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最好的活法:允许自己休息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有书”,加⭐星标⭐不迷路
张爱玲在《半生缘》里说:
“人到中年,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每天一睁眼,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这句话,道出了中年人的无力与疲惫,也道出了中年人如陀螺般不停歇的隐痛。
久而久之,一提到休息、放松,不仅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内心也充满负罪感。
事实上,一个只知工作而不知休息的人,就像不会刹车的汽车,最终身体会因超负荷而受损。
人到中年最好的活法,是允许自己休息。
不敢休息的背后
是对未来的焦虑和害怕
暑假,闺蜜婷婷带孩子去海南旅游。
因为怕耽误工作,她不仅带了电脑,还随时随地翻开手机,匆忙地敲点着。
这一路上玩得都不尽兴。
忙碌的工作,家庭的压力,早已把中年人压得喘不过气来。
把大脑掏空,完全休息,早已成了现代人生活里最困难的事。
投资专家、畅销书作家蒂姆·法瑞斯,也曾因不敢休息而饱受困扰。
创业3年,他每天工作14小时以上,每周7天。
尽管如此,公司却业绩不佳,自己和女友的关系也因为无暇经营而陷入危机。
蒂姆想要停下来休息,然而他的内心依然顾虑重重:
如果伦敦下雨,整个旅行就是在浪费时间;
错过了国税局的信,可能会被查税,公司也可能面临倒闭。
可当他认真写下自己的担忧后,发现这些事其实都有解决方案:
自己可以携带便携药物,摆脱坏天气导致的抑郁情绪;
出发前修改好报税单的邮寄地址,并叮嘱会计按时报税。
一切处理起来都非常简单。
就这样,蒂姆终于开启了久违的假期。
2017年,蒂姆·法瑞斯在TED演讲中介绍了这种方法,称之为“恐惧设定法”:
当你想做一件事却充满担忧,不妨先对其可能产生的最坏结果进行假设,并进一步思考具体的解决办法。
如果你想停下来休息,却害怕生活因此失控,也不妨先列出你内心的“恐惧清单”。
先去解决我们可控制的那部分事情,把损失降到最低,远比一味担心要强得多。
哲学家塞内卡曾说:
“折磨我们的往往是想象,而不是现实。”
很多时候,一个人感受到的压力,往往不是来自于事情本身,而是对事情的过度担心。
当我们勇敢拆解掉内心的恐惧,不仅能增强对生活的掌控感,更多了几分好好休息的坦然。
停下来主动休息
是一种人生智慧
英国首相丘吉尔就是个懂得休息的人。
在二战期间,年过七旬的他,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
但每次出现在公众面前时,丘吉尔总是神采奕奕,秘诀就是主动停下来休息。
他每天必须要午睡一小时,到了八点晚餐之前,还要再睡2小时,并要求侍卫绝对不要打扰他休息。
此外,丘吉尔还会通过打毛线的方式来放松精神。
当德国法西斯对伦敦狂轰滥炸时,丘吉尔正坐在地下室里,边织毛衣边思考。
然而,很多人更习惯忙完手头工作后,才心安理得地休息,并循环往复。
不管这其中到底耗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效率如何。
人的精力好比手机电池, 常年维持在一半电量的恐慌状态,让人常常觉得电量总是不够用。
一边忙碌不已,一边焦虑不安。
事实上,休息高手从来不把精力电池用到没电,而是有意识地调控,进行休息和补充。
世界顶级咨询师博恩·崔西曾提出过“黄金时间”这一概念:
“你的内部黄金时间,是你最清醒、最有生产力的时候。
而休息、放松能促进创造性思考……让你的思维自由地游荡,可以激发白日梦和非线性思维。
这是另一种黄金时间。”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高效时段,如何充分利用一天、一年、一生,都取决于自己。
与其忙到停不下来,不如先花时间去了解自己何时状态最好。
疲倦的时候,就能坦然地按下暂停键去休息。
学会休息,让生活更从容
习惯了从工作状态,无缝衔接到家庭生活的中年人,很难挤出时间给自己,但内心却暗藏渴望:
渴望凑出一个悠长假期,睡上几天,刷完想看的电影,打卡几个心仪餐厅……
与其说是修身养心,不如说是放纵压抑已久的欲望。
遗憾的是,这种“要么全有,要么全无”的不健康休息方式,只会让人更加疲惫。
因为身体和大脑真正需要的休息,不是完全躺平,不是到处玩乐,而是在放松的状态下,感知快乐与舒适。
这样的休息方式,恰好就藏在生活的每一处空隙里,随时能够“见缝插针”地去实现。
事情虽小,却可以实打实地将我们从疲惫中打捞出来,带来真切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如果你也习惯了完成全部任务,才允许自己停下来,那么不妨试试将工作与休息交叉进行,随时给自己放个假。
经济学上有个词叫“边际效应”,意思是连续增加某一项的投入,那么它所带来的产出会减少。
因此当你累了,需要的只是给大脑换个环境。
比如,在办公室坐了一天,站起来倒杯水,听听歌,伸伸懒腰,看看窗外……
俞敏洪老师就经常用这样的方式。
他每工作一个小时,就会站起来原地扭动5分钟。
幅度越大,他觉得全身越舒畅。
所以,他尽管每天在办公室,但步数都能一万步以上。
正所谓:
“一文一武,张弛有道。”
不管生活多忙碌,我们都可以培养自己从中抽身出来,好好休息的能力。
英国BBC做过一项万人研究:你觉得最好的休息方式是什么?
排名第一的答案就是:亲近大自然。
无论是下班路上观察秋天的第一片落叶,发现天边绚烂的晚霞;
还是周末去山林间呼吸清新的空气,听潺潺的流水和鸟叫虫鸣……
心快乐了,就是最好的休息。
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证实,与城市环境相比,大自然带来的视觉印象有助于压力后的心态恢复。
身处其中,不仅能放松紧绷的肌肉或神经,还能重获工作和学习的动力。
▽
作家周国平,曾发过一个有趣的微博:
“人=吃饭+睡觉+上班+玩;
猪=吃饭+睡觉;
代入:人=猪+上班+玩;
即:人-玩=猪+上班。”
也就是说,不会玩,不懂得休息放松的人,和动物无异。
更何况,人生是一场马拉松,用力过猛往往并不长久;
只有劳逸结合,懂得休息,才能走得更远。
点个在看,愿你能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情上,心安理得地偷闲。
有书君精选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