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武汉对标广州,何以成为第一省会?

武汉对标广州,何以成为第一省会?

公众号新闻

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武汉、广州同为国家中心城市,同处发展黄金期和战略机遇期,相互之间历史渊源深厚、经济联系紧密、人文交流频繁,担负着相近的责任和使命,既有许多相似之处又各具优势特色。

武汉经济规模即将迈上两万亿台阶,在新起点上确定功能定位相似、发展水平略高、综合表现优异的广州市作为发展目标和学习对象。

比较分析两城发展情况,对于武汉学习先进典型,更好指引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谋求弯道超越,进而推进与广州、深圳等大湾区中心城市之间的战略合作,开创新发展格局下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武汉与广州之间的比较研究,指出广州是现阶段武汉最合适的学习对象,并提出了未来学习广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一、广州和武汉的相似之处

广州地处中国南部、珠江下游、濒临南海、毗邻港澳,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是全国最大的侨乡都市。

改革开放初期,广州与武汉、沈阳、重庆之间实力相差不大,4座城市实力均低于上海、北京、天津,处于第二梯队。

1990年广州GDP跃居全国城市第三,1992年“南方谈话”后广州继续迅猛发展。2008年金融危机后,广州开始“腾笼换鸟”,经济增速放缓。

2012年广州GDP总量被深圳超越,至今基本保持在全国第4位,奋力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

广州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和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与武汉相比,在发展阶段和质量上略高,在区域地位和功能上有较多的相似点。

(一)区域地位与功能高度相似

广州进入“一线城市”多年,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大区中心地位和辐射带动区域发展功能与武汉高度相似。

根据《世界城市名册2020》和《世界城市品牌价值500强(2022年)》,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武汉的排名依次为第5、6、34、46、98名和第8、11、31、34、107名,五城在世界城市网络体系中的分布呈现三个层次。

世界城市名册2020

综合各方面的结论和城市的规模总量,目前国内头部城市基本可划分为三个梯队。

第一梯队:北京和上海。经济总量“4万亿+”规模,肩负冲击“世界经济中心”使命,全面参与全球竞争,目标是成为与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相媲美的顶级(A+甚至A++)全球城市。

第二梯队:广州、深圳、重庆、苏州。经济总量近“3万亿”规模,其中广深肩负带领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世界级大都市区的责任,在科技创新、先进制造、航运等领域参与全球竞争,目标是成为次于第一级别(A甚至A+)的全球城市。

第三梯队:成都、武汉、杭州、南京等。经济总量近“2万亿”规模,肩负带领所在区域提升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竞争地位的使命,目标是成为第二级别(B+甚至A-)的全球城市。

总体上,北京、上海是武汉学习的榜样,但不适合作为对标的对象;

深圳、苏州在综合性大区中心城市地位较弱,在部分单项领域是很好的学习对象,如深圳的创新创业和先进制造业、苏州的先进制造业等;

重庆、成都的规模体量虽大,但发展水平和质量并无明显优势。

只有广州既满足规模体量、发展水平领先,又满足对区域发展的综合性功能作用相似的两个关键点,且与武汉同为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

(二)产业结构方面高度相似

广州和武汉具有同样的“商贸重镇+工业基地”特质,与北京、上海相比,不论是在人口总量、工业总量上,还是在三次产业结构、主导产业上都更为相近。

2021年,广州市工业增加值为6716.7亿元,占GDP的23.8%;武汉为4586.5亿元,占GDP的25.9%。(参阅(一流的城市,为何都在重提“产业强市”?》)

汽车、电子、石化都是两城的传统支柱产业,合计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都在50%左右;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均是两城主要的新兴支柱产业;

广州有纺织服装、美妆日化、皮具箱包、珠宝首饰、家居建材等特色产业,武汉也有烟草食品、智能家居、纺织服装等特色产业。

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广州先进制造、科技创新、现代服务的发展水平较高。

新兴产业占比超过武汉;科技创新能力已经开始领先武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较多;

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中,不管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际会展名城建设,还是区域金融中心、期货交易所建设等,都远远强于武汉。

