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远想不到,这一届年轻人会搞出什么花样来。
前一段,他们在雍和宫前排队,把门口的手串炒出了“天价”,用他们的话来说,在上班和上进之间选择了上香。下一阵,他们扛着鱼竿和年长的大叔大伯们一起钓鱼,念叨着契诃夫的句子:“你们知道,只要人一辈子钓过一次鲈鱼,那他就再也不能做一个城里人,他会苦苦盼望自由的生活。”
比如“内卷”,这个经济学名词原本强调的一种增长困境,然而在当代语境下,满满都是年轻人对被迫卷入竞争之中、无法自己掌握生活的不满。也因此有了另一个词——“躺平”。就像坐在跷跷板上,很多年轻人在两个选择之间起伏不定:到底是卷起来,还是躺下去?比如“普通学”。“成功学”大家都不陌生,但是“普通学”又是什么?一个名叫“普通学”的网络小组,是这样介绍这门“小众学问”:“我们早已习惯了被教育如何努力追求成就,做个成功者。但却鲜有人告诉我们,在此之前,如何接纳自我,如何做一个珍贵快乐的普通人。”来源 视觉中国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未经反省的人生不值得活。”然而落到这个纷繁缭乱的当下,更重要的问题大概是:怎么样的人生才值得活?努力考高分,长大找一份好工作,这是大多数人遵循的成长轨迹,但这条道路就一定能指向幸福与满足吗?所谓的成功有为,一定要遵循一套可被判定的条条框框吗?哪怕有迷茫、焦虑,有面对社会与前程的不知所措,这一届年轻人也在尝试活出自己的风格。他们向往自由、追寻意义,敢于自我调侃和自黑,也有自己不变的坚持。在单一的价值观之外,他们内心自有一套标准与认同,自洽于己,他们便勇往直前。人们常说“成功有为”,但在“成功”之前,这一届年轻人先尝试做到“有为”——把热爱的事坚持下去,当追逐自己内心的热爱时,即便没有成功,身上也自带光亮。
豆瓣“普通学”小组成立不过两年,已经有7万多人加入。在跟帖里,经常有一些鼓励找到人生价值的话语。“人生中除了成绩,除了学历,甚至除了父母外,这个世界上依旧有许许多多令人激动的事情,等着你去发现。”“高考成绩什么的都是外部的评价,剥除这些弄明白你是谁,想做什么,才最重要。”对青岛大学音乐学院的的大四学生张志成来说,最初不是自己选择歌唱,而是歌唱选择了自己。小学一年级,因为课堂上唱了一首《小燕子》,老师看出他的音乐天分,特意嘱咐他的母亲带他去学声乐。从小学到初中,只要有他参加的独唱、合唱比赛,便包揽了大大小小的奖项。高中时,他选择就读艺术中学,顺理成章选择了歌唱。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一选择没有压力和焦虑。张志成成长在山东一个普通工薪家庭,艺术考学需要花费十几万元,对他父母来说是不小的经济压力。虽然父母从不在他前面提起,但懂事的张志成将一切都默默看在眼里。还好有音乐的陪伴,音乐响起,总能抚平他内心的波澜。临近高考,张志成曾经面临选择:是排名靠前、更稳妥的音乐教育专业,还是自己热爱、但不乏落榜风险的声乐表演?一直听话的他这一次没有遵循父母的建议,而是执意跟随自己内心的方向。想过最坏的结果吗?张志成摇摇头。他没想,也不敢想,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但结果没有辜负他的期待,2020年秋天,张志成如愿以偿,进入了青岛大学音乐学院,成为了声乐表演专业的一名新生。他在学院有“青大林俊杰”的美称,今年春天,他参加校园十佳歌手比赛,选择了一首林俊杰的《崇拜》,帮他拿到了第四名。图注:2023年4月,张志成凭借《崇拜》获得青岛大学“十佳歌手”第四名
