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印度总理莫迪结束了对美国的三天国事访问。
期间,莫迪几乎享受了当年丘吉尔的殊荣,在国会发表演说时收获掌声达79次,其中15次全体起立。
访问结束前,美印双方还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其内容之详细、用词之华丽,引来各方高度关注。
基调方面,拜登总统把美国与印度的关系称为“21世纪决定性的关系”,声明中写道:
“人类事业没有任何角落不受美印这两个伟大国家之间跨越海洋直至星空的伙伴关系的影响”。
合作内容方面,《美印联合声明》不知道是不是学习了之前《中国-中亚峰会成果清单》的写法,一口气罗列了58条,包括技术、防务、清洁能源、战略框架、经济合作机制、贸易、医疗、签证等一系列领域。
考虑到外交声明只是一个意向性的东西,有点飘在空中的感觉,所以美国和印度还给尽可能夯实了一下——
1、印度继续推动采购通用原子公司MQ-9B“死神”无人机的计划(该计划其实2021年就已经有媒体报道过),据说要一口气买30架,总价30亿美元(中国台湾地区的采购价格是4架6亿美元);
2、美光科技承诺到印度投资8.25亿美元建立一个半导体组装生产线;
3、通用电气和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通用电气将通过本地化生产的方式为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光辉”轻型战斗机制造F-414发动机(美军F/A-18EF战机同款)。
4、印度航空公司表示要从波音采购200多架飞机。
这其中,最惹人关注的一条是通用电气和印度斯坦航空的合作。
因为美国对其核心技术十分敏感,国际军事贸易通常采用整机出售的方式,极少涉及技术转移。
即便是盟国都很少有美国军工企业去做本地生产线,更不要提非盟国。
而这次拜登政府为了拉拢莫迪,破天荒的允许通用电气将航空发动机这种高端装备直接放到印度境内去生产,足见“诚意”之深。
在华盛顿和新德里的一番高调秀恩爱之后,坊间传出了一种声音——美国希望像当年扶持日本一样扶持印度,将后者打造成未来一个时期内的“战略性盟友”。
印度斯坦航空是一家由印度国防部管辖的航空、航天和国防公司,总部位于班加罗尔,是印度国内唯一的飞机制造公司,军迷圈里名气很大。
1、推动印度重要军事装备“去俄化”,解耦俄罗斯与印度千丝万缕的防务绑定关系。重大军事装备牵扯着一连串的后勤保养、维修升级等问题,一旦发生相关采购,通常表示国家之间存在长期绑定的意愿。众所周知,印度在乌克兰危机中采取了与中国类似的中立态度,其中一个原因便是印度国防安全领域与俄罗斯绑定始终太深了。印度拿得出手的高端武器装备,像苏-30战机、航空母舰、核潜艇、防空导弹、主战坦克等,几乎全都来自俄罗斯。所以印度非但没有加入西方主导的对俄制裁,反而加倍购买俄罗斯的打折石油,重启卢比-卢布支付系统。按照部分媒体的小道消息,印度甚至在战时情况下照例将T-90坦克发往俄罗斯保养升级,结果一部分被俄军截胡开上了战场,相当于变相支持“特别军事行动”。这种态度要是放到其他国家身上,美国早就暴跳如雷了,不过出于拉拢印度对抗中国的目的,莫迪政府非但没有成为被施压的对象,反而变成各方竞相拉拢的“香饽饽”。就以《美印联合声明》为例,其中竟然并没有谴责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只是呼吁和平解决争端——这与拜登政府的立场大相径庭,即美国完全迁就了印度。并排放置的印度空军苏-30 MKI和和阵风战斗机,苏-30明显大一圈。印度空军的一线战机是36架阵风、41架幻影-2000和247架苏-30 MKI,阵风的购置单价高达1.1亿美元,而苏30只有5000~6000万美元。2、扶持印度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继续为欧美提供廉价商品供应。很多朋友一提起欧美来就“两眼放光”,大家羡慕西方发达国家的理由有千千万,但最根本其实就一条——欧美人可以用同样的劳动获得明显超越国内的生活水平。比如同样是一个车间工人,美国的车间工人可以住着小洋房,开着日本轿车,每年几十天的年假,偶尔还能去迈阿密看看大海晒晒太阳……这种差距除了历史资本积累和一部分技术优势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美国可以凭借汇率和贸易优势获得大量物美价廉的外国产品——假如全部日用品都是由西方发达国家内部生产,那将是天价。之前承担提供物美价廉产品角色的主要是中国,现在随着中国人力成本提高和产业链上移,西方特别想扶持印度。毕竟墨西哥也好、越南也好,只有1亿人口的体量,还是太小了。印度总理甘地向美国总统里根敬酒,1982年。印度国内的上层政治精英和知识分子比较亲西方,一般群众则对俄罗斯拥有较深的情感。根据笔者个人的判断,美国的第一个目标有可能会实现,但第二个目标实现不了。首先,印度国内具有很严重的宗教主义和民粹主义思想,缺乏市场经济信仰,也没有强调个人奋斗的东亚儒家文化做支撑,因此经济发展的天花板有限。其次,印度被排除在绝大多数区域自贸框架协议之外,2022年印度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只有1.18万亿美元,不到中国的五分之一。某种意义上讲,是“缺乏市场经济信仰”导致了“被排除在绝大多数区域自贸框架协议之外”。印度有爱贪小便宜、不懂得取舍的坏习惯,与新德里谈自贸协议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情,经历过RCEP谈判的国家都深有体会。从空间上来看,当今世界经济的三极即欧洲、北美和东亚,而印度远离其中任何一极。现代产业发展往往是产业链/产业网的概念,东南亚的制造业和国际出口之所以发展十分迅猛,很重要的原因是离中日韩近,可以轻松接收产业链转移,相当于对原产业网络做了一次“微调”。以越南为例,它同中国珠三角地区简直是无缝衔接,自然而然就成了中美贸易摩擦的缓冲地带。印度不具备这些优势,从珠三角运设备组件到越南和到南亚完全是两个概念。除非印度能够一枝独秀打造出与三极并列的第四大生产网络,否则它不仅取代不了中国,甚至取代不了东南亚的地位。因此,美国想在印度再次上演一幕日本经济崛起式的“顺我者昌”,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