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屏再掀“宝藏乡村”热,如何做到避免喊口号、贴标签、同质化?
主编温静导读:如今,随着主流受众的年轻化,使得审美和喜好也有相应的变化,作为荧屏主旋律,乡村题材创作既要传递深刻思想内涵,又要兼顾作品的艺术性与趣味性、年轻化,其实并不简单,如何做到避免喊口号、贴标签、同质化?
来源:CMNC-传媒内参
作者:朝明 (转载须注明出处)
灯火通明,人声鼎沸,鼓乐阵阵......今年上半年,火爆全网的“村BA”让乡村文化魅力势不可挡。而乡村题材也作为电视荧屏的“重头戏”,每年都会涌现出代表性作品。同时,乡村节目因紧密契合时代主题,一直以来也是各平台创作的重点。
今年以来,一批乡村题材创作呈现新的风貌,比如《去有风的地方》以治愈风、慢节奏、暖画风让观众看到了一个传统村落的转变,也看到了一种乡村发展的新方向。
乡村振兴主题剧《富春山居》在央视一套、浙江卫视播出以来,凭借引人入胜的情节、浓厚温暖的情感、伟大而朴实的情怀,开创农村剧新表达。
大型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第二季从文旅视角切入,聚焦新时代美丽乡村,每期节目实地深入两个村庄,从自然环境、地理风貌、历史风俗、生活方式等多角度进行探访,带领受众感受山水有情、田园生机、温暖乡愁。此外,还有 《种地吧》《上新吧福味》《田野之上》等与乡村相关的节目备受关注。
如今,随着主流受众的年轻化,使得审美和喜好也有相应的变化。作为荧屏主旋律,乡村题材创作既要传递深刻思想内涵,又要兼顾作品的艺术性与趣味性、年轻化,其实并不简单,如何做到避免喊口号、贴标签、同质化?
要“接地气”
不要“假大空”
乡村题材创作要想赢得观众口碑并能经受得住时间考验成为精品,其实更需要下真功夫。
首先,对乡村素材要有深入的挖掘,编创出来的故事既合情也要合理,不需要也做不到在一个作品中面面俱到地予以表现,可以用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表现其内核。
作为一部聚焦绿色发展和产业融合,讲述乡村振兴中国故事的电视剧,《富春山居》在浙江省杭州富阳取材、拍摄,该剧以小见大,从一个浙江造纸产业为龙头的村庄的转型建设,来洞察与回答,整个浙江是如何发展成为一副生态人文画卷的。
该剧编剧赵晟表示,创作这部剧像走一条未知的寻宝之路,既新鲜又充满挑战。为此,他把农村戏当谍战戏写,把创业戏当探险戏写,创造性地将中国几千年农耕文明的伟大成就和哲学思维,紧密结合进戏剧情节中,通过布莱希特式的古今对话实现了黄公望的精神传承。
赵晟指出,政策解读是最大的困难,能够精准解读如此宏大国家战略的人并不多。所以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找资料、走访乡村领域的专业机构,才能准确地理解乡村振兴的具体内容。因为只有深刻了解主题,才能针对性地设计人物与故事,从而充分表现、强调、升华主题。
其次,要塑造出具有这个时代特点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在人物描写上摒弃人物形象扁平化和概念化,塑造人性化,真性情的平凡普通人物,只有紧凑的节奏感才能给人以强烈冲击,只有角色性格鲜明才能富有说服力,让人印象深刻。
对此,赵晟表示,乡村题材的创作其实与其它题材的创作原理是一样的。写故事就是先立好人物,坚实的人物自然会产生好的故事。“我们创造的人物,一定要有这个题材鲜明的特点和内涵,乡村题材的人物一定要有农民的基本特点,但也要超越现实的基本面,做戏剧性地刻画,并进行差异化创作。就好比把农村戏当谍战戏写,把创业戏当探险戏写等。” 赵晟说。
《山水间的家》第二季全面升级,拓宽文旅视角,创新叙事结构,选题更加丰富、新颖,力图让观众看到“千村千面”焕发的勃勃生机。同时强化人物塑造,多维度展现扎根泥土、守护山海的新农人风貌,讲述他们的奋斗故事,全景描摹大美山水与家之烟火。
归根结底,乡村题材创作要“接地气”,不要“假大空”,贴近身边人身边事,要以大众视角坚持作品深入生活,在群众的生产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才能创作出反映时代要求和观众心声的传世之作。
直面矛盾与困难
生动诠释乡村变化
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以乡村振兴、乡村文旅等题点展开。在笔者看来,乡村题材作品创作,一度成为荧屏的稀缺品种,即便各种影视展映活动,紧扣乡村题材的创作,也是可谓少之又少。
乡村题材创作在新形势下如何迭代、持续创新?如何在发挥观众基础好、取材广泛的既有优势的同时,加强现实针对性,拓展艺术视野,吸引并培育更多元的观众群,出精品,出力作,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
可以说,无论是乡村振兴还是乡村文旅,电视荧屏都在呼唤更多精品节目的涌现。同时,新时代,在乡村振兴进程中涌现出的新故事、新气象,也亟待创作者的发掘和进入。
那么,在创作中,如何直面农村存在的矛盾与困难,这需要主创团队直面农村问题的现实主义勇气;另一方面,如何以喜闻乐见的篇幅,生动诠释乡村的变化?这也需要在艺术呈现与现实生活之间找到平衡点。
喜闻乐见的艺术表达
增强可看性
乡村题材作品大多以平民化的叙事视角来展现宏大的时代命题,用小故事来讲大时代。如何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乡村的日常生活?如何讲述一个家庭、一个村庄的变迁,来反映出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发展历程?这就需要在讲好故事上做文章。
其中,平民化叙事与喜剧元素可以拉近观众的距离。此外,在解读农村利好政策、传播主流价值的同时,如何进一步捕捉并反映崭新的农村生活,挖掘乡村社会改革的现实状态,反映当代农民的心灵变迁,乡村题材创作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
在《山水间的家》总制片人、总导演卢小波看来,《山水间的家》采用纪录片式的拍摄手法,将振兴中的中国乡村以无滤镜的方式呈现在观众眼前,让人们身临其境感受美丽乡村的活力和生命力。卢小波表示,希望借助质朴写实的镜头能够留住山水,守住乡愁,让无论是生活在都市中的年轻人,还是面朝大地背朝天的乡亲们,都能从中看见自己向往的生活。
当前,电商、直播、短视频、民宿等早已深入农村生活,一些农民更是成为电商达人或者网红,这都是创作的素材来源。在笔者看来,广阔的农村与广大的农村观众群体,是乡村题材的沃土,而乡村题材节目有着巨大的题材潜力和市场前景,创作出更多不仅得到广大农民群众认可,也获得都市人群情感共鸣的农村题材精品节目,乡村题材影视创作大有可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