(三)商贸流通方面高度相似

自唐宋以来,广州基本都是我国南方的门户,并依托“广交会”,成为国际商贸中心和联通内外贸的重要枢纽,年办展数量和面积均稳居全国第二,跨境电商进口额连续七年居全国之首。

同样,崛起于明清时期的汉口镇以及改革开放初期的汉正街,乃至近年崛起的汉口北市场群和“汉交会”,也发挥着重要的商贸流通、内外贸枢纽功能。

但广州的能级更高,内外贸联动更紧密,其在国际贸易、国内市场辐射等方面的发展值得认真学习。

(四)综合交通枢纽方面高度相似

武汉是我国中部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铁水公空”各种交通方式便捷联通东西南北。

来源:武汉2035总规意见稿

广州是华南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不断构建完善空港海港铁路港数字港“四港联动”、空铁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提升国际综合交通枢纽能级,形成“产业带动+流量承载”良性循环的综合交通枢纽发展模式。

此外,广州在航运航空枢纽方面较为领先,广州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居全球前列,分列国内第1、2位;广州港货物、集装箱吞吐量为全球第4、5位;高铁班次、广州南站客流量均居全国第一。

二、广州和武汉的比较分析

“十四五”期间,武汉的发展主线是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武汉。

重点从“五个中心”功能和武汉须弥补的短板弱项等8个方面对武汉和广州进行对比分析,并阐述广州的好经验好做法。

(一)全国经济中心方面

在GDP、人口、产业发展等主要经济指标方面,武汉与广州相比还有量级上的差距。

2021年,广州市GDP 28232万亿元、常住人口1881万人、工业增加值6717亿元、服务业增加值20203亿元,占全国比重分别为2.47%、1.33%、1.80%和3.31%;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8617亿元,占全市GDP的30.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约为5000亿元,占全市GDP的20%(2020年)。

武汉GDP、常住人口、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分别为1.55%、0.97%、1.23%、1.81%,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占全市GDP比重偏低。

1、广州长期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

2008年以来广州加快“双转移”(传统产业向外转移与劳动力转移相结合)和“腾笼换鸟”步伐,先进制造业、高科技和现代服务业等高附加值产业发展迅猛,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成效明显。

广州产业发展两大目标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服务经济中心。《2022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2、广州强力推进重大项目“攻城拔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017年起广州每年全力以赴推进重点项目“攻城拔寨”。

其中决定未来经济体量和产业竞争力的重大产业项目被列为重中之重,粤芯半导体、花都文旅城、广汽发动机、乐金OLED、超视堺10.5代显示器、创维超高清显示、广汽新能源、小鹏汽车广州智造基地、树根互联全国总部等重大产业项目陆续“落地结果”。

3、广州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群

近10年来,广州始终将“IAB”(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与“NEM”(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培育方向,建成海珠琶洲互联网、增城新型显示、天河软件等10个价值创新园区,打造智车之城、软件名城、显示之都、定制之都、新材高地,建设“全球数产融合的标杆城市”,初步形成了6个具有竞争优势的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其中,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智能装备、高端医疗器械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与周边城市一起入选“国家队”。

(二)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方面

 广州科创能力已经开始领先武汉,突出表现在科技创新投入、技术合同成交额、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等方面。(见表1)

“十三五”期间,广州5年累计科技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总量超武汉1000亿元左右,是武汉的1.5倍;5年累计财政科技支出超武汉250亿元,是武汉的1.4倍;科创投入规模大,增量科技资源多。

2021年新挂牌广州国家实验室,2022年新增两所“双一流”建设高校。2021年,广州技术合同成交额是武汉的2.1倍左右,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比武汉多2000多家。

1、广州着力打造世界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先行之地,提升创新策源能力

 一是重视与中科院“国家队”战略合作,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取得突破。2018年中国科学院与广州市签订院地合作协议,共建南沙科学城和中科院明珠科学园等。目前在广州建设的大科学装置数量、高水平研究机构数量已居全国前列,“1+2+4+4+N”战略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持续巩固优化。

