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这群高中生,为自己写下悼词:一节关于死亡的语文课

这群高中生,为自己写下悼词:一节关于死亡的语文课

社会

▲ 受《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启发,2016年起,浙江一所县城中学的语文老师朱林鹏开始布置一份特殊的作业:让学生以他人的视角,为自己写一篇悼词。(受访者供图 / 图)

全文共5507字,阅读大约需要13分钟
  • “我从第一届开始,有意识把死亡这个概念传递给同学,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让他们意识到活着本身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


  • 写悼词之前,她觉得成功的人生是大城市买一套房,站在最高点俯瞰城市,在商业世界如鱼得水。“但是我在写悼词的时候就想,一直待在最顶端活得也太累了,死前也这么累,好像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南方周末记者 潘轩

责任编辑|李慕琰

从浙江一所师范学校毕业后,朱林鹏在一所县城中学当语文老师,拧巴感很快到来:执教一个“指示体系相当零散”的学科,“就像《甄嬛传》里的皇后,谈到她时都排在第一个,但是大家清晰地知道,她不受皇帝的宠爱。”他不清楚学生到底需要怎样的语文课。

“一节课要么有趣,要么有情,要么有用。”他说,从功利性上讲,语文课很难实现最后一个功能。于是他在前两者上加强。春分时,他带着同学们去操场玩飞花令,感知春天的到来;余光中去世第二天,他一时兴起,花一节课回溯了诗人一生的诗作。下课铃响,同学们正好齐颂道:“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是雪满白头。”那是一个诗意的、告别的瞬间,和应试不相关,到了期末,他向同学们发放问卷,询问最令人动容的语文课,大家都不约而同提到了这节课。

他索性把课堂一截两半,前一半是非典型的语文课堂,后一半用来讲应试技巧。在“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的作文环境下,他鼓励大家写诗,从手边无用的纸张中寻找字句,随机拼贴出一首诗。困于题海的高中生,写出的“拼贴诗”不逊色于成年人:“人生/通过痛苦/得到快乐 / 是生活的常态”“就这样,逃学的主流意识在冬季死灰复燃/想方设法逃学,就可能出类拔萃/做事也慢慢变得机敏、睿智/一起逃学吧”。有人耍起俏皮:“今天下起了雨/长叹感到无语/ 而我握紧了笔/《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2016年起,悼词课加进了朱林鹏的课程图谱。在高中语文课本的入选篇目《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恩格斯以自己的视角,回顾了马克思的一生。受此启发,朱林鹏布置了一项作业:请学生以他人的视角,为未来的自己撰写一篇悼词。

第一届开设时,曾遭到部分家长反对。朱林鹏猜测,“这可能和我们的传统(有关),像孔子说的,‘未知生,焉知死’,你连怎么活都没弄明白,没有必要讲太多死的事。”他解释着自己的动机,“我从第一届开始,有意识把死亡这个概念传递给同学,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让他们意识到活着本身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

之后的两届,他把悼词改成选做作业。三分之二的同学都选择参与。一个学生说:“在小学、初中,没有大面积地谈论过死亡,所以有点新奇。”如今,悼词课已坚持三届,跨度七年。

灵感最初来自于业界知名的语文教师郭初阳。十多年前,这位新锐教育者曾振臂一呼,感慨性教育、死亡教育和公民教育在现行教育体系的缺失,要由语文老师代劳。“漠视性教育,让人不懂得去爱自己的伴侣,影响的是今后的婚姻;漠视死亡教育,让人不懂得此生为人的珍贵与短暂,造成个体对生活的冷漠和对生命的轻视。”

郭初阳多年前在舆论空间投下的一枚小石子,在浙江这所再普通不过的教室里,荡开了涟漪。朱林鹏把青春期的孩子对死亡的想象收集起来,呈现在一张PPT上。

一个立志当警察的女孩开头写道,“2038年,徐警官最终没能战胜黑暗”;一个成熟稳重的女生,在悼词中透露真实心境,“她的形象常在大人和小孩之间来回跳跃,但我希望她能永远做个小孩”;连平时看上去“吊儿郎当”的男生,也静下来描述着死亡的来临——开着劳斯莱斯的自己,为了避让老人,不幸离世,“多么完美的人啊!真的是天妒英才”。

温靓如今在浙江一所大学读汉语言师范类专业,2019年,在朱林鹏的课堂上,她还是高二的学生。那时,她在悼词中写:“当年岁渐长,她却觉得自己在走下坡路,总自卑,总失落,好像什么都找不到了。但她熬过了很多没人为之鼓掌的黯淡日子,学会和记得做自己的头号粉丝,自渡隐晦与皎洁。”

