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好是好,但带娃看,有两个事一定要知晓
大家好,我是千妈。
它被称为今年No.1动画电影,叫好又叫座。
口碑好,豆瓣评分8.2。
票房好,上映首日就破亿,5天破三亿。
它就是自带教辅气质的《长安三万里》~
既然都自带教辅气质了,感觉不带娃看都不行。
最近身边很多妈妈都带娃去电影院观摩了,周末我也同千寻去过了把“唐诗三百首”的瘾。
怎么说,片是好片,代表了国产动画的进步。
这些年国产动画一直在探索自己的风格,《长安三万里》不仅在中国传统美学方面做出了突破,剧本风格也开辟出不一样的中国叙事。
它的叙事,就像展开一条长长的历史画卷,不疾不徐娓娓道来。
不搞乱七八糟的类型片段子,专注讲好一个故事。
故事主线是高适、李白长达一生的友情,以他们为圆心,辐射出一众文人墨客,勾勒出不一样的大唐盛景。
不过,吹捧它的文章实在太多了,不缺我一个。
今天只想聊聊真实的观影体会,如果你打算带娃看,有两个事一定要提前知晓。
#1
这部动画并不适合学龄前孩子
我们看的那场,80%都是带孩子来的中年人。
这个片子让很多中年家长,以“带孩子学唐诗”为动力进入电影院,但在影片开始后才发现,原来是讲给自己听的。
对缺少人生阅历和历史沉淀的孩子来说,观看此片最大的乐趣,或许只是找到课本里熟悉的诗词跟着念诵。
但168分钟时长和看不大懂的情节,依然让他们坐立难安。
看身边家长不厌其烦给小孩解释剧情,小孩却执着地哭闹着要离场,我就想起郝景芳在文章里写的,应影片监制于洲老师邀请,去参加《长安三万里》首映式,去之前问能不能带孩子。
于洲老师问了一下孩子年龄,说:
姐姐可以,弟弟太小了。
观影后才知道为什么,这动画太厚重了,连姐姐都不懂其中深刻部分,更不要说5岁的弟弟。
抛开168分钟时长不说,大唐盛世的理想和浪漫,朝堂形势的复杂和历史对个体的裹挟,都不是小小朋友能理解的。
所以,真心不建议学龄前孩子看这部动画电影,如果非要设定个年龄刻度,我想至少也得小学后,而且最好是有点诗词基础的孩子。
像高适的《别董大》——
王维的《相思》——
王昌龄的《出塞》——
这些诗词千寻都学过,并且大概了解人物生平和创作背景,看动画时才不觉得乏味,对诗歌具像化的效果才有感觉。
我们后边坐的两个娃,一个小学高年级,一个初中,想必也是储备量不少,全程都在跟着电影轻声念诗,快结束时还商量说要二刷。
我把影片里涉及的古诗词都整理出来了,娃看电影前或看后可以用到,提取方式在文末。
对孩子来说,这部片确实就是有储备才坐得住。
一部《长安三万里》,如同盛唐的群星闪耀时,孩子如果因此喜欢上古诗词,喜欢上传统文化,或者对历史朝代的更替产生兴趣,也算是埋下了一颗种子。
它的画面也极美,几乎每一帧都可以截屏做壁纸,隔着屏幕,我们感受到了祖国山河之美,唐诗意境之美,是真正意义上的恢弘、震撼!
但不论埋下传统文化的种子,还是感知中式美学,个人觉得都是学龄后孩子更适合,学龄前的小小朋友,不推荐。
#2
提前做些准备很有必要
除去对诗词感兴趣的学生,应该说,与这部动画最能共鸣的,是社会上缓慢受锤的普通人。
如果没有被锤的人生经历,又没有历史知识背景,孩子怎么能懂:
为何李白“天生我才”,还要求大户垂青,走玉真公主的“终南捷径”?
为何高适想获得机会,要在宴会上舞剑,只求贵人多看一眼?
为何裴将军一身本领,却在朝廷任用藩将的情况下无可奈何?
为何李白得到了皇帝赏识,却仍在长安城的酒肆里醉生梦死?
为何高适与李白相识相交一辈子,却在暮年险境之时不救李白?
所以,建议看片前,至少要跟孩子聊三个最基本的人物关系和历史背景:
高适何人?
高适是唐朝唯一封侯的诗人,但很多孩子对他并不熟悉,他的诗作在小学阶段也只有一首,就是四年级上册的《别董大》。
高适不仅是很牛的边塞诗人,还是位高权重的大官,可以说是人生赢家。
但其实,他前半辈子过得非常潦倒,不管是参加科举,还是去边塞发展,都是失败而归,最惨的时候只能靠乞讨为生。
到了不惑之年,高适的诗名虽然远扬,功名却还差得远。
虽然后来当上了公安局长,但点头哈腰和欺负百姓的工作,让他很痛苦,终于在快50岁的时候,写了辞职信,投笔从戎,再次来到边塞。
没多久,安史之乱爆发,这对盛唐来说是一场浩劫,却是高适人生的转机。
凭借卓越战功,高适不断升职,在唐朝诗人中,因军功被封侯的,高适算是独一份,终于实现了天下谁人不识君的理想。
李白和高适是什么关系?