二是加大对部属、省属高校投入。实施《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5年)》,广东省对高校R&D的年投入超过湖北2倍,广州有两所省属高校被纳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同时,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中国科学院大学广州学院等高端平台相继落户。

2、广州着力打造链接关键节点的创新核和创新轴,提升重大创新节点能级

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契机,以“一区三城”为基点(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南沙科学城、中新广州知识城和广州科学城),广州链接关键节点的创新核和创新轴基本成型。

深化国家知识产权综合改革试验,在中新广州知识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及国际知识驱动创新的战略高地。创建粤港澳大湾区制度创新先行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示范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枢纽核心节点。

3、广州着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型企业集群,不断完善创新生态

制定“科技型中小企业十条”“高企六条”以及《广州市推动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等,构建“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硬科技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高企”梯次培养体系,全方位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实施《广州市科技创新条例》《广州市加强基础与应用研究实施方案》《广州市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实施方案》《广州市科技创新母基金管理办法》等,形成“1+5+N”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构建“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生态优化”全链条创新路径和创新生态。在全国率先实施科研经费使用“负面清单”管理,总规模1000亿元的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产业投资基金落户并设立。

(三)国家商贸物流中心方面

广州在商贸物流总量能级上高于武汉。

2021年,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2.256亿元,商品进出口总额10825.88亿元,货运总量21881亿吨,货运周转量9.8亿吨公里,集装箱吞吐量2447万标箱,航空货运量224.14万吨,分别是武汉的1.5、3.2、5.9、1.5、10、7.1倍。(见表2)

在2021年中国物流城市竞争力排名中,广州在竞争力和辐射力上都排名第3,武汉物流竞争力排名第7,物流辐射力排名第9。

1、广州大力建设国际商贸中心,深耕“千年商都”优势

 广州出台《广州市精准支持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加快建设“全球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最具竞争力”的国际物流中心。聚焦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大力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建设南沙自贸区,完善外贸经营环境,提高口岸保障服务能力。将会展、商贸、物流、金融业相融合,推动广交会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平台,不断完善大宗商品交易所体系。

2、广州抢抓国家战略机遇,提升商贸承载功能

抓住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机遇,形成“一带两区一轴”世界级消费功能核心承载区和“5+2+4”国际知名商圈(5个世界级地标商圈、2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岭南特色商圈、4个枢纽型国际商圈)。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实现现代化、国际化突破,举全市之力推进“双区”建设、“双城联动”,打造国际国内市场的贸易集散地。

3、广州大力发展电商新模式,打造商贸新引擎

培育电商龙头企业,打造功能互补和差异化发展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深化穗港澳跨境电商合作,推动商贸创新转型效果显著。

为从资金奖励、人才培养、融资支持以及税收优惠等方面促进政策落地,仅2013—2018年5年广州市财政累计安排约17亿元资金,扶持各类电商企业、平台企业、电商产业园区发展。创建“直播电商之都”,推出“个十百千万”工程,涌现出一大批如唯品会、花生日记、钱大妈、1药网、洋葱海外等电商豪杰,成为广州新业态、新技术和新模式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千年商都向现代商都跃升。

(四)国际交往中心方面

广州近年来积极培育国际交往载体,拓展国际交往格局,扩大国际交往影响,优化国际交往环境,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合作,在国际交往中心功能方面大幅领先武汉。

仅从国际机构数量来看,广州目前领事馆数量达到66家(2022年为67家),友好城市数量为38家,分别比武汉多61家和10家。

1、广州大力巩固国际知名会议目的地、国际会展之都地位

 搭建了一系列重大国际活动平台和永久性的主场外交平台,主办与承办“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从都国际论坛、中国法治国际论坛、国际金融论坛等高规格活动,扩大海交会、海博会、广交会、金交会等系列展会品牌效应。

2、广州成功打造了一系列文化品牌活动,塑造城市国际形象,推动广州故事走向世界

 “广州文化周”足迹踏遍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促进广府文化和西方文化交融互鉴。“我们,广州”精彩亮相重大国家会议,有效展示宣传城市文化软实力。“丝路花语——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之旅”宣传体系成型,促进海上丝绸之路文明传播与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加快,穗港澳三地文化交流互动深入频繁。“穗港澳青少年文化交流季”系列活动全面铺开。