但张志成说,在音乐带来的快乐面前,名次和奖项都没有那么重要。在学校里,他是音乐社社长,时常和社员们一起在学校草坪路演,弹吉他、唱歌,路过的同学都可以来听,感兴趣的也可以加入。作为华为花粉俱乐部的成员,张志成习惯用华为音箱播放音乐。音乐社的同学们也会把自己想要翻唱的歌准备好传到张志成的华为音箱上。十几人甚至二十人,手机上的歌曲都可以无缝上传,速度很快,也很方便。张志成难以忘记一次周五下午的路演。围观的同学里,有男生准备好鲜花向女生表白。看到此情此景,正在表演的社员立刻换上周杰伦的《甜甜的》。现场响起了掌声,也有起哄的尖叫声,这是音乐带给所有人的美好回忆。热爱能带来欢乐、带来美好回忆。而在热爱的背后,有汗水、有艰辛,也有枯燥的付出。卢镱丹是人们印象里最典型的艺术生,一头粉头发,脸上有一种专注的倔强。她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美术与动画学院。从五六岁开始画画,这一画就是将近二十年。绘画三大科——速写、色彩、素描,无一不考验着耐心和定力,学画的过程中,卢镱丹没少经历过枯燥的时刻。画画也并非一直给予卢镱丹正反馈,她曾经因为在考场上手抖成筛子,与自己的理想院校失之交臂,她也有过泄气的时刻,但很快就想通了:日复一日的琐碎而无趣的时间累积,才能构成有趣且具体的事物。也正是在与绘画不断交手、持续前进的过程中,卢镱丹越发明了自己内心的轮廓。她用牙刷打了一个比方。“当牙刷发明之前,你不知道需要它,但当它发明之后,没有牙刷,你总觉得少了什么。”对于卢镱丹来说,画画也是这样,哪一天没有画,就觉得生活仿佛缺失了一块。将自己的梦境和生活观察用画笔画下来,就是一天最开心的时刻。卢镱丹格外喜欢一支黑色的自动铅笔。这支笔陪伴她考研时期的作画。读研后,她接触到了华为 MatePad,成为了一名“花粉”。让她欣喜的是,使用MatePad作画时,笔尖在屏幕上游走的感觉竟然与她钟爱的黑色自动铅笔如出一辙。那种熟悉的质感,仿佛把她带回了纸上创作的时光。心理学中,专注进行一件事能忘记时间的存在,进入某种“心流时刻”。对卢镱丹看来,自己的心流时刻往往触发于这种笔尖和“纸面”摩擦的的声音,“唰唰”的声音帮助她沉浸于创作,体验到画画带来的宁静和满足感。日本作家三浦紫苑曾经写一群跑步的人:“明明这么痛苦,这么难过,为什么就是不能放弃跑步?因为全身细胞都在蠢蠢欲动,想要感受强风迎面吹拂的滋味。”对于心有热爱的人而言,每一次奔赴热爱的机会,都是强风拂面的时刻。南开大学的“花粉”朱俊玮体会多次这种强风拂面的时刻。从本科到研究生,他一直学习财经专业。在学业之外,他爱好摄影,尤其是风光摄影。高中毕业后去四川旅游,是他“入坑”的开始。从此,他一头扎到了广阔的自然中去。大学里,他为了拍摄夜晚的星空,租车和两个小伙伴一起去到野外。当时他还在读大四,刚拿驾照不久,第一次自己租车,同行的两位小伙伴都不会开车。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出发,朱俊玮开了将近三小时车,到达位于武汉郊区的道观河风景区。从风景区的小镇还要开一段山路,才能到达最终目的地。一行人在晚上10点出发,穿过曲折蜿蜒的山路,穿过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终于看到了如想象中一样开阔的星空,这是让朱俊玮感受到强风拂面的时刻。2022年7月,朱俊玮和同伴一起去海南文昌拍摄“问天”科学实验舱发射。这是又一次强风拂面的时刻。为了占据好的拍摄位置,他和朋友早上6点就等候在海滩上。从6点到下午2点,海滩上除了几棵椰子树,再没有别的遮挡。海南的7月烈日如火,他们也硬是熬了下来。当相机定格火箭发射升空的瞬间,朱俊玮感受着助推火焰的震撼,内心前所未有的澎湃。朱俊玮至今感谢自己当初买下的第一台微单,正是这台相机带他看到了更大的世界。开车五六个小时去茫茫草原上看银河拱桥横贯黑夜,他既感到无比放空,又为拍出绝美照片而感到内心无比丰盈。
左右滑动查看
相比需要架脚架、调参数的相机,放在口袋里的手机,则帮朱俊玮定格下每一个突如其来的的瞬间。他至今记得一个满月的夜晚,刚打完球去教学楼洗手,出来后一抬头,看见月亮正穿过天津塔,他马上掏出自己的华为P60 Pro手机拍了一张,快门的咔嚓声留下了这一刻的美景,也保留下这一刻的喜悦。
