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下班后微信办公算加班吗?

下班后微信办公算加班吗?

公众号新闻

作者 | 白蓉馅汤圆

来源 | 青年文摘(ID:qnwzwx)

1



上着班,有这么一个词条悄悄冲上了热搜第一 ——


#下班后微信办公算加班吗#



短短一行字,却给工位上的我本人带来不小的震撼。


刷着评论区,看来上班族的心情是一样的:



社交软件的普遍使用,方便了我们的日常通信联络,但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借着即时通信之便,让员工上班工作,下班随时等待工作,上下班的边界变得模糊。


这种“下班了又好像没下”的状态,引来不少网友吐槽:


公司经常在下班后开线上会议、布置待办任务、对接项目细节、催问工作进度等,由于工作基本都能在线上完成,占用的休息时间或多或少又说不清,导致自己每天都处于隐形加班状态。



的确,因为不需要实际到岗,所以很难通过打卡时间直观地反映加班事实和时长,也就更难申请加班费了。


隐形加班,让上班族有苦说不出,确实延长了工作时间,回报却是“隐形”、不被承认的。


非工作时间的移动办公到底算不算加班、能不能申请加班费?近日,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给出了一个答案。



2



李女士于2019年4月1日入职北京某科技公司,担任产品运营一职,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中约定,李女士执行不定时工时制度。后因加班问题,双方发生劳动争议。


李女士提交《假期社群官方账号值班表》、微信聊天记录、钉钉打卡记录,称其经常在下班后或假期,使用社交软件与客户及员工沟通,公司应向其支付加班费。


公司认为,李女士在休息日值班时,主要负责在客户群中回答客户偶尔提出的问题,并非加班。


对此,一审法院以双方约定了不定时工作制的理由,驳回了李女士申请上班费的诉讼请求。


李女士对判决结果不满意,提起上诉。


二审法院审理认为,虽然双方在合同中约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但公司未获得不定时工作制审批。


根据李女士提供的微信记录、《假期社群官方账号值班表》等证据分析,公司存在工作日下班时间及休息日安排其工作的情形。劳动者付出实质性劳动内容,或者使用社交软件工作具有周期性和固定性,明显占用了劳动者休息时间,应当认定为加班。


最终,法院判决公司支付李女士加班费3万元。


对于判决结果,不少网友表示支持,还有部分网友决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



李女士的维权之路,给了我们一些对如何维护休息权的启示。


首先,是要有维权意识。


李女士入职时,虽然公司和她约定了不定时工作制,但根据劳动部《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规定,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必须经劳动保障部门审批。


也就是说,公司如果没有相关部门的审批手续,单纯口头约定不定时工作制,法院是不予支持的,这不能成为我们无底洞加班的理由。如果遭遇了超出合理情况的繁重隐形加班,可以先联系当地劳动监察部门,了解用人单位是否有权决定不定时工作,方便后续的合理维权。


劳动人事调解仲裁网也曾发布过一个典型案例。某公司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利用自身的主导地位,要求员工订立一份协议作为合同附件,协议内容包括“我自愿申请加入公司奋斗者计划,放弃加班费”。



半年后,员工张某离职,要求公司支付加班费。


这种让员工签订“自愿放弃加班费”协议的操作,既违反法律规定,也违背公平原则,仲裁委员会认为该公司侵害了员工的工资报酬权益,最终裁决某科技公司支付张某加班费。


所以,无论是口头协定不定时工作制,还是签订自愿加班的协议,都不能成为用人单位规避法定责任的挡箭牌。


其次,是认定加班的标准。


借助即时通信软件的便利,劳动者工作模式越来越灵活,很多工作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线上开展,更不必拘束在固定的工作地点和办公工位。


因此,在判断是否加班的问题上,上述案件的二审中提到:

“不能仅因劳动者未在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工作而否定加班,应虚化工作场所概念,综合考虑劳动者是否提供实质工作内容认定加班情况。”

诉讼中的李女士在非工作时间使用社交软件工作,超出了一般的简单沟通的范畴,有实质性的工作开展,因此二审法院认可李女士的加班行为。


目前,部分法院在司法实践中针对“下班后回微信”是否属于加班的判断标准,可以这样概括:


下班后用微信处理工作,具有持续性、连贯性的可视为加班。



4



案件之外,隐形加班的情况不止李女士这一种。


就说工作群吧,一群套一群,大群之外有小群,部门群之外还有项目群,群里新员工入职要表示欢迎,老员工辞职要感谢相遇,领导说话要来玫瑰咖啡赞的emoji三件套,项目有新动态了要及时上线通知到位……


然而以上这些,其实并不算实质性的工作成果,很难像李女士那样被判定为加班。



也许有人会想:既然不到岗,没有和领导面对面,那我装看不到,拖到工作时间再做行不行?