3、广州积极推进国际城市间的交流合作,深度参与和引领全球城市治理创新,扩大友好网络格局

 发挥世界大都市协会主席城市、世界城地组织世界理事会和执行局城市等作用,搭建“广州奖”、全球市长论坛、国际城市创新领导力研讨班等交流交往平台,成功加入世界城市文化论坛等国际组织,深耕城市合作。

(五)区域金融中心方面

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水平远超武汉。2021年,武汉的金融业增加值、本外币存款余额、贷款余额、保费收入分别为广州的73%、45%、66%和57%。

截至2021年底,武汉有A股上市公司71家,广州则有131家;武汉有外资银行11家,广州则有40家。广州金融服务辐射范围除了传统华南地区,还因为与深圳、香港等地协同而更具国际影响力。

1、广州致力于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着力推进建设五个“金融中心”

大湾区资产管理中心、大湾区绿色金融创新中心、大湾区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大湾区跨境投融资服务中心和大湾区金融要素区域交易中心等五个“金融中心”定位,不是单纯的区域金融中心而是国家级的金融中心,与深圳、香港联动发展打造国际金融枢纽,定位更高、支撑更强,更能得到国家层面的支持与认可。

2、广州大力引进区域性金融机构和交易所

 广州实现国家级金融基础设施历史性突破——广州期货交易所揭牌运营。广州还拥有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上海证券交易所南方中心、深圳证券交易所广州基地、新三板华南服务基地以及上海保险交易所南方总部等国家级金融基础设施或区域性金融机构。武汉仅有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等跨区域性机构。

3、广州着力发展绿色金融、科技金融,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广州获批建设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碳配额现货交易量全国第一。广州着力优化科技金融和创新生态环境,“十三五”期间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撬动银行发放企业贷款累计470亿元。2021年广州中国城市科技金融发展指数排名第4(武汉第7),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排名第3(武汉第7)。

(六)综合交通枢纽方面

现阶段广州所在的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地位高于武汉所在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其在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综合交通枢纽地位仍然领先,广州白云机场、广州港、高铁广州南站等表现亮眼。

1、广州着力建设全球重要综合交通枢纽,打造国际国内双循环换乘中枢

广州围绕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打造全球领先的国际航空枢纽、高水平国际航运枢纽、世界级铁路枢纽。在航空方面,与湾区城市共建世界级机场群,打造白云机场空铁联运综合枢纽。在铁路方面,对内构建分散布局、多点到发、“一心五向”的枢纽群。在公路方面,规划建设连接全国、辐射华南、通达省域、直连湾区、覆盖都市圈的华南公路枢纽中心。

2、广州从战略层面系统谋划大湾区交通一体化格局,着力打造湾区“306090”交通圈

与湾区城市从互联互通走向直联直通,打造湾区“306090”交通圈,即广州中心城区30分钟可以到达佛山、东莞、深圳中心城区,60分钟可以到达湾区其他城市中心城区,90分钟可以到达省内其他城市中心城区。

3、广州大力推进实施国家级交通物流枢纽项目

广州着力推进四大国家级交通物流枢纽建设。当前正全力推进的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项目投资额高达1076亿,项目定位为“通道+枢纽+产业”枢纽经济示范项目,是粤港澳大湾区规模最大、唯一的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广州还完成了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南沙港区三期、南沙国际邮轮母港等一系列重大工程。

4、广州推动交通物流信息平台整合发展

 广州交易所集团是国内首家从事权益和商品等各类要素交易平台投资运营的企业集团,目前正着力打造包含物流、产权、碳排放权的交易平台矩阵,在物流信息、交易定价、综合服务等领域领先;相比而言,武汉物流交易所刚刚起步,航运交易所发展也还不够,与广州交易所集团相比差距较大。

