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专访中证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潘宏胜:提振经济的政策效果将逐步显现,证监会全力维护债券市场平稳运行

专访中证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潘宏胜:提振经济的政策效果将逐步显现,证监会全力维护债券市场平稳运行

公众号新闻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转型升级扎实推进,但在多重负面因素影响下,世界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国内经济恢复也面临需求不足,结构性矛盾与周期性问题交织等制约。





站在稳增长政策协同发力的关键时点,市场对未来国内经济恢复充满期待,也同样关注着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进度和风险防范。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经济恢复所处阶段和发展态势?如何评估提振经济“组合拳”的效能?如何看待资本市场领域对房地产市场的支持?融资平台债券的风险问题是否严重?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专访了中证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潘宏胜,他指出,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前景可期,目前提振经济的各项举措瞄准消费、就业、投资、外贸、产业、民生等诸多领域,政策效果一定会逐步显现,推动经济实质性恢复。


针对资本市场领域的房企和融资平台债务风险,潘宏胜指出,证监会正扎实做好资本市场支持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同时平稳有序处置房地产债券违约风险和集中退市风险。同时,证监会有关部门和交易所将继续统筹做好融资平台债券融资与风险防控,持续加强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把防范公开市场债券违约和非标债务爆雷作为重中之重,全力维护债券市场平稳运行,更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济长期向好的前景可期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最近,7月份国内经济数据陆续发布,一些指标表现较好,一些指标表现不及市场预期。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经济恢复所处阶段和发展态势?


潘宏胜:从7月份主要经济数据看,当前我国经济总体处于持续恢复回升的阶段,但数据表现确实存在分化,一些数据不及市场预期,如当月新增信贷、房地产投资等。同时,当前经济运行存在不少亮色。


一是消费增长持续呈现结构性的改善。服务性消费恢复明显,1-7月餐饮收入同比增长20.5%,保持高速增长。部分耐用品消费好转,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5%,高于近5年历史同期均值。


二是基建和制造业投资保持了较快增长。1-7月基建投资(不含电力)和制造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6.8%和5.7%,增速高于疫情前同期水平3.0个和2.4个百分点,超过2018-2022年历史同期均值2.7个和0.2个百分点。1-7月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1.5%,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8.1个百分点。


三是工业生产保持了韧性。1-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增速与上半年持平。1-6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降幅较1-5月收窄2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收窄。


四是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等形成出口新热点。1-7月电动汽车出口金额同比增长163.8%,增速较一季度提升58个百分点。


这些亮色反映出消费、投资、生产等主要环节总体持续回升向好。对当前经济来说,情况确实复杂,但不像一些舆论渲染得那样悲观。需要获取足够多的信息,并且结合起来看,才能客观了解和理解基本面。


经济数据分化的背后,恰恰表明当前中国经济已处于增长方式深度转型、增长动能深度转换、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的关键阶段,爬坡较劲,殊为不易。我个人觉得,可以通过看过去、看眼下、看未来的“三看”来加以理解。


一是看过去。疫情暴发前,我国经济已处于“三期叠加”,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区间回落至6%-7%的区间。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国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实现了经济发展稳中有进。但是,全球疫情对国际产业分工、供应链、就业、收入乃至预期、心理等诸多方面影响都是前所未有的,范围广泛、作用机理复杂,更加深刻地改变了经济转型的逻辑。因此,简单希望疫后经济自然修复、平稳较快回升的线性逻辑是难以成立的需要对当前经济恢复的复杂性和曲折性进行更深入地研究和理解,避免陷入盲目焦虑。


二是看眼下。尽管经济恢复的过程曲折,但正如上面所列举的一些亮色所显示的,眼下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正在发力见效,恢复动能不断集聚。同时,近些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显效,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技术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大大夯实了经济修复的新动能新底气。因此,既要对经济恢复过程的曲折性有充足准备,更要对中国经济调整的灵活性和发展韧性有坚定信心。


三是看未来。据联合国统计,2021年中国工业产出占全球30%、欧洲占16%、美国占15%,这种格局是长期形成的,更不会短期内消失,何况中国正向日益聚焦创新与复杂制造的技术中心转型。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中产阶层,消费及其升级需求难以估量。鉴于全球产业链的高度复杂性和关联性,加上中国占全球18%的经济规模,足够吸引跨国企业和全球资本的注意力。考虑到这些趋势,看衰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其实缺乏有力支撑。当然,实现经济平稳转型是个非常复杂的非线性过程,不会一蹴而就,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关于当前中国经济恢复的复杂性,能否作些延伸解释?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发展前景?


