普京都需要自证清白。
如今形势全然改观,欧洲已经没有谁去谈论伊朗核问题了,因为“俄罗斯核问题”才是当务之急。
防失联,欢迎点击关注备用号——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