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师节,聆听医者的声音公众号新闻2023-08-16 11:082023年8月14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庆祝第六个中国医师节庆祝大会上来听“人民”医师的故事托举生命让爱延续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但器官移植,让生命与生命相遇,书写出爱的另一种延续。肝胆外科李照医生讲述《托举生命,让爱延续》: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但器官移植,让生命与生命相遇,书写出爱的另一种延续。家住河北的魏先生,41岁,本该是家里的顶梁柱,却出现全身皮肤粘膜黄染、呕血、昏迷症状,生命垂危。紧急收入通州院区肝胆外科病房,发现已经是肝硬化晚期,肝功能衰竭的状态。如此严重的肝硬化,唯有肝脏移植这一条路了。器官移植,对于患者来说,是生命延续的希望;对于医院来说,是医学皇冠上的明珠,是需要多学科强强联手的系统工程。早在2000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就成功实施第一例肝移植,2007年第一批通过北京市器官移植资质认证。至今累积完成肝移植手术近千例,患者存活质量居于全国前列。尤其近一年来,医院搭平台、融资源、组团队,开通器官移植捐献及获取专用账户,引进专业器官捐献协调员,重新成立院级器官获取组织,在外科、麻醉、重症、介入、影像等多学科飞速发展的基础上,医院器官移植数量和质量有了质的飞跃。再加上,通州院区全面启用一年多,各学科发展势头迅猛,为在这里开展器官移植手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医院强大的学科实力,给魏先生一家带来更多希望。我们分秒必争地进行多学科联合会诊、肝移植术前评估,最快速度进入伦理审批流程,等待匹配肝源。幸运的是,魏先生很快等到了供肝捐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第一例肝移植的战斗号角已经吹响!切除病变肝脏、获取修整供肝、供肝原位植入……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步骤看似简单,却是术中风险最大、难度最高、过程最复杂的手术之一。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巨大变化造成心功能衰竭、血管吻合不良造成术中大出血、长时间循环阻断造成脏器功能衰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将造成整个手术的失败。5小时的手术仿佛一直在刀尖上起舞,高度集中的紧张状态让每一位术者的后背都被汗水打湿。在高水平麻醉医师的保驾护航之下,在手术室护士全力配合之下,手术顺利进行。吻合好的血管“开闸”那一刻,患者体内的供肝迅速变为鲜红色,胆管里流出了金黄色胆汁,这是生命的颜色,是希望的象征。新的肝脏已经开始工作!然而这仅仅是战役的第一步,术后感染、排斥反应、移植肝功能恢复延迟,都是摆在面前的一道道难关。在重症监护病房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下,术后仅4个小时便拔除气管插管,第二天患者便可下地,转回普通病房一周后出院,出院时魏先生的肝功能指标已恢复到正常水平。当看到魏先生出院时,一家其乐融融的景象,我想对于医生来说,没有什么比这个时刻更感到幸福。无影灯下,“人民人”托举生命,让爱延续;大运河畔,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交出了一份“患者满意、员工满意社会满意、国家满意”的发展答卷。300公里,生命的接力发挥‘国家队’带动和示范作用,汇聚力量打造出区域医疗标杆,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心外科范桄溥医生讲述《300公里!生命的接力》:三百多公里,三小时车程,这是北京到石家庄的距离,也可能是生死转瞬的距离,但是这三百多公里,随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被骤然拉近!2023年2月初,心外科团队整体入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石家庄医院,开始了全面的门诊、病房、监护以及手术的工作。在入驻的第三天,我们就开始了常规手术——冠心病搭桥、瓣膜病修复、先心病矫正、心脏微创……都在有条不紊地开展着。看着病人康复后的满面笑容,我也深深地体会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带来的切实获益。然而在后续的诊疗活动中我们也发现,有病还拖延不治、想治却求医无门的现象,就算在这个离首都最近的省会城市,也仍屡见不鲜。