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体检的仪式感
文 | 贝小戎
同事在群里提醒:体验月底截止,请尽快预约。单位体检这个福利大概被浪费得很多,因为年轻同事觉得自己不需要体检,年纪大的又有点怕体检,或者觉得已经知道自己“三高”,再体检也不会有什么变化。
去体检一次挺累的,要查好多个项目、跑好多个地方,人多了还要排队,还不一定能检查出问题。胸外科医生王兴在《医生,你在想什么》一书说:“很多人都认可体检,但都在抗拒体检,包括我自己也不是体检的狂热爱好者。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目前的体检可以被称为有效的不多,很多单位给职工安排的体检项目也都更像是一种体现员工关爱的形式。除此之外,体检还是一项反人性的活动……大多数人都会尽可能推迟去体检的时间。包括我自己也会想,日子已经过得很艰难了,还要在没什么毛病的时候选择体检,有这个没事找事的时间和精力,还不如去找找乐子,比如睡觉,毕竟这也是对保持健康所做的一种努力。”
美国普通内科学会说:“没有特别原因而定期安排的普通体检,在减少发病率、死亡率或住院率方面显示并无作用,但不必要的检查却引发了潜在的危害”。
体检的结果有时还不靠谱,有一次在慈铭体检,医生跟我说我肾脏纤维化,让我去复查。去了北大医院,医生说哪里是纤维化,是息肉。体检机构是宁可错报一千次,也不放过一个,“体检机构很怕漏诊,假如发现问题,会建议你去医院复查。而你到了大医院之后,有时会发现是虚惊一场,医院直接告诉你没事儿,你因此就会对体检机构产生不信任感。但实际上,机构虽然之所以会显得有点怂,是因为其灵敏度高,但特异性差,这在任何检测工具中都是可以调整的,上调灵敏度就会减少漏诊的可能性,使体检机构在缺乏公立三甲医院的硬核医生的情况下,宁可怂也不要错,这是体检机构的局限性,但换来的是高体验感。”
体检还是要做的,因为“体检几乎是唯一有效的常见病预防捷径”,比如糖尿病,是发生率排名靠前的常见疾病(即使年轻人也容易出现),一般早期没有任何症状,但是没有及时发现的话会有严重后果。“又比如肺癌,男性发病率第一名,总体第一名。难不难筛查?不难,200元做一个CT即可。肺癌早期好不好治?好治,治愈率非常高。那肺癌有没有症状?没有,有症状就是中晚期。那么该不该常规筛查?应该。”
美国家庭医生圣西睿智说,许多筛选检测的确很有效,拯救了很多人的生命,如量血压、葡萄糖含量测定、对50岁以上的所有人士进行直肠癌筛查等。但癌症筛查检测,包括胸部X光片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尤其是肿瘤标记物的抽血化验几乎无效。美国家庭医师协会建议,健康的人年度体检时不要做常规心电图检查;65岁以下的健康女性检查中不要做骨密度扫描;21岁以下的女性不要做子宫颈抹片检查。
《神迹》剧照
至于多久做一次体检,“血压、血糖、血常规、生化常规,同时也包括我们的身高、体重、视力等检查,都建议一年一次,因为这些是对于人身体健康状态的综合评估。人的健康状态每年可能产生的变化,或者新增的疾病,是有可能反映到这些状态指标的,比如去年双眼视力是1.0,今年视力变成了左眼1.0,右眼0.1,这就反映眼部或者脑部也许发生了病变,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对于状态的检查,其实是每一年我们对于自己进行的一项有仪式感的评估——感谢时光,我虽然又老了一岁,但依然健康。”
比较重大的疾病,“要考虑这些特定疾病的发展规律。45岁以上的病人开始进行相对全面的防癌体检,也是因为45岁之后才到了癌症的好发年龄,之前发生癌症的可能性更小,所以全面防癌体检的获益就不高。另外,如果家人有癌症病人,尽量要选择在家人患病年龄往前15年左右进行筛查。比如你的家人是55岁患胃癌,那么你在40岁的时候最好就要做一次胃镜,来检查是否已经发生了早期的癌症。”
大家都在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