但现实远比想象中复杂。


有网友现身说法,在已经连续加班的情况下,领导在休息日仍找她布置工作。


她已读不回拖了半天,结果就是接到领导的连环call,不得安宁。



当工作“捆绑”生活,当领导将移动办公变得习以为常,很多人只能硬着头皮变相加班。


《职场人加班现状调查报告2022》中显示,只有15.3%的人明确表示拒绝在下班后秒回工作相关的信息。说明多数人虽然深受隐形加班之苦,但很多人在下班后,仍被动地关注着工作相关信息。


从实际层面来讲,面对休息时间的加班要求,员工不敢不回应,害怕招来领导的批评或冷遇;但接受隐形加班,又势必影响自己的休息和家庭生活。


此外,关于隐形加班的矛盾,也有扩散趋势,已经从雇佣关系、上下级间扩散到同事之间。


有人就谈到自己的实际情况,某些任务和工作环节需要赶时间,还牵涉到其他同事的协作问题。


“如果流程卡在自己这里,让其他同事等着,确实觉得不好意思,所以就只能大家互相体谅。”



但需要明确的是,移动办公的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里提升工作效率、加快完成进度,而不是无休止地让渡个人时间。


加班的原因往往是工作量和工作时间的不合理分配,仅靠员工间互相体谅并非长久之策,最终的结果就是大家在应该休息的时间,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与放松,进而直接影响个人情绪和工作状态。



线上加班的情况何时休呢?


数字移动时代,面对隐形加班日益普遍的现象,《法治日报》就此问题咨询了相关专家,有专家建议,我国劳动法应当考虑引入“离线权”。

“除法定或约定之外,劳动者在非工作时间,有权拒绝通过数字工具进行工作联络或处理相关工作事宜,并不得因此遭受不利对待。”


下班时间到了,我们有权离线。


当领导在休息日突然发来一句“在吗?”,我们能坦荡回以沉默。


但这事,还需要企业自觉尊重员工的离线权。


  • 休息时间,勿扰。


*参考资料:

1. 《【以案普法】下班后“微信办公”算加班吗?法院判了!》.微信公众号“中国普法”: https://mp.weixin.qq.com/s/WNGiHhxkwE3YLQB40Kd91A

2. 《案例 |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订立放弃加班费协议,能否主张加班费》.劳动人事调解仲裁: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ztzl/ldrszytjzc/dxal/202207/t20220718_476235.html

3. 《职场人加班现状调查报告2022》.前程无忧.2022

*作者:白蓉馅汤圆:非专业乒乓球迷,老剧情怀控,一个与世界交手时总爱出剪刀的年轻人。本文授权转自青年文摘(微信号:qnwzwx),这里有:教你在生活打怪升级的暖文辣文,帮你开阔眼界的知识干货,让你笑到飙泪的段子趣图,推荐关注!


你点的每个,都是对生活的一份加油!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A17芯片曝光/OpenAI在中国申请「GPT5」商标/法院:下班后微信办公也可算加班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患者单向树洞:下班后的仪式感🤣大家下班后都在干什么:“上班丑关我下班什么事?”网友亲身演绎那些上下班的强烈反差哈哈哈“未成年人模式”要来了?国家网信办公开征求意见→明确了!下班后用微信回答客户问题算不算加班?终审判决来了!你的价值,取决于下班后看什么当设计院不用加班后,我终于活得像个人了!移民的孤独 - 孩子和我们治理网络暴力信息,国家网信办公开征求意见社畜男主人下班后累瘫在床上,柴犬看到后竟复制了同款姿势![围观]没吃过这7样东西 不算加拿大人! 你尝过几个啦?下班后,领导给你发工作消息,如何体面拒绝?答案藏在这3个细节里……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 教育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2023年秋季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总裁15w月薪招保安照顾情妇,看完要求…”凎,是在宫里上班吗哈哈哈下班后“微信办公”算加班吗?法院判了“下班回微信”算加班吗?法院判了规范人脸识别!国家网信办公开征求意见下班后“微信办公”算加班吗?法院判了!玻璃缸里的孙凤 (19)午间小憩可减缓脑萎缩为什么迟到1分钟算迟到,加班2小时才算加班?「下班后微信办公算加班吗?」全网打工人关注 法院这样判网信办公布首批26家应用商店备案名单,华米OV均在列搜爆犬下班后立马咧着大嘴笑开花,另一只却垮着小脸来换班…谁爱上谁上!瞭望访谈 |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牛一兵: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禁熬夜加班后,日本企业员工生育率翻倍华裔餐馆员工下班后家门口遭抢劫,身中4枪危急电影:Pulp Fiction(1994)上班前或下班后洗杯子,哪个更健康?这届年轻人,下班后抢着上夜校?什么叫准时下班,这才是准时下班那些下班后比你多学 2 小时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魔都0915】下班后轻松一刻,来场欢乐桌游吧!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