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激活孩子溯流而上的力量?奥运冠军陶璐娜,给出了“反脆弱”养育建议
看点 如何帮助孩子应对当下的不确定性,提升孩子的“抗逆力”?奥运冠军集强大的抗压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强执行力于一身,在他们身上,我们或许可以窥得一二。外滩君也就此和射击冠军陶璐娜展开对话,她强大的内生力量,更是给了我们不一样的启发。
支持外滩君,请进入公众号主页面“星标”我们,从此“不失联”。
文丨庄晓 编丨May
本文照片由陶璐娜提供
越是在充满不确定的时代,压力越是如影随形地找上我们每一个人。可在和压力的对抗中,我们的孩子好像正变得越来越脆弱、日子也变得越来越难熬。
面对竞争越发激烈的未来,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跳出压力的漩涡,激发溯流而上的力量?
或许,我们能从赛场上,找到更高维度的应对之道。特别是非常强调运动员的自我调控能力和心理稳定性的射击运动。
“神枪手们”需要在每一环子弹的飞速旋转中,顶住排山倒海般的压力,稳定发挥出自己的实力。一旦出现任何心理波动,他们就很容易在赛场上半途而废或是失之毫厘、功亏一篑。
在近期举办的“华夏基金·2023哈佛夏令营”上,外滩君就独家采访到了悉尼奥运射击冠军陶璐娜。
从她娓娓道来的讲述中,外滩君仿佛看到了一枚疾驰而来的子弹,它势如破竹般击碎了长达18年的焦虑、挫折和痛苦,最终成功命中了人生的靶心。
她说:“我人生中只拿过一次奥运金牌,但我尝过无数次失败。人们常说悲剧都是感人的。在我的运动生涯中,那些‘悲剧’给我更多的精神力量”。
虽然,我们离一个奥运冠军还隔着太平洋,但在陶璐娜身上,我们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学着像她那样横眉冷对失败的痛苦,从一个个“悲剧”中,走出人生的高度。
起落之中,练就“大心脏”
在陶璐娜长达十八年的运动生涯中,悉尼奥运绝对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当年的10米气手枪射击赛场上,外滩君隔着电视转播屏幕,都紧张得手抖,可赛场上的陶璐娜,却盯着全国观众的目光,将沉着冷静保持到底,最终以488.2环的成绩,为中国队夺得了悉尼奥运会宝贵的首金。
站在领奖台上,陶璐娜笑了。不过鲜为人知的是,在得知自己入选悉尼奥运会时,陶璐娜第一反应是倒吸一口冷气。
“我就觉得我怎么办?我背负着全国人民的重托,去拿奥运金牌,这种感觉真的坐立不安。”
虽然早已在97年就获得了世界杯总决赛的手枪冠军,这些奖牌、荣誉以及他人的期许,反而像压在陶璐娜心口的一块巨石,让她开始变得畏惧失败。
心理的失衡,也很快反映到比赛的成绩之中:
体育竞赛场上,金牌是单一的评价指标,扑面而来的压力,让陶璐娜一度非常窒息。失眠于她而言,就是家常便饭。
时至今日,陶璐娜都试图用具象的比喻,来描述金牌选手在比赛中所承受的重压,但这样的例子并不好找。
“比方说是高考吗?但高考好像比奥运会要更简单,或者说是像跳蹦极吗?你一瞬间你紧张的要死,但是也就一瞬间。对于金牌运动员而言,我们承受的是长期这种紧张的心理状态,一种既渴望冠军、又不能想拿冠军的矛盾状态。”
自己的当打之年,却因为心理“脆弱”而屡失奖牌,这让徘徊于低谷时期的陶璐娜,时刻憋着一股气。沉下心来的她,决心给自己找到一处抗压的突破口。
“就像第一次吃苦瓜的时候觉得很苦,但是试着一直吃,就会觉得这种苦我是能够承受的。我要逼迫自己去找内心深处最害怕的是什么,最难克服的是什么,然后尽量去适应。”
1996年,陶璐娜在自己宿舍的墙上贴出了大幅标语——成功之道在我心。这也意味着一场和压力对抗的战斗,打响了。
她试着看跳水比赛录像,从“跳水皇后”伏明霞上场时的眼神里,体会勇气和坚定;也上过70米的高空跳台,不断体验蹦极来记录当下紧张的心情,让自己尽快适应大赛高压的节奏。
但凡有时间,她还跑去请教运动心理学刘淑慧教授,“如何在射击比赛中,用好瓦伦达心态?”
