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妈妈为省电费关空调,把电扇让给孩子后在家中“热死”,老公一句话道出悲剧背后原因…
今年夏天的温度实在让人有点难熬,刚入夏不久就遇上全球平均气温历史最高点,更别说随后而来的连续高温天。
在这样的天气里,空调真的就是起居办公的必备。
尽管长时间开空调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在室外中午一度冲到40℃的高温下,该开还是得开。
我最近就刷到这样一则新闻,痛心惋惜的同时也感到深深的无奈:
杭州一位30多岁的妈妈,在40℃的高温天未在家中开空调、并把风扇留给了孩子使用,结果自己患上热射病,最终不治身亡。
许多人第一反应都是不可置信,一个年轻人,怎么还会因为如此“荒唐”的原因丢掉了宝贵的生命。
▲图片来源影视剧
但深入了解事件的始末与过程后,才会发现,真正“杀死”她的罪魁祸首,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不怕热”的妈妈
入伏后,全国各地的极端高温天气就没停过,杭州身为新晋“火炉城”也当仁不让。
连续几天午后体感温度超过40℃的煎熬,普通人有多难熬可想而知。
杭州的这位30岁出头的妈妈,却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在家中开空调,而是选择靠毅力硬扛。
且她不仅不开空调,还把电风扇让给了孩子,自己在高温的屋子里继续忙里忙外。
没想到,悲剧就这样发生。
一开始,她只是觉得人很疲劳,有些微喘不过气,自己和家人都并未重视,直到后来她热到失去意识开始昏迷,才被家人发现送医。
到医院急诊时确认,这位妈妈罹患热射病,送医时体温已高达42℃,持续的身体高温让她多个脏器出现衰竭症状,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被热死”这句看似戏谑的话语,却在极端酷热的天气里频频发生。
新闻上了热搜后,许多人表示虽然很同情这个妈妈的家人和孩子,但完全无法理解她在40℃高温天不开空调硬扛的行为。
有人猜测,她可能只是经济条件不好,想要省下一笔开空调的电费,却没想到付出了如此惨痛的代价。
但令人心寒的是,这位妈妈近乎“自我献祭”的牺牲,在家人的眼中却是另一番样子——当医生问起她丈夫为何这么热不开空调,丈夫理所当然地回答:
“她平时不怕热。”
人与人体质不同,对冷、热的忍受程度当然有区别,但那是在正常范围内的差异,面对极端温度时无人能够幸免。
这个妈妈宁愿忍受酷暑、把电风扇让给孩子,用“自己不怕热”的借口试图为家里的开销节省一二。
如此“拙劣的谎话”,却被家人当了真,还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样的行为并没有什么不妥。
可以说如果没有发生后续的惨剧,大概做丈夫的永远都以为妻子是真的“不怕热”,而非想要给家里省钱硬撑。
▲图片来源影视剧
生活中,这样的妈妈似乎无处不在,她们习惯把所有的好东西留给孩子与丈夫,并配上善意的谎言:
一桌饭菜里,她们总是主动吃边角部分,把更美味、营养的部分留给丈夫孩子,美其名曰“自己爱吃”;
给丈夫孩子买东西时眼也不眨,自己几年都不舍得买件新衣买双新鞋;
为了省一点生活开销,宁愿自己忍受痛苦,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体力来保障家人的生活质量不变……
▲图片来源影视剧
她们觉得为家人牺牲自己是一种伟大的付出,被家人的需要让她们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于是更多的付出、更多的牺牲接踵而至,这种“自虐”方式甚至成为她们找寻自己家庭在家庭中位置的唯一办法。
还记得那个因为芒果贵,就把芒果肉削下来给孩子、自己啃芒果核上的一点残余的妈妈吗?
她的发文里,一边是自我感动于对孩子的付出,另一边则掩盖不住话语间的委屈怒意:
明明不是孩子要求她只啃芒果核肉,她却气呼呼地自我嘲讽自己“不配”。
“为了你们,我吃了这么多苦、受了这么多罪,你们就该一辈子对我愧疚!”
