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何夕,天上鹊桥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时间点是根据织女星的位置确定的。
我国最早的天文历法著作《夏小正》也有记载:“七月,秀雚苇。狸子肇肆。湟潦生苹。爽死。荓秀。汉案户。寒蝉鸣。初昏,织女正东向。时有霖雨。灌荼。斗柄悬在下,则旦。”
汉代画像石刻画了织女和牛郎相关星象,正说明它在文化上的流传与意义。
汉代画像石刻,河南南阳白滩汉墓出土
每年初秋,当明亮的织女星在正东方向出现,就标志着七月的开始。由两颗较暗淡的小星形成的织女星开口朝向正东,隔着银河遥遥相望的,就是牵牛星。
早在春秋战国,古人已经有了相当的天文星象知识,织女星牵牛星等的记载。
诗经·小雅·大东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
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将天上的“织女”星想象为一个织布的织女,将“牵牛”星想象为一个挽牛的牵牛郎,牛郎织女的人物形象隐现其中。
可见织女与牛郎的传说最初来源于人们对星辰的敬畏和崇拜。
《唐宫七夕乞巧图》 美国大都会美术馆所藏
在古时,鸳鸯在人们的心中是爱情的象征。
鸳鸯经常成双入对,在水面上相亲相爱,悠闲自得,风韵迷人。此情此景,勾起多少文人墨客的翩蹁联想。
《芙蓉鸳鸯图》上海博物馆藏
唐代诗人卢照邻《长安古意》,诗中以鸳鸯比作夫妻,赞美了美好的爱情,写出了纯洁热烈的感情。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
鸳鸯本就一雄一雌,“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正是“只要能和心爱的人厮守在一起,就是死了也心甘情愿”,故而古人渐渐形成了用鸳鸯比喻爱人的习惯。
说起鸳鸯,就会想到鸳鸯那富有装饰性的羽毛,然而只有在冬天的繁殖季,雄鸟才会有如此鲜艳靓丽。
《写生鸳鸯图》五代 黄荃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观复博物馆秉承“与古人对话,与文化同行”的造物理念,结合现代人审美趋向和使用习惯,推出粉彩手绘鸳鸯对杯。
鸳鸯的题材也被画烧在对杯上,成为夫妻恩爱,双双饮酒、品茶最合用的心爱小物。
观复手绘花鸟薄胎系列对杯
鸳鸯于飞
粉彩工艺匠心精制
观复手绘花鸟薄胎系列对杯,使用通透荧洁的手作瓷胎,利用细工粉彩工艺匠心精制,意图与古人在花鸟的世界能有精神上的共鸣。
笔尽处不止于枝,而韵于枝外。移至于瓷上,虽为小器,但尤见功力。
8月4日-8月5日,另有七夕臻礼活动,折上再享每满300减30,上不封顶,进入商城即可查看更多佳品!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