“瓦伦达效应”是指的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患得患失的一种失衡心态所带来的一系列反应。
这恰巧完美贴合了射击运动的规律:越渴望冠军,就越可能失败。而这也是我们普通人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也常出现的微妙心态。
为此,刘教授也开出了药方——“前不想,后不想,就把握当前这一步,管住技术动作。”
运用运动心理学的知识,来帮助运动员迅速进入“情绪平静、思维干净和注意入境”的三重境界。
01
巧妙利用表象训练,让自己的心静下来
射击运动的特点是,在赛场上没有人会干扰你,干扰你的是外界的舆论压力。因此,高压之下,需要我们准确觉察到自己当下的情绪、关注自己每一个动作要领,迅速在激烈的赛场上,以一颗平常心沉静下来。
进入场地即静心,也是陶璐娜教练谢前乔对她的要求。而静心训练的有效方法之一,即随时在脑海中复刻自己的表现。
这也是美国心理学家理查· 休因(R.M.suine)教授在《想象—现在的理论和应用》一书中提出的“表象训练”:
人们可以利用所有的感觉,对经验进行重现或再造的过程,即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运动表象,进行回顾、重复、修正、发展和分行自己的动作。
简单来说,当陶璐娜完成一次出色的射击技术动作时,谢教练就要求陶璐娜闭上眼睛,体会之前的动作程序,连着想 10 至20枪后,再按照刚才的动作进行多种方式的训练。
这个实用小技巧,不仅适用于射击训练,也能在日常生活中,帮助我们快速提高学习的效率。
加拿大心理学家爱伦·帕维欧曾做过一次实验。实验请了两组志愿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分别记忆图形词汇和抽象的词汇。实验数据表明,因为具体词汇能诱发人们对于它所描绘事物的想象,最终,志愿者对具体词的回忆比对抽象词的回忆多75﹪。
因而,在诵读课文中,我们也不妨引导孩子在记忆后及时回忆记忆:闭上眼睛,在大脑当中形成清晰的表象,再将信息尽可能完整地读取出来。
渐渐地,孩子们就能随时在理解语言文字意义的基础上,将文字内容转化为连续的活动画面,加深孩子对于文章的记忆和理解。
02
建立自信,多用积极的思维肯定自己
即便在运动生涯中经历了众多挫折,一度还被国家队拒之门外,但好强的陶璐娜始终没放弃自己。
她曾在读书笔记中写道:
哪怕是到了18年后的今天,外滩君仍能在和陶璐娜的对谈中,明显感觉到这股信念。它藏在陶璐娜不温不火的外表下,内化为这位顶尖运动员处变不惊的沉稳风度和和强大自信。
这种强大的内心力量,源自于对自我的接受和认可。她认为,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如果我们还要朝最不好的地方去想的话,它永远不会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正确的做法,还是要学会积极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罗杰斯观念系统理论认为,认识自己问题的重要性,确信能够处理好自己的问题,将有助于形成积极的、系统的和稳定的自我概念。
在国家队的心理训练中,运动心理学老师们,就经常向参赛运动员们强调积极的心态,如明确比赛成功的标准,即突破自己、做到应该做的事情;只要做到正常操作,那么人人能够获得成功。
日常训练中,陶璐娜的自我暗示语,就是“这就是我一个人的赛场,一个人的表演赛”。像这样自我价值的提升,也可以迁移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不妨多次强化孩子们的信心,比如:
在这些强大的心理暗示下,孩子们往往能迅速找到抗压的突破口,摆脱慌张和不安,发挥出自己的真正实力。
03
提高认知,为问题提前做预案
射击运动员在赛场上,最大的噩梦是打出连续的九环。但在一次训练中,陶璐娜还是一连打出了六发的九环。
这次出现的问题,非但没能让她懊悔沮丧,反而更加用心记录下这次难得的案例。
“如果这个现象出现在奥运赛场上,怎么办?那我就只能接受。”
对于问题提前做预案,也是运动心理学中提升抗压能力的有效方法。如运动精神病学家史蒂夫•彼得斯所说:“如果我们不去面对可能出现的结果,它们就会侵占我们的大脑,削弱我们的专注力。所以要预演失败或成功的后果,然后把它们一个一个抛在脑后。”
