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在书在,长安就在!所以涿州的书,一定要救
来源:北风雪林
这段时间,相信许多人都看了《长安三万里》,沉浸于盛世大唐,万千仁杰绘就的盛世画卷。
这些盛唐诗人们在安史之乱前后的结局都不太好,可为什么今天的我们能看到李白的潇洒,杜甫的伤怀,王维的俊逸,张旭的狂野?
曾经的长安盛世,在安史之乱中付之一炬,曾经见证无数文人豪客,一生巅峰绝句的黄鹤楼,经历战火只剩断壁残垣。
但今天,为什么我们都能领会长安盛世?都能见到巍巍黄鹤楼?
我特别喜欢影片结尾的点睛之笔——“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在!”写黄鹤楼的诗在,黄鹤楼就会传承千年而不倒!
这就是中华文明五千年传承的精髓,也是许多“百代家族”得以传承的最重要家风:诗书传家!
因此在古代的历次天灾战火中,人命要救,诗书也要救!
最近十天,最牵动全国人心的就是河北涿州的暴雨洪灾,全国热血男儿都恨不得冲上抗洪前线,拯救受难民众。
可是洪灾现场救援,需要专业救援人员精密分工,绝大多数普通人冲上一线,有可能成为“添乱”的被救援对象。
普通人如何救助灾区呢?我在网上看到一场“拯救实体书”的盛大行动,这或许是全世界只有中国人才懂的“情怀”。
这就要说起受灾严重的河北涿州,另一个特殊的身份,它是我国的图书之乡。出版业,是它的支柱产业。
涿州能够成为全国图书最重要的物流存储基地,源头还在北京。北京是我国文化中心,也是图书出版中心。全国有580多家出版社,北京的出版社就占到了219家。
2017年前后,在环境治理,以及纾解北京非首都职能等多项因素影响下,北京的图书出版相关行业陆续外迁,周边的河北廊坊,涿州,沧州就成为承接图书出版印刷产业的主要城市。
据媒体报道,此次受灾的西南物流涿州园,有近百家出版社、出版商及中盘的库房安家于此处及周边地区。
我国计算图书总价值一直沿用“古香古色”的【码洋】,因为旧时书籍的计价单位是大洋,书籍码在一起,也就用【码洋】计价。
2022年,我国的图书出版标价,也就是【总码洋】共计900亿码洋,而2021年,涿州西南物流园的储存图书,总码洋就达到200亿,可见涿州一地,在我国图书市场的特殊地位。
这次涿州遭灾之后,部分出版商在网上嗮出仓库泡水的画面,部分大型售书平台,损失高达数亿。
过去十年,随着电子阅读的发展,我国的实体书产业不断萎缩,许多人已经好久没有“拿一本纸质书”来读了。
可是只有在安静环境中,抱着纸质书沉浸阅读过的人,才知道这是截然不同的体验。
虽然互联网信息爆炸,虽然平板阅读甚至短视频,音频都连网络书籍的市场都给抢占了,但我觉得家长还是应该给孩子多买实体书,成人给自己每年应该至少买三四本“与时俱进”或者“永恒经典”的书。
我虽然每年阅读几千万字,写作超百万字,但我人生中记忆最深刻的还是少年时期的三次“实体书阅读”经历。
让我萌生写作爱好与决定写作主题方向的,是儿时的一场火灾,或者说一次作文竞赛。
当时十岁的我目睹了一场火灾,一个英勇的消防员救人时头盔掉落,头发着火的状态下抱着小孩冲出火场的画面映入我脑海。
我将这个画面呈现在我一篇“作文”里,参加我们市“消防杯”征文竞赛,最后获得了二等奖。
当时全市征文比赛获奖的同学,奖品都是“书”。征文一等奖的奖品是《世界通史》。
我获得的二等奖奖品是一套上中下三本的《上下五千年》。
站在今天的我们回望九十年代,似乎能理解当年一等奖奖品是《世界史》,二等奖奖品是《上下五千年》。
我后来参加过许多作文大赛,一等奖都有一些,但我格外感谢儿时的这个“二等奖”,因为这套《上下五千年》让我喜欢写作,也深刻喜欢扎根中国文化的主题。
就因为在“三观初萌芽”的年岁,没有得到“一等奖”,从而错失了领悟“国际化视野”,“西方价值观”的机会。