59岁的老王多年前就知道自己有冠心病,需要手术,但是在石家庄的多家医院都被告知“病情太重”,劝离转院。听说在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有北京专家固定坐诊,他便慕名前来。由于病情拖的时间太久,就诊时,老王已经是心功能III级的状态,左心室射血分数也只有30%,冠脉三支血管严重病变——属于猝死的高风险状态。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治疗,老王的状态逐渐稳定,手术治疗的安排也提上了日程,出于安全考虑,西直门和石家庄两个院区的领导和医护团队经过谨慎的筹划,为老王安排了进京手术的治疗方案。史艺主任统筹协调,专人进行联络调度,石家庄到北京,整个转运流程精准联动、无缝衔接,充分保障了老王持续用药及病情动态监测,过程极其平稳。来到西直门之后,心外科派专人引领家属办理手续,给初到陌生地方就医的老王一家十足的温暖和安全感。医疗团队针对老王的病情特点,研究制定出精准的手术和治疗方案。手术顺利完成,病情平稳恢复,老王转回了石家庄医院接受进一步康复治疗。由此,依托于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京-石”双向转诊生命通道重磅开启!越来越多的危重患者,接受着术前调整,转诊手术,转回康复的规范治疗,疾病诊治的安全也得到了更充分的保障。随着转诊通道的运行逐渐顺畅,转运管理的水平稳步提升,我们还克服种种困难,将带着循环辅助设备的危重病人从石家庄转来,接受手术治疗。在人才梯队建设和提升科室实力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向石家庄医院“输血”,还要在当地“造血”,石家庄的同事们已经分批次来到北京接受规范化的培训和进修,让我们在两个院区“同质化”发展的道路上共画健康“同心圆”!其实,我就是石家庄人,我的家乡赞皇县就坐落在石家庄的西南角,老家的人们都听说北京专家来石家庄了,觉得在家门口治疗更踏实了,享受北京的医疗资源不再波折,转诊到北京治疗也不再举步维艰。北京-石家庄两家人民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成,给我的真切体会就是——“将远方带到了家乡”!那么多“人民”专家到石家庄真心帮扶、真抓实干,发挥“国家队”带动和示范作用,汇聚力量打造出我们的区域医疗标杆,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百年使命、赓续传承,人民医院为人民!守护人民健康百年不变的底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以人民健康为使命,用专业铸就保护人民的铜墙铁壁。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暴婧医生讲述《守护人民健康,百年不变的底色》:八月的清晨,我漫步在“人民公园”,中国现代医学先驱,中国卫生防疫奠基人,医院首任院长伍连德博士伟岸的铜像沉静安详。一百多年前人类历史上载入史册的那次波澜壮阔的鼠疫抗争,仿佛就在眼前。1910年年底,东北鼠疫大流行时,伍连德临危受命,承担起东北防疫的重任。他发现病原体、找到传播途径;通过“疫患隔离”“伍氏口罩”等措施切断疫情蔓延;通过焚烧疫尸消灭传染源。一系列开拓性工作有力控制了肆虐数月的疫情,避免了一场世界性灾难。伍连德身上所体现出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奉献精神流淌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这所百年医学殿堂,受任于疫虐之际,奉命于病难之间,坚守在生死之线,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20年前那个春天,“人民人”勇敢地站在抗击非典的最前沿。两个多月艰难拼搏,二十多天封闭隔离,丁秀兰、王晶烈士不幸殉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为北京市取得抗击非典斗争阶段性重大胜利争取了时间,“人民人”用生命维护着自己的职业尊严。三年前那个冬天,同样惊心动魄。2020年1月19日下午,一名老年女性患者来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张荣葆主任医师诊室。她曾在外院就诊,治疗数天但症状持续加重。“发热、肺炎、白细胞不高,武汉来京”……张荣葆医生接诊时,敏锐地捕捉到这几个关键词。控制传染源、控制传播途径是传染病防控的重要环节,然而实际工作中,识别传染病并严格按传染病防治原则处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张大夫脑海中绷紧了一根弦,高度怀疑这是一例城际转运的传染性肺炎。“您先在诊室休息一下,不要到处走动,我去看一下检查情况。”张荣葆医生平静地嘱咐患者和家属,自己则镇定地走到护士站,按照传染病流程进行上报。