在《长安三万里》里,是以高适的视角来回忆他与李白的从相识到成长,最后各自老去的故事。
高适曾经是李白的朋友,但老年的时候两人的关系决裂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回到天宝三载,那一年李白遇见了杜甫,他们相携同游梁宋,后来又遇见了高适。
那时候李白44岁,高适41岁,杜甫33岁,三个人混得都不太好。
李白刚刚下岗,被踢出长安的政治中心,杜甫经历了科举落榜,还在苦哈哈地找工作,高适比他俩混得还惨。
三人一起遍访古今名胜,饮酒作诗,很是快活。
李白和高适关系的转折点发生在安史之乱,动荡之中朝廷分成了好几个政治集团,这三人也分道扬镳,高适投奔了老皇帝玄宗,杜甫投奔了新皇帝肃宗,李白投奔了肃宗的弟弟永王。
永王很快就被亲哥哥肃宗给灭掉了,代表朝廷来攻打永王的就是高适,高适这时候已是淮南节度使。
随着永王争权失败,李白也就成了有罪之人,在监狱中备受折磨,不得不给老朋友高适写信求助,但寄出的信石沉大海,后来李白侥幸逃过一死,被流放到夜郎,两个人的关系也自此决裂。
何为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的安史,指的是发动叛乱的两个人,安禄山和史思明。
安禄山是个300多斤的大胖子,叛乱的时候是节度使,史思明是他的小弟。
安禄山虽然胖,但舞跳得非常好,在皇宫的夜宴上,最精彩的节目就是安禄山与杨贵妃共同表演的胡旋舞。
安禄山比杨贵妃大了16岁,但他却请求杨贵妃收他做干儿子。杨贵妃也高高兴兴的答应了,凭借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宠幸,安禄山一路平步青云,同时担任了三个地区的节度使,佣兵15万,成为兵力最强的节度使。
这么大的权力,自然给安禄山的造反创造了条件,加上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还不停地助攻,杨国忠对唐玄宗器重安禄山很是不满,他不停给安禄山穿小鞋,天天跟唐玄宗说安禄山要造反,结果一语成谶,终于把安禄山撩拨得造反了。
安禄山的军队一路所向披靡,加上唐玄宗连出昏招,安禄山的部队直指长安,仅用六个多月,就占领了大唐帝国已经盘踞百年的首都——长安。
唐玄宗狼狈逃到四川,被迫退位,把皇位让给儿子李亨,他成为太上皇。安史之乱在近8年后才结束,经过这场战乱,唐朝从此一蹶不振,因此,安史之乱也被认为是大唐帝国从兴盛到衰败的转折点。
以上就是看《长安三万里》前,要了解的基本人物关系和历史背景了,我用比较通俗的话整理出来,大家可以在看片前简单给孩子讲讲,或者,孩子看完片后有疑问,也方便解答。
EASTWEST
电影散场的回家路上,千寻问我,哪个场景印象最深刻。
我说《将进酒》。
她说:是因为很有气场吗?
我说不是,是很悲伤。
她说:有什么悲伤,我怎么看不出来。
我问她:你觉得皇帝召见李白,李白为何还要退出长安城去修道?
其实,皇帝从来就没有给过李白任何实质性的位置,只是让他陪酒作诗,宛若宠妃。
李白的诗,你仔细读,会发现表面洒脱豪迈,内里都是理想求而不得的孤独。所有的豪迈绚烂,都在掩盖失意落寞。
千寻问:那李白的理想是什么呢?
我说:建功立业,开创一番自己的事业。
我们走在城市的夜色里,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我并不觉得这些话今天的她能听懂,但我知道,以后的她会懂。
有人说这部片好长,我觉得这部片好短。
短到王维张旭李龟年也只能匆匆一瞥,短到装不下李白高适以及盛唐灿烂几十年,前半场鲜衣怒马少年朗与烈火烹油极尽繁华的盛唐,后半场前途困窘的中年人和高楼倾覆满目疮痍的河山。
将进酒把全片推向高潮,更是无限悲凉。
唯一的好,大概就是悲伤之后那一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当李白丢掉双楫,那些年少时囫囵吞下的诗句,终究在某时某刻击中了你我。
资料获取
观影必备的诗词资源已帮大家整理好,只需点亮“赞和在看”,在微信对话框回复 长安三万里 ,即可获取。
直播预告丨暑假是孩子阅读的黄金期,“家庭PBL项目活动”让孩子的阅读更有收获!来直播间,Hebe老师带你一起PBL!
点击下方按钮即可预约直播!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