(七)城市规划建设方面

广州在城市规划建设工作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发挥了规划的战略引领作用。先后组织开展了全国首个城市战略规划(2000年)、首个总体城市设计(2011年)、首个“三规合一”规划(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规划、土地规划),并在自然资源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改革中成为首批试点城市之一。

1、广州重视城市规划的战略引领功能作用

      2000年时任广州规划局局长王蒙徽利用行政区划调整契机,在全国率先开展“广州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对城市总体发展进行引导和结构性控制。2008年组织编制《广佛同城化发展规划》,推动广佛都市圈一体化,带动广佛肇区域合作,后续推出广清一体、穗莞合作、广深合作等一系列规划。2011年在全国首个开展总体城市设计,探索推进城市更新、重点地区的城市设计工作。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老城市新活力”要求后,广州又在全市全面推动了精细化、实施性城市设计工作。此外,在国内较早开展“一张图”信息平台建设工作,强化数字化技术运用和动态更新的规划管理图则,加强城市规划大数据平台建设和应用。

2、广州把“城市中轴线”规划建设作为城市发展利器

      基于东西向珠江城市景观主轴线,规划建设了3条南北向城市中轴线,规范城市重心的转移和变迁。第1条是近代中轴线:越秀山—中山纪念碑—中山纪念堂—人民公园—起义路—海珠广场,南北长3.3公里,凝聚千年商都文化底蕴。第2条是当代中轴线:燕岭公园—中信大厦—天河体育中心—珠江新城—广州塔—海珠湖,南北长12公里,体现世界级城建水平,代表广州城市面貌新窗口。第3条是未来中轴线:知识城—科学城—天河智慧城—琶洲—思科(广州)智慧城—广州大学城—明珠科学院—南沙科学城,是广州“十四五”时期首次提出的科技创新中轴,成为代表广州创新发展动力源和未来世界级科创水平的关键。

3、广州强调面向实操应用的规划政策保障

      在“三旧”改造、城市更新等领域出台了一系列面向实操应用的创新政策,在全国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以工业用地相关政策为例,研究提出了“工业区块线”等政策,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空间保障和政策支持;在存量工业用地更新方面,提出了旧厂房“工改工”类微改造项目实施指引等政策,为提升工业用地绩效、促进高新技术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八)都市圈和城市群方面

城市群一体化和都市圈同城化是“十四五”时期的发展重点,从三大城市群对比来看,上海所在的长三角城市群和广州所在的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实力最雄厚、发展水平最高、创新活力最强的两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较高的市场化程度以及优异的营商环境吸引了众多的外国投资者的目光,长期以来外商直接投资额名列前茅,年度PCT(专利合作条约)申请最多,是中国人口增速最快的地区。长江中游城市群是我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是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撑,是全国统一大市场中的空间枢纽和人流物流的战略枢纽,正在加快基础设施和现代物流体系的建设。

广州通过“双城联动”、广佛同城和南沙战略打造大湾区核心,在一体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广东着眼于支撑引领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强化广州、深圳“双城联动”。从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举办“双城联动”论坛,到确立常态化沟通对接平台、联合举办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广州、深圳大湾区两个核心引擎融合发展,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共建现代产业体系、共建生活圈等成为主攻方向,南沙、前海成为主要合作平台。

广州与佛山在2009年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广佛同城”成为国内最早实践同城化概念的地区,凭借成立广佛规划委员会、共建“广佛制造业人才走廊”、建设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等一系列重磅举措成为全国同城化的典范和标杆。“广州服务+佛山制造”的协同效应不断凸显,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未来广佛把全域作为一个超级城市来整体谋划,实现全域同城化深度融合

2022年6月,随着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广州市南沙区完成了从郊区向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的转型。凭借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区位,南沙区充分发挥依托交通枢纽快捷通达的优势,构建“枢纽带动、多点支撑、整体协同”的发展格局。

三、武汉学习广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当前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需要我们积极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通过上述比较分析,针对武汉存在的短板差距,建议从九个方面推进高质量发展。