她已经想不起来当时为何耽溺在那样的情绪里,只是猜测,悼词里的“走下坡路”,或许表达了初中没能进入到第一流的中学,在那个阶段对人生的遗憾。朱林鹏所在的中学是当地的“二类学校”,他曾在班里做过统计,超过60%的学生有类似心态。

但温靓印象最深的是,写作悼词时,她暂时挣脱了应试作文的模式化要求,顾不上思想是否深刻、有没有用上文采很好的句子,而是进入到一种“心流式”写作。

这些“稚嫩,但是很真诚”的自我表达,很少能在应试作文中见到。朱林鹏不喜欢批改应试作文,那遵循着一种可以量化的标准。“均分42分,如果书写漂亮,加1-2分;素材新颖的,可能再加1-2分;结构清晰、语言上有亮点的,再加1-2分。这个过程中我不会想着说你写的内容有多让我感动,每篇作文只有十多秒的批改时间。”

但在这些事关个体的悼词中,朱林鹏隐然察觉到学生不为人知的内心。开设第一届悼词课时,他的触动很深。“有位同学写,我希望我的葬礼是在早上举行,这样那些爱我的人,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可以不用那么伤心。”

学生交上来的悼词作业。(受访者供图 / 图)

1

“他竟然能写出这样的东西”


最初,朱林鹏单独抽出一节课,让学生为接下来的悼词写作做准备。他会播放一则关于死亡的视频——亲友在下葬的墓前聚集,棺材里,播放着逝者生前录好的音频:“有人在吗?棺材里有点黑”,语气诙谐。

他将收集上来的悼词分门别类。寿命最长的同学挨过了漫长的千年,直至3006年的春天才离世;最短的,则将死亡时间定在了写悼词的当天,原因是英语默写没过,拿了F。

有人在悼词里大开脑洞,一个学生写道,“叮咚,您的任务已经完成,接下来去另一个世界”,这是穿越时空的网文里常见的设定,在这个世界的生命结束后,可以去往另一个新世界体验新生活。另一个热衷编造星球、机器人名的学生,将自己未来的职业设定为游戏设计师。

悼词里埋着一个人日常形象的速写。

一个大大咧咧的女生,会因生活中一点小事就大呼小叫,她写下:“死后将她的骨灰撒向门前的小溪,她会自己努力游向大海,再随着水蒸气去天上找玉帝斗地主。”一位“应该有过情感经历”的男生,熟稔年轻情侣间的打趣方式,以另一半的视角写下:“这人喜欢偷拍,还美其名曰为艺术抓拍,拍了我快一万张照片,没一张能看的……你们说要不是我,他会不会单身一辈子呢?”

长得高高壮壮、每天都第一个到教室学习的班长写道:“你发誓不再过那样枯燥、循规蹈矩的生活。要多做些青春的疯狂的事,独自一人为了多彩的生活而生活。按自己的想法而过。你活得一定很累吧。自己的理念在世俗与现实的冲击下往往烟消云散。怀揣热忱也当上小职员。在朝九晚五安稳的节奏中过着平凡人的生活。你很难过吧,可那没有办法,闯出这条直流的人。又有多少?”

这让朱林鹏惊讶。中考时,班长因一分之差没能上到本地最好的中学,平时在学校排名前列。“其实他完全有能力和实力过上和班里绝大多数同学不一样的生活。”

课堂上不讨老师喜欢的学生,在悼词中表现出矛盾又辩证的一面:“他想着做个好人,可最终又还是一事无成。他厌恶这个世界让他存在,可又感谢这个世界让他栖身多年。”

据朱林鹏描述,这位同学经常是课堂秩序的破坏者,会插科打诨地接老师的话,接的话往往和课堂内容不相关。悼词作业布置下来,他喊得最响:“怎么要写这个?这个怎么写?我不交了!”

