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看过一个细思极恐的问题:如果被关进精神病院,你如何证明自己没病?医生只会嘲笑你的话没有可信度,头也不回地将你关进病房。医生反而会觉得你已神志不清,毫不犹豫地给你打上一针。发现没,当你被质疑的时候,无论你怎么解释,都只能任由对方牵着鼻子走,让你掉入深不见底的“自证陷阱”。一百多年前,莫泊桑就在短篇小说《绳子》中,说透了自证的可怕。有位农民随手从地上捡了根绳子,却被旁人污蔑成了捡钱包。他拿出手里的绳子百般解释,可他的辩解越周密,证据越确凿,别人反而越不相信。最终,颠倒黑白的流言、变本加厉的嘲讽,让他陷入了无止境的内耗,最终逼他走上了绝路。你越在意,越辩解,绳子就会勒得越紧,让你在自我怀疑与消耗中逐渐窒息。
《绳子》的主人公奥舍科尔纳,是一位朴实节俭的农民。他什么东西都舍不得扔,衣服、鞋子和农具上,也都是修补过的痕迹。有一次,他去镇上赶集,在通向广场的小路上,看到了一小截绳子。他赶紧弯下腰,捡起这截绳子,并小心翼翼地将其卷成一捆。不料,他捡绳子的模样,恰好被路边商店的一位熟人看在了眼里。他一抬头,刚好看见对方盯着自己,他咻的一下羞红了脸,然后装作从地上找东西却没找到的样子,随后起身混入了集市中。逛完集市后,他去一家饭馆歇脚,听到大家都在议论有人丢了钱包。他正听得起劲,突然有两个警察找上门来,将他带到镇政府审讯。原来,那位熟人误以为是他捡了钱包,向警察举报了他。他大喊“冤枉”,一脸惊恐地取出绳子为自己辩解,并要求警察搜身。警察什么也没搜到,只好暂时放他回去,让他等待接下来的传唤。他刚一走出镇政府,看热闹的人便凑上来将他围住,好奇地追问细节。他只好再次拿出绳子澄清,并把自己的口袋翻了个底朝天,证明里面什么也没有。他又急又气,带着大家走到捡绳子的地点,反复讲述整件事情的经过。大家依旧纷纷摇头,还嘲笑他说:“别装了,老滑头!”他不知怎么办才好,干脆在村子里转了一大圈,到处对人解释这件事。可他从白天说到深夜,累得筋疲力尽,依旧洗不清自己的嫌疑。一位长工向警察坦白,说自己才是捡到钱包的人,如今已物归原主。奥舍科尔纳得知后如释重负,兴冲冲地跑出家门,向大家宣告自己的清白。一句句讽刺与诋毁,令他憋屈得喘不上气、吃不下饭,甚至无心继续务农。从那以后,他每天绕着村子转圈,逢人就讲自己被冤枉的遭遇。人们却事不关己地哈哈大笑,指着他对旁人说:“这就叫撒谎狡辩。”这个老实了大半辈子的农民,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何没有一个人愿意相信自己?他费尽了口舌,耗干了气力,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日渐萎靡。在焦躁、愤怒与委屈的摧残下,他的身体逐渐衰弱,最终一病不起。村上春树说过这么一句话:“不解释就明白不了的东西,即使解释了也明白不了。”你的解释,会被曲解为掩饰;你的清白,会被羞辱成笑话。在一件烂事上反复纠缠,最终只会害得你自己满盘皆输。对于书中的奥舍科尔纳来说,“绳子”是他苦苦证明的真相。但在那些不相干的人眼中,绳子却成了掩人耳目的谎言。想起罗翔说过的一句话:“误解本是人生常态,理解反是稀缺的例外。”人这一生,总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卷入百口莫辩之事。你若任由他人审判自己,只会被一步步引入“自证陷阱”:
一听到旁人的异议,立马着急地向对方解释,得不到认同便焦虑难安;
面对别人的不信任,费尽心思地收集证据,不惜牺牲利益也要自证清白;
害怕遭到误解,努力迎合外界的评价,想尽办法纠正别人对自己的印象……
事实上,那些喜欢对别人指指点点的人,并不在乎真相,只想发泄情绪。
你句句回应,事事反驳,一不小心就会落入对方的逻辑圈套。对方与他并无纠葛,仅仅是和儿子吵了一架,想拿他撒气。朋友劝王尔德清者自清,不要理会那些毫无根据的闲言碎语。王尔德却咽不下这口气,暂停所有工作,高薪聘请律师,坚持要起诉诽谤者。法庭上,他要求对方拿出证据,对方却大打感情牌;他有理有据地反驳,对方却故意抬杠。几个回合下来,他被对方激怒,对法官出言不逊,并拒绝继续出庭。一夜之间,他身败名裂,作品备受唾弃,妻子提出离婚,文学界也不再接纳他。在重重打击下,他整日浑浑噩噩,借酒消愁,年仅46岁就郁郁而终。没必要让所有人知道真实的你,或者是你没必要不停地向人说,因为这是无效的,人们只会愿意看到他们希望看到的。当一个人存心诬陷你时,你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任何反击都绵软无力。