只有承认自己也会打出“糟糕”的成绩,才能帮助自己摆脱心理重负,真正从零开始。
这也是射击运动员正念训练的关键一环——比赛中感受紧张、却又不必意味地回避、压抑和转移,最终达到“有意识觉察、活在当下和不做判断”的大赛心态要求。
图自《平凡孕育辉煌:射击运动心理服务的使命与价值》
虽然我们可能无法像射击运动员这样,保持长期澄澈的心理状态,但我们也能学习他们对待负面情绪的态度。
在观察我们自身的情绪之余,不妨先回忆能引发自身消极情绪的事件,比如作业没做完、考试没考好……
之后,鼓励孩子们,也可以为消极事件所引发的负面情绪,起一些卡通的名字,帮助孩子在情绪漩涡中保持冷静;
同时,仔细观察处于消极情绪中、自己思绪和身体的反应,做好心理预案和行动预案。
这样真当意外到来时,孩子们也能迅速关注于当下,减少负面情绪,并用更加合理的视角来看待眼前的挫折和困境。
04
将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
在激烈的夺冠路上,宏大目标很容易在心理上催生出巨大的压力。路要一步一步走,大目标也可以拆解成更易操作的若干小目标,像较难的动作技术,也可以简化成一个个连续的小动作。
为了更好提高射击技术,训练中的陶璐娜就曾将整套射击技术细致分成了9个小目标:“我的正确动作为:慢射,视力回收、板机压紧,保持自然平稳击发;气手枪,板机压紧、视力回收、平稳自然击发。注意击发瞬间保持这种状态。”
年复一年的训练中,这些小目标被打磨得更加细致和精准。
到了四年后的悉尼奥运会前,她的技术动作程序已经细化为“枪落至黑环下沿时,基本停止,稍停;即自然击发。从黑环上沿开始到击发整个过程食指不放松,特别到黑环下沿时,食指不停地压扳机,注意视力回收,心平气和,并在击发瞬间保持好这种状态。”
这些被拆解到极致的技术动作,也被陶璐娜反复在脑中琢磨。
“脑子空下来的时候,我就会将这些字句 ' 背诵' 一遍。比赛时,我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做动作上去,那时候,这些字句会像录音机一样一遍一遍地播放出来,像暗示语一样提醒我该怎么做 。”
回报显然很是丰厚。悉尼奥运会上,老老实实地把握好每一发动作的她,终于克服了心魔,在奥运决赛最后一组中,打出了连续11个10环的好成绩。
“当准备得足够充分后,真正去参加奥运会的时候,我已经不紧张了。10发打完,我没看成绩,但我知道我离冠军很近了。”
摆脱精神内耗,走出人生高度
然而冠军并非童话故事里的终点。悉尼奥运会后的陶璐娜,迎来了更加坎坷的运动生涯。
如今,陶璐娜并不避讳当时的失利。她坦诚:“这一段路程是特别艰难的,你曾经拥有过了、再到谷底的时候,对人的考验是非常大的。”直到今天,提到当初那些绝望痛苦的岁月,对她来讲依旧刻骨铭心。
艰难的时候,陶璐娜会反复听着周杰伦的歌曲《蜗牛》,想想自己如同歌曲中的那只小蜗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最终乘着叶片往前飞”。
最终,这只背着重重壳的蜗牛,终于又从04年的谷底爬了出来,在06年多哈亚运会上,重夺三金一银的战绩,其中气手枪项目还以391环的成绩,打破了亚洲纪录,从而证明了自己。
陶璐娜身上这股刺破煎熬和痛苦的锋利,也恰恰体现了顶尖运动员的优秀特质——选定一件事情,长期坚持不放弃。
运动心理学家安德里亚·弗斯特博士指出,“成为顶尖级别的运动员并不需要多么复杂的条件,只是他们能在日常生活中,选择一件事情,不断修正自己,并坚持下去。”
对目标的执着和渴望,也是陶璐娜能从精神内耗中走出的重要力量。“面对各种各样困难的时候,我们没有放弃,而且一直在寻找突破口坚持下来,这才是金牌最重要的价值。”
因为心中有梦想,才塑造了陶璐娜18年的传奇运动生涯:
没人知道,从漫长的备战时光、到赛场上的每分每秒,陶璐娜经历了多少常人难以想象的煎熬和忍耐。
挫折和压力,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成长。在陶璐娜身上,我们看到了重压打磨下,那股坚韧和热爱,能有多么强大。
将努力变为一种态度、把执着变为一种习惯,不断挑战下,相信我们的孩子都能在人生这场长跑中,心无旁骛地取得更好的结果。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