但在日常随笔作业和悼词里,他反而展现出了某种秩序:他敏感于季节物候的转变,批判新闻事件中自以为是的父母,认为亲子关系是双向交流的结果。“他对这个世界很深情,但在现实当中表现得无所谓,反抗一切、调侃一切。”朱林鹏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其他同学不看他的文章,根本就不知道,他竟然能写出这样的东西。”

在电影《死亡诗社》中,新来的英文教师带学生们在校史楼内聆听死亡的声音,反思生的意义。(资料图 / 图)

2

“我”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第一届开悼词课时,朱林鹏也为自己写过一篇悼词,但他不愿意翻看成文。“我的职业已经确定、家庭也确定、大概率一辈子都是待在临海这个地方,”但学生不同,“我人生的想象空间不如他们来得丰富多彩。”

帅芯宇16岁,头脑活络,热衷写类型小说,写完后在同学间传阅。她的想象力不拘泥于现实,最新的写作对象是星际警察,在不同星球间执法,解决其间的黑恶势力。

在悼词里,她设想自己是位天文学家,在死亡的最后一刻实现了毕生所求——在演算纸上圈出那颗银河系内、太阳系外星星的具体位置,并将天文望远镜对准了它。她觉得活得太久不是件好事,把寿命定格在35岁,“倒在了黎明前,和我的永夜共生”。“想象的时候肯定要把自己想得高大上一点。”她说,“满足一下对于未来的一种伟大的想象建设。”

悼词作业的要求是,以他人的视角来写。确定视角之前,最需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我”到底是怎样的人?

“当时在写的时候,我就挺困惑自己到底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怎么样的结局。”帅芯宇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因为我的人生也没走完,有时候,想自己的人生想腻了,就去想想名人的人生,如果他们这一步不这么干,会如何?”

她想到《鸿门宴》里,项羽因一时之念放过刘邦,倍感愤怒,于是在一篇小说里,她安排穿越者过去刺杀刘邦。荆轲刺秦王,她不满秦舞阳因恐惧而发抖,在小说里抽掉了他的软弱,顺利帮助荆轲刺杀了秦王,结束“秦的暴政”。她不满于童话《海的女儿》的结局,拒绝将爱和爱情画上等号。“也没有说救命之恩就一定要以身相许吧……(变成泡沫)还不如和爱自己的人在一起。”

她对人生怀抱着小小的英雄主义,体现在她的悼词之中。

“不当天文学家,当小说家,我也很乐意。”帅芯宇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小说家是我对于现实的一种妥协,就是想以后找不到特别好的工作,我去当小说家。”

但现实里,父母对她有更务实的期待。帅芯宇的家人基本从事警察、医生、教师、会计四个职业。父母对她未来的预期,也在这些稳定的选项中。

为此,母亲培养她看早间新闻的习惯。她观察,新闻里通常出现的都是“这个首富”“那个科学家”又做了什么厉害的事,“没有什么新闻会讲一个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很痛苦,最后只好写作业……哪一个公司白领今天被领导骂了,但最后还是重拾信心继续工作,我觉得这种也是很伟大的一件事。”帅芯宇说。

写悼词之前,她觉得成功的人生是大城市买一套房,站在最高点俯瞰城市,在商业世界如鱼得水。“但是我在写悼词的时候就想,一直待在最顶端活得也太累了,死前也这么累,好像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也有人已然保持了成年人的清醒。朱颂未来想当一名语文老师,这是一条看上去很实际的道路。“但当语文老师也挺难的,最近师范类竞争都很大,我感觉不一定能当上。”朱颂语气平静。

朱颂说,她的MBTI人格测试的结果是ISFJ,常见的描述是“守卫者人格”,用低调谦逊的方式帮助世界运转,她说自己是个循规蹈矩的人。“(当一个伟大的人)要经历一定的起伏,前期隐姓埋名,最后再辉煌那一下。我感觉不需要这种生活……我就当平凡但又有自己美好生活的人就可以了。”

学生的“拼贴诗”。 (受访者供图 / 图)

3

“这让我更加接受、不再畏惧死亡”


死亡是朱林鹏常会讲到的话题。

课堂上,在讲《百合花》时,他和学生分享了一则网帖中关于“至亲离世当下不感到悲伤是否冷血”的讨论。他试着和同学们分享一种观点:对于死亡,人的感知通常存在时差,当逝者已逝,人会后知后觉,渐渐从日常记忆里,感知到死亡的确凿。讲《古诗十九首》里“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他谈起疫情期间的社会新闻,感叹生命的脆弱。

当一个人走入人群,进入更为庞大的社会关系,死亡不仅因病痛或衰老导致,会展露更加深刻、复杂的一面。

朱林鹏曾经让同学们探究《祝福》里祥林嫂的死因。大家的观点大致分成了自杀派、单人作案派和群体作案派。

自杀派认为,祥林嫂一无所有,是在黑暗的抑郁里自己死掉的。自杀派的观点是:“那些人,跟她没有利益冲突,她死不死,那些人还是正常生活,在那么喜庆的节日里,没有人会为一个祥林嫂破坏了节日氛围,所以是自杀。”单人作案派的支持者,则从小说里寻找可能的作案者。