一是长期坚持工业强市,始终把发展先进制造业作为武汉经济建设的主旋律、主阵地。

旗帜鲜明地把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先进制造与产业创新中心作为武汉打造全国经济中心的主要目标,始终围绕先进制造业发展协同推进“五个中心”建设,以研发设计创新链、先进制造产业链、商贸物流供应链等为核心支撑,形成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为双主导的产业结构(周阳:《加码先进制造中心建设:面向2035武汉打造国家中心城市的路径》,《决策与信息》2022年第2期)

二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始终坚持“创产城融合”发展。

依托东湖科学城、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以及遍布全城的创新街区(园区、楼宇)等创新空间载体,结合城市更新和新城建设,加快建设新科技新产业育成中心。在创新空间载体建设中探索“双创集聚+产业生态+城市社区”“创产城融合”发展模式,协调科研、生产、生活、生态,打造更加适合新兴产业发展、高端人才工作生活的环境。

三是适度超前布局科学基础设施,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构建高水平协同创新网络。

依托湖北省与科技部、中科院等部(院)的会商合作机制,加强部、省、市沟通合作,积极承接和参与国家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和重大任务,争取更多大科学装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建设。以东湖科学城为极核,串联城市圈、长江中游城市重点园区和重要创新平台,共同建设高水平实验室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打造“立足中游、引领中部、服务全国、链接全球”的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枢纽,共同打造世界级科技产业创新策源地。

四是积极探索培育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路径,着力打造系列国际性消费目的地。

打造复合型的国际消费场景集群,依托各级各类开放平台载体,建设中外人文复合交流融汇中心、全球商品贸易港和世界级商圈商街,荟萃全球优质商品、服务,促进商品贸易、人员往来、文化交融。构建多元化的国际消费活动体系,联动发展购物节、旅游节、艺术节、时装周等节庆活动,以商圈商街、景区景点、场景应用等为纽带,打造24小时城市社交目的地和世界级休闲旅游目的地。打好长江文化、历史文化、科技文化牌,谋划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滨江特色历史街区、青年潮流文化活动,彰显特色化的国际消费魅力。

五是打造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突破性发展多式联运,提升全球通达便利度和辐射能级。

从战略层面系统谋划城市圈交通一体化格局,联合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共同打造国家级的综合交通枢纽集群。立足建设国际航空客货运双枢纽门户,全力推动建设“天河—鄂州”商贸物流大走廊,建设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加快建设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组建武汉航运物流交易所集团,整合资源打造具有导向意义的物流“武汉价格”。积极争取中央支持,设立面向全国的资源交易平台、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等,强化资源配置能力,提升对全国重要商品物资价格、交易等方面的影响力。争取国家级交通物流联运枢纽项目,突破性发展多式联运和中部陆海联运大通道。

六是积极承办国家重大主场外交活动、重大国际会节赛事活动,打造外交主场城市、国际会展赛事名城、政商学国际高端会议目的地。

着力提升全球资源整合配置能力,大力引进跨国公司,吸引国际组织设立区域总部和运营中心,提高武汉在全球资金流、信息流、商业流网络体系中的地位。建设跨国机构、国际组织集聚地,稳步推进外国领事馆区建设,打造汉阳龟北片国际文化交往中心,争取更多外国领事机构、国际商会、协会、贸易代表处等国际性组织落户。策划举办国际性政商、文化、体育等重大活动,培育办好具有武汉特色的国际性定期定址品牌会展、会议、节庆、赛事等活动。充分借助新媒体等形式加强武汉城市形象海外传播,讲好武汉故事。

七是提升金融中心战略定位,谋划国家级金融基础设施布局,推进科技金融、区块链金融试点示范。

争取把武汉金融中心建设纳入国家战略,确立中部金融枢纽定位,给予实质性政策支持。围绕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争取建设碳期货交易所,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打造全国碳金融中心和区块链金融中心。推进江北银行保险集聚区、江南总部金融集聚区、光谷国际创投集聚区的总体规划布局实施,重点建设以科技金融为特色的区域金融中心。推动上海证交所、深圳证交所、北京证交所、上海保险交易所等在武汉设立区域管理总部,提升武汉地区的资本市场服务能力。