潘宏胜:现实的经济运行远比统计数据所揭示的要来得复杂。当前经济运行数据存在分化,有些与市场和社会感知存在较大落差,恰恰说明这种复杂性。个人初步观察,当前经济运行存在一些矛盾。


一是消费需求提升与供给不相适配。比如,随着收入增长和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对家居、家电等传统消费提出了更高需求,龙头企业也加大了技术和供给创新,但整体行业的供给适配性还不够,这种现象在不少细分领域都存在。随着经济恢复,一些被推迟或等待更好供给的耐用品消费需求会逐步显现。


二是产业升级与行业出清调整。近年来,不少传统产业许多龙头企业加快智能化数字化转型,行业中不少企业也面临生存问题,但行业的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显著提升是事实。


三是新增劳动力和就业结构变化。随着技术变革和电商等快速发展,快递、专车司机等岗位增多,一些传统行业的就业吸纳力下降,年轻人的就业取向和习惯也在变化,结构性和摩擦性失业增多,容易被一并视为经济低迷的表现。类似的矛盾表现,有必要放在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和技术变革等大背景下,将数据和事实、局部与整体、短期与长期结合起来看。


近些年来,我国下大力气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总的看,这些举措的效果在很多方面正在积累和显现。比如,新能源、信息技术、生物科技等新兴产业发展迅猛,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广泛推进。截至2022年末,数字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国GDP的占比分别超过 41%和13%。据专家测算,2016年以来,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占比升至40%,较2008-2015年提高16个百分点。我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完整的产业体系,这些优势会长期存在。新发展阶段,随着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持续建设、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我国经济发展的潜能将持续积蓄和释放,经济长期向好的前景可期。


对一揽子政策保持耐心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近期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深化改革、提振经济的政策举措,如何看待政策实施效果及下一阶段发力点?


潘宏胜:今年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政府及时部署出台和组织实施了一批针对性、组合性、协同性强的政策措施,打出“组合拳”,从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释放出了强有力的政策信号,并对具体措施抓紧组织落实。分类看,这些政策有的侧重强化短期需求管理,有的侧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的兼而有之。当务之急是狠抓现有政策意见和各项举措的落实落地,及早激发市场活力和经济增长动能,促进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


应该看到,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社会和市场对一揽子政策的期望值较高,希望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对此,要有充分认识,保持耐心。首先,目前的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措施针对性强,这是很审慎、非常必要的,不宜指望“大水漫灌”或强财政刺激。历史表明,单纯靠大量投项目、债务大扩张,短期可能有效果,但投入产出效率低,会积累投资回报率下降、产能过剩、资产泡沫、债务负担等一系列后遗症,在当前财政偏紧、企业和居民杠杆率偏高的条件,后遗症只会更大,未来需要更长时间、更大力度去化解,竭泽而渔和牺牲长远的做法并不可取。其次,经济体系是个生态系统,有其自身的运行逻辑,消费实质改善、投资效率提升、居民收入恢复都需要时间和空间。总的看,目前提振经济的各项举措瞄准消费、就业、投资、外贸、产业、民生等诸多领域,政策效果一定会逐步显现,推动经济实质性恢复。


更重要的是,从已经发布的政策意见看,有不少是着眼长远、瞄准体制机制、聚焦关键领域,比如“恢复和扩大消费20条”“促进民营经济31条”“优化外商投资24条”等,这些举措注重优化体制机制、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和释放发展潜力。从资本市场看,目前高技术、创新型企业已成为IPO的主流,今年以来占A股IPO募资额的比重超过80%,103家专精特新企业在A股上市,占同期新上市企业数近半。这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将不断释放新动能、新活力,为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房企股债融资等措施有望加快推进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请问资本市场领域在支持房企融资和风险防控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进展和成效如何?