三浦紫苑笔下跑步的人,因为足够热爱,所以能够熬得过艰苦的训练、漫长的跋涉。朱俊玮曾坚持一年,拍了六七千张南开大学的日月星辰。拍日出需要凌晨5点就起床,冬天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来走进寒风中,需要一定的意志力。在天人交战的时刻,还是内心的热爱,打败了想要冒头的松懈。“专业选热门还是热爱?”高考结束,这个话题曾经登过热搜,阅读量超过1.5亿。月亮与六便士是高更的两难之选,也困扰着当代年轻人。更让人头疼的是,在当下唯一的不变是一切都在改变。热门的专业可能会冷门,冷门的专业,也会有突然被关注的时刻。唯有内心的热爱并不那么容易发生改变。13年前,高考结束后的奚牧凉报考了北大考古学专业,这让他成为了同学间的“异类”。学理科、参加生物竞赛、还获得了自主招生校长的推荐名额,但却选择了一个公认冷门、看上去没什么“钱途”的专业,奚牧凉的选择无人理解。甚至有同学直言,这是对校长推荐名额的浪费。奚牧凉没有因为这些声音而动摇。喜欢历史的他,至今记得高中历史课老师说的一番话:“我们学习的历史知识、思维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思考中国的未来是什么样的。想象一下唐朝什么样、宋朝什么样,我们才可以去面对更大的世界。”奚牧凉说,很多人觉得理科更实用,但是他从人文学科老师那里获得的思考是,理科就像火车,可以让这个国家快速运转。但文科是火车头,决定了火车前进的方向。这些话成为一粒种子,一直埋在他心里,在他选择的时刻发了芽。他没有想到,从本科读到博士,他会亲眼见证考古这个冷门的专业变得热门。2020年夏天,湖南省高考文科第四名钟芳蓉报考北大考古专业,登上热搜,让考古火了一把。这几年间,从综艺节目到各种科普书籍、知识内容,考古学在大众领域掀起了热潮,许多博物馆、考古展更是一票难求。对奚牧凉来说,专业冷门的时候不妨碍他内心的热爱。只不过在热门的时候,这些热爱有了更多发光的机会。读研究生时,他又选择公众考古专业,此后开设“挖啥呢”公众号,用年轻的、生动的语言向公众传播考古这门看上去显年头的知识。央视制作的节目《国家宝藏》,邀请奚牧凉担任顾问。与此同时,他还在三联拥有一档自己的考古播客,用最新的媒介手段让考古靠近普通人。在奚牧凉看来,所有这些过程可以谈得上是“用爱发电”,但却让他获得了内心的丰盈。“当你把对世界的认知、关心的话题,一步步推到它们应在的位置,你不仅实现了一些事,也重新发现自己、找到自己,理解了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今年暑期档里,最大的黑马也许是动画片《长安三万里》。影片里,长安城是成功的代名词,是人们追逐功业的地方。但无论是李白还是高适,在仕途上都郁郁不得志。用唐朝的标准来看,它们都算不上什么成功有为人士。但是当影片为今天的人们提供了一种视觉投射,当我们以现代人的视角进入唐朝的历史,能看到这些似乎不被世俗认定为成功者的诗人剑客,他们胸中的一团锦绣化作了流传千古的篇章。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他们的诗篇反倒成就了长安,甚至成就了唐朝,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电影虽然描绘的是唐朝诗人的故事,但诉说的却是现代人的心事:所谓的成功,只有一种评判标准吗?支撑我们生活、让我们付出努力的,到底是什么?也许戴建业与年轻人的一番对话,可以算是这一问题的答案。这位深受年轻人喜爱的B站UP主、67岁的古代文学研究专家在家里接待了一个“00后”粉丝。他面对满怀困惑的00后说,也面对屏幕后所有年轻人说:“人生是一个过程,你在追求的过程获得快乐就是有为,为什么一定要建功立业、光宗耀祖呢?