但朱颂觉得,是群体杀死了祥林嫂。

她想起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东方快车谋杀案》,“那个人被捅了11刀,可能每个人都杀了他一刀,但是不知道真正让他死亡的是哪一刀,但是每个人都是有罪的。”她说,祥林嫂同样如此。文中那些女人,一开始对祥林嫂抱有同情,但祥林嫂不断自述悲惨遭遇后,她们觉得烦了。她们也是群凶的一部分。

但这样的死亡毕竟离他们的生活经历太远。十六七岁的年纪,不少人尚未直面过死亡,只对死亡有模糊的印象。

“有的人会觉得死亡是解脱,有的人感到有点畏惧,我感觉是,我既期待死亡,又不希望它那么快接近我。”朱颂曾经看过钱德勒的《漫长的告别》,里面有一句话,“每说一声再见,就是死去一点点。”

朱颂最恐惧的那种死亡,就是余华在《活着》里所描绘的福贵的遭遇。一个人不断遭遇亲人的逝去,最终只有自己一个人孤独地面对死亡。朱颂先前并不相信有死后世界一说。但在老师和大家分享完《寻梦环游记》后,这样的观念有了些许松动。她意识到,当一个人肉身消亡,还可以活在亲友的记忆里。

她从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里找到安慰。“他说,他车轮折覆的每一处痕迹有母亲走过的脚印,他自己在地坛里‘走’了那么多,可是背后有他母亲照着他的轨迹再走一遍,找他,还是有人在关心着他,感觉是他身上不惧死亡的一种原因吧。”在这个意义上,死亡成了“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这让我更加接受、不再畏惧死亡。”朱颂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帅芯宇、朱颂为化名)

其他人都在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48岁李玟因抑郁症离世,其姐姐在Ins发布英文悼词:她的光芒,永垂不朽!(附视频&文字稿)长大后才发现,语文课本一直在教我各种道理小学生语文教辅天花板!必背成语+古诗词+文言文+文学常识,每天8分钟搞定大语文!高考平均分第一名的北京四中语文课终于来了!我反复推荐N次的语文老师,暑假一定让孩子体验一下!(待会删)这所名校的语文课,终于来了!安省中小学语文课程大纲全面改革!今秋起,低年级也要测试!反复推荐N次的语文老师,暑假一定让孩子体验一下!(待会删)暑假的语文学习,盯住这2项重点突破!When you miss me, just look at the clouds快乐是创作起点,一生没有寻找伟大意义Huang暑期公益带读+预习来啦~英语原版书籍,语文课文预习逢人就推的语文老师,不想让任何妈妈错过!名校的语文“牛”在哪?看了这套作文书就全明白了~想起了初中语文课停下来看的那场雨冷却的不止季节(79)— 不再错过“让被调研者自己写报告”,谁给的底气?我反复推荐N次的语文老师,开学前一定让孩子体验一下!(待会删)反复推荐N次的语文老师,开学前一定让孩子体验一下!(待会删)机缘而必不可少者只有苦為解脫的第一步活在世間根本的處境是困苦的为什么阅读和作文是小学及中学语文成绩的关键?豆神教育揭秘语文学习那些事FIRST第三日,关于死亡、衰老、疾病的家庭隔空对话福建一地宣布高中免学费背后:一场高中生源保卫战我逢人就推的语文老师,不想让任何妈妈错过!(24小时删)“中国队大胜XX队”,“中国队大败XX队”,为什么都是赢了?【语文课忘记教的】【第一天】开始3天的断食B站爆火的语文老师,在应试教育中找到平衡了吗?“德国文学君主”马丁·瓦尔泽逝世:“我只为自己写作”太疯狂!32岁女子假扮高中生 就读三所不同高中3块多一节的写字课,娃学两个月惊艳了语文老师!我反复推荐N次的语文老师,新学期一定让孩子体验一下!(待会删)"研一升博的秘密" 就因一场直播课,2个月内逼自己写一篇SCI从高中生到博士统统沦陷,只有小学初中生不嫖娼?我们反复推荐N次的语文老师,暑假一定让孩子体验一下!(待会删)author names in other languages.原来“京圈名校”北京四中的语文课是这样讲的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