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想要孩子有出息,就一定要让他吃这3种苦!
广告
广告
摘 要
父母再爱孩子也要适时放手,狠下心,舍得让他吃这3种苦。
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
一个人只有读书,才能聆听哲人智慧,才能见到更大的世界,才能拥有更广阔的胸怀与格局。
很多孩子贪玩厌学,不愿意读书,只想着打游戏,父母千万不要听之任之。
再爱孩子,也要舍得让他吃读书的苦。
曾国藩一生手不释卷,从少年到去世,不曾有半分懈怠。
哪怕是行军打仗的时候,也不忘带着书。
对家里的弟弟、子侄,更是关怀备至,每月书信检查功课,交流读书笔记,督促他们读书。
他说: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
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
不特写字,凡事都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读书读不通,不要气馁,只要肯下功夫,早晚可以开窍。
只要让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孩子必然一生受益。
等孩子长大,他就会明白,曾经为读书吃的苦,是他一辈子的财富。
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说:
「现在的孩子骂不得、说不得,批评不得,一点挫折就接受不了。 我们对孩子没有一些控制、抑制、约束,一味以爱的名义对他们让步,这样的教育是不对的。 教育一定有痛苦的成分,这是不言而喻的。」
付出的苦
杨绛说:
「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数倍于普通人。 不同程度的放纵,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不同程度的锻炼,必取得不同程度的成绩。」
孩子的人生就是一只崭新的储蓄罐,所有付出的努力,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打包还给他。
看过这样一个新闻,让人唏嘘感叹、震撼不已。
有一个农村的孩子,一出生就被父母捧在手心里,虽然家境并不富裕,但父母却生怕孩子吃一点苦。
就连孩子走路多了,父母都会心疼,生活条件艰苦,就用扁担挑着走。
十来岁时,吃饭还常常是父母喂到口中的。
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父母没日没夜地辛苦操劳,相继病倒过世。
这时男孩已经18岁了,可是却连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没有。
失去双亲后的小伙子,过上了有一顿没一顿的生活,开始邻居还好心给点菜和肉,但他根本不会做,最后饿狠了,就在垃圾箱里捡吃的。
这样的日子,熬了5年,最终把自己活活饿死了。
真是「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这对父母同样是可怜又可恨,把好好的孩子,养成了「废材」。
宋代李邦献说:
「为子孙作富贵计者,十败其九;为人作善方便者,其后受惠。」
所以说,不管家境如何,家长都要舍得让孩子吃付出的苦。
让孩子知道生活中有一个叫做“困难”的词语,往往和流汗、受伤分不开,这样他们长大后,才会大大缩短社会适应期,提高抗挫能力。
没有不爱孩子的家长,但与其过度保护,不如让孩子自己学会付出,这样才更懂得珍惜和感恩,同时也能享受收获时的喜悦。
人生漫长,父母无法庇佑孩子一辈子。
好父母是那个授之以渔的人,而不是将孩子保护地严丝合缝。
生活如品茗,懂得吃苦才有回甘。
父母再爱孩子也要适时放手,狠下心,舍得让他吃这3种苦。
爱,一定要懂得分寸,有原则。
更多文章推荐
广告
广告
版权声明:若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小编微信ID:CanadaTodayMedia
今日加拿大严谨负责的新媒体
微信号:今日加拿大
英文ID:CanadaNewsToday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