核酸检测结果回报,新型冠状病毒阳性!经北京市CDC检测及专家会诊,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是西城区首例新冠病毒肺炎。很快患者转运至地坛医院救治,医院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控措施进行隔离、消毒,而张荣葆医生则独自在隔离中度过了庚子年春节。无法想象,如果不是第一时间识别,留住患者就地检测隔离,如果没能严格按照传染病规范管理流程上报、诊断、转运,患者的流动将引发更多人感染。张荣葆医生用教科书般的传染病识别处置,用扎实的专业素质和高度的职业敏感性,将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化解,保护了医院,保护了西城区和北京市。在此后的三年时间里,无论是驰援武汉,还是驰援拉萨;无论是设计建设管理北京市最大的方舱医院,还是作为首批医疗队牵头单位率先进驻方舱医院;无论是直面新冠遭遇战,还是举全院之力投入危重症救治,收治危重症患者数量位居北京市第一……每一位“人民人”无畏地投入到抗疫战斗,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用汗水和奉献铸就起健康防线。“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以人民健康为使命,用专业铸就保护人民的铜墙铁壁。让爱与光明永驻爱心无止境,光明无国界,传承百年使命,勇担社会责任,‘人民人’一直在路上!眼科孟庆娱医生讲述《让爱与光明永驻》:中亚,是古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域,文化交汇的历史长河流淌至今。如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将健康和光明的希望送到中亚,延续古丝绸之路的情谊。而我,有幸成为了其中的一员。为落实国家领导人承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国际光明行”医疗队分别于2019年及2023年,两次走进乌兹别克斯坦,共完成985例白内障复明手术,让985只眼睛重见光明,为985个家庭带来希望。在这些患者中,让我最难忘的是一位百岁老爷爷。苏提夫老爷爷出生于1919年,当时已经100岁了,他是“苏德战争”的亲历者与幸存者,是当地德高望重的功勋人物。一听说中国的眼科专家来到撒马尔罕,他就立刻让家人陪同赶来医院,急切地请求我们为他进行手术。其实苏提夫老爷爷饱受视力问题困扰已经很久了,但因年龄太大,当地医院都拒绝为他手术。经过侯宪如主任和曹晓光主任全面的检查发现,苏提夫老爷爷的眼睛患有成熟期白内障、假性囊膜剥脱综合征,同时合并青光眼,目前视力已经严重受损,需要尽快进行手术治疗。然而老爷爷年纪这么大,我们敢为他做手术吗?他做完能获益多久?我们要冒险吗?看着苏提夫老爷爷急切的眼神,大家强烈地感受到他对光明的渴望,在全面评估之后,鲍永珍教授决定为他进行手术。手术小心翼翼地开始了。然而,在完成白内障超声乳化部分后,手术室却因电路老旧突然停电了!眼前突然一片漆黑,所有人都定格了。“手术不能停!请所有人打开手机手电筒照明。”鲍永珍教授沉稳淡定地说。几个手机手电筒微弱的光束汇成了无影灯,鲍永珍教授不慌不忙地在手机的照明下完成了剩下的人工晶体植入部分。苏提夫老爷爷术后激动地说:“我没有想到,一百岁的时候还能重新看清东西!”老人虔诚的吟诵古经,表达他对医疗队诚挚的感谢。而这仅仅是985例手术中的一个。医疗队每天都要在“不吃不喝”的状态下完成40余台手术。每天,护士高文婕和梅宁静都第一个进到手术间,准备当天需要的器械、耗材,配合调试好手术设备,为当天顺利手术做好全面的准备。设备工程师李奕身兼数职,不仅负责术前设备的安装及调试,术中还要随时解决设备故障,做好设备器械及物资保障。每天走出手术室,总有术后的病人专门等在门口,向我们道谢。每当这个时候,虽然身体很疲惫,但是大家内心却非常激动。看着他们的笑脸,我们深感自豪和骄傲。医疗队在繁重的工作之余积极举办培训会,向当地眼科医师详细讲解白内障手术中细节和要点。我们还制作了俄语版的白内障围术期管理的培训视频,尽力提升乌方眼科诊疗水平。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短短十几天的时间,两国医护人员之间、医生与患者之间建立起了深厚友谊,在这个格外温暖的春天,不同国度的医患,像一家人一样温馨和睦。9月,我们又将再次出发,将光明带到吉尔吉斯斯坦。爱心无止境,光明无国界,传承百年使命,勇担社会责任,“人民人”一直在路上!来源: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责编:田栋梁编辑:赵 静*"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推荐阅读▼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