人生不是一个单一的轨道,而是广阔的高原。不是只有单行道、只能这么走。”在戴建业看来,多元社会里,年轻人可以根据内心的选择来作为,“有为”的定义已经发生变化。“现在的年轻人已经用行动给了我们解答,就是从外在的社会评价,变为个人的情感认同,从他人眼中的羡慕,变成自己精神的快乐,从顺从父母的期待,变为遵循自己的兴趣。”戴建业说,从真正自我的、内心的渴望出发,热爱会驱动年轻人。对张志成来说,他早就意识到唱歌是“生命的一部分”,只要一唱歌,他就会进入一种忘我的情景,忘记一切烦恼,只有快乐。对开学就要升上研三的卢镱丹来说,找工作的压力迫在眉睫。但是她确定,不管找到什么样的工作,画画都会陪伴自己的一生。她画自己想画的画面,不为发表甚至不需要在社交媒体上展示。卢镱丹说,比起展示画作收获别人的赞扬,画画这件事本身对自己更重要。朱俊玮说,摄影之于自己,是他对世界的好奇心:“看到别人拍的那些照片,会想自己能不能也去到这个地方,也拍一张这样的照片?”奚牧凉说,他评判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从来不是这个人赚了多少钱,取得了多少成就,而是“一个人会不会成为自己也喜欢的人”。回头看自己这些年的努力,奚牧凉觉得,自己这些年坚持的科普考古工作,让他看到自己能成事,也能帮助别人打开想象力。“从这方面来说,我还挺喜欢这样的自己。”歌德曾经说:“要做一番伟大的事业,总得在青年时代开始。”而拿破仑说:“我们应当努力奋斗,有所作为。这样,我们就可以说,我们没有虚度年华,并有可能在时间的沙滩上留下我们的足迹。”如果说,在歌德和拿破仑的时代,人们剑指建功立业、有所成就,那么对于今天的年轻人而言,与其说他们更在意沙滩上留下的脚印,不如说他们更看重在沙滩里漫步的过程。跋涉中看到的日出日落,目睹的斗转星移,甚至暴雨酷暑,都凝结成无可复制的回忆,成为人生的一笔宝藏。就如李白对高适所言,胸中有一团锦绣,自有倾吐而出的时候。这也是这一代年轻人的心声:认可自己,喜欢自己,坚持自己的热爱,比什么都重要。为热爱而奔赴的他们,正是华为有为青年的真实写照。华为相信,心有热爱,自发光,他们不仅向内求索,也会向外生长。华为产品也陪伴着当代青年在追寻热爱的路上成为更好的自己。如奚牧凉所说,电子产品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也是我们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我们需要学习如何和它们好好相处,拥抱它们。”就像考古工作,也已实现科技化,进行田野工作的考古学家和学生们会利用平板记录考古发现,再实现共享。朱俊玮说,摄影是一门人和工具相结合的艺术。人的审美决定了摄影的艺术性和天花板,工具和设备则决定了产出的质量和稳定性。正如华为MateBook 14s 2023笔记本,轻薄的机身却能同时兼顾数据和图片处理的高性能,也具有优秀的影音外放表现,无论在本业还是在热爱的领域内都让人游刃有余。这也是华为一直秉持的理念:通过工具的智慧能力来帮助用户,让更多年轻人大胆追求心中的热爱。以华为智慧PC为核心的华为学习全家桶,在笔记本、平板和手机之间实现多屏协同、超级中转站、智慧搜索等功能,让不同设备之间的协同变得轻而易举,联接每一份热爱,成为青年们向内探索,向外生长的重要助力。正如文学研究专家戴建业对年轻人所说,无论上进上班还是上香,生活的目的是要过得真香——吃自己喜欢的菜,读自己喜欢的书,做自己喜欢的事,爱自己喜欢的人。人生路漫漫,唯有内心的热爱与坚持不可辜负。华为相信,这一届心有热爱的年轻人,自会焕发自己的光芒。策划:三联中读·品牌
作者:十一
编辑:王菲宇
排版:小诗
图片:肖像拍摄/ He,其他图片由受访者提供,部分图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