无论你怎么解释、证明与反驳,对方都能找到新的角度攻击你,诋毁你,直至彻底逼疯你。跟莫名的质疑较真,为外界的评价介怀,你会处处受人摆布,失控地滑入深不见底的陷阱。在《绳子》的故事结尾,奥舍科尔纳病入膏肓,几个月后就不幸去世了。临终之际,他依旧一遍遍地念叨着:“这是一小截绳子,不是钱包……”为了旁人根本不在意的清白,他掉入了自证的无底洞,搭上了自己的下半生。人生在世,谁都免不了会遭遇诋毁与诽谤,不知不觉地走向自证陷阱。身处纷扰世间,我们该如何挣脱这些“绳子”的束缚,绕开自证的陷阱?画家张大千在英国办画展时,现场即兴画了一幅牡丹图。收笔时,他口含清水,均匀地喷在画纸上,使画中的牡丹变得栩栩如生。一位外行人见状,大声嘲讽道:“用嘴喷水算什么绘画艺术?真是可笑!”众人纷纷向张大千投去目光,他却笑而不语,继续埋头作画。事后,有人问他:“这明明是中国水墨画中的‘冲墨法’,您只需几句话就能让他哑口无言,为何不解释呢?”他说:“若他有兴趣,不用解释自然会懂;若他不感兴趣,我没必要解释,与他争辩反丢了体面。”人和人的认知层次不同,难免会对彼此产生误解和分歧。懂你的人,无需多言也能心知意会;不懂你的人,费尽口舌照样嫌隙丛生。卡耐基说过:在争论中获胜的唯一方式,就是避免争论。即使你大动干戈,费力辩驳,也说服不了误解你的人,反而会白白消耗自己的精力。倒不如看淡争议,问心无愧地做好自己,时间自会大浪淘沙,辨明黑白。心理咨询师黄仕明,接待过一位常常陷入自我怀疑的客户。工作上偶尔有点失误,他便觉得自己给团队拖了后腿,天天留在公司加班,结果费力不讨好。家人稍有点不顺心,他就归咎于自己关心不够,再三向他们道歉。有一次,母亲要他借钱给一个亲戚,他因一时拿不出来而无奈拒绝。察觉到母亲有些失望,他又忍不住自我批判起来,责怪自己没本事。《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中说:“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很多人遭受质疑时,总是第一时间反思自己,批判自己。可过度自疑就像一座牢笼,会将你永远困在他人的评判里。停止自我攻击,接纳自身的好与坏,把自己从质疑的沼泽中拽出来。当你不再自我怀疑,任何人的定义与解读,都构不成对你的伤害。那段时间,昔日伙伴翻脸不认人,竞争对手也趁机羞辱他。然而,受尽白眼与冷待的他,照样每天西装革履,精神抖擞地跑业务、见客户。他说:“我不想四处诉苦,招人反感,那样我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失败者。”在不声不响的沉默中,他独自走过低谷,重新找寻出路。有句话说:“永远不要向任何人诉苦,80%的人不关心,20%的人看笑话。”蒙受苦难或羞辱时,我们总是抱怨连连,希望有人抚慰伤痛。倒苦水,招来的大多是冷嘲热讽;揭伤疤,疼的也永远只有你自己。不诉沧桑,静静蛰伏,当你实力强大了,自然不害怕任何苦楚。他们习惯抬杠,擅于诋毁,企图把你拉进负面情绪的漩涡中。你跟他讲道理,他就跟你胡搅蛮缠;你跟他摆事实,他便装作视而不见。跟这种人针锋相对,你永远都是输家,既浪费时间,又折损心情。“他天天骂我,证明他生活中不能没有我,而我不搭理,证明我的生活可以没有他。”“与其跟一只狗争路走,不如让它先走一步。因为打败一只狗并不光荣,但被狗咬到一口却很倒霉。”跟烂人较劲,无非只有两个结果:一是被对方反咬一口,二是被对方拉下水共沉沦。避其锋芒,转身离开,拒绝被对方消耗,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当深渊凝视你时,尽快远离深渊,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它是捕风捉影的谣言,是无中生有的污蔑,也是不堪入耳的责骂……你若任由这根“绳子”绑架,就会在越缠越紧的窒息感中,走向自我毁灭。人生的大部分痛苦,来自你过度在意他人的看法,总想向外界证明自己。“你对我的百般注解,不构成万分之一的我,只展示一览无余的你。”别人的评价只是片面之词,左右不了你的生活,也无法定义你的人格。去做自己的主人,不必理会外界嘈杂的声音,也不必强求任何人的认同。在一切误解、谩骂与诋毁面前,无视是最聪明的回击,沉默是最有力的反抗。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洞见
你若喜欢,为洞见点个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