这套《上下五千年》是我后悔学生时代翻看次数太多,最终“翻烂”,导致无法传给子女的神书,后续的数次改版,反而没了九十年代的神髓。
占据我学生时代的第二套实体书,是父母在深圳出差给我带回来的一套《十万个为什么》。
当年家长在大城市出差,给孩子带一些“儿童读物”很流行,但是父母居然带回《十万个为什么》,被同事们不解和取笑。
不过我格外喜欢这套书,只是当年他们带回的物理和化学的十万个为什么,加起来也才十几本,我当年的不满,就是这离“十万个”也差太远了。
如果说《上下五千年》让我萌发了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喜爱,那么《十万个问什么》就奠定了我对理科的兴趣以及对自然未知的好奇。
当年看着《十万个为什么》,只觉得小男孩形象和海尔兄弟非常契合,《海尔兄弟》的动画片,其实也是探索未知的主题。只是后来不知道为什么,海尔兄弟的版权谈崩了。
我认为中国至此错过了“最能和家长群体和解”的动画IP,从此动画片就只能有“误人子弟”,“毒害小孩子”以及“喜羊羊”低幼化烂俗桥段。
我接触到学生时代“第三套神书”时,已经是初中生了。
当时姐姐高考考上大学,一个表哥为了祝贺就送了一套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姐姐到武汉上大学,这套书却留在了家里,所以我看这套书的次数,远超姐姐。
因为看《平凡的世界》次数太多,形成了最终的观感后,都不确定哪些感想是初中时代就能看懂的。
但我永远不会忘记,当年初中的我,读到《平凡的世界》开头,男主之一孙少平在雨中飞奔,然后吃着“泡雨水”的馒头。
初中生的我,对“那段岁月”当然无法共情,但是那个画面刻入了我的脑海。
直到我后来调研一些先进制造业企业时,见到一些技术型老板。
他们有的毕业于哈工大,有的从贫穷的县城,千军万马考入“黄冈中学”,继而最终改变命运。
这些老总谈到读书时期,几乎都有靠馒头死磕,最终逆天改命的一段岁月。
《十万个为什么》,《上下五千年》以及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是陪伴我学生时代的三套实体书。
看这三套书吸收的养分,都是网络阅读或者“视频解读”所不能取代的。
所以即使我是靠网络写作起家的,我也要“背叛自己的阶级”,为“拯救实体书”行动点赞!
在过去几年的洪涝或者地震灾情中,我们见惯了王老吉的野性消费,见惯了“鸿星尔克”的野性消费,见惯了蜜雪冰城的野性消费。
不过
这些,都属于“快消品”范畴。
这次“涿州洪灾”,我第一次见到“拯救图书”的野性消费。
拯救“书”,背后承载的是爱书之人对“文化传承”的拯救。
我们当然知道,一场洪灾,淹掉码洋几亿的书籍,不可能上升到“文化断层”的层级,可是依旧有很多人坚信,实体书能带给他不一样的“营养”和“力量”。
相比较过去几年快消品的“野性消费”,今年的“救书”行动,似乎比以往“吃掉喝掉”后,多留存了“一份念想”,让今年的野性消费,更有情怀,也更有“文化”。
我不放书籍链接,因为这会有“借灾推销”的嫌疑,落了下乘,我只希望,有更多人自己或者引导自己孩子,保留实体书阅读的习惯。
诗在书在,长安就在,盛世就在!当我们拉长历史的画卷,会发现当年认为华夏文明就此断绝的“浩劫”,也只是有些狼狈的一次“摔倒”。
今天,或许一些人面临一些困顿与不如意,但拉长时间画卷,只要“书在”,某一个宁静的午后,我们会发现“那些以为无法越过的坎”,早已“淌过”!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欢迎转发分享到群聊或朋友圈让更多的人看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