做抿尖的妈妈
去年,一则与妈妈有关的视频刷爆了社交网络。
视频里,一位中年妈妈正在为全家人做一种本土特色美食——抿尖(一种手工面食),但视频配文却写着这样一句话:
“不出意外全家又要挨骂了。”
抿尖本身只是当地一种普通的家常食物,要说有什么不同,大概就是烹饪方式更繁琐。
不仅需要从和面揉面开始,还得准备复杂的工具,费大力气在工具上“搓面片”。
往往做完一顿抿尖,做饭的人已经累到动弹不得。
拍摄发布这个视频的正是做抿尖者的女儿,在她眼中妈妈做的抿尖不是所谓“家的味道”,而是让妈妈大发脾气、全家挨骂的导火索。
▲图片来源影视剧
原来因为做抿尖太累,几乎每一次家里吃这个,全家人包括锅碗瓢盆都要被妈妈大骂一顿。
年复一年的重复后,抿尖再也不是美食,而是孩子和丈夫眼中避之不及的“祸根”。
女儿曾无数次告诉妈妈,他们并不爱吃这个,如果妈妈觉得做起来太累就干脆不要再做了。
▲图片来源影视剧
然而这样的言论反而引起妈妈的剧烈反弹,她一边指责一家人不体量她做抿尖时的辛苦劳累,一边无视家人“不想吃”的诉求,仍然隔三差五地将其搬上餐桌。
家中其他人苦不堪言,却也知道劝不动、心有愧疚,于是只要每次妈妈要做抿尖,他们都抢着洗碗刷锅小心讨好,希望她不要动怒。
在对妈妈的情绪心惊胆战外,女儿也略带无奈地倾诉:
她真的不爱吃抿尖、也多次提出不吃的要求,但妈妈却真的很爱做;
明明每次都是妈妈主动要做抿尖,最后总会闹得仿佛是家人的要求……
视频评论区,无数人对女儿的处境表示了理解。
有些网友被视频触动,开始诉说自己家的情况:
「不想做真的可以不做,为什么主动做完还要骂全家?
你想帮忙她嫌你碍手碍脚,你如她愿不帮忙了她又发脾气觉得自己辛苦可怜……」
有个网友总结得很精妙且一针见血——
「自我感动式付出,让人觉得被胁迫。」
毫不顾虑对方的真实需求,甚至在对方明确表示拒绝时仍然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付出了巨量的时间与精力后,却无法得到对方真心的感激认同,于是大发脾气觉得“一片好心喂了白眼狼”。
这种“自虐式”的单方面付出,本质上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在亲子、亲密关系中找寻自己存在感的偷懒方式。
因为相比于有效的交流、倾听,满足对方真正的需求,由自己主导把控的“付出”要简单太多,只要能让孩子或伴侣产生愧疚感,那么目的就达到了。
然而偷懒法子用多了,大家也会产生免疫效果,当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是一种单方面的道德绑架甚至“情感胁迫”,那一点点愧疚感也会逐渐变成不满与疏离。
▲图片来源影视剧
当你成为那个“做抿尖的妈妈”,未来可能面对的不是家人们的尊重与愧疚,反而是抱怨与亲情的渐行渐远。
*注: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写在最后·
无论是为了省电费不开空调被“热死”的妈妈,还是费力给家人做他们并不爱吃抿尖的妈妈,从来都不是少数。
同为女性与母亲,我既惋惜她们的选择,却也理解她们的处境——
当她们的人生的全部价值与成就都被桎梏在家庭的小天地里,那么过度的付出与疯狂找寻存在感就是无法避免的困境。
在苛责她们的“过错”前,我们的大环境和小家庭,是否能做些什么改变她们的这种处境呢?
同时我也想告诉这些困在母亲、妻子身份中苦苦挣扎的女性们:
一个人如果学不会爱自己,那么她其实是很难了解如何正确地爱别人。
爱别人前,先学会好好爱自己,当你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快乐是什么时,才会明白其他人需要的是什么。
你是否也遇到过这样单方面自我牺牲式付出的家人?点亮在看,留言与大家讨论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