八是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推进高水平城市发展战略谋划和战略规划。

用战略谋划和战略规划来统领城市发展和城市治理,凝聚各方发展合力。建立空间留白机制,加强重要通道、重大设施和重大项目的空间预控。构建动态调整机制,及时调整规划策略,增强规划适应性。加快建设智慧城市、智能市政、智慧社区、智慧城管,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以新城建对接新基建,提升城市运行管理效能。在围绕长江主轴、垂江中轴、“两江四岸”发展的过程中,持续丰富完善“城市中轴线”,加快凸显并不断增强其潜在长期价值,以此构建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的独特魅力。

九是加快打造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推动区域协同联动开放共享发展。

大力推动“1+8”城市圈同城化发展,依托长江中游城市群拓展畅通国内大循环的经济腹地,打造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门户枢纽,培育集聚高端资源要素的强大市场。依托交通运输网络培育形成多级多类发展轴线,推动周边城市协同发展,打造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

推动武汉都市圈、城市圈产业合理分工布局,构建产业链空间协同体系和创新链服务体系,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跨地区深度融合。

作者简介:课题组成员包括武汉市社会科学院樊志宏、周阳、陈进、操玲姣、顾晓焱,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黄骏以及武汉市规划研究院林建伟。

原载:《武汉社会科学》2023年第2辑,中国知网即将收录。

-END-

国民经略主笔 凯风 最新城市力作
大国大城,40座城市前景分析

大变局!第5个一线城市,呼之欲出

中国第一条“超级高铁”,呼之欲出

中国最缺大学的城市,开始逆袭了

终于,开始砸“铁饭碗”了

2023年,百强市、百强区、百强县排行

中西部非省会第一城,急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开学第一天,34岁河南博士枪杀导师:这个寒门逆袭的学霸,何以至此?塑料制品全面“封杀”:马萨诸塞州将成为第一个停止购买塑料制品的州!长篇小说《如絮》第一百三十九章 哈尔滨-1957年 1 抓捕带女儿看牙医众议院投票216:210 ! 麦卡锡成为第一个被赶下台的议长万字长文解读胖东来何以成为“胖东来”英国护士杀婴案,医院何以成为犯罪之地?接地气!广州惊现板凳大楼,“撞脸”大排档同款!网友:广州,一个被严重低估的丑楼集大成者!中部第一省会,开始到广东抢大学生了318川藏线,何以成为骑行者的“终极梦想”?​比雷埃夫斯港何以成为希腊最具优势的黑马发展区域?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 当我接受自己,我才能成为我真正可以成为的人取消公摊面积?这一省会城市放大招,提出这些房地产政策新思路经营导生关系,何以成为“硕博打工人”最大难题?六次申请“入常”被否决, 印度何以成为“推特五常”?竹沥香、鲜甜味的黄茶,何以寂寂无名?广东专精特新“小巨人”,何以跃居全国第一?“这些第三世界国家,想要成为第一世界”北方第一省会,慌了!诈捐,何以成为美国政客的常规操作RLHF何以成LLM训练关键?AI大牛盘点五款平替方案,详解Llama 2反馈机制升级突发!又一省会城市全面取消限购这一周的杂七杂八日本汽车大溃败,中国成为第一每月发出1万张工卡!纽约开先河为难民提供工作,成为第一个公开挑战联邦法律的州!导筒现场本周末活动汇总 | 北京,广州,杭州,海口等城市进行别认!《雄狮少年2》团队正在招募动画师,坐标广州荔湾区紧急!全美爆发抗议潮,白宫被包围!美军曝光最新动向,军工股飙涨!以色列何以成为"珍珠港"?难民潮正在摧毁纽约!纽约开先河为难民提供工作,每月发出1万张工卡!成为第一个公开挑战联邦法律的州!鸭脖与鼠头事件取消限价令!第一省会,敞开了!水调歌头 飞翔的航班西宁:原属甘肃省,为何跑去青海当省会?史无前例!麦卡锡成为第一位在众议院投票中被罢免的议长|少女在过马路时被车撞到,导致颅骨骨折|费城启动第39届少数族裔企业发展周英特尔晶圆厂,何以至此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