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与生活】聪明人是如何增加成功几率的?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叫做《博弈论与生活》。作者兰·费雪是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物理系教授,纳米物理学与软物质研究所研究员。研究遍及物理、化学、生物、哲学等多领域,被誉为挑战"乌合之众"的全能科学家。
其著作《如何浸泡面包圈》被评为美国物理协会"年度最佳科普图书",他还著有《搞笑物理学》《称量灵魂》等脍炙人口的作品。
面对各种冲突和僵局,有何因应策略?博弈理论可以给你线索。读完本书除了可以认识博弈理论全貌,你也能学会该如何化解日常生活中的七大困境:
现代社会高度联结,人与人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竞争与合作博弈态势。对于个体来说,在社会中如何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如何作出对抗与冲突、妥协与合作的策略选择,就成人生中重大议题。
总之,不论是职场还是生活,本书都是值得学习的经典,为此简曰读书与你共读,针对本书感兴趣的朋友我们创立「博弈论与生活共读群」,进群即可听本书完整解读、领取思维导图及电子书,抱团共读并交流心得~
↓↓↓添加下图助教微信进群
今天我们要聊的这本书叫做《博弈论与生活》,作者是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兰·费雪。
我们把博弈这两个字拆开来看的话 ,赌博和对弈,一个需要运气,一个讲究实力,二者相互交织。游戏中每个人的决策,又都受到其他参与者行为的影响,所有人都想在游戏中胜出,都想最大化自己的收益,理性决策的依据是什么呢?就是博弈论。
博弈论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可以告诉我们为什么世界上有这么多的冲突、背叛与欺骗。更重要的是博弈论探讨人与人要如何才能达成合作与互助。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哥哥弟弟两个人分蛋糕,小孩子就喜欢争吃打闹的,蛋糕很难切得一样大小,谁多了谁少了肯定就要哭要闹。用博弈论的办法很简单:你切我选。一个人负责分,分完了另一个先选。如果哥哥负责切,他就会尽量切成一样大,因为他知道弟弟肯定会拿走更大的那块,这样两个人就都没啥怨言了。
要讲博弈论当然就得从著名的囚徒困境说起。话说张三和李四偷东西被警察叔叔抓住了,两个人被分别关押审讯。警察向张三交代了政策,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如果你和李四都招供了,两个人各判6年;如果你招供,李四不招的话,那你算戴罪立功,我可以把你直接释放。李四要被判10年;如果你们两个都不招供,证据不足各判2年。
同样的话,警察也和李四说了一遍。请问,如果你是张三,你是招还是不招呢?从公布的规则来看,两个人最好的选择当然是都选择不招,各被判2年,加起来一共是4年。这对于整个集体来说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但是现在两个人被分开审讯,张三怎么做是受到李四选择影响的,这就需要考虑李四会怎么做。
如果李四选择招供,我招供的话被判6年,不招供的我要被判10年,6年和10年一比,那我肯定选择招供。
如果李四不招的话,我招供就能被释放,我抗拒还要被判2年,释放与2年,我还是要选择招供。
所以无论李四的选择是什么样的,我的选择一定都是招供。招供就是我的压倒性策略,意思就是说,无论对方怎么做,这个策略对我来说都是最好的。
那对于李四来说,情况是一模一样的,他的压倒性策略也是招供,所以最终的结果一定是两个人各被判6年,加起来一共12年。
很明显,这对于集体利益来说是非常糟糕的,甚至比一个人抗拒一个人招供,总共被判10年还要更加的糟糕。
但是这个结果却是必然的,稳定的,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单独改变自己的策略。因此这是一个令人绝望的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在我们的生活中可太多了。作者兰·费雪说他年轻的时候就就深受其害。当年他和自己的弟弟,两个小伙子同时喜欢上了同一个小姐姐。两个人都争相去女生耳边说对方的坏话,想以此在人家心中抢占一席之地,结果弄得两败俱伤。没过多久,小姐姐就和别人男生出去约会了。
要深刻的理解囚徒困境,我们必须需要引入两个概念:帕累托最优和纳什均衡。
举个例子,想象有一条长长的海滩,如果我要在海滩上开一家奶茶店,我应该开在海滩的什么地方?如果只有我一家,那我开在什么地方都可以,整条海滩的顾客资源都是我的。
但是我要考虑可能李四也会来开家奶茶店和我抢生意,那我先来我一定要把店开在海滩的正中间,这样一来无论他开在哪里我都不会吃亏。
没过几天,李四真的来了。他一看,我已经在正中间了,那他开在哪里?不管他是开在靠左还是靠右,就都等于是把另一边的顾客资源拱手让给了我。所以他的压倒性策略一定是紧挨着我也开在正中间。
那如果我和李四本来是好朋友,我们是约好了一起来海滩做奶茶生意的,那我们俩的摊应该怎么摆?就应该分别摆在海滩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的位置。
这样一来,我俩等于平分了所有顾客资源,而且任何一个位置的消费者想要买奶茶走的距离都是最短的。
在不伤害任何人利益的情况下,至少使得一个人的境遇变得更好,这叫做帕累托改进,如果一个局面已经完美了,就像是沙滩上的这两家奶茶店一样。那我们就把这个局面叫做帕累托最优。【限于公号篇幅, 欢迎进群听完整解读】
长按识别下方助教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