潘宏胜:据我了解的情况,按照中央有关部署要求,去年底证监会出台了支持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股权五条”等政策措施,坚持股债联动,坚持融资支持与风险防控并重,满足正常经营房企的合理融资需求和稳妥应对房企债券违约风险。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并取得积极成效。


在股权融资方面,一是恢复境内外上市房企和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资。截至今年7月底,已有4家上市房企再融资完成注册,有7家企业再融资在审,有2家房企在港完成增发,合计融资或拟融资约620亿元。二是恢复涉房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及配套融资。截至7月底,已有5家上市房企披露或完成注册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公告,合计交易金额222亿元、配套融资151亿元。三是进一步发挥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促进盘活房企存量、扩大有效投资的作用。截至7月底,已有4只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发行上市,募集资金合计50亿元。四是启动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已有7家获得基金业协会备案。


在债券融资方面,进一步加大交易所债券市场对房企融资的支持力度,支持正常经营的房企债券接续融资。通过中证金融公司与地方担保公司“央地合作”模式支持民营房企发行债券。今年1-7月,房企公司债券累计发行1048亿元,ABS累计发行860亿元。


在房企债券违约风险防控方面,今年以来,已有近30家房企1400亿元债券达成展期协议,其中9家房企达成整体展期协议。同时,监管部门、交易所也在持续督促达成的展期方案落实落地,更好保护债券投资人利益。相关工作进展是积极和富有成效的。


上市房企退市风险防控方面,今年以来,共有9家上市房企退市,其中7家已经摘牌,另外2家也正在按照相关规定履行退市程序。总的看,市场反映较为平稳,可以说基本实现了“退得下、退得稳”。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近期以来,房企债务风险问题加快凸显,请问资本市场领域如何稳妥做好房企风险防范化解和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潘宏胜:当前房地产市场仍然处于持续下行通道,近期远洋地产出险和碧桂园美元债暂停付息进一步加剧了市场担忧,可能引发新一轮地产企业债务违约。据我了解,证监会系统,包括交易所对房地产市场风险保持着密切监测分析,动态研判市场走势和风险情况,稳妥有序做好保持房企股债融资渠道稳定和推进房企风险防范化解相关工作。


7月2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深入分析了我国房地产市场面临的新形势,明确提出要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加大保障房、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置建设,盘活改造各类闲置房产等工作部署,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据我了解,证监会已经就贯彻落实工作作出部署安排,总的方向是要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继续扎实做好资本市场支持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同时平稳有序处置房地产债券违约风险和集中退市风险。我个人认为,包括消费类公募REITs、房企股债融资等措施有望加快推进,这对于改善市场预期和信心将起到积极作用。


防范公开市场债券违约和非标债务爆雷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当前地方债务尤其是融资平台债券的风险问题受到广泛关注,请问对此有何看法?


潘宏盛: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过去10年地方政府债券在我国稳投资、促增长、补短板、应对冲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过去三年,受全球新冠疫情冲击,各国政府债务普遍明显上升。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截至2022年末,美国政府部门杠杆率为112%,日本为229%,欧元区为92%,新兴市场为65%。相对而言,我国政府部门的杠杆率为78%,略高于新兴市场国家,明显低于主要发达经济体,总体债务风险在可控范围。


去年以来,在经济转型、疫情冲击等各种复杂因素交织叠加的背景下,一些地方政府的财税收入明显减少、公共支出增多、存量债务规模相对当地GDP较大,导致短期债务偿还压力加大,尤其是一些地方融资平台发行的债券到期兑付规模较多,风险防控压力增大。


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8月16日国务院第二次全体会议强调,要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有力有序有效推进重点领域实质性化险。据我了解,有关部门正积极采取措施,研究细化相关具体化债措施。我个人对地方债务风险的有效化解充满信心。


从公开市场情况看,去年以来,融资平台债券融资增速有所下降,区域分化有所加剧,一些地方债券兑付困难明显增多,兑付资金压哨到账甚至晚点到账的事件数量有所增加。据我了解,证监会相关部门、交易所以全面深化债券注册制改革为契机,积极完善融资平台债券发行审核注册制度,满足其合理融资需求,同时建立完善融资平台债券风险监测预警机制,积极稳妥做好风险防控工作。总的看,当前融资平台债券风险总体可控,无债券违约或展期。


据我了解,证监会有关部门和交易所将继续统筹做好融资平台债券融资与风险防控,持续加强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把防范公开市场债券违约和非标债务爆雷作为重中之重,全力维护债券市场平稳运行,更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责编:林根

校对:王锦程


百万用户都在看

热搜爆了!李玟生前控诉录音突然发酵,选手曝光内幕!《中国好声音》母公司股价暴跌!最新回应


突然大反攻!刚刚,A股全线走强!QFII经理今早意外反转,A50、人民币直线拉升!发生了什么?


引爆外围!许家印突然出手,所图为何?此前未否认婚变,有何打算?


国家药监局突发通告:暂停销售!《孤注一掷》侵权?多方回应!奔驰召回23万辆车,都有这些型号


核战争警告!朝鲜国防部长强硬发声,官方回应一件大事!这国首都大乱,已致133人伤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55-83514034

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重磅!证监会:阶段性收紧IPO节奏、调降融资保证金比例、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一揽子稳楼市政策效果初显,多地看房量、成交量现回升晨跑---遇到扫地僧证监会三箭齐发!收紧IPO、调降保证金比例、限制减持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朋友圈曝光!彭博债券南向通双周报 | 中美国债利差倒挂或放缓;“认房不认贷”等政策效果立竿见影我永远都会喜欢中央公园六十九 断炊统计局:下阶段房地产投资、销售、市场运行将逐步趋于改善下半年中国经济怎么走?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最新发声纳斯达克首席经济学家怎么看美股“九月效应”?周末重磅!证监会、交易所刚刚发布!提高融券保证金比例,分类限制战投配售股票出借,四大关键点来了如何观察本轮稳增长政策效果?清华人工智能研究院「基础模型研究中心」成立!唐杰任研究中心主任,孙茂松任首席科学家英央行首席经济学家:基准利率或将长时间维持5.25%!| 英国房价最便宜和最贵的地方揭晓七十 共渡难关最新民调:NZ工党支持率跌至新低!国家党升至36%!这位副党魁独家回应:提振经济是重点!周末重磅!央行行长最新发声,证监会、交易所出招!美国加大限制对华芯片出口?周末影响一周市场的十大消息近期在招岗位:avolution.ai、京东科技、智源研究院、博世亚太研究院、IDEA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换人!头部券商频频引进外资人才,意在何方?罗马文明的基本脉络 (一)—— 眼收山河,胸存丘壑证监会最新发声:“1+N+X”的政策框架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避免日本式发展停滞,关键在于提升创新机制和市场活力物价底部显现,社融延续回升,全力拼经济积极财政政策不可或缺!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李:下半年低估值高股息的股票或受青睐刚刚,证监会"三箭"齐发!IPO收紧、规范减持、降低两融保证金比例…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最新发声央行 金融监管局《关于延长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政策期限的通知》国泰金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杨崇艺博士赴纽约参加2023年SPAC峰会回顾早鸟报|百度文心一言向全社会全面开放;快手电商将逐步开放“0元开店”;茅台与瑞幸将推出联名款咖啡...宣布了,知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离职彭博Q2全球宏观及外汇市场回顾:美联储加息之路尚未停止;中国央行降息提振经济增长早财经丨证监会:研究出台更多务实、管用的政策举措;摩洛哥发生6.9级地震;U15国足夺得东亚杯冠军【最新】市住建委、市房管局: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上海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就推动大宗交易纳入互联互通机制达成共识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